有多少学生的权利被以爱的名义剥夺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370210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老师与我同事十几年,在我眼里,他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师,对学生爱得真挚,对教育爱得真诚。
  可那天他对一位学生的处理,使我在旁观静思中突然发现,王老师,我,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可能已经偏离了法理的轨道而不自知,可能已经无意识地剥夺了学生很多的权利而不自省,因为,我们都是在教育与爱的出发点上去教育学生,而这爱却常使人盲目、迷失。
  王老师听说班上的一个学生晚上去酒吧喝酒了,可能是害怕,这个学生对此死不承认,一直在撒谎。面对这个许多班主任都会碰到的局面,王老师很和蔼地告诉学生:只要承认就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承认了,写个保证,老师就不找家长、上报学校处理了。很快,在他的这个承诺下,那个学生终于说出了事情的全部过程,并且带出了另外三个同去的同学。
  可后来,王老师不仅让那四个学生在课室的一个角落罚站半天,还一一找来他们的父母,并且上报学校给予其记大过处分。按王老师的话说,“对撒谎的学生就是要严厉!教不严,师之惰。这是为了学生的将来,是大爱”。
  我亲历了这件事情的整个过程,作为旁观者,我有一种莫名的痛感:王老师就真的对了吗?那个学生真的从此幡然醒悟,感谢老师的教诲了吗?我看到,在整个过程中,王老师并没有耐心地引导学生认识去酒吧喝酒的危害性,因为他觉得那是显而易见的,而是千方百计地要诱导学生承认事实。为此,面对学生“真实的谎言”,王老师利用学生害怕找家长的心理,利用教师的权威,以教育的名义,用“谎言”诱使学生坦白,并最终对坦白的学生予以严厉处分。看上去,似乎王老师的教育很有效果,但实际上,学生并没有从中得到正面教育。可以设想,连老师都在欺骗、都说谎言,那个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他会怎样?我们知道嫌疑犯都有“保持沉默的权利”,那我们给了学生“保持沉默的权利”了吗?动不动令学生罚站,我们有没有剥夺他们学习的权利?
  我真想问一句,通过这一事件,这个孩子受到了什么教育?他成长了吗?事实上,我听说那个学生后来因为对同学的“背叛”而被同学疏远,因为背负处分而变得孤僻,并最后转学、退学了。
  在这样的一个教育案例中,我更多地想到了自己和身边很多的同事,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涯,这样类似的事情何止发生过一两次?都说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可现实的状况却是,他们身处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高压下,很可能成为最无助的弱势群体,而在受教育的角色定位下,又有多少学生的权利被我们以教育与爱的名义剥夺了?
  私自上网,就要被停课一个星期。这种“严刑峻法”合理吗?上课是每个学生的权利,而停课一个星期就是剥夺了他们一个星期的受教育权。这,我们想过吗?
  “有什么事就要说实话,出了问题不要紧,关键是要敢于承认。”学生只要站在老师面前就错了三分,老师在学生面前比警察面对小偷还正义凛然。可是我们当中的很多教师却不知道,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的一项重要原则,是禁止强迫公民自证其罪,公民有沉默权!以爱学生的名义,用教师角色的权威来威逼学生,利用学生的恐惧来诱使学生“自证其罪”,这难道不是很多班主任司空见惯的做法?
  “她是我班的学习委员,成绩不错,今天可能真的是一时冲动。”“你怎么老是违纪?我看是你的思想有问题,你真的是无可救药!”优生和差生在触犯规则的时候,前者犯错可能是“一时冲动”,后者就是“思想有问题”,这也是相当一部分班主任处理优生和差生违纪时先入为主的心理出发点,仿佛宪法中“人人平等”的宣言在校园是不适用的。试问,此时我们尊重学生享有平等对待的权利了吗?
  ……
  所有的一切,我们可能都做得很坦然,因为我们是爱学生的,我们是在教育他们,是为他们的未来着想!
  现实中,有三种人的权利是最容易受到侵犯和剥夺的:与警察相处的囚徒、与医生相处的病人、与教师相处的学生。在这三对独特的关系中,前者居于强势的地位,后者则居于弱势地位,他们从被监护者变为被剥夺者往往只有一步之遥。很多老师确实是爱学生的,经常“恨铁不成钢”,对教育事业也是兢兢业业,但是我们应该明白,教育应该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圆心来画圆,它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或者说是教会学生做人,使其成为具有公民意识的人。一个在成长过程中享受不到最基本权利的学生,一个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权利意识的学生,是不会成为现代社会的合法公民的,作为这样的学生的教师,也就缺失了在建立法制社会中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作为老师,我不想引用那句名言:正义啊,多少邪恶假汝名以行!我只想说:不要以教育的名义去剥夺学生的权利,而要以教育的名义去描绘学生健康的未来!
  (作者单位:广东开平市开侨中学)
  责任编辑邹韵文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情感的教育,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作为班主任,该如何去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一、情感是建立师生关系的桥梁    冰心说过,有了爱便有一切。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更是班主任的首要天职,这其中,“爱”便是根本。班主任在师生情感沟通过程中应有主动性。平时的一个眼神、温柔的一个手势,或者早上主动向学生问早,都可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
参教至今,不知不觉在三尺讲台上已度过了31个春秋,在这3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如果教师能把握好,闪光点就会成为学生进步的起点。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谈教师如何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一、要善于发现顽皮学生的闪光点  1998年,我担任初二一班的班主任,并任数学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班中每次打闹的学生中都有王阳(化名),经过多次批评
《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与“合作精神”,这是教学观念的一大变革,也是英语语言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转变。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就是要通过英语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启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他们的个性发展与小组合作学习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少英语教师仍然局限于传统的“满堂灌”,抱怨新教材内容多,难度大,无法按规定的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
“借尸还魂”源自传说中八仙之一的铁拐李。“借尸还魂”之“尸”“魂”“借”“还”被后人赋予各种不同的比喻义,并由此演绎出种种相应的政治谋略。  兵法中的“借尸还魂”属“三十六计”之第十四计。其计曰:“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大意为:对敌我双方都有用的势力,往往难以驾驭而为已所用;而那些看上去没有什么作为的势力,往往需要寻求靠山,设法控制利用这部分势力
每每学到古诗词,课堂就像陷入泥潭,一片死寂。整个课堂上只有老师一个人的声音在回响,学生则像霜打的茄子,蔫蔫的。美丽的诗歌被隔绝在学生的心田之外,我心里非常焦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当然有责任将古典诗词的种子播撒进学生的心田,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可又该如何去做呢?  新的一课是李煜的《相见欢》,我开始努力动脑筋。想起教往届学生这首词的情景,心里颇多感慨。尽管努力讲解,学生
领薪水间隙,问一位年轻教师:“喂,工作为了什么?”她一个鬼脸,毫无掩饰说:“为了三五斗。”说这话的时候,后面一个教师正扯开一张百元大钞,透着耀眼的阳光细数着一根根的金线。知她是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和基本途径。近年,我校在教学管理的实践中从转变教育质量观入手,通过采取以校本培训推进新课标的实施、以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科学的考评制度确保学生素质整体提升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优化了学校的教学管理,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大幅提高。    一、以校本培训推进新课标的实施    实施新课程标准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全面推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德育问题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8月24在东北师范大学召开.参加学术研讨的有南京师范大学鲁洁、班华教授,东北师范大学王逢贤教授等人.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
面对众多的教育现实问题,我们的老师常常陷入困惑与迷茫,且不论顽皮捣蛋的学生如何难缠,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家长如何高期望,课堂教学如何在新形势下进行有效改造,光是整日机器似的运转,就让人喘不过气,体力在透支中难以获得恢复,精神在紧张忙碌中倍感压抑,教育也就在一些教师的视野里慢慢由事业变成了职业,由职业变成了饭碗。诚如一位教师在网络上发出这样的牢骚:“上告教委整死你!得罪校长治死你!笨蛋学生气死你!野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