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发展 协同创新 提高质量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lcc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两年,我国高等教育具有全局意义的大事莫过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的发布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简称《讲话》)。以下拟谈谈学习这两个文件的体会和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包括经济学教育如何以两个文件为指导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思考。
  一、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
  《纲要》在规划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时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胡锦涛在《讲话》中明确提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1]。无论是“核心任务”,还是“生命线”,都充分肯定了提高质量在高等教育包括经济学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战略性。
  为什么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为什么说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首先,这是由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和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从全球范围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两大主要问题后,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经济全球化在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同时,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和负效应,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有越来越加剧的趋势。进入新世纪后,先是发生了危及全世界的金融危机,紧接其后的是严重的欧美债务危机,受这些危机影响而急剧变动的世界经济,必将对高等教育特别是经济学教育提出新的强烈需求。
  从我国国内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2010年GDP达到58791亿美元,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2009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为3650美元,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1.8%。而且,经济结构需要优化,经济发展质量需要改善。这说明,经济总量的跃升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中国家的定位,没有改变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虽然是经济大国,但距离经济强国尚有相当大的距离。
  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强国家才能强。在这样的形势面前,高等教育必须反映时代和实践的要求,植根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肥沃土壤,承担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服务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求。而教育要强,必须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抓实抓好。
  其次,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包括经济学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高等教育包括经济学教育无论是在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还是在社会服务等诸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必须看到高等教育,特别是经济学教育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面临新的挑战,最主要的是:与时代和实践的发展需求相比,教育理念需要进一步转变;学校结构、学科专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需要深化,人才培养和科研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功能需要进一步发挥。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要求是提高质量。
  二、紧紧把握提高质量的着力点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特别是经济学教育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更新、办学体制模式的创新、评价机制的引导、基础能力的保障、社会环境的营造等,必须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科学研究为基础,社会服务为方向,文化传承创新为引领,紧紧抓住提高质量的着力点,形成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新格局。
   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就是要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瞄准时代和实践发展的需求,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优秀拔尖人才和专门人才。时代和实践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高等教育教学要密切关注并努力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确定与时代和实践发展需求相符合并能引领社会前进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要因校制宜,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新模式,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特别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质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坚持因材施教,倡导自主学习,促进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就是要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瞄准时代和实践发展的需求,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提供更多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科研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要抓住全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机遇,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国家急需的前瞻性战略性研究、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研究。在当前,特别要适应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两大主要问题和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世界发展潮流,研究和揭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规律和趋势,为促进我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适应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新时期的新要求,揭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特殊历史、发展所处的特殊阶段,面临的国际环境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规律,以及社会主义条件下政府职能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要积极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应用对策研究,促进交叉研究,要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提升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建设开放、集成、高效的创新机制,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以社会服务为方向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引领,就是要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瞄准时代和实践发展的需求,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经济学是经世济民之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经济学的本意和宗旨。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自觉参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产学研紧密融合。要自觉参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以服务和贡献开辟自身发展新空间。要自觉参与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需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科学普及,为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服务,深入开展政策研究,积极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努力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作出积极贡献。
  三、走内涵发展科学发展之路
  为提高质量,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实际可能看,我国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高等教育的发展将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内涵发展、科学发展的路子。
  稳定规模,就是要保持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相对稳定。按照《纲要》的规划,到2020年,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如果考虑到18~22周岁年龄的人口在未来10年内下降差不多4000万人,这意味着从现在开始即使高等教育零增长也可以使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35%[2]。所以实现《纲要》的目标实际上未来十年毛入学率只需增长5%。考虑到结构调整的需要,这意味着今后高等教育规模的增长不应该是各类学校、各类专业的平均增长,而主要是一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专业的增长。对于经济学教育而言,招生增量将主要用于发展国家急需的特色应用性专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生教育以及合作办学等。
  优化结构,就是要通过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层次和类型结构的调整,使各层次、各类型人才更好满足社会多样性需求,特别是国家战略需求,促进不同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就经济学教育而言,新一轮调整的研究生层次学科目录已经公布,本科层次专业调整即将完成,各院校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国家的导向,从实际出发,对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层次和类型结构自觉作出调整,以使经济学教育的发展更加适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强化特色,对于经济学教育而言,就是各校应从实际出发,发挥优秀传统,扬长避短,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在教育教学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对于国家而言,就是要改变千校一面的趋同趋势,对高校实行分类管理,通过政策导向,使各类学校各定其位、各展所长,在各领域各层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注重创新,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对于经济学教育而言,就是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探索试验,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四、建立和完善协同创新的机制体制
  为提高质量,必须深化高等教育机制体制改革,其中要特别注重建立和完善协同创新的机制和体制。
  我国是教育大国,但毕竟资源有限,要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潜力,以支撑后发国家办大教育、好教育的局面。出路之一就是建立和完善协同创新的机制体制。
  首先是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机制。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经济学是致用之学,经济学的人才培养更要改变关起门来只由学校培养人才的过时模式,努力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新模式,要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学校与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特别注重探索多部门、多渠道协同培养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其次是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协同创新机制。高等学校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科研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经济学要抓住全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机遇,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国家急需的前瞻性战略性研究、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研究。要积极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应用对策研究,促进交叉研究,要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提升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建设开放、集成、高效的创新机制,推进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企协同、校地协同、国际合作协同,以更多更高水平科学研究成果支撑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建设,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五、关键是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提高质量,教师是关键。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瞄准时代和实践发展的需求,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忠诚于教育事业,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学贯中西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教学带头人,造就一批年富力强、政治和业务素质良好、锐意进取的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要坚持高标准,按照品格优秀、业务精良、职业道德高尚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道德建设,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学校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和教师在高校中的中心地位,建立能够使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机制。国家和社会要努力创造和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为教师的工作和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4.
  [2] 教改纲要: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N]. 中国青年报,2010-03-03.
  
  [责任编辑:周 杨]
其他文献
摘要: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立足创新人才素质结构,从横向的素质拓展到纵向的素质提升,构建了立体式的会计专业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对深化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作为目前全国高校中会计学科办学规模最大的高级财会人才培养基地之一,也是中央财经大学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主要试点单位,在会计
期刊
摘 要:本文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总体要求,针对地方普通高校在具体实施中发现的课程整合、校企联合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主要问题,分析和探讨了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卓越计划”参与高校及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卓越工程师的成功培养。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地方高校;课程;校企联合培养;师资队伍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为贯彻
期刊
摘 要:《西方文学名著导引》一书在简要介绍各时期文学思潮与流派,大致勾勒出西方文学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从西方文学发展的丰硕成果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作为研读赏析对象,作出了深入且富于新意的分析和阐发,以引领学生遵循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脉络,领会名著所呈现的当代意义。书中将文学史叙述和作品解读相结合,为高校西方文学名著导读课程提供了具有较强适用性的教学范本。  关键词:文本解析;人文精神;当代意义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高校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研究和探讨了如何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并以无机化学“分子结构”一章为例,详细论述了制作理念、技术手段、实践效果及注意事项,使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成为优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  关键词:无机化学;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分子结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灵活、迅速
期刊
摘 要:法律服务的国际化对我国传统的法学教育提出了挑战,要求我国法学教育加快国际化的步伐。本文以“欧盟经贸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为例,分析我国法学教育应以培养法学应用型人才为主,从国际化的视野、法律职业的特殊性、国内外法律服务的要求等出发,优化教学内容体系,改进教学方法。  关键词:法律服务国际化;法学教育国际化;“欧盟经贸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推
期刊
摘 要:广西大学历来重视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工作。从2009年开始,学校决定开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在改革实践中,探索出了“3–4–5”新模式。“3”即三项原则;“4”即课改的四个方面;“5”即实施课改的五大措施。通过新模式的构建与推行,广西大学走出一条被广泛认可的地方重点高校课改之路。  关键词:课程;改革;模式    广西大学历来重视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工作,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广西
期刊
教师要用深入浅出的思想和方法贯穿于知识传授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步入科学的殿堂;用系统的宏观大气和局部的思想闪光,培养学生的博大胸怀并挖掘其聪明智慧;用问题的提出和探索,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激情,引导其体验创新的乐趣;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严谨扎实的科学作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用高标准、严要求以及在对未知世界探索中艰难险阻的磨炼,去锤炼学生的品质、意志和品格。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更要学会
期刊
摘要:大学生从事校外实习的目的的变化,已从过去的专业实践更多指向就业与职业能力养成;用人单位也将招聘实习生视为重要的人才预选途径。本文厘清了实习的类型与作用,观察实习对于完成从学生向雇员身份的转型以及长期职业生涯成功的意义,定位实习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应有位置,从个人指导、职业探索和学习迁移等三方面阐释了实习对于从学校到工作的联结意义和积极效果,并从实习学生、高校、教师、企业以及实习生主管等多元
期刊
摘要:对于以教学为主的教学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是首要任务。本文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课程结构体系的设计等方面,对财务管理专业“四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进行了系统阐述,旨在为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自从我国本科院校分类管理以来,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等各类院校在教学与
期刊
摘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是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背景下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认为在特色专业建设中应注意加强学习,把握不同类型特色专业的建设目的;积极建设,创建品牌特色专业;广泛宣传,发挥项目的示范作用。同时通过对市场营销特色专业的分析,提出可通过凸显行业的特征、凸显所在地区的特征、凸显所在学校的定位、凸显自身的优势等途径来凸显专业特色。  关键词:特色专业建设;高等教育发展;市场营销特色专业;凸显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