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湖南油茶产业发展模式的特点,分析了影响湖南油茶造林工作的主要因素,并对湖南油茶造林工作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湖南省 油茶造林成活率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油茶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是湖南广泛分布的优势资源,具有悠久的栽培利用历史和显著的经济价值。自2008年以来,乘国家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之东风,湖南新造高产油茶林9.3万hm2,高标准垦复抚育油茶林18.7万hm2,油茶产业正日益成为湖南特色优势产业和富民强省的林业支柱产业。据权威统计,全球茶油产量的95%以上来自中国,而我国茶油产量的50%来自湖南。作为油茶大省的湖南,如何乘势而上,进一步做大做强油茶产业,走出一条兴林富民的油茶强省之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1湖南省油茶发展的态势
1.1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全省现有栽培面积已达85万亩,其中舒城、霍山、太湖、祁门、休宁等5县油茶面积10万亩以上。开展了测土配方,坚持适地适种。开展了茶油精深加工技术研究,除开发出系列高级保健食用油外,还开发出茶籽医用油(胶囊)、化妆品用油、维生素E、茶皂素、生物农药等产品,油茶可增值数十倍。
1.2发展势头迅猛。从2004年以来,全省累计发展油茶20多万亩,其中2008年新造达5万亩,改造5万亩。通过宣传引导和市场拉动,群众发展油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1.3加工能力不断增强。积极推进林权合理流转,鼓励市场主体采取转包、出租、转让、入股等形式参与油茶基地建设,同时还鼓励机关干部出资参与油茶基地建设。着力培育龙头企业。鼓励以“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油茶基地,支持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和延伸产业链,培育知名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全省现有茶油加工生产企业45家,其中年加工千吨以上的企业有6家,加工能力远远超出本省产籽量。
1.4科技兴茶取得新的进展。重点扶持种植20-30亩的农户,每户种植20-30亩,农户年收入2-3万元,就可以不到外面去打工,集中心思管护油茶,有利于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已选育出9个适合在省内发展的优良品种,分别为黄山1-5号、大别山1-4号。全省规划建立6个油茶种苗基地,目前已建成2个,总规模近1000亩,年产苗木约50万株,为全省油茶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湖南省油茶发展存在的问题
2.1认识不够,不成规模。各级党政没有把发展油茶生产放到相应的位置,工作力度不大,措施不力。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大部分油茶林分山到户,经营者单兵作战,既不愿意投入,也不垦复施肥,绝大部分油茶林长期处于自然生长状态,遭受着病虫害的威胁。茶油产品生产企业也大多偏小,资金不足,设备陈旧老化,开发能力受到限制。
2.2投入不足。目前湖南油茶发展已基本摒弃传统的粗放经营方式,采取高投入、高产出、集约化经营,新建油茶基地平均投入高达1400-1800元。但全省仅有少部分国家安排的油茶项目造林,才能达到集约化经营的标准;由于投入不足,仍以粗放經营为主,大部分新造林质量标准不高,现有油茶林零星分散,又疏于管理,很多都属于低产低效林分。
2.3品种老化。油茶林是建国前就存在的,属于多代萌生,产量不高或根本没有产量。产值低下、效益不高也就严重挫伤了林农生产的积极性,导致油茶生产整体上长期停留在原始水平。由于良种选育和种苗生产跟不上,多数仍以未经审定的老品种为主,少数地方还存在着盲目引进外地种苗的现象。
2.4技术支撑不强。目前,全省真正使用良种更新造林的面积仅占油茶林总面积的9%左右,而且良种推广应用处于不规范的自发状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经营也远远不够,产品精深加工的竞争力也不强,严重阻碍了油茶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省油茶科研和技术推广尚处在起步阶段,亟待加强;多数地方仍采取传统经营技术,或者完全“靠天收”,生产技术含量很低。
3影响油茶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
3.1栽植方式。栽植要点,苗放正、根舒展、不窝根,做到细土回填,分层压实,压实后不提苗,做到根土密接,上覆松土,做成龟背形。栽植覆土一次性回填泥土,然后用锄头或脚打紧,促进苗木返青,提高成活率。2年生芽砧嫁接苗的根系十分发达,其主侧根明显,须根很多,如不采取分层压实,细土回填,或种时用力提苗,用锄头打实回填土,则大量拉断、拉伤须根。
3.2季节与天气。油茶栽植季节十分重要,直接影响苗木栽植成活率。应选择在新芽未萌动前,每年的1~3月为最佳栽植季节,以阴天或傍晚种植的成活率高。也可视土壤类型而定,轻粘土宜阴天栽,沙壤土宜阴雨天栽,壤土雨后晴天栽。土壤过于干燥、潮湿、冰冻、大雨、烈日天气均不宜栽植。种植油茶只要措施得当,可以提高成活率,增加苗木的年生长量,提早进入结果期。
3.3基肥的施用。施基肥时应与回填的表土充分拌匀,回填后上部应填上一部分表土,避免根系直接栽在基肥上,造成“烧根”。具体回填深浅应根据穴的深度和苗根长短决定,但回填土不宜少于10 cm。
3.4整形及剪除。对主根超过30 cm的部分应切除,但尽量不要伤及须根。对苗高超过50 cm的应切除顶端。可适当剪除部分侧枝、去除部分叶子,以减少水分蒸发。
3.5定植与浇水。将苗木置于穴的中央部位,苗杆端正,根系舒展,回填穴土,分层培土压紧,根土密接,最后再植株四周覆盖松土,堆土呈馒头状,填土应高出周围地表10 cm左右,以防松土下沉积水。注意苗根不能和基肥直接接触。应适当深栽,将苗木地上部分的1/3~1/2栽入土中。栽植时,有条件的应浇透定根水。遇久旱天气,也应浇水。
3.6防水淹。种植后的壕、穴、坑应回填满,高出地面成龟背形,避免土壤沉降形成小坑,雨季坑内积水,使苗木因水渍而窒息死亡。
4提高油茶造林成活率及油茶产业发展的措施
4.1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本着“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对现有荒山、坡岗地采取租赁、转让拍卖、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市场运作,建设一批高产油茶示范基地;要坚持“谁造谁有”的产业投资政策,引导各乡镇以最大诚意和最优惠的条件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油茶产业的发展;鼓励经营大户承包荒山,连片种植,鼓励和支持油茶林向有经济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生产经营者流转。
4.2加大项目投入的整合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荒山绿化、生态公益林建设和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加快油茶林业建设。要以规划整合扶贫资金、移民项目资金、农业开发资金等政策性资金,重点投入油茶开发。要扩大信贷投入,农业政策性金融加大对油茶产业化经营力度。
4.3树立产业化经营观念,在宏观管理、规划布局、政策措施等方面加大对发展油茶产业的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我省油茶资源优势,优化油茶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建立区域化、规模化的产业格局。鼓励企业按“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油茶林基地,使企业与农户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开展联户种植、技术推广、生产资料供应、产品营销等服务,努力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强规避市场风险能力,促进油茶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4.4依靠科技创新,加快产业科技攻关。省内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生产及加工企业要密切合作,并借助外部科技力量,针对油茶产业发展中一些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联合攻关,力争短期内在良种选育、快速繁育、配套栽培、加工工艺、新产品开发、技术质量标准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支持有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生产经营者兴办油茶林基地,充分发挥种植大户在发展油茶产业上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
4.5推广优良品种和新技术。依托林业科技推广网络,推广油茶优良品种,建立丰产栽培示范基地。普及测土配方施肥、地表覆盖、作物配置等技术,实现良种良法相配套。通过送科技下乡、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举办技术讲座等方式提供技术服务。
参考文献:
[1]祝克列.创新发展模式 激活经营机制[J]. 林业与生态,2010(10):7—8.
[2] 冯纪福. 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及模式选择要素研究[J].林业产业,2010(1):58—61.
[3] 罗攀柱,岳 臻,江 芬. 高产油茶培育产业发展调查研究——以浏阳市为例[J]. 林业经济,2010(10):105—109,114.
[4] 黄可荣.油茶林资产评估方法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1):25—27.
[5] 杨晓杰,明 丽. 我国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要素市场的建立[J].商业研究,2006(4):187—190.
[6]杨 云. 林权抵押贷款的几种模式及可持续性问题探讨——福建省案例研究[J].林业经济,2008(2):44—48.
[7] 管天球. 论待发掘的油茶特色生态产业[J].求索,2010(10):94—95
关键词:湖南省 油茶造林成活率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油茶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是湖南广泛分布的优势资源,具有悠久的栽培利用历史和显著的经济价值。自2008年以来,乘国家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之东风,湖南新造高产油茶林9.3万hm2,高标准垦复抚育油茶林18.7万hm2,油茶产业正日益成为湖南特色优势产业和富民强省的林业支柱产业。据权威统计,全球茶油产量的95%以上来自中国,而我国茶油产量的50%来自湖南。作为油茶大省的湖南,如何乘势而上,进一步做大做强油茶产业,走出一条兴林富民的油茶强省之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1湖南省油茶发展的态势
1.1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全省现有栽培面积已达85万亩,其中舒城、霍山、太湖、祁门、休宁等5县油茶面积10万亩以上。开展了测土配方,坚持适地适种。开展了茶油精深加工技术研究,除开发出系列高级保健食用油外,还开发出茶籽医用油(胶囊)、化妆品用油、维生素E、茶皂素、生物农药等产品,油茶可增值数十倍。
1.2发展势头迅猛。从2004年以来,全省累计发展油茶20多万亩,其中2008年新造达5万亩,改造5万亩。通过宣传引导和市场拉动,群众发展油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1.3加工能力不断增强。积极推进林权合理流转,鼓励市场主体采取转包、出租、转让、入股等形式参与油茶基地建设,同时还鼓励机关干部出资参与油茶基地建设。着力培育龙头企业。鼓励以“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油茶基地,支持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和延伸产业链,培育知名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全省现有茶油加工生产企业45家,其中年加工千吨以上的企业有6家,加工能力远远超出本省产籽量。
1.4科技兴茶取得新的进展。重点扶持种植20-30亩的农户,每户种植20-30亩,农户年收入2-3万元,就可以不到外面去打工,集中心思管护油茶,有利于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已选育出9个适合在省内发展的优良品种,分别为黄山1-5号、大别山1-4号。全省规划建立6个油茶种苗基地,目前已建成2个,总规模近1000亩,年产苗木约50万株,为全省油茶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湖南省油茶发展存在的问题
2.1认识不够,不成规模。各级党政没有把发展油茶生产放到相应的位置,工作力度不大,措施不力。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大部分油茶林分山到户,经营者单兵作战,既不愿意投入,也不垦复施肥,绝大部分油茶林长期处于自然生长状态,遭受着病虫害的威胁。茶油产品生产企业也大多偏小,资金不足,设备陈旧老化,开发能力受到限制。
2.2投入不足。目前湖南油茶发展已基本摒弃传统的粗放经营方式,采取高投入、高产出、集约化经营,新建油茶基地平均投入高达1400-1800元。但全省仅有少部分国家安排的油茶项目造林,才能达到集约化经营的标准;由于投入不足,仍以粗放經营为主,大部分新造林质量标准不高,现有油茶林零星分散,又疏于管理,很多都属于低产低效林分。
2.3品种老化。油茶林是建国前就存在的,属于多代萌生,产量不高或根本没有产量。产值低下、效益不高也就严重挫伤了林农生产的积极性,导致油茶生产整体上长期停留在原始水平。由于良种选育和种苗生产跟不上,多数仍以未经审定的老品种为主,少数地方还存在着盲目引进外地种苗的现象。
2.4技术支撑不强。目前,全省真正使用良种更新造林的面积仅占油茶林总面积的9%左右,而且良种推广应用处于不规范的自发状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经营也远远不够,产品精深加工的竞争力也不强,严重阻碍了油茶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省油茶科研和技术推广尚处在起步阶段,亟待加强;多数地方仍采取传统经营技术,或者完全“靠天收”,生产技术含量很低。
3影响油茶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
3.1栽植方式。栽植要点,苗放正、根舒展、不窝根,做到细土回填,分层压实,压实后不提苗,做到根土密接,上覆松土,做成龟背形。栽植覆土一次性回填泥土,然后用锄头或脚打紧,促进苗木返青,提高成活率。2年生芽砧嫁接苗的根系十分发达,其主侧根明显,须根很多,如不采取分层压实,细土回填,或种时用力提苗,用锄头打实回填土,则大量拉断、拉伤须根。
3.2季节与天气。油茶栽植季节十分重要,直接影响苗木栽植成活率。应选择在新芽未萌动前,每年的1~3月为最佳栽植季节,以阴天或傍晚种植的成活率高。也可视土壤类型而定,轻粘土宜阴天栽,沙壤土宜阴雨天栽,壤土雨后晴天栽。土壤过于干燥、潮湿、冰冻、大雨、烈日天气均不宜栽植。种植油茶只要措施得当,可以提高成活率,增加苗木的年生长量,提早进入结果期。
3.3基肥的施用。施基肥时应与回填的表土充分拌匀,回填后上部应填上一部分表土,避免根系直接栽在基肥上,造成“烧根”。具体回填深浅应根据穴的深度和苗根长短决定,但回填土不宜少于10 cm。
3.4整形及剪除。对主根超过30 cm的部分应切除,但尽量不要伤及须根。对苗高超过50 cm的应切除顶端。可适当剪除部分侧枝、去除部分叶子,以减少水分蒸发。
3.5定植与浇水。将苗木置于穴的中央部位,苗杆端正,根系舒展,回填穴土,分层培土压紧,根土密接,最后再植株四周覆盖松土,堆土呈馒头状,填土应高出周围地表10 cm左右,以防松土下沉积水。注意苗根不能和基肥直接接触。应适当深栽,将苗木地上部分的1/3~1/2栽入土中。栽植时,有条件的应浇透定根水。遇久旱天气,也应浇水。
3.6防水淹。种植后的壕、穴、坑应回填满,高出地面成龟背形,避免土壤沉降形成小坑,雨季坑内积水,使苗木因水渍而窒息死亡。
4提高油茶造林成活率及油茶产业发展的措施
4.1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本着“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对现有荒山、坡岗地采取租赁、转让拍卖、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市场运作,建设一批高产油茶示范基地;要坚持“谁造谁有”的产业投资政策,引导各乡镇以最大诚意和最优惠的条件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油茶产业的发展;鼓励经营大户承包荒山,连片种植,鼓励和支持油茶林向有经济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生产经营者流转。
4.2加大项目投入的整合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荒山绿化、生态公益林建设和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加快油茶林业建设。要以规划整合扶贫资金、移民项目资金、农业开发资金等政策性资金,重点投入油茶开发。要扩大信贷投入,农业政策性金融加大对油茶产业化经营力度。
4.3树立产业化经营观念,在宏观管理、规划布局、政策措施等方面加大对发展油茶产业的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我省油茶资源优势,优化油茶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建立区域化、规模化的产业格局。鼓励企业按“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油茶林基地,使企业与农户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开展联户种植、技术推广、生产资料供应、产品营销等服务,努力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强规避市场风险能力,促进油茶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4.4依靠科技创新,加快产业科技攻关。省内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生产及加工企业要密切合作,并借助外部科技力量,针对油茶产业发展中一些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联合攻关,力争短期内在良种选育、快速繁育、配套栽培、加工工艺、新产品开发、技术质量标准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支持有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生产经营者兴办油茶林基地,充分发挥种植大户在发展油茶产业上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
4.5推广优良品种和新技术。依托林业科技推广网络,推广油茶优良品种,建立丰产栽培示范基地。普及测土配方施肥、地表覆盖、作物配置等技术,实现良种良法相配套。通过送科技下乡、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举办技术讲座等方式提供技术服务。
参考文献:
[1]祝克列.创新发展模式 激活经营机制[J]. 林业与生态,2010(10):7—8.
[2] 冯纪福. 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及模式选择要素研究[J].林业产业,2010(1):58—61.
[3] 罗攀柱,岳 臻,江 芬. 高产油茶培育产业发展调查研究——以浏阳市为例[J]. 林业经济,2010(10):105—109,114.
[4] 黄可荣.油茶林资产评估方法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1):25—27.
[5] 杨晓杰,明 丽. 我国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要素市场的建立[J].商业研究,2006(4):187—190.
[6]杨 云. 林权抵押贷款的几种模式及可持续性问题探讨——福建省案例研究[J].林业经济,2008(2):44—48.
[7] 管天球. 论待发掘的油茶特色生态产业[J].求索,2010(10):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