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历史教学;世界意识;
历史知识;社会现实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1(B)—0046—01
世界意识,即将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的意识及正确认识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整体关系的意识。它要求我们从世界这个大视角来关注人类的共同命运,来评价本国在世界整体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而认识个人的权利和义务。目前,一些国家已经提出了培养具有全球意识的合格世界公民的人格教育目标,并将历史课作为履行和承担这一任务的重要课程。在我国,邓小平同志早在1983年就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也为我们指明了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方向。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呢?
首先,教师要探寻历史发展的轨迹,让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掌握其阶段性特征,以树立起世界意识。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是世界古文明中心之一,其文明源远流长,直至15世纪—16世纪才逐渐衰落下去。具体来说,当印度河流域文明和爱琴文明竞相繁荣时,中国正处在文明勃兴的夏、商、周奴隶制王朝;当欧洲处于封建制度形成和发展阶段时,中国正经历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在隋唐宋元诸朝,政治上自秦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日臻完备,政令畅通,交通发达,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这与当时相对“开明”的政治、宽松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是分不开的。14世纪—19世纪,世界历史发生了巨变:14世纪欧洲地中海沿岸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17世纪—18世纪在英法美三国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世界历史进入崭新的时期;18世纪—19世纪中期英法美等国更是先后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但中国则几乎与这一历史进程无关,明清两朝把统治重点放在了加强专制主义的措施上,特别是清朝实施的重农抑商、闭关自守政策,不但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还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停滞,至于日趋严酷的文化专制主义,又极大地禁锢了人们的头脑,从而在意识和行动上形成了中国与世界长期隔绝的状态,最终造成了中国近代百年的落后和屈辱。这样,通过对同一历史时期中外历史发展进程阶段性特征的比较、分析,在宏观上揭示历史发展的阶段性本质特征,从中学生会逐渐形成从世界看中国,从中国看世界,并将世界视为一个整体的观念,并把握中国在不同发展阶段所处的位置,进而具备世界意识。
其次,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相关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如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为什么中国会一败涂地?如果就这一问题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把1640年—1840年两百年间清朝统治下的中国与英国从政治、经济、军事、对外关系、文化思想等多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学生自然而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落后就要挨打,而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因此,我们现在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这样才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中国近代的落后被动,正是统治者不能顺应历史潮流,不识时务,缺乏世界意识造成的。又如20世纪以来,诸如沙漠化、淡水资源缺乏,大气、水污染不断加剧,气候恶化、毒品走私、艾滋病蔓延、恐怖主义等都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不解决这些问题,都无法实现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这也要求学生要具有世界意识,并能用世界的眼光去分析、解决这些问题。
最后,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如2004年岁末,印度洋大地震引发的海啸给东南亚、南亚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美好的家园,幸福的生活,一瞬间被大海无情地吞噬了,海啸无情人有情,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向受灾国伸出了援助之手,世界人民的支援,使灾区人民感到了温暖,重建家园也有了无比的信心。同样,2008年5月12日的中国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牵动着世界人民的心,许多国家的政府和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以帮助中国人民抗震救灾,世界人民的帮助进一步增强了中国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信心。以这次灾后救援为背景,以世界各国在支持灾区救援中的实际行动为依托,我及时对学生进行世界意识的教育,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世界意识,也加强了学生的世界责任感。
总之,培养和加强学生的世界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着国家的发展,世界的和谐,历史教师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历史知识;社会现实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1(B)—0046—01
世界意识,即将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的意识及正确认识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整体关系的意识。它要求我们从世界这个大视角来关注人类的共同命运,来评价本国在世界整体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而认识个人的权利和义务。目前,一些国家已经提出了培养具有全球意识的合格世界公民的人格教育目标,并将历史课作为履行和承担这一任务的重要课程。在我国,邓小平同志早在1983年就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也为我们指明了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方向。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呢?
首先,教师要探寻历史发展的轨迹,让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掌握其阶段性特征,以树立起世界意识。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是世界古文明中心之一,其文明源远流长,直至15世纪—16世纪才逐渐衰落下去。具体来说,当印度河流域文明和爱琴文明竞相繁荣时,中国正处在文明勃兴的夏、商、周奴隶制王朝;当欧洲处于封建制度形成和发展阶段时,中国正经历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在隋唐宋元诸朝,政治上自秦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日臻完备,政令畅通,交通发达,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这与当时相对“开明”的政治、宽松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是分不开的。14世纪—19世纪,世界历史发生了巨变:14世纪欧洲地中海沿岸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17世纪—18世纪在英法美三国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世界历史进入崭新的时期;18世纪—19世纪中期英法美等国更是先后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但中国则几乎与这一历史进程无关,明清两朝把统治重点放在了加强专制主义的措施上,特别是清朝实施的重农抑商、闭关自守政策,不但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还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停滞,至于日趋严酷的文化专制主义,又极大地禁锢了人们的头脑,从而在意识和行动上形成了中国与世界长期隔绝的状态,最终造成了中国近代百年的落后和屈辱。这样,通过对同一历史时期中外历史发展进程阶段性特征的比较、分析,在宏观上揭示历史发展的阶段性本质特征,从中学生会逐渐形成从世界看中国,从中国看世界,并将世界视为一个整体的观念,并把握中国在不同发展阶段所处的位置,进而具备世界意识。
其次,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相关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如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为什么中国会一败涂地?如果就这一问题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把1640年—1840年两百年间清朝统治下的中国与英国从政治、经济、军事、对外关系、文化思想等多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学生自然而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落后就要挨打,而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因此,我们现在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这样才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中国近代的落后被动,正是统治者不能顺应历史潮流,不识时务,缺乏世界意识造成的。又如20世纪以来,诸如沙漠化、淡水资源缺乏,大气、水污染不断加剧,气候恶化、毒品走私、艾滋病蔓延、恐怖主义等都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不解决这些问题,都无法实现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这也要求学生要具有世界意识,并能用世界的眼光去分析、解决这些问题。
最后,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如2004年岁末,印度洋大地震引发的海啸给东南亚、南亚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美好的家园,幸福的生活,一瞬间被大海无情地吞噬了,海啸无情人有情,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向受灾国伸出了援助之手,世界人民的支援,使灾区人民感到了温暖,重建家园也有了无比的信心。同样,2008年5月12日的中国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牵动着世界人民的心,许多国家的政府和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以帮助中国人民抗震救灾,世界人民的帮助进一步增强了中国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信心。以这次灾后救援为背景,以世界各国在支持灾区救援中的实际行动为依托,我及时对学生进行世界意识的教育,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世界意识,也加强了学生的世界责任感。
总之,培养和加强学生的世界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着国家的发展,世界的和谐,历史教师必须予以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