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今高素质人才培养背景下,本研究发现了高师院校学生在时间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如缺乏明确目标,成就动机不强;自我管理能力和执行力不强;校园文化建设不足,学生课余时间倾向于娱乐化和享乐化等多种问题。由此本研究对当下高校学生时间管理教育提出了强化高师院校学生时间观念、注重高师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大力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等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高素质人才 高师院校 时间管理
一、前言
對于一个人的时间或者生命而言,也许我们无法把握它的长度,却能通过时间管理来把握它的宽度,这就是我们进行时间管理的哲学意义。我们将时间管理的理念运用到现实的学习和工作中,就是将目标与时间投入进行关联,最终达到效率与效果的时间管理最优化结果。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师院校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要求也日益迫切。高师院校学生是未来从事基础教育的主力军,也是国家未来进行青少年人才培养的践行者。因此,学生在高师院校学习期间,高校如何培养师范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重视学生养成教育,对将来成长为青少年教育者的高师学生影响非常大。试想一个无法进行自我管理和时间管理的人,将来如何承担教育他人的圣神使命。而时间对于每一位大学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资源,具有公平性、不可再生性、不可逆转性、不可蓄积性等特点。时间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对于即将成为教师的师范生而言,学会时间管理,将直接影响其学习成绩、生活习惯、人生目标和生命质量。
但是目前高师院校学生对时间管理的知识了解不足,缺乏对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学校对时间管理知识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很不够,明显缺乏这方面的课程教育和实践教育。现实的情况是,学生每天似乎都在忙,但学习效率与成就却不高。挥霍时间和盲目随大流的大学生居多,导致大学生成就动机不高,自信心不足,最终面临失败的大学生活和学业,以致影响将来的工作和自身的发展。因此大学生在时间管理教育的观念和实践技能方面还有待提高,应引起高校有关部门的充分重视。
二、高师院校学生在时间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缺乏明确的目标,成就动机不强
目标是取得成功的前提,只有确定了目标,时间管理才具有激励作用和导向性,才能通过时间管理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预计的目标。许多高师学生希望从事稳定的工作,认为在大学里能轻松度过,只要能拿到文凭就可以了。部分高师学生缺乏冒险和竞争的观念,一方面由于传统师范专业思维的模式,认为读了师范院校就只能从事教师职业;另一方面则是认为从事其它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现今许多学生,独生子女众多,缺乏冒险和创造精神,大多安于现状,追求平稳,抗压能力弱,对那种需要付出更多艰辛劳动才能获得的成就,往往缺乏主动性,甚至认为没有必要。这种无目标观念导致行动的盲目性和从众性,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致使学生缺乏实现目标的成功体验,使其逐渐在学习中缺乏自信,并导致学生成就动机不足,难以承担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2、自我管理能力和执行力不强
学生在中学阶段时,他们的学习目标比较明确单一,即提高成绩,考上大学。学生在中学阶段的时间管理往往存在着被动性,时间几乎被各门功课的教师安排满额,很少有自主安排的时间。到了大学,课程安排相对宽松,大学老师对学生的约束比起中学老师对学生从早自习到晚自习几乎安排殆尽的管理而言也越来越少,学生有更多自主安排的时间。但许多刚进校的大学生由于已经习惯于存在"被安排"式的时间管理制度之下,缺乏个体支配时间和行动的自由经验,由此导致学生对大学自主安排时间的不适应性,自我管理能力差,始终处于盲目的状态,容易随波逐流,失去自我。或者部分学生认识到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缺乏时间管理的教育和方法,导致在现实中对计划的执行力不足,造成在时间上显性或隐性的浪费。有些学生对时间管理方法不科学,常常出现计划大于现实的情况,结果是造成自己经常无法完成既定的目标。在计划和执行情况出现偏差之后,如果无法做出科学的调整,将使自己陷入失败的时间管理体验之中,最终导致自己对时间管理失去信心,更重要的是将影响自我的学业规划乃至人生设计,使自己无法完成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理想。
3、校园文化建设不足,学生课余时间安排倾向于娱乐和享受
随着大学生课余自主安排时间增多,学生对"潜在课堂"即校园文化的要求也逐渐增高,但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构建并未因此成正比例关系,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呈现娱乐化和享乐化的趋势。校园文化建设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时间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如果校园物质文化丰富、精神文化自由以及制度文化灵活,学生在时间管理方面便呈现多样化和正面发展的趋势,反之则表现为单一负面的结果。
而目前高师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大多存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办学设施不完善,物质文化不足,特别是部分师范院校在非师范专业比例更高的情况下,在校园物质文化方面没有体现师范院校的特点和优势;第二,精神文化匮乏,急功近利思想严重。在社会发展转型时期,大学生也容易受到社会浮躁功利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在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信息涌入学生的大脑。如果高校缺乏有效的思想指引,学生容易沉迷于网络世界,缺少甄别信息的能力,并形成不良的思想,比如急功近利、贪图享乐等等。第三,制度文化不健全。学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创建优良学风班成为创建校园制度文化的重要途径。但从内容和效果来看,优良学风班的创建更多流于整体形式和表演,没有形成有效的制度文化,达到对学生个人形成养成教育的目的。
在这样的校园文化背景下,许多大学生将课余生活作为休闲放松的时间,特别是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课余生活的很大一部分都花费在了虚拟世界中,造成了学生网络上瘾或者说对网络产生了依赖,导致其课余时间的大量浪费。从对学生的随机调查中发现,学生在课余时间管理中,学生一半以上的课余时间用于娱乐休闲,其次是用于社会实践,只有少部分的课余时间用于学习。由此不难看出,学生不再将课余时间作为个人成长的延续和补充,而是作为娱乐和享乐之用。因此学生在课余时间管理上存在很大的浪费,并在娱乐化和享乐化中逐渐迷失自己,导致学业的失败和自信的缺失。 三、加强对学生时间管理教育,提升高师院校学生综合素质
1、强化高师院校学生时间观念
大学生刚入校时,缺乏自主管理时间的能力,对时间重要性的认识处于迷茫期。这时高师院校需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时间的重要性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时间具有不可替代和无法逆转等特性。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是学生做好时间管理的前提,大学生只有认识到时间这种资源的宝贵性和特殊性,才会更加珍惜时间,并设立目标认真做好时间管理。高校特别要让学生认识到课余时间的价值,而对课余时间的认识是否正确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大学期间的收获和成果。避免学生因对课余时间的不正确认识而导致课余时间的过度娱乐化以及依赖网络的心理。我们认为,必要的业余休闲时间是应该的,它有利于人的劳逸结合,有利于更好地工作和学习。但是部分学生由于缺乏时间管理的观念和自控能力,导致他们将大部分课余时间用在了逛街、看电影、K歌及网络游戏中,严重影响学生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除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之外,高师院校还应营造良好的时间管理的氛围,通过主题班会和班级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时间的价值并体验到时间管理带来的成功和自信,并由此发挥时间管理的最大功效。
2、注重高师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时间管理良好氛围
高师院校有着师范教育的良好传统,在当今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在各方面体现师范教育的人文氛围这一特点。比如在学校的走廊、宣传栏等构建环境文化的元素里,做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文化引领工作。还可以适当的设置具有一定人文气息的环境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气息和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学生做好时间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学校应在当今急功近利的社会转型的思潮中,为学生做好正确的方向性的指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任何成功都要靠辛勤的付出和良好的时间管理。因此学校应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重视学生社会实践,搭建学生素质拓展平台,避免学生将课余时间全部花费在娱乐化和享乐化之中,这也是高校构建校园文化最具有活力和吸引力的部分,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时间管理提供了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
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要加强班级和寝室的各级制度文化的构建。其中特别要提出的是,微观组织比如寝室的文化建设对学生时间管理的影响。对大学生而言,寝室是最基层的学生组织,但也是大学生生活、学习、交流和精神分享最重要的场所。寝室室友彼此关系亲密,互动频率高,情感依赖性强,相互影响巨大。良好的寝室文化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习兴趣的培养,时间管理的教育等方面都具有优势,这些元素必将引领寝室成员向正面的方向发展。反之寝室文化氛围恶劣,寝室成员相互影响,大多无法做好时间管理,导致学业失败。即使有成员个体希望摆脱不良寝室群体氛围而单独行动,但由于摆脱群体需要承担过大的心理负担,最终的结果依然是寝室成员趋向于统一性的居多。现在我们常说的"学霸寝室",正是这种寝室相互影响、成员同一性和突出性的正面体现。由此可见,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做好时间管理,提高学业成绩和工作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大力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
人生与时间紧密相联,人生将自己的时间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就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实际的规划。因此,注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有助于大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动态和不斷修正的过程,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和计划,切忌不可做"纸上谈兵"的盲目规划;另外在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管理方式上,应重视学生的自我监管能力和执行力。由此,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应该开始为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生在低年级时应了解什么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会如何了解自己,怎样为自己大学四年进行规划;重点了解职业规划的内容和重点,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到了高年级的时候,学生通过规划的结果对自己的计划进行总结、校正和调整,制定适应于自己的职业规划,既不夸大也不过份卑谦;特别是在大学生毕业年级的时候,要对学生做好就业指导,指导学生在面对就业的严峻状况时,在选择职业岗位的时候,应认真对自己进行职业定位和规划,选择适合自己并有发展可能性的职位。其中要格外关注对女学生和贫困学生在职业规划中的特殊性。师范院校中女学生人数比例大,来自农村的贫困学生也偏多,因此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要注意结合特殊群体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和具有可行性的就业指导措施。大学生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善于进行时间管理的表现;同样,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也是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大学四年期间对自己做好时间管理,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
4、增设时间管理课程,增强时间管理技能
强化大学生时间价值观,高校应对大学生时间管理加以引导,开设有关时间管理方面的课程,为大学生推荐有益的时间管理方面的书籍,增加学生在时间管理知识方面的阅读量。同时还应开设专门的时间管理方面的专题讲座,并在班级或年级中开展时间管理经验交流会和时间管理效果竞赛,增长学生时间管理的能力和技能。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对广大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在时间管理方面的培养力度,使他们在工作和学习实践中得到锻炼,使之成为在时间管理方面众多学生的榜样。这样使得更多的学生了解时间管理对他们生活和学习带来的益处,吸引更多的学生进行自我有效的时间管理。
在课程安排的同时,还应通过各种教育实践途径教给学生时间管理的技能,达到时间管理方法实用有效的目的,使时间管理不仅成为一种计划,更应成为学生的习惯。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寻找你的时间管理误区"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由自己和他人而导致自己时间浪费的原因,了解紧急事情、重要事情的优先处理方法,由此寻找时间管理的法则:如20:80定律、时间大于金钱的原则等。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在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或实践中,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有效时间管理的策略:比如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自我奖励进步等,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时间管理带来的成效和自信,对将来坚持做好时间管理有重要的作用。大学生要注意在计划的实施中进行自我监督以及实施过程中的自我反馈,并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做出调整,并以记号的方式督促自己完成。其中要特别强调学生对时间管理的监控,可以把一天的时间分为几个阶段,从活动清单计划开始,到行动、记录、总结以及调整。每天从计划开始,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能在总结调整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现实情况的学习方式,明显提高时间管理的意识和方法,同时增强了对时间管理的自信。大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管理时间的方法,才能加强自我约束,合理安排时间,提高生活和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国进.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现在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2,78:166-167.
[2]王悦. 基于时间管理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调研与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1(6):930-93.
[3]宋慧玲、潘运、全小山.高师学生时间管理发展特点的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2,9(1):29-32.
[4]刘维利.大学生如何进行实践管理[J].潍坊学院学报,2009,9(5):150-151
[5]吴迎峰.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与对策[J].科协论坛,2007,(4):309-310
[6]王浪.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农业教育,2011,(4)
[7]王立新、杨菲主编.中学生发展与学习[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张晓玲(1979- ),女,汉族,四川自贡人,教育学硕士,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高校学生工作研究。
关键词:高素质人才 高师院校 时间管理
一、前言
對于一个人的时间或者生命而言,也许我们无法把握它的长度,却能通过时间管理来把握它的宽度,这就是我们进行时间管理的哲学意义。我们将时间管理的理念运用到现实的学习和工作中,就是将目标与时间投入进行关联,最终达到效率与效果的时间管理最优化结果。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师院校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要求也日益迫切。高师院校学生是未来从事基础教育的主力军,也是国家未来进行青少年人才培养的践行者。因此,学生在高师院校学习期间,高校如何培养师范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重视学生养成教育,对将来成长为青少年教育者的高师学生影响非常大。试想一个无法进行自我管理和时间管理的人,将来如何承担教育他人的圣神使命。而时间对于每一位大学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资源,具有公平性、不可再生性、不可逆转性、不可蓄积性等特点。时间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对于即将成为教师的师范生而言,学会时间管理,将直接影响其学习成绩、生活习惯、人生目标和生命质量。
但是目前高师院校学生对时间管理的知识了解不足,缺乏对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学校对时间管理知识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很不够,明显缺乏这方面的课程教育和实践教育。现实的情况是,学生每天似乎都在忙,但学习效率与成就却不高。挥霍时间和盲目随大流的大学生居多,导致大学生成就动机不高,自信心不足,最终面临失败的大学生活和学业,以致影响将来的工作和自身的发展。因此大学生在时间管理教育的观念和实践技能方面还有待提高,应引起高校有关部门的充分重视。
二、高师院校学生在时间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缺乏明确的目标,成就动机不强
目标是取得成功的前提,只有确定了目标,时间管理才具有激励作用和导向性,才能通过时间管理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预计的目标。许多高师学生希望从事稳定的工作,认为在大学里能轻松度过,只要能拿到文凭就可以了。部分高师学生缺乏冒险和竞争的观念,一方面由于传统师范专业思维的模式,认为读了师范院校就只能从事教师职业;另一方面则是认为从事其它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现今许多学生,独生子女众多,缺乏冒险和创造精神,大多安于现状,追求平稳,抗压能力弱,对那种需要付出更多艰辛劳动才能获得的成就,往往缺乏主动性,甚至认为没有必要。这种无目标观念导致行动的盲目性和从众性,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致使学生缺乏实现目标的成功体验,使其逐渐在学习中缺乏自信,并导致学生成就动机不足,难以承担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2、自我管理能力和执行力不强
学生在中学阶段时,他们的学习目标比较明确单一,即提高成绩,考上大学。学生在中学阶段的时间管理往往存在着被动性,时间几乎被各门功课的教师安排满额,很少有自主安排的时间。到了大学,课程安排相对宽松,大学老师对学生的约束比起中学老师对学生从早自习到晚自习几乎安排殆尽的管理而言也越来越少,学生有更多自主安排的时间。但许多刚进校的大学生由于已经习惯于存在"被安排"式的时间管理制度之下,缺乏个体支配时间和行动的自由经验,由此导致学生对大学自主安排时间的不适应性,自我管理能力差,始终处于盲目的状态,容易随波逐流,失去自我。或者部分学生认识到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缺乏时间管理的教育和方法,导致在现实中对计划的执行力不足,造成在时间上显性或隐性的浪费。有些学生对时间管理方法不科学,常常出现计划大于现实的情况,结果是造成自己经常无法完成既定的目标。在计划和执行情况出现偏差之后,如果无法做出科学的调整,将使自己陷入失败的时间管理体验之中,最终导致自己对时间管理失去信心,更重要的是将影响自我的学业规划乃至人生设计,使自己无法完成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理想。
3、校园文化建设不足,学生课余时间安排倾向于娱乐和享受
随着大学生课余自主安排时间增多,学生对"潜在课堂"即校园文化的要求也逐渐增高,但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构建并未因此成正比例关系,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呈现娱乐化和享乐化的趋势。校园文化建设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时间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如果校园物质文化丰富、精神文化自由以及制度文化灵活,学生在时间管理方面便呈现多样化和正面发展的趋势,反之则表现为单一负面的结果。
而目前高师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大多存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办学设施不完善,物质文化不足,特别是部分师范院校在非师范专业比例更高的情况下,在校园物质文化方面没有体现师范院校的特点和优势;第二,精神文化匮乏,急功近利思想严重。在社会发展转型时期,大学生也容易受到社会浮躁功利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在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信息涌入学生的大脑。如果高校缺乏有效的思想指引,学生容易沉迷于网络世界,缺少甄别信息的能力,并形成不良的思想,比如急功近利、贪图享乐等等。第三,制度文化不健全。学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创建优良学风班成为创建校园制度文化的重要途径。但从内容和效果来看,优良学风班的创建更多流于整体形式和表演,没有形成有效的制度文化,达到对学生个人形成养成教育的目的。
在这样的校园文化背景下,许多大学生将课余生活作为休闲放松的时间,特别是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课余生活的很大一部分都花费在了虚拟世界中,造成了学生网络上瘾或者说对网络产生了依赖,导致其课余时间的大量浪费。从对学生的随机调查中发现,学生在课余时间管理中,学生一半以上的课余时间用于娱乐休闲,其次是用于社会实践,只有少部分的课余时间用于学习。由此不难看出,学生不再将课余时间作为个人成长的延续和补充,而是作为娱乐和享乐之用。因此学生在课余时间管理上存在很大的浪费,并在娱乐化和享乐化中逐渐迷失自己,导致学业的失败和自信的缺失。 三、加强对学生时间管理教育,提升高师院校学生综合素质
1、强化高师院校学生时间观念
大学生刚入校时,缺乏自主管理时间的能力,对时间重要性的认识处于迷茫期。这时高师院校需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时间的重要性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时间具有不可替代和无法逆转等特性。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是学生做好时间管理的前提,大学生只有认识到时间这种资源的宝贵性和特殊性,才会更加珍惜时间,并设立目标认真做好时间管理。高校特别要让学生认识到课余时间的价值,而对课余时间的认识是否正确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大学期间的收获和成果。避免学生因对课余时间的不正确认识而导致课余时间的过度娱乐化以及依赖网络的心理。我们认为,必要的业余休闲时间是应该的,它有利于人的劳逸结合,有利于更好地工作和学习。但是部分学生由于缺乏时间管理的观念和自控能力,导致他们将大部分课余时间用在了逛街、看电影、K歌及网络游戏中,严重影响学生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除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之外,高师院校还应营造良好的时间管理的氛围,通过主题班会和班级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时间的价值并体验到时间管理带来的成功和自信,并由此发挥时间管理的最大功效。
2、注重高师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时间管理良好氛围
高师院校有着师范教育的良好传统,在当今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在各方面体现师范教育的人文氛围这一特点。比如在学校的走廊、宣传栏等构建环境文化的元素里,做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文化引领工作。还可以适当的设置具有一定人文气息的环境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气息和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学生做好时间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学校应在当今急功近利的社会转型的思潮中,为学生做好正确的方向性的指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任何成功都要靠辛勤的付出和良好的时间管理。因此学校应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重视学生社会实践,搭建学生素质拓展平台,避免学生将课余时间全部花费在娱乐化和享乐化之中,这也是高校构建校园文化最具有活力和吸引力的部分,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时间管理提供了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
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要加强班级和寝室的各级制度文化的构建。其中特别要提出的是,微观组织比如寝室的文化建设对学生时间管理的影响。对大学生而言,寝室是最基层的学生组织,但也是大学生生活、学习、交流和精神分享最重要的场所。寝室室友彼此关系亲密,互动频率高,情感依赖性强,相互影响巨大。良好的寝室文化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习兴趣的培养,时间管理的教育等方面都具有优势,这些元素必将引领寝室成员向正面的方向发展。反之寝室文化氛围恶劣,寝室成员相互影响,大多无法做好时间管理,导致学业失败。即使有成员个体希望摆脱不良寝室群体氛围而单独行动,但由于摆脱群体需要承担过大的心理负担,最终的结果依然是寝室成员趋向于统一性的居多。现在我们常说的"学霸寝室",正是这种寝室相互影响、成员同一性和突出性的正面体现。由此可见,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做好时间管理,提高学业成绩和工作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大力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
人生与时间紧密相联,人生将自己的时间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就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实际的规划。因此,注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有助于大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动态和不斷修正的过程,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和计划,切忌不可做"纸上谈兵"的盲目规划;另外在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管理方式上,应重视学生的自我监管能力和执行力。由此,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应该开始为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生在低年级时应了解什么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会如何了解自己,怎样为自己大学四年进行规划;重点了解职业规划的内容和重点,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到了高年级的时候,学生通过规划的结果对自己的计划进行总结、校正和调整,制定适应于自己的职业规划,既不夸大也不过份卑谦;特别是在大学生毕业年级的时候,要对学生做好就业指导,指导学生在面对就业的严峻状况时,在选择职业岗位的时候,应认真对自己进行职业定位和规划,选择适合自己并有发展可能性的职位。其中要格外关注对女学生和贫困学生在职业规划中的特殊性。师范院校中女学生人数比例大,来自农村的贫困学生也偏多,因此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要注意结合特殊群体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和具有可行性的就业指导措施。大学生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善于进行时间管理的表现;同样,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也是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大学四年期间对自己做好时间管理,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
4、增设时间管理课程,增强时间管理技能
强化大学生时间价值观,高校应对大学生时间管理加以引导,开设有关时间管理方面的课程,为大学生推荐有益的时间管理方面的书籍,增加学生在时间管理知识方面的阅读量。同时还应开设专门的时间管理方面的专题讲座,并在班级或年级中开展时间管理经验交流会和时间管理效果竞赛,增长学生时间管理的能力和技能。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对广大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在时间管理方面的培养力度,使他们在工作和学习实践中得到锻炼,使之成为在时间管理方面众多学生的榜样。这样使得更多的学生了解时间管理对他们生活和学习带来的益处,吸引更多的学生进行自我有效的时间管理。
在课程安排的同时,还应通过各种教育实践途径教给学生时间管理的技能,达到时间管理方法实用有效的目的,使时间管理不仅成为一种计划,更应成为学生的习惯。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寻找你的时间管理误区"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由自己和他人而导致自己时间浪费的原因,了解紧急事情、重要事情的优先处理方法,由此寻找时间管理的法则:如20:80定律、时间大于金钱的原则等。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在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或实践中,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有效时间管理的策略:比如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自我奖励进步等,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时间管理带来的成效和自信,对将来坚持做好时间管理有重要的作用。大学生要注意在计划的实施中进行自我监督以及实施过程中的自我反馈,并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做出调整,并以记号的方式督促自己完成。其中要特别强调学生对时间管理的监控,可以把一天的时间分为几个阶段,从活动清单计划开始,到行动、记录、总结以及调整。每天从计划开始,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能在总结调整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现实情况的学习方式,明显提高时间管理的意识和方法,同时增强了对时间管理的自信。大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管理时间的方法,才能加强自我约束,合理安排时间,提高生活和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国进.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现在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2,78:166-167.
[2]王悦. 基于时间管理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调研与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1(6):930-93.
[3]宋慧玲、潘运、全小山.高师学生时间管理发展特点的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2,9(1):29-32.
[4]刘维利.大学生如何进行实践管理[J].潍坊学院学报,2009,9(5):150-151
[5]吴迎峰.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与对策[J].科协论坛,2007,(4):309-310
[6]王浪.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农业教育,2011,(4)
[7]王立新、杨菲主编.中学生发展与学习[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张晓玲(1979- ),女,汉族,四川自贡人,教育学硕士,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高校学生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