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政策是一个国家根据本国人口增长过快或人口停止增长乃至出现负增长而采取的相应的政策措施。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从20世纪50年代“人口中国是极大的好事”到70年代“只生两个孩子”再到80年代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1982年,中共十二大报告中提出:“实行计划生育,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到现在放弃单独二胎全面放开二胎,我国的人口政策一直在不断变化的。生育水平长期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基于对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的人口政策始终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下面笔者将探讨一下我国人口的现状以及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影响。
从建国至现在我国的人口状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1954年国家公布了第一次人口普查结果,调查显示我国人口已经超过6亿,其中大陆人口就达到了5.8亿。从表1中可得出至2014年末我国总人口达到136782万人,60年间我国增长了7亿多人口。
一、人口再生产类型快速地进入现代型并长期保持低生育水平
人口再生产类型,是指与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自然增长率三者相结合形成的人口再生产的特征。从19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的出生率快速的下降,2014年人口出生率为12.37‰,人口死亡率为7.1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1‰,根据人口再生产类型模式图以及我国1954年以来人口自然变动曲线判断(图), 图1 人口再生产类型模式图
中国基本上21世纪左右就进入了现代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认为,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4,远低于更替水平2.1,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低生育陷阱”是奥地利人口学家沃尔夫冈.鲁兹针对许多国家的生育率在降到更替 图2 1954年以来人口自然变动曲线
水平之下后还继续下滑提出的一个人口学假说。这个假说认为,生育率一旦下降到临界水平以后,受人口、社会、经济、政治各方面因素的作用,生育率会继续持续走低,其趋势很难逆转,容易形成一个“低生育陷阱”。)。这种超低生育率的水平,无法完成马克思所讲的基本的人口再生產的任务。
二、人口老龄化突出
到2014年末,我国65岁及其以上的人口占到了10.1%。国际上通常把65岁及65岁以上人口认定为老年人口,并将一个国家或地区老年人口比重达到7%定为老龄化的开始,等于或大于10%定为严重老龄化。由此可见中国的老龄化的问题已经非常突出。从表1从可以看出,我国老年人口在2014年达到了13815万人,绝对数量也是非常大。我国65岁及其以上的人口所占的比例从7%上升到10%用了15年的时间,而发达国家如法国用了75年,美国用了30年,可见我国老龄化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
三、性别结构失调
人口的性别结构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男女两性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人口性别结构常用性别比和性比例来表示。性别比表示每百名女性人数相对应的男性人数。联合国标准,出生人口性别比一般在102—107之间。我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显示,出生性别比为104.9,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为115.88(其中以女性100人来算),据估测,从1980年左右我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34年间中国大约多出3000万男性。男女比例的失调,尤其是农村失调程度更为厉害,将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
四、正在消失的人口红利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人口抚养比也称人口负担系数,是指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例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总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岁~64岁)之比。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在2010年人口负担系数最低。过了2010年,由于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人口抚养比不降反而开始上升。从2013年以后,劳动人口开始出现了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加速,结束了廉价劳动力的时代,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人口红利转为人口负债。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面临着非常严峻的人口問题,这就要求我们的政策反应性和灵敏性更强。面对我国的人口现状,中央、国务院进一步调整完善我国的人口政策,适时出台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但是由于生育观念的改变,再加上房价居高不下,物价的上升以及教育成本的投入大等原因,部分的家庭还是选择生育一个孩子。为了适应新形式的人口状况,我国在各方面也正在进行着尝试,比如改善养老环境、调整性别比例失调问题。同时为了弥补我国劳动力的数量在减少,国家还建议延迟退休。但是政策的反应都具有滞后性,所以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还应循序渐进,适时地进行。
参考文献:
[1]郑晓瑛,陈立新.中国人口老龄化特点及政策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06(23):1919—1923.
[2]宋全成,文庆英.我国单独二胎人口政策实施的意义、现状与问题[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22—128.
[3]魏益华,迟明.人口新常态下中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研究[J].人口学刊,2015(2):41—45.
从建国至现在我国的人口状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1954年国家公布了第一次人口普查结果,调查显示我国人口已经超过6亿,其中大陆人口就达到了5.8亿。从表1中可得出至2014年末我国总人口达到136782万人,60年间我国增长了7亿多人口。
一、人口再生产类型快速地进入现代型并长期保持低生育水平
人口再生产类型,是指与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自然增长率三者相结合形成的人口再生产的特征。从19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的出生率快速的下降,2014年人口出生率为12.37‰,人口死亡率为7.1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1‰,根据人口再生产类型模式图以及我国1954年以来人口自然变动曲线判断(图), 图1 人口再生产类型模式图
中国基本上21世纪左右就进入了现代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认为,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4,远低于更替水平2.1,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低生育陷阱”是奥地利人口学家沃尔夫冈.鲁兹针对许多国家的生育率在降到更替 图2 1954年以来人口自然变动曲线
水平之下后还继续下滑提出的一个人口学假说。这个假说认为,生育率一旦下降到临界水平以后,受人口、社会、经济、政治各方面因素的作用,生育率会继续持续走低,其趋势很难逆转,容易形成一个“低生育陷阱”。)。这种超低生育率的水平,无法完成马克思所讲的基本的人口再生產的任务。
二、人口老龄化突出
到2014年末,我国65岁及其以上的人口占到了10.1%。国际上通常把65岁及65岁以上人口认定为老年人口,并将一个国家或地区老年人口比重达到7%定为老龄化的开始,等于或大于10%定为严重老龄化。由此可见中国的老龄化的问题已经非常突出。从表1从可以看出,我国老年人口在2014年达到了13815万人,绝对数量也是非常大。我国65岁及其以上的人口所占的比例从7%上升到10%用了15年的时间,而发达国家如法国用了75年,美国用了30年,可见我国老龄化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
三、性别结构失调
人口的性别结构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男女两性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人口性别结构常用性别比和性比例来表示。性别比表示每百名女性人数相对应的男性人数。联合国标准,出生人口性别比一般在102—107之间。我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显示,出生性别比为104.9,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为115.88(其中以女性100人来算),据估测,从1980年左右我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34年间中国大约多出3000万男性。男女比例的失调,尤其是农村失调程度更为厉害,将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
四、正在消失的人口红利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人口抚养比也称人口负担系数,是指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例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总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岁~64岁)之比。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在2010年人口负担系数最低。过了2010年,由于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人口抚养比不降反而开始上升。从2013年以后,劳动人口开始出现了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加速,结束了廉价劳动力的时代,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人口红利转为人口负债。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面临着非常严峻的人口問题,这就要求我们的政策反应性和灵敏性更强。面对我国的人口现状,中央、国务院进一步调整完善我国的人口政策,适时出台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但是由于生育观念的改变,再加上房价居高不下,物价的上升以及教育成本的投入大等原因,部分的家庭还是选择生育一个孩子。为了适应新形式的人口状况,我国在各方面也正在进行着尝试,比如改善养老环境、调整性别比例失调问题。同时为了弥补我国劳动力的数量在减少,国家还建议延迟退休。但是政策的反应都具有滞后性,所以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还应循序渐进,适时地进行。
参考文献:
[1]郑晓瑛,陈立新.中国人口老龄化特点及政策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06(23):1919—1923.
[2]宋全成,文庆英.我国单独二胎人口政策实施的意义、现状与问题[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22—128.
[3]魏益华,迟明.人口新常态下中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研究[J].人口学刊,2015(2):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