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就是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小学生抵抗不良诱惑的能力,同时也是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修课程。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将有效增强小学生的课堂活跃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整体提升教学水平。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推行的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迎来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教学工作者们要想实现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就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进行关联,采取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感悟,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进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效性。
一、榜样学习,浸润生活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学习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榜样的言行和事迹可以将人的理想状态具体化,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非常适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离不开榜样的树立和示范,教师要用榜样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优秀的成就,从正面激励小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让小学生主动、有目标地朝着榜样靠拢。对于小学生而言,榜样可以是小学生熟悉的科学家、历史伟人、革命领袖,也可以是小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家长、教师和同学,无论榜样是谁,他都承载着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小学生学习的方向。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榜样示范的教学时,还要注重教学气氛的营造,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榜样的事迹,通过灯光、音效、声音等营造学习气氛,使全体小学生都浸润其中,在听取事迹讲述的过程中升华自己的情感和道德认知。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紧贴学生实际生活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作为教师应当努力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使课堂教学实现“基于课本,优于课本”紧贴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而实现生活化教学。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欢欢喜喜庆国庆》一课时,就可以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结合当前优越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讲述建国前旧中国的贫穷与落后,进行对比,让学生深刻理解“有国才有家”,从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三、课堂活动,培养法治观念
教师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不能离开课堂活动,只有通过课堂活动才能使学生深刻地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内容,能够达到引发学生思考的目的,学生会将道德与法治的思想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在教材中学习一定的法律知识,从而形成法制观念。如在讲授“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时,教师先要具体讲述法律与道德的不同性质,并简述法律的基本意义,使学生对法律知识形成基本的认识,教师可以先引入交通法,让学生讨论身边不遵守交通规則所引发的安全事故,再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不遵守交通规则所带来的社会问题,让学生了解到法律的重要性。在学完本课之后,教师可以在班级里举办一次关于法律知识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收集在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问答活动,这个活动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学校周围的墙上贴满广告是触犯了哪条法律等,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到法律知识,并学会用法律知识捍卫自己的合法权利。
四、行角色扮演,学会感恩他人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感恩教育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目标。例如,在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父母多爱我”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切实地感受到父母的辛苦以及对自己的疼爱,并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孝敬父母,教师可以开展相应的角色扮演教学。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与父母进行角色的互换,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己打扫房间、做家务等,并录制视频,将表现好的学生的视频在课堂上播放并进行鼓励,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帮助父母做家务的过程中,了解到父母的辛苦,在与父母交换角色的过程中,了解到父母给予我们的关爱。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讲述自己在此次角色交换中的感想,从而深化学生的感恩之心。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多种多样的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活动,从而让学生积极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对教学内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五、健全教育评价体制,重视德育教育
传统的教育评价以学生的所谓主要学科的考试成绩来代表一切!这样的教育评价背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党的教育方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学校重视德育教育,完善评价体制,在学生评价体系中提高德育评价权重,创新生活化德育评价的科学方法。例如,可以对积极参加学校集体活动的学生、在学校经常帮助同学的学生、爱护校园环境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垃圾分类的学生、拾金不昧积极上交的学生等,都可以采用学分制奖励,建立德育评价档案袋,在学期末根据学生学分的高低进行表彰;细化过程性评价,关注德育的发展性评价、增值性评价。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品德的形成主要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知和体验,所以,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必须生活化。在教学中,教师要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小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掌握道德、法治知识,把生活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本源,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
参考文献
[1]朱景磊.关于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1(15):64.
[2]国明.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5):187-188.
[3]杨蕾.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方略[J].试题与研究,2020(35):5-6.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推行的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迎来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教学工作者们要想实现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就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进行关联,采取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感悟,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进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效性。
一、榜样学习,浸润生活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学习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榜样的言行和事迹可以将人的理想状态具体化,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非常适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离不开榜样的树立和示范,教师要用榜样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优秀的成就,从正面激励小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让小学生主动、有目标地朝着榜样靠拢。对于小学生而言,榜样可以是小学生熟悉的科学家、历史伟人、革命领袖,也可以是小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家长、教师和同学,无论榜样是谁,他都承载着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小学生学习的方向。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榜样示范的教学时,还要注重教学气氛的营造,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榜样的事迹,通过灯光、音效、声音等营造学习气氛,使全体小学生都浸润其中,在听取事迹讲述的过程中升华自己的情感和道德认知。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紧贴学生实际生活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作为教师应当努力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使课堂教学实现“基于课本,优于课本”紧贴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而实现生活化教学。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欢欢喜喜庆国庆》一课时,就可以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结合当前优越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讲述建国前旧中国的贫穷与落后,进行对比,让学生深刻理解“有国才有家”,从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三、课堂活动,培养法治观念
教师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不能离开课堂活动,只有通过课堂活动才能使学生深刻地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内容,能够达到引发学生思考的目的,学生会将道德与法治的思想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在教材中学习一定的法律知识,从而形成法制观念。如在讲授“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时,教师先要具体讲述法律与道德的不同性质,并简述法律的基本意义,使学生对法律知识形成基本的认识,教师可以先引入交通法,让学生讨论身边不遵守交通规則所引发的安全事故,再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不遵守交通规则所带来的社会问题,让学生了解到法律的重要性。在学完本课之后,教师可以在班级里举办一次关于法律知识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收集在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问答活动,这个活动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学校周围的墙上贴满广告是触犯了哪条法律等,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到法律知识,并学会用法律知识捍卫自己的合法权利。
四、行角色扮演,学会感恩他人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感恩教育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目标。例如,在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父母多爱我”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切实地感受到父母的辛苦以及对自己的疼爱,并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孝敬父母,教师可以开展相应的角色扮演教学。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与父母进行角色的互换,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己打扫房间、做家务等,并录制视频,将表现好的学生的视频在课堂上播放并进行鼓励,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帮助父母做家务的过程中,了解到父母的辛苦,在与父母交换角色的过程中,了解到父母给予我们的关爱。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讲述自己在此次角色交换中的感想,从而深化学生的感恩之心。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多种多样的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活动,从而让学生积极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对教学内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五、健全教育评价体制,重视德育教育
传统的教育评价以学生的所谓主要学科的考试成绩来代表一切!这样的教育评价背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党的教育方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学校重视德育教育,完善评价体制,在学生评价体系中提高德育评价权重,创新生活化德育评价的科学方法。例如,可以对积极参加学校集体活动的学生、在学校经常帮助同学的学生、爱护校园环境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垃圾分类的学生、拾金不昧积极上交的学生等,都可以采用学分制奖励,建立德育评价档案袋,在学期末根据学生学分的高低进行表彰;细化过程性评价,关注德育的发展性评价、增值性评价。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品德的形成主要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知和体验,所以,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必须生活化。在教学中,教师要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小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掌握道德、法治知识,把生活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本源,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
参考文献
[1]朱景磊.关于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1(15):64.
[2]国明.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5):187-188.
[3]杨蕾.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方略[J].试题与研究,2020(3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