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化视野下的美术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境,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以此改变传统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给美术教学注入活力,拓宽学生的美术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文章探究了几点生活化教学下的美术教学策略,以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生活情景;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与传统艺术课堂教学相比,以生活为基础的课堂无疑具有更大的优势。这不仅是小学美术课程改革的一项创新举措,它有效地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改善了小学的整体艺术课堂教学。小学阶段是人身心成长和价值观建立的重要阶段,而美术课程作为教育中“德智体美劳”的“美”部分,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本文将从生活化视界在教育中的维度解析出发,阐述生活化视界与小学美术教学的关联性与应用意义,同时提出一系列提升生活化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供广大教育工作者们参考和借鉴。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特点入手,创设他们感兴趣的生活化情境,以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热情,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到他们手中,进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设计时,可从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出发,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美术课堂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没有和谐的学习氛围,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对此,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情况,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实现教学内容与生活的结合。例如,在教学“春节”时,教师首先给学生播放一首乐曲《春节序曲》,营造浓厚的春节氛围,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的春节活动,如吃年夜饭、放鞭炮、看电影等。之后,再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视频内容是全国各地的人们以多种方式喜迎春节,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展示想象,用手中的笔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项春节活动画出来。想象力是美术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项能力,如果缺乏想象力,学生创作的作品就会枯燥乏味、不生动。对此,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可在课堂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些合理的想象力培养环节,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二、收集生活化素材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引导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多一些观察,在近距离感受大自然优美风光的同时,促使小学生收集更多生活化的素材,从而为美术课堂教学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例如,在学习四季时,教师可以问:秋天都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一年四季的感知主要表现为气温的变化,并不了解秋天成熟的果实有哪些,也不了解秋天小草、大树等的样子。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引导小学生收集秋天的信息,在生活中感受秋的气息,当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后,教师再展开教学,往往能满足小学生多样化的求知欲。在学习“圆形”时,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圆形的物体,但具体都有哪些呢?小学生在提取信息时,往往只能说出皮球、足球等球类物品,此时教师也应注重生活化元素的渗透,以打开小学生的思路,促使他们畅所欲言。总之,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时,教师的讲述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理解的难度也较大。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生活化意识,并帮助他们积累日常生活中的素材,从而加深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促使他们收获更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三、开展生活化实践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一。在新课程背景下,美术教师应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现实情况开展丰富的美术实践活动,同时结合生活要素,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艺术与生活的双重魅力。教师的讲述再生动,教材上的描述再全面,也不如实地考察所带来的效果。为此,在新课改下,教师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带领小学生走出教室,走到校园内、大自然中,在陶冶他们情操的同时,促使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术元素,从而真正将美术教学落到实处。
例如,在教学“动物”时,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了解动物的特征,以激发他们水墨画创作的欲望。但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较为有限,他们只能说出小狗、小猫等常见的动物,对其他动物并不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将小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组织他们到动物园进行实地观察,在生活化实践的基础上加深他们对动物的认识。当较多活泼可爱的动物出现在小学生面前时,他們能在强烈的学习热情下捕捉到小动物的精彩瞬间,进而能创作出形神兼备的作品。除此之外,美术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石画”美术比赛,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些形状更好的石头,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绘画,然后在学校展示,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投票比较,并赢得奖品。学生将获得某些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这种教学方法将现实生活与美术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结语
总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生活化实践下,不仅有效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还能增强小学生观察生活、独立思考的能力,能激发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实现他们美术综合素养的提升。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生活实践与美术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让学生体验更好的生活。面向生活的教学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非常普遍,美术教学也不例外。
参考文献
[1]杨开庆.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中的运用浅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7(8):164.
[2]张爱花.生活化,让小学美术课绽放精彩[J].学周刊,2017(8):223-224.
关键词:生活情景;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与传统艺术课堂教学相比,以生活为基础的课堂无疑具有更大的优势。这不仅是小学美术课程改革的一项创新举措,它有效地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改善了小学的整体艺术课堂教学。小学阶段是人身心成长和价值观建立的重要阶段,而美术课程作为教育中“德智体美劳”的“美”部分,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本文将从生活化视界在教育中的维度解析出发,阐述生活化视界与小学美术教学的关联性与应用意义,同时提出一系列提升生活化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供广大教育工作者们参考和借鉴。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特点入手,创设他们感兴趣的生活化情境,以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热情,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到他们手中,进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设计时,可从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出发,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美术课堂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没有和谐的学习氛围,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对此,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情况,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实现教学内容与生活的结合。例如,在教学“春节”时,教师首先给学生播放一首乐曲《春节序曲》,营造浓厚的春节氛围,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的春节活动,如吃年夜饭、放鞭炮、看电影等。之后,再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视频内容是全国各地的人们以多种方式喜迎春节,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展示想象,用手中的笔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项春节活动画出来。想象力是美术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项能力,如果缺乏想象力,学生创作的作品就会枯燥乏味、不生动。对此,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可在课堂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些合理的想象力培养环节,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二、收集生活化素材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引导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多一些观察,在近距离感受大自然优美风光的同时,促使小学生收集更多生活化的素材,从而为美术课堂教学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例如,在学习四季时,教师可以问:秋天都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一年四季的感知主要表现为气温的变化,并不了解秋天成熟的果实有哪些,也不了解秋天小草、大树等的样子。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引导小学生收集秋天的信息,在生活中感受秋的气息,当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后,教师再展开教学,往往能满足小学生多样化的求知欲。在学习“圆形”时,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圆形的物体,但具体都有哪些呢?小学生在提取信息时,往往只能说出皮球、足球等球类物品,此时教师也应注重生活化元素的渗透,以打开小学生的思路,促使他们畅所欲言。总之,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时,教师的讲述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理解的难度也较大。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生活化意识,并帮助他们积累日常生活中的素材,从而加深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促使他们收获更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三、开展生活化实践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一。在新课程背景下,美术教师应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现实情况开展丰富的美术实践活动,同时结合生活要素,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艺术与生活的双重魅力。教师的讲述再生动,教材上的描述再全面,也不如实地考察所带来的效果。为此,在新课改下,教师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带领小学生走出教室,走到校园内、大自然中,在陶冶他们情操的同时,促使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术元素,从而真正将美术教学落到实处。
例如,在教学“动物”时,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了解动物的特征,以激发他们水墨画创作的欲望。但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较为有限,他们只能说出小狗、小猫等常见的动物,对其他动物并不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将小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组织他们到动物园进行实地观察,在生活化实践的基础上加深他们对动物的认识。当较多活泼可爱的动物出现在小学生面前时,他們能在强烈的学习热情下捕捉到小动物的精彩瞬间,进而能创作出形神兼备的作品。除此之外,美术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石画”美术比赛,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些形状更好的石头,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绘画,然后在学校展示,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投票比较,并赢得奖品。学生将获得某些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这种教学方法将现实生活与美术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结语
总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生活化实践下,不仅有效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还能增强小学生观察生活、独立思考的能力,能激发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实现他们美术综合素养的提升。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生活实践与美术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让学生体验更好的生活。面向生活的教学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非常普遍,美术教学也不例外。
参考文献
[1]杨开庆.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中的运用浅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7(8):164.
[2]张爱花.生活化,让小学美术课绽放精彩[J].学周刊,2017(8):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