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2月底,襄州区教育局局长汤德东在校长以上管理人员工作会议上做了题为《办好每一所学校,成就每一位教师,成长每一名学生》的主题报告。他说,办学校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发展,所以我们的工作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句话,就是要“围绕学生办教育”。围绕学生办教育,既是汤德东的施政理念,又是一位教育局长的责任担当。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优秀学生
在汤德东看来,围绕学生办教育,最要紧的是“把孩子當‘孩子’看,把孩子当‘人’看”。
把孩子当“孩子”看,我们就会认识到,学生正处在成长过程之中,他们的思想、行为都还不成熟、不稳定,日常生活、学习中偶尔出现一些不符合规范的言行,我们要理性对待、耐心引导,而不要动不动就“打板子”“扣帽子”,给他们贴上“坏学生”“差生”的标签。把孩子当“孩子”看,我们才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我们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比如,部分老师备课时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以及选择的达成教学目标的策略、突破重难点的方法等,都是基于教师个人的喜好而不是真实的学情。这样的教学很容易导致教师“自说自话”,也就是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索然无味”。这样的课堂是“虚假课堂”。汤德东旗帜鲜明地反对“虚假课堂”,倡导“真实课堂”。真实课堂包括真实的学习起点、真实的学习过程、真实的思维展示、真实的作业训练、真实的纠错行为、真实的评价结果。达成这样的课堂,一要强调体验,即通过综合教学和跨学科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让认知与情感统一;二要强调因材施教,尤其是备课、教学、辅导时要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进行思考。
把孩子当“人”看,我们就会意识到,一味地强调补短板是有问题的。补短板思想源于“木桶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是由最长的板决定的,而取决于最短的板。受这种思想影响,教育往往对学生提出“过于绝对的”全面发展要求:学生美术不好,要补;书法不好,要补;体育不好,也要补;钢琴弹得不好,还要补……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天赋有异,如果片面地强调全面发展,必然导致“样样会,般般差”。汤德东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问题,明确提出“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优秀学生”。
伙牌镇凉水小学的沈嘉豪是这种思想的受益人。去年底,沈嘉豪奔赴大连,与辽宁仲一国际足球俱乐部签约,成为其定向培养的少年球员。沈嘉豪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不是偶然的。凉水小学校长姜华介绍: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特长发展,成立了包括足球在内的多个社团,每学期初,学校会规划一整年的足球教育工作,将班级、年级和校际的足球联赛固定下来;学校开发足球校本课程,通过专题足球课、足球征文活动,以及学生给班级、年级球队命名等方法普及足球知识;学校还自费为参加足球训练与比赛的学生购买保险。
学校的重视与区教育局对这项工作的重视息息相关。分管教育教学工作的蒋焰副局长说:近年来,区教育局强力推进“45分钟以外交给阳光”行动,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打开了“绿色之门”。仅就“足球进校园”而言,教育局每年都会举行全区中小学足球联赛,会选派体育教师参加区、市、省和国家级足球专项知识培训,目前全区各校都配备有至少一名足球专职或兼职教师;教育局还不定期邀请专家到学校指导校园足球教学,让教师学习、借鉴国际前沿校园足球教育理念和方法,优化足球课堂教学。
争当“转转校长”,不做“社会活动家”
围绕学生办教育,给教育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思考问题的路径。汤德东认为当前的教育管理,很多时候不是围绕学生,而是围绕管理者本身在思考。比如,一些学校的文化建设是由专家团队“闭门打造出来的”,这样的文化怎么能让学生真正认同?如果围绕学生来思考,学校文化建设就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让他们知道这种文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深刻理解、认同学校文化,并自觉地践行、传播、光大这种文化。
思考路径的变化给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汤德东为教育管理者尤其是校长规划了“四重境界”——颜值境界、才华境界、道德境界、人格境界。颜值境界与校长的外形轮廓、气质修养、精神状态、言谈举止相关,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行为活动、道德规范和人格建构;才华境界指校长必须有真才实学,有技高一筹的艺术才华、领导能力和远见卓识,尤其要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要具有透过繁杂的表象窥见教育规律、提出教育主张的眼光,以及身体力行的气魄;道德境界指校长要内外兼修、公平正直、意志坚定,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楷模;人格境界要求校长具有献身教育事业的坚定信仰,并不断地完善、丰富自己的教育主张,逐步形成深邃的足以传世的思想。四重境界如山峰,由低到高,风景越来越奇异;而达成四重境界的过程也如登山,由低到高,难度越来越大,但越往上攀登,领略到的风景越迷人。
区教育局推出一系列举措,鼓励、督促校长做积极的“攀登者”。
校长回归工程就是一项行之有效的举措。汤德东倡导校长们争当“转转校长”,不当“社会活动家”。所谓“转转校长”,就是校长要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深入课堂、教师、学生、食堂、寝室等教育一线上,专注于教学和管理研究,做教育家型校长。区教育局通过制度和活动来保障这项工作的落地落实。校长论坛是活动之一。教育局每年围绕一个主题举办一届论坛,由区直学校和各中心学校遴选出的12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突出建树的校长参加交流,发言时要求全程脱稿,运用音(视)频文件、数据对比分析等,充分展示工作中的新思想、新理念、新做法。襄州四中的“生态教育”理念、襄州七中的“七星”特色创建等,就是通过这个论坛走出学校,走向全区的;卓道琴、王春琴、张静等一批校长也是通过这个论坛一步步走出襄州,走向全省的。
还有一项举措是开展述职述绩评判。1月26日下午,区教育局邀请教育系统7名专家及部分教职工代表,对肖湾中心学校及所属潘台小学、襄州一中附属学校的领导班子成员进行述职述绩评判。肖湾中心学校校长及各学校校长依次述职,接受专家评委和教职工的现场评议。评委们既充分肯定了中心学校领导班子“育人育学理念新,敢闯敢试有担当”的优良作风,又直言不讳地指出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的问题一针见血,真正收到了‘出出汗,洗洗澡’的效果。”中心学校校长关爱学回忆当时的情景时,神情仍然显得不够自然。 两项举措,一个治标,一个治本,二者合力,收到了标本兼治的效果。数据显示,全区目前拥有“襄州名校长”25名、“隆中名校长”6名。“一个名校长就是一所名校”,分管教师工作的副局长高习华对襄州的教育前景充满信心,“现在,全区的名校发展已呈‘燎原之势’。假以时日,当所有学校都是名校时,襄州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就真正实现了。”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人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忽视了环境因素,如果学校与学校之间环境条件差异过大,优质均衡发展就是“一句空话”,这样的教育就不是围绕学生办教育。汤德东主张“营造一个激发爱充满爱的育人环境”,这样的环境包括教育布局规划与调整、投资新(改或扩)建学校、添置或更新教育信息化设备等硬件,也包括特色学校创建、真实课堂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软件。
襄州区在硬件建设上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今年,襄州八中、五中两所学校将正式交付使用。八中是规划新建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近年来,随着旧城改造步伐加快,园林路周边居住人口逐年增加,生源逐年增多。为解决学生就近入学难问题,区政府按规划在园林路与浩然路交会处新建襄州区八中,建成后将新增学位2280个。目前,学校主体工程已通过验收,正式交付。八中校長关爱学介绍,校园周边道路修建、学校治理体系顶层设计、生源摸底、教育教学设备采购、优秀教师招聘等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推进,预计7月底前全部完成,9月1日正式开学。五中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今秋开学时可以如期交付使用,届时将有效缓解滨江、滨河片区学生入学压力。襄州区委书记黄进要求,三年内务必消除主城区义务教育“大班额”。
在汤德东的办公桌上,记者发现了一份襄州区人民政府印发的“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计划显示,城区内三年中将新建、改(扩)建、迁建学校6所,其中完全小学2所、初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预计总投资2.4亿元、总建筑面积80914平方米、新增学位6400个。
分管基建工作的副书记张国华介绍:规划中的各项工程都在有序推进,明年秋季开学时区一中附属学校和区十中会正式投入使用;教育局还争取资金3945万元,启动教育信息化PPP项目,目前在建项目28个(含班班通),面积25280平方米,建成后全区学校的信息化教育能力将大幅提升;同时,教育局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和幼儿教育,如幼儿教育方面,近两年新(改、扩)建幼儿园10所,新增学位1100个。
硬件建设属于“外功”,主要借助外部力量解决;软件建设属于“内功”,主要靠教育系统内部解决。汤德东说,二者犹如一个人平伸出的两只手,必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软件建设的核心是充分挖掘教职工的潜力,激发他们“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热情。襄州区最典型的做法是持续地、深入地开展“名师工程”。目前,全区已构建起镇、区、市、省级名师工程体系,培养出镇级名师210名、襄州名师70名、隆中名师23名、特级教师3名。值得一提的是,襄州区对名师的管理不是“一评了事”,让他们戴着名师的“帽子”混日子、“得好处”,而是“真抓实管”“能进能出”。区教育局每年组织专班对区级以上名师进行专项考核。2020年接受考核的23名隆中名师和3名特级教师中有6名优秀、19名称职、1名不合格。不合格人员,区教育局相关领导对其诫勉谈话;如果连续两年不合格,则按程序免除其荣誉称号,取消其相应待遇。
软件建设的另一项举措是注重与高校合作。为借助高校的优质资源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襄州区与湖北体院、湖北文理学院等高校合作,先后引进185名毕业生到学校实习、实训;田家炳中学与湖北生物科技学院则采用“2 2”培训模式进行“小语种”培训,已经在读的60名学生结业后将赴俄罗斯“一带一路”人力资源培训基地深造。
2020年11月27日,襄州区与华中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襄州区第九中学揭牌,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李鸿飞,襄阳市教育局局长程敬荣,襄州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明锋,副区长孙先华等领导出席揭幕式。刘区长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区教育局在办人民满意的优质均衡教育上所做的探索与努力,认为全区的教育发展“思路清,方向正,步子稳,形势好,前途光明”。
责任编辑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优秀学生
在汤德东看来,围绕学生办教育,最要紧的是“把孩子當‘孩子’看,把孩子当‘人’看”。
把孩子当“孩子”看,我们就会认识到,学生正处在成长过程之中,他们的思想、行为都还不成熟、不稳定,日常生活、学习中偶尔出现一些不符合规范的言行,我们要理性对待、耐心引导,而不要动不动就“打板子”“扣帽子”,给他们贴上“坏学生”“差生”的标签。把孩子当“孩子”看,我们才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我们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比如,部分老师备课时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以及选择的达成教学目标的策略、突破重难点的方法等,都是基于教师个人的喜好而不是真实的学情。这样的教学很容易导致教师“自说自话”,也就是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索然无味”。这样的课堂是“虚假课堂”。汤德东旗帜鲜明地反对“虚假课堂”,倡导“真实课堂”。真实课堂包括真实的学习起点、真实的学习过程、真实的思维展示、真实的作业训练、真实的纠错行为、真实的评价结果。达成这样的课堂,一要强调体验,即通过综合教学和跨学科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让认知与情感统一;二要强调因材施教,尤其是备课、教学、辅导时要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进行思考。
把孩子当“人”看,我们就会意识到,一味地强调补短板是有问题的。补短板思想源于“木桶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是由最长的板决定的,而取决于最短的板。受这种思想影响,教育往往对学生提出“过于绝对的”全面发展要求:学生美术不好,要补;书法不好,要补;体育不好,也要补;钢琴弹得不好,还要补……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天赋有异,如果片面地强调全面发展,必然导致“样样会,般般差”。汤德东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问题,明确提出“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优秀学生”。
伙牌镇凉水小学的沈嘉豪是这种思想的受益人。去年底,沈嘉豪奔赴大连,与辽宁仲一国际足球俱乐部签约,成为其定向培养的少年球员。沈嘉豪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不是偶然的。凉水小学校长姜华介绍: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特长发展,成立了包括足球在内的多个社团,每学期初,学校会规划一整年的足球教育工作,将班级、年级和校际的足球联赛固定下来;学校开发足球校本课程,通过专题足球课、足球征文活动,以及学生给班级、年级球队命名等方法普及足球知识;学校还自费为参加足球训练与比赛的学生购买保险。
学校的重视与区教育局对这项工作的重视息息相关。分管教育教学工作的蒋焰副局长说:近年来,区教育局强力推进“45分钟以外交给阳光”行动,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打开了“绿色之门”。仅就“足球进校园”而言,教育局每年都会举行全区中小学足球联赛,会选派体育教师参加区、市、省和国家级足球专项知识培训,目前全区各校都配备有至少一名足球专职或兼职教师;教育局还不定期邀请专家到学校指导校园足球教学,让教师学习、借鉴国际前沿校园足球教育理念和方法,优化足球课堂教学。
争当“转转校长”,不做“社会活动家”
围绕学生办教育,给教育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思考问题的路径。汤德东认为当前的教育管理,很多时候不是围绕学生,而是围绕管理者本身在思考。比如,一些学校的文化建设是由专家团队“闭门打造出来的”,这样的文化怎么能让学生真正认同?如果围绕学生来思考,学校文化建设就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让他们知道这种文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深刻理解、认同学校文化,并自觉地践行、传播、光大这种文化。
思考路径的变化给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汤德东为教育管理者尤其是校长规划了“四重境界”——颜值境界、才华境界、道德境界、人格境界。颜值境界与校长的外形轮廓、气质修养、精神状态、言谈举止相关,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行为活动、道德规范和人格建构;才华境界指校长必须有真才实学,有技高一筹的艺术才华、领导能力和远见卓识,尤其要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要具有透过繁杂的表象窥见教育规律、提出教育主张的眼光,以及身体力行的气魄;道德境界指校长要内外兼修、公平正直、意志坚定,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楷模;人格境界要求校长具有献身教育事业的坚定信仰,并不断地完善、丰富自己的教育主张,逐步形成深邃的足以传世的思想。四重境界如山峰,由低到高,风景越来越奇异;而达成四重境界的过程也如登山,由低到高,难度越来越大,但越往上攀登,领略到的风景越迷人。
区教育局推出一系列举措,鼓励、督促校长做积极的“攀登者”。
校长回归工程就是一项行之有效的举措。汤德东倡导校长们争当“转转校长”,不当“社会活动家”。所谓“转转校长”,就是校长要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深入课堂、教师、学生、食堂、寝室等教育一线上,专注于教学和管理研究,做教育家型校长。区教育局通过制度和活动来保障这项工作的落地落实。校长论坛是活动之一。教育局每年围绕一个主题举办一届论坛,由区直学校和各中心学校遴选出的12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突出建树的校长参加交流,发言时要求全程脱稿,运用音(视)频文件、数据对比分析等,充分展示工作中的新思想、新理念、新做法。襄州四中的“生态教育”理念、襄州七中的“七星”特色创建等,就是通过这个论坛走出学校,走向全区的;卓道琴、王春琴、张静等一批校长也是通过这个论坛一步步走出襄州,走向全省的。
还有一项举措是开展述职述绩评判。1月26日下午,区教育局邀请教育系统7名专家及部分教职工代表,对肖湾中心学校及所属潘台小学、襄州一中附属学校的领导班子成员进行述职述绩评判。肖湾中心学校校长及各学校校长依次述职,接受专家评委和教职工的现场评议。评委们既充分肯定了中心学校领导班子“育人育学理念新,敢闯敢试有担当”的优良作风,又直言不讳地指出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的问题一针见血,真正收到了‘出出汗,洗洗澡’的效果。”中心学校校长关爱学回忆当时的情景时,神情仍然显得不够自然。 两项举措,一个治标,一个治本,二者合力,收到了标本兼治的效果。数据显示,全区目前拥有“襄州名校长”25名、“隆中名校长”6名。“一个名校长就是一所名校”,分管教师工作的副局长高习华对襄州的教育前景充满信心,“现在,全区的名校发展已呈‘燎原之势’。假以时日,当所有学校都是名校时,襄州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就真正实现了。”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人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忽视了环境因素,如果学校与学校之间环境条件差异过大,优质均衡发展就是“一句空话”,这样的教育就不是围绕学生办教育。汤德东主张“营造一个激发爱充满爱的育人环境”,这样的环境包括教育布局规划与调整、投资新(改或扩)建学校、添置或更新教育信息化设备等硬件,也包括特色学校创建、真实课堂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软件。
襄州区在硬件建设上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今年,襄州八中、五中两所学校将正式交付使用。八中是规划新建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近年来,随着旧城改造步伐加快,园林路周边居住人口逐年增加,生源逐年增多。为解决学生就近入学难问题,区政府按规划在园林路与浩然路交会处新建襄州区八中,建成后将新增学位2280个。目前,学校主体工程已通过验收,正式交付。八中校長关爱学介绍,校园周边道路修建、学校治理体系顶层设计、生源摸底、教育教学设备采购、优秀教师招聘等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推进,预计7月底前全部完成,9月1日正式开学。五中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今秋开学时可以如期交付使用,届时将有效缓解滨江、滨河片区学生入学压力。襄州区委书记黄进要求,三年内务必消除主城区义务教育“大班额”。
在汤德东的办公桌上,记者发现了一份襄州区人民政府印发的“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计划显示,城区内三年中将新建、改(扩)建、迁建学校6所,其中完全小学2所、初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预计总投资2.4亿元、总建筑面积80914平方米、新增学位6400个。
分管基建工作的副书记张国华介绍:规划中的各项工程都在有序推进,明年秋季开学时区一中附属学校和区十中会正式投入使用;教育局还争取资金3945万元,启动教育信息化PPP项目,目前在建项目28个(含班班通),面积25280平方米,建成后全区学校的信息化教育能力将大幅提升;同时,教育局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和幼儿教育,如幼儿教育方面,近两年新(改、扩)建幼儿园10所,新增学位1100个。
硬件建设属于“外功”,主要借助外部力量解决;软件建设属于“内功”,主要靠教育系统内部解决。汤德东说,二者犹如一个人平伸出的两只手,必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软件建设的核心是充分挖掘教职工的潜力,激发他们“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热情。襄州区最典型的做法是持续地、深入地开展“名师工程”。目前,全区已构建起镇、区、市、省级名师工程体系,培养出镇级名师210名、襄州名师70名、隆中名师23名、特级教师3名。值得一提的是,襄州区对名师的管理不是“一评了事”,让他们戴着名师的“帽子”混日子、“得好处”,而是“真抓实管”“能进能出”。区教育局每年组织专班对区级以上名师进行专项考核。2020年接受考核的23名隆中名师和3名特级教师中有6名优秀、19名称职、1名不合格。不合格人员,区教育局相关领导对其诫勉谈话;如果连续两年不合格,则按程序免除其荣誉称号,取消其相应待遇。
软件建设的另一项举措是注重与高校合作。为借助高校的优质资源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襄州区与湖北体院、湖北文理学院等高校合作,先后引进185名毕业生到学校实习、实训;田家炳中学与湖北生物科技学院则采用“2 2”培训模式进行“小语种”培训,已经在读的60名学生结业后将赴俄罗斯“一带一路”人力资源培训基地深造。
2020年11月27日,襄州区与华中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襄州区第九中学揭牌,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李鸿飞,襄阳市教育局局长程敬荣,襄州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明锋,副区长孙先华等领导出席揭幕式。刘区长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区教育局在办人民满意的优质均衡教育上所做的探索与努力,认为全区的教育发展“思路清,方向正,步子稳,形势好,前途光明”。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