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如何借助音乐的文本素材、优美的教学语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法来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使学生把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相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音乐欣赏 欣赏方法 教学效果
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由于年龄和知识水平等的限制,他们对于音乐的认识相对肤浅,常常受到社会环境的左右。因而对学生加强引导,培养他们良好的欣赏习惯,以造就全面发展的合格新人势在必行。下面,本人就如何结合德育上好音乐欣赏课谈谈自己对一些实践与体会。
1.一堂音乐欣赏课的设计
为了上好这节课,本人作了精心设计。这节课的课题是《温馨家园》,设计思路是"听一听"、"聊一聊"、"唱一唱"、"动一动"等主要教学环节,具体概述如下。
1.1 听一听——师生共同聆听歌曲《家在东北》
在播放歌曲前,我首先用下面的话创设氛围情境:家,也许就是妈妈的牵挂和唠叨。也许就是爸爸的叹息和瞩望;家,也许就是爷爷胡子里长满的故事,也许就是奶奶皱纹里饱含的沧桑。这节课,我要和大家一起来通过音乐深入探讨一下"家"。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激起学生对有关"家"的美好回忆,以便进入下一个环节。
1.2 聊一聊——聊有关"家"的歌曲
在上一个环节的基础上,教师用拉家常的优美语言,与学生一起聊一聊关于"家"的歌曲,关于"家"的话题:庞龙的家在东北,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养一方艺",东北所特有的地理环境塑造了一批自豪、朴实、爽朗、火爆的东北人,正是东北人的这种性格特点也孕育出具有东北风格的艺术形式,如东北的小品、东北的二人转、东北的大秧歌等等。那么,你们能列举出其他风格的有关"家"的歌曲并简要谈谈听后的直接感受吗?
这席话必然能够打开学生对话匣子。接着,学生就《常回家看看》、《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回家》等充满回味、眷恋之情的作品,谈得很好,这又为下一个环节奠定了基础。
1.3 唱一唱——齐唱《常回家看看》、《快乐老家》等歌
教师首先导入:家,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无论怎样风格的"家"的作品,都蕴含着人类一种共同的情素--让人回味、让人依恋。老师唱一遍《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同学们想一想这首歌为什么取这个名?
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之后,教师继续引导:大家说得很好!"家"是什么?"家"是我们累了、倦了时的-个避风港;"家"是包容我们所有喜怒哀乐的温暖的小巢;"家"更是我们不断上进的动力源泉,"家"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地方。那就让我们一起徜徉于"家"的世界,听老师弹一遍这首歌的旋律,你们仔细观察曲谱,领悟"家"之意蕴。
接下来,老师弹奏曲子,学生跟着轻唱,在反复弹唱中,在充满回味、依恋之情的旋律中加深学生对"家"的理解,领悟"家"之真义,进一步展现音乐的魅力。然后又用同样方法齐唱《快乐老家》,达到了同样效果。
2.几点教学体会
2.1 充分利用文本音乐素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本节课课题为《温馨家园》,所选的几首歌和曲子都与"家"有关,这类题材很适宜对学生对情感教育。鉴于此,我在本节课中充分利用这些材料,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家、念家甚至通过联想与想象创造理想而美好对家庭的情感熏陶与教育。在《温馨家园》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听、看、聊、想、唱、动等各种形式,一会儿聆听到东北的"爽朗",一会儿欣赏到南方的"秀气",一会儿感受到依恋"小家"的优柔寡断,一会儿体会到眷恋"大家"的荡气回肠……家的温馨、欢乐溢满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充盈每个学生的心房。在让他们写起、唱起心中的"家"时,许多学生的"音和律"、"画配话"充满温馨,灵气飞扬。
池塘是青蛙的家,松林是松鼠的家,云儿是雨点的家,泥窝是燕子的家,夜空是星星的家,花儿是蝴蝶的家,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理解自己的家,知道集体、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更从歌声、文字以及所有的教材因素中感悟:不管是小家还是"大家",家是温馨的港湾,有家是最幸福的!从而培养学生感受亲情、理解亲情、珍爱亲情的意识和情感。在这种感悟的过程中,学生也不断感受着歌词的字词句章,音乐的感受表现能力也得到有效的发展,关于"家"的教育从"小家"到"大家"到"国家",感情得到不断提升。
2.2 充分组织优美的教学语言,创造音乐欣赏意境
语言本身就是美的化身,它具有节奏美、音调美、色彩美、音律美等特点,而美的语言更是运载着人类独特的情感。美的语言在审美活动中,更加烘托出美的基质,因为美的语言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能生动地再现欣赏内容,描绘出音乐意境,可以联系起他们切身的生活经验,把他们带入向往的艺术境界。美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领他们去感受音乐,获得真切的美感体验。所以,老师首先要成为音乐作品的欣赏者,要深刻地理解、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生动准确简练组织语言、运用语言。在这节课中,无论是导入语还是穿插语,我都尽可能组织优美的语言,让学生在良好的聆听气氛中,感受音乐美。优美伤感的音乐和教师富有艺术化的语言渲染,会带给学生心灵艺术美感享受。作为音乐教师,在音乐欣赏课中应具有诗人的审美气质和语言组织能力。课堂上,教师应学会释放情感的智慧,以情带情,创造音乐欣赏的意境,达到音乐欣赏的目的。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也不是学生顺从老师教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的课堂。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带领学生循序渐进,积极参与,重在过程。在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一定要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得到快乐,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郑莉;创造是音乐的生命,音乐促进我们创造——简论音乐教育与创造能力培养的关系[A];
[2] 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关键词】音乐欣赏 欣赏方法 教学效果
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由于年龄和知识水平等的限制,他们对于音乐的认识相对肤浅,常常受到社会环境的左右。因而对学生加强引导,培养他们良好的欣赏习惯,以造就全面发展的合格新人势在必行。下面,本人就如何结合德育上好音乐欣赏课谈谈自己对一些实践与体会。
1.一堂音乐欣赏课的设计
为了上好这节课,本人作了精心设计。这节课的课题是《温馨家园》,设计思路是"听一听"、"聊一聊"、"唱一唱"、"动一动"等主要教学环节,具体概述如下。
1.1 听一听——师生共同聆听歌曲《家在东北》
在播放歌曲前,我首先用下面的话创设氛围情境:家,也许就是妈妈的牵挂和唠叨。也许就是爸爸的叹息和瞩望;家,也许就是爷爷胡子里长满的故事,也许就是奶奶皱纹里饱含的沧桑。这节课,我要和大家一起来通过音乐深入探讨一下"家"。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激起学生对有关"家"的美好回忆,以便进入下一个环节。
1.2 聊一聊——聊有关"家"的歌曲
在上一个环节的基础上,教师用拉家常的优美语言,与学生一起聊一聊关于"家"的歌曲,关于"家"的话题:庞龙的家在东北,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养一方艺",东北所特有的地理环境塑造了一批自豪、朴实、爽朗、火爆的东北人,正是东北人的这种性格特点也孕育出具有东北风格的艺术形式,如东北的小品、东北的二人转、东北的大秧歌等等。那么,你们能列举出其他风格的有关"家"的歌曲并简要谈谈听后的直接感受吗?
这席话必然能够打开学生对话匣子。接着,学生就《常回家看看》、《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回家》等充满回味、眷恋之情的作品,谈得很好,这又为下一个环节奠定了基础。
1.3 唱一唱——齐唱《常回家看看》、《快乐老家》等歌
教师首先导入:家,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无论怎样风格的"家"的作品,都蕴含着人类一种共同的情素--让人回味、让人依恋。老师唱一遍《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同学们想一想这首歌为什么取这个名?
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之后,教师继续引导:大家说得很好!"家"是什么?"家"是我们累了、倦了时的-个避风港;"家"是包容我们所有喜怒哀乐的温暖的小巢;"家"更是我们不断上进的动力源泉,"家"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地方。那就让我们一起徜徉于"家"的世界,听老师弹一遍这首歌的旋律,你们仔细观察曲谱,领悟"家"之意蕴。
接下来,老师弹奏曲子,学生跟着轻唱,在反复弹唱中,在充满回味、依恋之情的旋律中加深学生对"家"的理解,领悟"家"之真义,进一步展现音乐的魅力。然后又用同样方法齐唱《快乐老家》,达到了同样效果。
2.几点教学体会
2.1 充分利用文本音乐素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本节课课题为《温馨家园》,所选的几首歌和曲子都与"家"有关,这类题材很适宜对学生对情感教育。鉴于此,我在本节课中充分利用这些材料,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家、念家甚至通过联想与想象创造理想而美好对家庭的情感熏陶与教育。在《温馨家园》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听、看、聊、想、唱、动等各种形式,一会儿聆听到东北的"爽朗",一会儿欣赏到南方的"秀气",一会儿感受到依恋"小家"的优柔寡断,一会儿体会到眷恋"大家"的荡气回肠……家的温馨、欢乐溢满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充盈每个学生的心房。在让他们写起、唱起心中的"家"时,许多学生的"音和律"、"画配话"充满温馨,灵气飞扬。
池塘是青蛙的家,松林是松鼠的家,云儿是雨点的家,泥窝是燕子的家,夜空是星星的家,花儿是蝴蝶的家,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理解自己的家,知道集体、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更从歌声、文字以及所有的教材因素中感悟:不管是小家还是"大家",家是温馨的港湾,有家是最幸福的!从而培养学生感受亲情、理解亲情、珍爱亲情的意识和情感。在这种感悟的过程中,学生也不断感受着歌词的字词句章,音乐的感受表现能力也得到有效的发展,关于"家"的教育从"小家"到"大家"到"国家",感情得到不断提升。
2.2 充分组织优美的教学语言,创造音乐欣赏意境
语言本身就是美的化身,它具有节奏美、音调美、色彩美、音律美等特点,而美的语言更是运载着人类独特的情感。美的语言在审美活动中,更加烘托出美的基质,因为美的语言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能生动地再现欣赏内容,描绘出音乐意境,可以联系起他们切身的生活经验,把他们带入向往的艺术境界。美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领他们去感受音乐,获得真切的美感体验。所以,老师首先要成为音乐作品的欣赏者,要深刻地理解、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生动准确简练组织语言、运用语言。在这节课中,无论是导入语还是穿插语,我都尽可能组织优美的语言,让学生在良好的聆听气氛中,感受音乐美。优美伤感的音乐和教师富有艺术化的语言渲染,会带给学生心灵艺术美感享受。作为音乐教师,在音乐欣赏课中应具有诗人的审美气质和语言组织能力。课堂上,教师应学会释放情感的智慧,以情带情,创造音乐欣赏的意境,达到音乐欣赏的目的。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也不是学生顺从老师教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的课堂。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带领学生循序渐进,积极参与,重在过程。在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一定要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得到快乐,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郑莉;创造是音乐的生命,音乐促进我们创造——简论音乐教育与创造能力培养的关系[A];
[2] 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