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乳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180例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资料。
结果:180例急性乳腺炎患者,通过症状、体征和超声检查确诊。经乳房基底部注射抗生素和脓肿穿刺引流,24min内症状、体征明显减轻,全部病例均治愈,无1例发生并发症,无1例中转手术治疗。平均住院时间6.2d。
结论:超声检查能提高急性乳腺炎的诊断准确率,经乳房基底部注射抗生素和脓肿穿刺引流治疗急性乳腺炎能提高治愈率,避免手术切开引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操作简单、安全、微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乳腺炎 诊断 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232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212-01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本病常发生产后1-2个月的哺乳期妇女,尤其是初产妇[1]。为提高对此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我们总结了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180例急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现结合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80例患者均为中青年女性,年龄18-36岁,平均年龄24.5岁。发病时间1-7d。左侧87例(48.33%),右侧93例(51.67%)。初产妇171例(95.0%),经产妇9例(5.0%)。发生在产后1周内1例(0.56%),1~2周4例(2.22%),2~3周8例(4.44%),3~4周155例(86.11%),4~5周10例(5.55%),5周以上2例(1.11%)。
1.2 临床表现。本组180例患者就诊时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为:乳房疼痛180例(100%),乳房肿大176例(97.78%),乳房局部红肿、压痛177例(98.33%),高热174例(96.67%),寒战167例(92.78%),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156例(86.67%)。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178例(98.89%)。超声检查表现为[3]:全组病例均有乳房病变区边界不清,轮廓不规则的较强回声区,光点分布不均。脓肿形成112例(占62.22%),其中左侧55例,右侧57例,脓肿直径≥2.0cm,97例(86.61%);<2.0cm,15例(占13.39%)。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156例。
1.3 治疗方法。首先清洁乳头,吸出乳汁。常规全身应用青霉素抗感染,以及支持治疗。若病人对青霉素过敏,则应用红霉素。然后在患侧乳房基底部注射含有160万u青霉素的0.5%普鲁卡因生理盐水溶液10~30mL,对青霉素过敏者则使用庆大霉素16万u。病情严重者,24min后可以重复注射。已有乳房脓肿形成,脓肿直径<2.0cm者,按前述方法经乳房基底部注射抗生素等治疗;脓肿直径≥2.0cm者,可以超声波定位,在局麻下行脓肿穿刺引流,同时脓液送化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然后用0.5%甲硝唑溶液冲洗,直至冲洗液淡红或清澈。隔2d复查B超,若脓腔直径≥2.0cm,可再次穿刺引流及冲洗[2]。
2 结果
2.1 细菌培养结果。本组180例急性乳腺炎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162例(90%),链球菌感染18例(10%)。
2.2 治疗情况。本组病例经乳房基底部注射抗生素和脓肿穿刺引流等治疗,24h内寒战发热、乳房胀痛等症状体征明显减轻。其中经乳房基底部注射抗生素1次149例(82.78%),注射2次21例(11.67%),注射3次10例(5.56%)。97例直径≥2.0cm乳房脓肿患者,经穿刺引流治疗1次77例(79.38%),2次17例(17.52%),3次3例(3.09%)。全组病例均治愈,无1例发生乳瘘等并发症,无1例中转手术。平均住院时间6.2d。
3 讨论
急性乳腺炎应早期、及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注意休息,局部热敷,应用抗生素,促使乳汁排出通畅。乳腺炎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或根据血培养、脓汁培养加药敏的结果选用抗生素[4]。早期疏通乳管,引流乳汁可缓解疼痛,防止炎症进展;对脓肿形成者,表浅可及波动感,深部脓肿者可空刺抽得脓液而证实或B超协助诊断,浅表脓肿者切开引流,每日换药。发病期间患侧孔房应暂停哺乳,但必须每日定时向外吸乳,以防乳汁淤积。为防止急性乳腺炎的发生早期预防也很重要,尤其是妊娠期保持乳头清洁,避免哺乳期乳头损伤,经常用温水、肥皂洗净两侧乳头。若发生损伤应及时处理,乳头凹隐或发育不良者应及时矫正,必要时手术矫正;哺乳时应将乳汁吸净,如果有乳汁淤积应及时用吸乳器或按摩、挤压乳房使乳汁排出[5]。接受产前教育,养成良好的喂养习惯,纠正不良的喂姿。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吴肇汉,主编.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
[2] 张之栋.168例急性乳腺炎的外科治疗分析[J]吉林医学,2011-01-25
[3] 吕明德.乳腺外科疚病的超声诊断[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5):317
[4] 张镇松,刘秀卿.212例急性乳腺炎患者乳腺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J]河北医学,2009-07-31
[5] 王永亮,王耀田,郭蔚东,赵晓东,李江红.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早期防治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7-09-18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180例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资料。
结果:180例急性乳腺炎患者,通过症状、体征和超声检查确诊。经乳房基底部注射抗生素和脓肿穿刺引流,24min内症状、体征明显减轻,全部病例均治愈,无1例发生并发症,无1例中转手术治疗。平均住院时间6.2d。
结论:超声检查能提高急性乳腺炎的诊断准确率,经乳房基底部注射抗生素和脓肿穿刺引流治疗急性乳腺炎能提高治愈率,避免手术切开引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操作简单、安全、微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乳腺炎 诊断 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232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212-01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本病常发生产后1-2个月的哺乳期妇女,尤其是初产妇[1]。为提高对此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我们总结了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180例急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现结合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80例患者均为中青年女性,年龄18-36岁,平均年龄24.5岁。发病时间1-7d。左侧87例(48.33%),右侧93例(51.67%)。初产妇171例(95.0%),经产妇9例(5.0%)。发生在产后1周内1例(0.56%),1~2周4例(2.22%),2~3周8例(4.44%),3~4周155例(86.11%),4~5周10例(5.55%),5周以上2例(1.11%)。
1.2 临床表现。本组180例患者就诊时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为:乳房疼痛180例(100%),乳房肿大176例(97.78%),乳房局部红肿、压痛177例(98.33%),高热174例(96.67%),寒战167例(92.78%),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156例(86.67%)。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178例(98.89%)。超声检查表现为[3]:全组病例均有乳房病变区边界不清,轮廓不规则的较强回声区,光点分布不均。脓肿形成112例(占62.22%),其中左侧55例,右侧57例,脓肿直径≥2.0cm,97例(86.61%);<2.0cm,15例(占13.39%)。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156例。
1.3 治疗方法。首先清洁乳头,吸出乳汁。常规全身应用青霉素抗感染,以及支持治疗。若病人对青霉素过敏,则应用红霉素。然后在患侧乳房基底部注射含有160万u青霉素的0.5%普鲁卡因生理盐水溶液10~30mL,对青霉素过敏者则使用庆大霉素16万u。病情严重者,24min后可以重复注射。已有乳房脓肿形成,脓肿直径<2.0cm者,按前述方法经乳房基底部注射抗生素等治疗;脓肿直径≥2.0cm者,可以超声波定位,在局麻下行脓肿穿刺引流,同时脓液送化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然后用0.5%甲硝唑溶液冲洗,直至冲洗液淡红或清澈。隔2d复查B超,若脓腔直径≥2.0cm,可再次穿刺引流及冲洗[2]。
2 结果
2.1 细菌培养结果。本组180例急性乳腺炎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162例(90%),链球菌感染18例(10%)。
2.2 治疗情况。本组病例经乳房基底部注射抗生素和脓肿穿刺引流等治疗,24h内寒战发热、乳房胀痛等症状体征明显减轻。其中经乳房基底部注射抗生素1次149例(82.78%),注射2次21例(11.67%),注射3次10例(5.56%)。97例直径≥2.0cm乳房脓肿患者,经穿刺引流治疗1次77例(79.38%),2次17例(17.52%),3次3例(3.09%)。全组病例均治愈,无1例发生乳瘘等并发症,无1例中转手术。平均住院时间6.2d。
3 讨论
急性乳腺炎应早期、及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注意休息,局部热敷,应用抗生素,促使乳汁排出通畅。乳腺炎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或根据血培养、脓汁培养加药敏的结果选用抗生素[4]。早期疏通乳管,引流乳汁可缓解疼痛,防止炎症进展;对脓肿形成者,表浅可及波动感,深部脓肿者可空刺抽得脓液而证实或B超协助诊断,浅表脓肿者切开引流,每日换药。发病期间患侧孔房应暂停哺乳,但必须每日定时向外吸乳,以防乳汁淤积。为防止急性乳腺炎的发生早期预防也很重要,尤其是妊娠期保持乳头清洁,避免哺乳期乳头损伤,经常用温水、肥皂洗净两侧乳头。若发生损伤应及时处理,乳头凹隐或发育不良者应及时矫正,必要时手术矫正;哺乳时应将乳汁吸净,如果有乳汁淤积应及时用吸乳器或按摩、挤压乳房使乳汁排出[5]。接受产前教育,养成良好的喂养习惯,纠正不良的喂姿。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吴肇汉,主编.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
[2] 张之栋.168例急性乳腺炎的外科治疗分析[J]吉林医学,2011-01-25
[3] 吕明德.乳腺外科疚病的超声诊断[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5):317
[4] 张镇松,刘秀卿.212例急性乳腺炎患者乳腺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J]河北医学,2009-07-31
[5] 王永亮,王耀田,郭蔚东,赵晓东,李江红.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早期防治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7-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