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改善效果。
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确诊收治的2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脑梗死以及脑出血两个层次上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对照组两组各12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康复组患者采用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不采用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分别在术后第1、3、6个月月末对患者的综合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研究开始时,观察组患者综合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第6个月月末综合功能评测结果显示观察组中脑梗死康复组与脑出血康复组患者的综合能力分别改善了41.58分和49.25分,而对照组中分别改善了25.64分与31.22分,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采用三级康复治疗能够大大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综合功能改善,效果较好。
关键词:三级康复治疗 脑卒中 综合功能 疗效评定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226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206-02
脑卒中是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病症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整体救治率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升,但患者的致残率却仍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有研究表明,术后给予患者科学规范的康复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综合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1]。本次研究,笔者就对我院部分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三级康复治疗,对治疗各阶段患者的综合功能进行评定,以探讨三级康复治疗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改善的影响。现将部分研究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确诊收治的2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其中男135例,女105例,患者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3.2±4.5)岁。患者发病类型为脑梗死147例,脑出血93例。研究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将其脑梗死以及脑出血两个层次上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对照组两组各1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入院时间以及病理状况等方面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康复组患者采用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不采用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
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一级康复,训练时间为发病初至发病一个月月末。治疗主要包括抗痉挛姿势的摆放、四肢的被动训练与主动训练、卧位坐起、站起训练以及坐位平衡训练,1次/d,每次30~45min,每周训练5d,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该适当教会患者家属针对患者的训练方法,以便患者能够在非治疗时间也能进行一定的训练;二级康复,训练时间为发病第二个月月初至第3个月月末。治疗主要包括站立训练、单腿站立、站立平衡训练、行走训练以及上下楼梯训练,2次/d,每次30~45min,每周训练5d;三级康复,训练时间为发病后第4个月月初至第6个月月末。治疗主要包括提升患者穿衣、梳洗、吃饭以及处理日常生活卫生等日常生活能力,2次/d,每次30~45min,每周训练7次。
1.3 评分标准。对患者的综合功能评定主要包括:①自理能力评定;②括约肌控制能力评定;③转移能力评定;④行走能力评定;⑤认知能力评定,5个方面共12项测试,每个项目满分10分,最低1分,共计120分。患者综合能力分级标准:正常,120分;基本正常90~120分;轻度功能障碍89~72分;中度功能障碍71~54分;中度功能障碍53~36分;重度功能障碍35~12分[2]。
1.4 统计学处理。研究选用合适的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分析结果采用均数以及标准差的形式进行检验,P<0.05就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就表示数据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开始时,观察组患者综合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第6个月月末综合功能评测结果显示观察组中脑梗死康复组与脑出血康复组患者的综合能力分别改善了41.58分和49.25分,而对照组中分别改善了25.64分与31.22分,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两组患者综合功能评分对比见下表1。
3 讨论
运动和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发病后较为常见的功能障碍,会对患者的后期生活质量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如何降低脑卒中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其术后生活质量,使其能够回归自己的家庭,是目前康复医疗所要解决的问题[3]。
本组研究,笔者给予我院部分脑卒中偏瘫患者以三级康复治疗,采用分期治疗的方法为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第1阶段注重患者基本运动能力的训练,第2阶段注重患者的站立于平衡训练,第3阶段注重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通过有计划的训练,使得患者的综合能力有了极大的改善,研究结果表明,第6个月月末综合功能评测结果显示观察组中脑梗死康复组与脑出血康复组患者的综合能力分别改善了41.58分和49.25分,而对照组中分别改善了25.64分与31.22分,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因此,采用三级康复治疗能够大大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综合功能改善,效果较好,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各项能力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毅,胡永善,朱玉连,等.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11):815—819
[2] 朱玉连,胡永善,吴毅,等.规范三级康复治疗中不同时期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改善规律的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23(4):377—380,408
[3] 孙莉敏,胡永善,吴毅,等.规范三级康复治疗中不同时期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规律分析[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04,l(1):20—23
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确诊收治的2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脑梗死以及脑出血两个层次上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对照组两组各12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康复组患者采用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不采用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分别在术后第1、3、6个月月末对患者的综合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研究开始时,观察组患者综合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第6个月月末综合功能评测结果显示观察组中脑梗死康复组与脑出血康复组患者的综合能力分别改善了41.58分和49.25分,而对照组中分别改善了25.64分与31.22分,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采用三级康复治疗能够大大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综合功能改善,效果较好。
关键词:三级康复治疗 脑卒中 综合功能 疗效评定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226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206-02
脑卒中是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病症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整体救治率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升,但患者的致残率却仍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有研究表明,术后给予患者科学规范的康复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综合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1]。本次研究,笔者就对我院部分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三级康复治疗,对治疗各阶段患者的综合功能进行评定,以探讨三级康复治疗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改善的影响。现将部分研究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确诊收治的2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其中男135例,女105例,患者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3.2±4.5)岁。患者发病类型为脑梗死147例,脑出血93例。研究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将其脑梗死以及脑出血两个层次上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对照组两组各1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入院时间以及病理状况等方面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康复组患者采用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不采用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
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一级康复,训练时间为发病初至发病一个月月末。治疗主要包括抗痉挛姿势的摆放、四肢的被动训练与主动训练、卧位坐起、站起训练以及坐位平衡训练,1次/d,每次30~45min,每周训练5d,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该适当教会患者家属针对患者的训练方法,以便患者能够在非治疗时间也能进行一定的训练;二级康复,训练时间为发病第二个月月初至第3个月月末。治疗主要包括站立训练、单腿站立、站立平衡训练、行走训练以及上下楼梯训练,2次/d,每次30~45min,每周训练5d;三级康复,训练时间为发病后第4个月月初至第6个月月末。治疗主要包括提升患者穿衣、梳洗、吃饭以及处理日常生活卫生等日常生活能力,2次/d,每次30~45min,每周训练7次。
1.3 评分标准。对患者的综合功能评定主要包括:①自理能力评定;②括约肌控制能力评定;③转移能力评定;④行走能力评定;⑤认知能力评定,5个方面共12项测试,每个项目满分10分,最低1分,共计120分。患者综合能力分级标准:正常,120分;基本正常90~120分;轻度功能障碍89~72分;中度功能障碍71~54分;中度功能障碍53~36分;重度功能障碍35~12分[2]。
1.4 统计学处理。研究选用合适的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分析结果采用均数以及标准差的形式进行检验,P<0.05就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就表示数据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开始时,观察组患者综合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第6个月月末综合功能评测结果显示观察组中脑梗死康复组与脑出血康复组患者的综合能力分别改善了41.58分和49.25分,而对照组中分别改善了25.64分与31.22分,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两组患者综合功能评分对比见下表1。
3 讨论
运动和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发病后较为常见的功能障碍,会对患者的后期生活质量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如何降低脑卒中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其术后生活质量,使其能够回归自己的家庭,是目前康复医疗所要解决的问题[3]。
本组研究,笔者给予我院部分脑卒中偏瘫患者以三级康复治疗,采用分期治疗的方法为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第1阶段注重患者基本运动能力的训练,第2阶段注重患者的站立于平衡训练,第3阶段注重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通过有计划的训练,使得患者的综合能力有了极大的改善,研究结果表明,第6个月月末综合功能评测结果显示观察组中脑梗死康复组与脑出血康复组患者的综合能力分别改善了41.58分和49.25分,而对照组中分别改善了25.64分与31.22分,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因此,采用三级康复治疗能够大大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综合功能改善,效果较好,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各项能力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毅,胡永善,朱玉连,等.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11):815—819
[2] 朱玉连,胡永善,吴毅,等.规范三级康复治疗中不同时期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改善规律的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23(4):377—380,408
[3] 孙莉敏,胡永善,吴毅,等.规范三级康复治疗中不同时期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规律分析[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04,l(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