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激励方式研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02553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高校教师的管理中,应采取精神激励、公平公正的奖惩和民主参与激励等措施,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而学生工作管理者一般常用目标激励、关怀激励、支持激励和奖励激励等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学生学习、工作和思想方面的积极性,为国家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 高等学校;教育管理;激励方式
  
  加强高校自身的科学管理十分重要。在组织管理理论中,激励是现代管理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为刺激他人或自身完成一个预期的行为过程而采取的行为,是建立在满足个人某种需求期望的基础上,其结果是让个人对工作产生满足感与公平感。在当前,高校管理者应该深刻理会和着重掌握激励理论,并运用于构建高校的激励机制之中去,以调动高等学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任务,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
  
  一 激励理论的概述
  
  激励是指根据人的需要,科学地运用一定的外部刺激手段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励概念包含三个要素:一是激励手段必须符合人的需要;二是激励手段是一定的外部刺激,运用它去激发人的动机,使之朝一定目标进行,三是激励过程是从动机到目标实现的过程。管理工作中的激励机制,是指有预见地通过特定的外界刺激激发和引导个体的积极性朝向一定目标进行,直至目标的达成。激励机制不同于一般的工作方式方法,它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运用灵活多样的激励方式去启迪人的心智潜能。
  激励理论的本质特征是相信人都有一定的潜能,相信人都有积极向上的一面,是对人类需要的理解、信任、尊重和关怀。20世纪以来,西方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激励理论,从不同的依据出发可以把这些理论大致划分为三大类:一是从社会人的角度对人性的深刻理解,相信人都有一定的潜能和积极性,即内容型激励理论(Content Theory);二是从人性出发,对人类基本的物质与精神的需求的理解和尊重,即过程型激励理论(ProcessTheory);三是从行为学的观点看待需要与行为的关系,需要是行为的原动力,行为则是满足需要的必要条件,即行为塑造(修正)型激励理论(Behavioral Modification Theory)。
  
  二 高校教育管理的激励方式
  
  (一)教师管理的激励方式
  激发高校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当前,高校激发教师积极性最重要的举措主要集中在教师职务聘任制和岗位津贴分配制两个方面。教师职务聘任制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一项新的用人制度。但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实施的教师职务聘任制,本质上不是真正的聘任制,只能说是一种相对封闭条件下具有明显过渡色彩的校内聘任制。它能解决“能上”、“能进”的问题,却难以解决“能下”、“能出”的问题,限制了这一制度对教师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岗位津贴分配制度视高校教师为“经济人”,这一认识反映了对高校教师人性看法的简单化倾向。从高校教师的实际情况看,他们都有对金钱等物质方面的迫切需求,但在人生价值、事业有成、自我实现的追求上也非常强烈。因此,在高校教师的管理中,应运用以下几种激励措施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实现高等教育管理的目标。
  精神激励。高等学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知识分子的最大特点并不只是物质方面的满足,而是他们的劳动成果得到社会的承认,也就是精神上得到满足。所以,在经济条件得到满足之后,精神激励便成为激励的主导因素。学校应在肯定经济激励对保护教职工积极性的同时,突出精神因素的激励作用,把精神激励的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统一起来发挥作用。特别是蕴含于工作本身的激励因素,包括教学科研成果得到社会承认,晋升职务职称,外出(包括出国)进修提高等。这些激励措施都会使教师和科研人员坚定事业心和责任感,激发教职工的潜能,使个人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人的价值。
  公平公正的奖惩措施。奖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方法,“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就是指管理者要赏罚分明,善于通过奖励和惩罚这两种激励手段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提高绩效的目的。高等学校构建管理激励机制必须有教职工参与,发扬主人翁精神,这也是民主参与激励机制的基本内涵。民主与公正有密切联系,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公正意味着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要求做到平等、正大光明,受到民主的监督。只有重视满足教职工自我实现的内在需要,鼓励教职工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共同的价值观,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
  
  (二)学生管理的激励方式
  高等学校管理者要正确运用激励理论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学生学习、工作和思想方面的积极性,为国家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学生工作管理者一般常用以下管理措施:
  目标激励。根据人的不同需要,设置不同的目标,以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许多学生想考取研究生、拿到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学校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及各自特点,设置学年和四年的目标,对达到目标的学生给予表彰或奖励。
  关怀激励。学校通过对学生的多方关怀,激励他们对学校、对事业的热爱,增强他们立志成才、服务社会的责任感。有些学生在高中读书时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到大学成为普通一员,心理压力很大,这些学生需要心理关怀。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及时与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关怀。
  支持激励。学校要激发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帮助他们制定工作和学习计划,尊重并支持他们独立开展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学校处于社会的中心位置,是产生新知识、新信息的场所,知识的生产力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高等教育的管理中,以人为本的观念贯穿着管理的全过程,正确处理好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营造团结和谐的氛围,可以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所以学习和运用激励理论,适时引进激励机制,针对不同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激励方式,一定能不断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彤,组织行为学,北京
  2 鲁茗,试论激励理论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其他文献
教学活动的优化是当今教育的一大热点,现在的幼儿聪明、思维敏捷度高,但上课注意力易分散,也特别好动,如何在有限的教学中,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人力物力消耗,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更是幼儿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实践与研究,我们对优化幼儿园教学活动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1 激发学习兴趣是优化教学活动的基础    1.1 教学内容有趣  兴趣是一种推动人们认识事物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是幼儿的内在动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随着逐年的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时期,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高校教育改革,教育管理者工作方法面临着新的考验。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管理 工作方法    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经济的发展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院校连续几年大幅扩招,到200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7
培智教育的工作对象是智障儿童。智障儿童的病因不同,缺陷特征也不同,在班级管理中就要结合智力障碍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点,利用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科学理论,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摸索符合本班特点的管理办法。在工作中,我一直做到四个坚持,即动之以情,坚持热忱的关爱;晓之以理,坚持耐心的诱导;导之以行,坚持积极的鼓励;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训练和培养。    一、爱心细雨润弱苗    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
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中,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目前,我省各行各业都在开展“科学发展观”的大讨论。当前的新课改也迎合了这一主题,在这个理论中,提到了“调控人口的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和“维持、扩大和保护自然的资源基础”及“始终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这些内容,与我们高中生物教学是紧密相联的。在高中(生
在做人才市场工作的前两年我提出了找工作约等于找对象的观点,当时好多人都说我:找工作=找对象不就得了,干吗还用约等?你就像个说媒的。六年过去了,人才市场风云变幻,就业的竞争力一点都不减,要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简直就像找对象,几乎没有不同意我的观点!你要是不相信,我带你到人才市场上看看吧!  企业间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由于众所周知的诸多原因,人才之间、企业之间存在着一定差距和变量,人才交
【摘要】目前,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了网络时代,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普及,首先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段改变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其负面影响也渐露端倪,尤其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因此,中学的德育工作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中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维护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影响中学生德育工作    目前,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了网络
随着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的进行,课堂教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在教学中产生的困惑以及不断的反思,我觉得新课改并没有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特别是在农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十分令人担忧。    一、学生失去了读书的乐趣    老师们经常这样抱怨说:现在的学生咋就不愿读书了呢?大家一致认为:在课堂上,学生很懒得读书,老师叫一下就动一下。有的学生甚至连口都不开,老师要求背诵或者指读,有的同学连半句都
教材分析:《池上》描绘了乡村儿童偷采白莲的可爱的形象,体会诗中优美的意境。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以朗读为主,读中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从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味,理解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  重点:感受诗中儿童天真无邪的形象和朴素的美感。  重点解决: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中儿童的形象和诗的意境。  教具:挂图等  过程
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奖励比惩罚的教育效果更好。一个较好的心境和愉快的情绪将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尤其对少年儿童起着重要作用。每一个新的学期开始,学生们面临着新的学习任务,这就使得他们在原有心理水平的基础上,情绪和情感有所发展。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接触的很多事物。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使得他们的情绪、情感出现新和特征。  好动,不易抑制自
马克思说:“只有完善的集体,才能造就完善的人。”作为班主任,我深深懂得这句话的含义,特别重视班集体的情感熏陶的效应。  去年下期,我担任了初二年级191班的班主任。这个班在一年级的时候,曾是全校闻名的烂班,聚赌打群架的有之,偷窃单车的有之,谈情说爱的亦有之,贪图玩耍逃学出走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一年下来,学校记过以上处分的学生就有五个。该班的各科学习成绩也都是全年级倒数第一名,学校领导提起这个班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