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许多家长纷纷让孩子学习一种音乐技能,从而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音乐课程标准》也指出:进入中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教师应引导他们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增加乐器演奏和音乐创造的力量,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使其参与其中,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和艺术想象的创造力。以下是笔者这几年在乐器进课堂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以打击乐器为基底,提升学生的乐感
打击乐器的使用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比较简单,学生通过几节课的练习就能够完成得很好。我们可以从认识乐器、演奏乐器、组合演奏、完成作品这几个步骤进行教学。首先是认识打击乐器的种类:金属乐器属于高音乐器,如三角铁、碰铃、大镲等;木质乐器属于中音乐器,声音清脆,如双响筒、木鱼、响板等;散响乐器声音比较散,延续时间较长,如铃鼓、沙锤、串铃棒等。了解它们的种类之后,不难总结出:金属乐器适合演奏拉宽的节奏,木质乐器适合表现欢快、活泼的情绪,散响乐器比较特殊,可以根据歌曲需要进行编排。
二、以演奏乐器为切入点,提高学生认谱能力
《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3~6年级学习认谱,但是一些教育理念比较先进的地区由于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在低年级就有了培养学生认谱的意识。其实学习演唱乐谱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非常枯燥,如果能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进行分层教学,就能提高学生的认谱能力。
对低年级学生建议用奥尔夫乐器——木琴。木琴中的每一块音条都可以拆卸。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循序渐进,从演奏三根音条开始,让学生敲击1、3、5或者5、7、2等常用的和弦,熟练之后再逐渐加入更多的音型、和弦组合为歌曲伴奏。这一方法让学生记住了音名,掌握了强弱拍,同时也认识了乐谱。
中年级是学习认谱的关键时期,笔者用六孔陶笛引入课堂教学。这种陶笛小巧简单,便于携带,音色优美,学生上手非常容易。但是想要演奏乐器,必须会演唱歌谱。我们先从简单的歌曲入手,比如《欢乐颂》,这首曲子大家耳熟能详,都会唱,哼唱旋律方面对学生来说非常容易,整首歌由1、2、3、4、5五个音组成,歌曲速度为中速。在分析完歌曲的几个要素之后,就可以来演唱歌谱了,速度先慢一些,用小手指着音符,每个音逐个演唱,学生会发现歌曲有五度音节的上行以及下行这一规律,再次演唱的时候更是降低了难度。随着演奏技术的提高,每一首乐曲的演唱和演奏都将提高学生的唱谱能力。
三、助力课堂,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在小学的音乐教材中,中高年级出现了合唱内容。合唱对于学生的音准、节奏要求非常高,需要学生对音准具有一定的灵敏度。遇到这样的歌曲,对于教师来说也是比较难把握和掌控的,那就需要教师会用乐器来助力解决这一难点。
通常合唱歌曲的低声部部分旋律比较简单,音符比较单一,因此可以先用乐器来演奏。几遍以后学生的脑海中对固定音高有了一定的记忆,接下来一部分学生演唱高声部,一部分学生同时用乐器演奏低声部旋律,通常高声部旋律不容易走音,而低声部部分借助乐器帮忙,也能使孩子们找到自己的音高。这一难点解决之后我们就可以从音色、音量、情绪等方面做进一步的调整,从而完整地演唱作品。
四、培养创新,打造班级器乐合奏团队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孩子掌握了一定的音乐演奏技能,然而单一的演奏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的音乐美终究有限。我们可以在乐器进课堂的基础上,联合其他有特长的孩子,进行合作,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组合在一起的不同效果。
比如在学习乐曲《森林狂欢节》的时候,全班孩子都能用陶笛完整吹奏,但是音响效果单一,这时候我问孩子:“这首乐曲的情绪怎样?我们还可以加入什么来表现?”学生回答:“这首乐曲讲的是森林里活泼的小动物们在举行狂欢节,因此我们可以用钢琴弹出欢快的节奏,用鼓声来表现快乐,用小木琴来体现小动物玩耍的感觉,还可以用蛙鸣筒来表现青蛙的叫声,还有双响筒、铃鼓等等都可以表现音乐。”按照同学们商量的方案,我给大家的演奏做了新的编排,使乐曲和谐动听,自己也参与了表演。演奏的时候并不需要很高超的演奏技巧,但是却呈现出震撼的视听盛宴,每一次的演奏,孩子们都非常惊艳,原来小小的乐器合作在一起能够变得如此迷人。
从近几年的教学经验积累中,笔者感觉到乐器进课堂已经渐渐成为趋势,越来越多的学校也正在尝试独具特色的音乐校本课程,作为音乐学科展示的窗口。学校普及一门简单的乐器,给孩子开启一扇音乐的大门,提供一个让学生深入学习的平台,提升孩子认谱、演唱、演奏、合作与创新的能力,为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李杰杰
一、以打击乐器为基底,提升学生的乐感
打击乐器的使用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比较简单,学生通过几节课的练习就能够完成得很好。我们可以从认识乐器、演奏乐器、组合演奏、完成作品这几个步骤进行教学。首先是认识打击乐器的种类:金属乐器属于高音乐器,如三角铁、碰铃、大镲等;木质乐器属于中音乐器,声音清脆,如双响筒、木鱼、响板等;散响乐器声音比较散,延续时间较长,如铃鼓、沙锤、串铃棒等。了解它们的种类之后,不难总结出:金属乐器适合演奏拉宽的节奏,木质乐器适合表现欢快、活泼的情绪,散响乐器比较特殊,可以根据歌曲需要进行编排。
二、以演奏乐器为切入点,提高学生认谱能力
《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3~6年级学习认谱,但是一些教育理念比较先进的地区由于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在低年级就有了培养学生认谱的意识。其实学习演唱乐谱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非常枯燥,如果能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进行分层教学,就能提高学生的认谱能力。
对低年级学生建议用奥尔夫乐器——木琴。木琴中的每一块音条都可以拆卸。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循序渐进,从演奏三根音条开始,让学生敲击1、3、5或者5、7、2等常用的和弦,熟练之后再逐渐加入更多的音型、和弦组合为歌曲伴奏。这一方法让学生记住了音名,掌握了强弱拍,同时也认识了乐谱。
中年级是学习认谱的关键时期,笔者用六孔陶笛引入课堂教学。这种陶笛小巧简单,便于携带,音色优美,学生上手非常容易。但是想要演奏乐器,必须会演唱歌谱。我们先从简单的歌曲入手,比如《欢乐颂》,这首曲子大家耳熟能详,都会唱,哼唱旋律方面对学生来说非常容易,整首歌由1、2、3、4、5五个音组成,歌曲速度为中速。在分析完歌曲的几个要素之后,就可以来演唱歌谱了,速度先慢一些,用小手指着音符,每个音逐个演唱,学生会发现歌曲有五度音节的上行以及下行这一规律,再次演唱的时候更是降低了难度。随着演奏技术的提高,每一首乐曲的演唱和演奏都将提高学生的唱谱能力。
三、助力课堂,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在小学的音乐教材中,中高年级出现了合唱内容。合唱对于学生的音准、节奏要求非常高,需要学生对音准具有一定的灵敏度。遇到这样的歌曲,对于教师来说也是比较难把握和掌控的,那就需要教师会用乐器来助力解决这一难点。
通常合唱歌曲的低声部部分旋律比较简单,音符比较单一,因此可以先用乐器来演奏。几遍以后学生的脑海中对固定音高有了一定的记忆,接下来一部分学生演唱高声部,一部分学生同时用乐器演奏低声部旋律,通常高声部旋律不容易走音,而低声部部分借助乐器帮忙,也能使孩子们找到自己的音高。这一难点解决之后我们就可以从音色、音量、情绪等方面做进一步的调整,从而完整地演唱作品。
四、培养创新,打造班级器乐合奏团队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孩子掌握了一定的音乐演奏技能,然而单一的演奏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的音乐美终究有限。我们可以在乐器进课堂的基础上,联合其他有特长的孩子,进行合作,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组合在一起的不同效果。
比如在学习乐曲《森林狂欢节》的时候,全班孩子都能用陶笛完整吹奏,但是音响效果单一,这时候我问孩子:“这首乐曲的情绪怎样?我们还可以加入什么来表现?”学生回答:“这首乐曲讲的是森林里活泼的小动物们在举行狂欢节,因此我们可以用钢琴弹出欢快的节奏,用鼓声来表现快乐,用小木琴来体现小动物玩耍的感觉,还可以用蛙鸣筒来表现青蛙的叫声,还有双响筒、铃鼓等等都可以表现音乐。”按照同学们商量的方案,我给大家的演奏做了新的编排,使乐曲和谐动听,自己也参与了表演。演奏的时候并不需要很高超的演奏技巧,但是却呈现出震撼的视听盛宴,每一次的演奏,孩子们都非常惊艳,原来小小的乐器合作在一起能够变得如此迷人。
从近几年的教学经验积累中,笔者感觉到乐器进课堂已经渐渐成为趋势,越来越多的学校也正在尝试独具特色的音乐校本课程,作为音乐学科展示的窗口。学校普及一门简单的乐器,给孩子开启一扇音乐的大门,提供一个让学生深入学习的平台,提升孩子认谱、演唱、演奏、合作与创新的能力,为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李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