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摘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li7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封信(节选)
   都说孩子就是天生的诗人,是的,我确信!当他们睁大眼睛观察、敞开心扉倾听时,那个内心丰富的小精灵就来到我们的身边了。
   那是当我们学习了一组描写秋天的课文之后:
   我问:“你们喜欢秋天吗?”
   “喜欢,因为秋天有丰收的麦浪……”
   “还有飘香的瓜果和快乐的人们……”
   “还有像我们一样会写字的大雁……”
   瞧,就是这样,当他们表述自己“异见”的时候,立刻变成了美丽的发光体。他们在告诉我他们对这个世界有自己的感知,他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幅属于自己的秋天的图画。
   我时常想,孩子们如何知道秋的样子?在南国的深圳,实在难以领略“删繁就简三秋树”的景象,难以感知“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萧瑟。好在有许多的美文为孩子们描画了秋天的样子,于是“秋高气爽、瓜果飘香、天高云淡、叠翠流金”流淌进孩子们的心田,还有萦绕孩子们脑海中的金色的麦浪和排成“人”字的大雁……是啦,这应该就是阅读的魅力吧!一篇篇清丽的小文,一首首优美的诗歌,赏析与品读间为孩子们打开认知的大门,为他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于是“秋”在孩子们的笔尖流淌出来,变成了“调色板”,化作了扇走炎热的大扇子,于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景致,随着孩子们稚拙的文字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想,孩子们带我领略的,就是最美的“秋”了。
  第八封信:请从孩子的角度思考
  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
   “请从孩子的角度思考”——当我脑际出现这一句话时,不由得自我傻笑,身为家长,天天做的事不就是关心、喜爱孩子吗?然而今天,我仍想与大伙儿谈论这个话题,也希望我们一道从这一刻开始自省,然后评价自己的帮扶效果,再去拣择即将采取的行为方式,与孩子们携手同行。
   什么是“书”呢?它应该是文化和文明的载体,像无数位睿智且又耐心的长者,讲述着过往的趣事和先贤的思考。而那些能够传世的贴近儿童的读物,总是变换着不同的角度,真真切切地讲述着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快乐,什么是趣味……书中自有为人处事的道理,它们融于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一段又一段生动的描写中,重要的是,人之初,习礼仪,需要成人的正确引导,需要身为家长的您多一些耐心和细致,告诉孩子书里的事情,让孩子去感受您的感受,然后聆听他的体会,这比任何说教都更有意义,而书的作用也体现在这里吧。
   松居直先生曾数次举自己的例子,说明亲子共读的重要:
   我从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开始,到他们十岁左右,一直念书给他们听,从没有间断过。我念的书范围很广,其中包括图画书和为数众多的儿童文学作品。我可以保证,到目前为止,我没对孩子们说过一句“看书去”,但孩子们却各自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孩子们经常听我念书,他们似乎逐渐亲身体验到,书是多么有趣的东西。在真正开始“读书”之前,他们已经彻底地爱上“书”了。
   我曾经连续三天,在外面参加培训,是台湾的“小语会”团队带来的一系列培训课程,主要针对阅读策略谈了文学圈的设计与经营,包括《在书中相遇》、《阅读侦探》、《跟书中人对话》等,三天的课程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因为他们的理念与我们目前开展的“亲子阅读”的方略非常的接近,但具体的做法我们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慢慢丰富。他们的案例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当我们玩“跟书中人对话”的游戏时,可以选择一个书中人问一个“为什么”的问题,给他提一个建议,说一句赞美他的话。以《小红帽》的故事为例,可以引导着孩子这样与书中人物对话:小红帽,你怎么知道床上躺着的不是外婆?你又是怎样判断床上的那个是大灰狼?知道外婆不见时,你想到了什么?小红帽,下次不要自己一个人跑进森林了,这样很危险!小红帽,你真的很勇敢!让我们遐想一下:当我们与孩子阅读某一个故事时,与孩子分别扮演一个书中的人物,或者一方扮演书中人物,另一方向书中人物提问或给出建议或赞美,那么亲子间的阅读是否会更有趣味?不爱读书的孩子是否会慢慢从中得到一些乐趣,从而喜欢上阅读呢?我们真的应该去尝试一下,也许会有不同凡响的效果。
   在下班的路上偶遇一位妈妈,聊起了她与孩子的阅读,她一脸的忧愁,原因是孩子不想跟大人分享。我们不妨一起看看:
   阅读开始时我一定会放一本字典在旁边,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方便。读书的时候为了让他时刻保持思考的状态,我会问一些问题,防止他溜号、走神儿。比如我会问:故事在讲什么?老奶奶想到了什么?小红帽说什么了?她想到了什么?你觉得书里介绍的哪个地方最有趣?
   我们都说爱问问题的孩子就像“十万个为什么”,你们看这位妈妈会不会更像?我们首先应该问问这位妈妈:这样的问题您愿意回答吗?是的,问题并没有思考的价值,但却实实在在地打扰了孩子的阅读,在孩子畅游在字里行间时,再生生把他拉回到现实,孩子不恼才怪,怎么可能会愿意回答您的问题呢?
   当下,有一种难以让我苟同的阅读方式——“碎片式阅读”。沉迷于其中的人并不能够静下心来去整段、整篇、整部的阅读,而是满足于阅读“微博”类的文字。
   被誉为日本图画书之父的松居直在《幸福的种子》一书中写道:
   图画书不是教科书,更不是问题大全,它应该是孩子们快乐的泉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您也不希望每读完一本书就得报告一堆读后感,那么也请设身处地地想想孩子的心情吧!
   讲图画书只管一个劲儿地讲就好了,不要问东问西,因为这些问题只是为了满足大人的需求。如果是自然的互相讨论,当然最理想,但一定要做到不落痕迹。要相信孩子,相信孩子会沉浸在故事的情节里悠游,相信孩子能想象故事的画面,相信孩子当他默不出声时他是在短暂地回味……因此当阅读与回想时,请不要踩踏孩子们幻想的美田,请站在孩子的立场看待阅读的问题,与孩子一起呵护“阅读后的回想”,因为无论是什么层面的阅读,“自省”都弥足珍贵!
   我想:
   不能随便去探访这片果林,
   要等到初夏,
   一个大风骤起的黄昏,
   当成熟的果子噼噼啪啪坠落屋顶,
   我会饮着溪水,
   品尝那赐予我的,
   直到一种甜涩的滋味溶在骨髓里面……(哑石)
   是的,当果子成熟的时候,自然就可以品尝到它的滋味儿,只是,不要急,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陪伴、去等待。站在孩子的角度多想想,你就会发现阅读的种子在顺着自己的意识慢慢生长,就如同“一丛野草在渐浓的暮色中变成金黄,坚忍,闪烁,有着难以测度的可能。”
  责任编辑 邱 丽
其他文献
“大目标”有别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是更高层次的“教育目的”。下面以笔者的教学案例《慈母情深》备课及课堂生成谈谈如何以“大目标”统领课堂。  一、备课:大量阅读,学生定位  备课前的大量阅读与对学生的定位思考是笔者大目标确定的来源。大目标来源之一,备课时阅读大量本文作者梁晓声的作品。大目标来源之二,读到梁晓声《关于》中一句话:“我想用文字,为自己的,也是我这一代多数人的母亲
中职汽修省市技能大赛,自2007年开始,每年都有举行,并且投入了大量财力人力。大赛不能仅仅以名次的先后、奖项的好坏论优劣,更重要的是借中职汽修省市技能大赛氛围,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修车技能、提高教学水平和设备水平。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修车技能提出了自己看法,以期与同行交流。  中职汽修省市技能大赛,每年都有举行,并且,为了争取名次,每个参赛学校和举办方都消耗了大量财力物力。中职汽修省市技能大赛,不能
摘 要: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而艺术类院校又逐年扩招,加之其自身专业特点,使艺术类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本文在分析艺术类毕业生就业整体形势的基础上,针对高职高专艺术类毕业生的特点,对现有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求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择业观。  关键词:艺术类;新形势;高职高专类大学生就业指导  目前新的就业形势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社
林志锋 朱伟鑫  在知识管理与认知发展程度的限制下,第一代知识管理知识对显性知识进行简单管理,但是显性体系只是知识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知识冰山水面上的一角。此时的知识管理并未注重对隐性知识的挖掘和探索。第二代知识管理主要研究对隐性知识编码化与显性化管理,为其创造更好地氛围与环境,利用师生之间的探讨学习等交流手段,将隐性知识加以整合,并且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将隐性知识发展成新的教育资源,最终促进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民族文化是我们国家的魂,而经典则是中国文化的根,它是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笔者选择有东方《圣经》之称的《论语》作为校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因为它是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儒家文化的代表。希望通过对《论语》的学习,在提升学生的文言文语感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热爱。  一、基于“三重标准”的课程设置  (一)基于“整体综合式思维
一、积极探索,创新培训机制  (一)创新机制,组建“三位一体”培训机构  1998年,宝安区委、区政府以超前的眼光、改革的气魄,大手笔整合全区教育资源,将原区教育局教研室、电教站和区教师进修学校合并,调集各路精英,组建“研、训、教”“三位一体”、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副处级事业单位——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以下简称“教科培中心”),具体负责指导全区的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教师培训、体育卫生艺术、德
一、 调查背景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阅读方式、阅读品位也发生了重大改变,数字化阅读已成为一种潮流趋势。阅读工具和媒介已经不再局限于纸质书籍和书店、图书馆,电脑、手机、电子阅览器等阅读工具层出不穷,阅读成了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学习活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职生作为接触和接受新事物最快的一个群体之一,他们的阅读现状也在逐步发生改变。这对新形势下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提出了新挑战。  二
“老师,我们的妮妮吐丝啦!”“老师,我们的宝宝生病了!”“老师,我们的花花结茧啦!”从四月底到六月中旬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学校科学实验室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三年级的孩子们每天像过节一样,兴高采烈的奔跑于课室和科学实验室之间。他们究竞在干什么?原来,学校正在三年级开展养蚕活动,同学们每天一到学校,第一件事就是向陈倩敏老师汇报小组蚕宝宝的最新进展。  这次活动的创意来自于香港培侨小学交流学习时的一次偶然
近几年来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出现的雾霾天气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这种局面之下,基于人类功利主义的技术改良手段和家园生存危机教育,其肤浅的治标不治本的弊端日益显现,超越狭隘的人类中心功利主义的环保教育理念亟待树立和传播。   一、误入歧途的人类中心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人的利益是道德原则的唯一相关因素;人是唯一的道德代理人,也是唯一的道德顾问,只有人才有资格获得道德关怀;人是唯一具有内在价
学习风气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精神面貌,是学生在校园中经过长期的教育和影响而逐步形成的行为风尚,它主要通过学习行为表现出来。学习行为包括课堂学习行为和课后学习行为,在课堂中,主要体现为学生上课的专注程度、精神状态、对课程的重视度与积极程度;在课后,则主要体现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消化,以及对学术课题的研究等。学生的课堂行为与课后行为是相互依存与相互支撑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