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物流何以在较短时间内,任意遨游于物流之海?让我们走进长久,了解长久。
薄世久个人档案
薄世久,汉族,1964年5月出生,吉林长春人,中共党员。吉林省长久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长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汽车物流分会副理事长。
薄世久先后多次获得国家和省市的多项嘉奖,曾被评为2005年度中国物流最具影响力人物,2006年度中国物流十大风云人物。
薄世久始终关注企业的服务能力提升和品牌建设,大力实施民主管理,推进制度建设和改善。在汽车物流行业,他积极呼吁并倡导企业间的合作大于竞争,带领企业积极参与行业协会活动,引领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社会光彩事业和社会公益活动,公司累计安置下岗职工近千人,同时,通过与贫困地区劳动部门共同开展双层车司机培训等方式,积极探讨行业用工和扶贫结合的新模式。
没有客气与寒暄,采访开门见山。薄世久是个“讷于言,敏于事”,做人做事十分低调的老总,他在回答记者所提的问题时,言简意赅。采访中,不断地有电话打进来,需要薄总处理。记者注意到,薄总处理问题时也是干脆利落,颇具企业家的风范。
脱颖而出的必然性
记者:薄总,长久短时间脱颖而出,这是必然的,还是带有偶然性?
薄世久:2004年,长久离开长春来到北京,到社会接受我们,应该说是必然的。这些年,我们一直把握着一个主题,“专业、专注”。我们只专注于做汽车物流,注重汽车物流的专业性。2004年以前,在长春,我们有许多土地,有人邀我去做房地产,也有人邀请我去做其它行业,但我不为所动,我就是要做汽车物流。
我认为,长久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对于汽车物流的时机、节拍把握比较好。因为,中国汽车物流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整车运输为主体的;另一部分是包括入厂、在厂物流全过程业务的大汽车物流概念。真正能够运作包括入厂物流、现场配送等在内的整块物流的企业,成规模并不太多。更多的是占汽车物流75%的整车物流运输。长久在这个领域把所握的时机比较好。我觉得长久的成功是符合汽车物流发展规律的,和中国汽车发展的速度相吻合的。
记者手记
记者感觉到,长久短时间内做好做强的原因,正是其具备完善的经营机制,有对市场客观的把握。他们本着“专业、专注”的精神,要到中国物流之海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在与薄总的交谈中,他没有回避长久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而是坦诚地正视长久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他说,长久还存在许多问题,但这就是今天的长久现状,如果不妥善地解决,就会造成人才的流失。我们不能高喊人才短缺的同时,不尊重人才,不尊重人才创造性的劳动。
“以前人们常说,老板要对大家负责。现在的长久,管理层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问题靠大家解决。因为,老板对大家负责,谁对老板负责呢?长久虽然是民营企业,发展到今天,它的管控机制已经不是老板负责,它本身就是社会化的。”
记者:现在物流业发展十分迅速,许多民营物企业在不断地调整着战略决策,比如,远成的“二次创业”、宝供的基地建设。长久在这方面有什么新的思路?
薄世久:其实,长久也面临着二次战略调整。整个汽车物流应该从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变,现在处在行业变革期。过去判断一个物流企业用大、小,多数用车辆规模来划分,这是规模化的概念。现在不同,现在中国的汽车物流迫切需要从规模、经营理念到管理标准、管理标准化、网络化等角度来考虑。因为,现在企业面临着不断增强的成本空间,和不断降价的工厂需求,这种利益的“剪刀差”越来越厉害。企业要生存,要增加效益,只有依靠管理,提高车辆的集载率、装载率、对流的重载率来提升自己的效益空间。长久身在其中,也必须调整战略节拍。
记者:长久是如何进行网络建设、资源整合以及信息化建设的?
薄世久:实际上,回顾长久这些年所走的路,开始大家在同一条线上起步时,你买车,我也买车,等到赚到第一笔钱后,有的人可能拿着钱去干别的,我则用来扩充车队。等到别人感到扩张车队的好处时,我则寻求网络的建设,走出长春。等到大家都觉得走出去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时,我们已经占住了较大的市场网络了。
我们现在非常看重手中控制的主机厂的定单规模。你的一手资源的点越多,则意味着你体系内的网越大,你的资源配置能力也就越强。
经过不断的积累和探索总结,长久制订出一整套严谨、科学的物流管理和运营流程,建立起“自有、联营、外协”三位一体的营运模式。能够提供乘用车辆仓储与配送、公铁公水运输等多式联运服务。为一汽大众、一汽轿车、一汽丰田、上汽大众、北京现代、天津丰田、安徽奇瑞等众多汽车造企业提供专业物流与仓储服务。
记者:现在许多民营物流企业围绕着自己的主要客户来建基地。长久也会这样做吗?
薄世久:当然,长久非常注重自己的基地建设。我认为,未来的汽车物流的重头戏还是整车运输。目前大家的聚焦点都是在看着新产品。未来,实现产量规模以后,二手车的交易很大。所以,不论是新车,还是二手车的交易,对网络的布局是非常关键的。我们非常清醒认识到一点,在不断构建自己的基地。我们在长春、芜湖、番禺、南京等都建有基地。
以后,我们在全国各地还会不断地扩大基地建设。基地包括两种,一个是集散的库区仓储。一个是为业务立体叠加做基地支撑。因为,立体叠加源于新车的到发集散、二手车的到发集散,以及维修零配件的集散等。入场物流的集散是收敛型的;维修配件的集散是发散型的。这几种功能都会发生在我们的基地中。基地的建设及模式已经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记者:长久今年设立七个大区、一个直属公司、一个运输公司是基于怎样的设想?
薄世久:是这样,长久的这次改革实际上是由作业性的团队向经营性团队的转变。长久过去的团队都是指那打那的,从上到下都是等领导给我安排任务。有车了我就装,没车了我就喊,一切都是以作业为平台。对主机厂来讲,有车了我就多走,没车了我就少走。这次改革是给一些部门适当的经营权,一个大区,从区域上分管他的资源点,在这个点上给他一些保障车辆。
以前,我们的车辆全部由总公司统一调动。今年,我们也统一调度,但将一些调度权放给现场。目前,我们从四个方面保现场运力,第一是自己的车队。第二是引进我们一些驻点外协车辆,但是它们的运量、流向相对固定。第三是随机外协,就是上述两个都吃完了,还有一些多余的活,给随机外协。第四是,所有的大家都吃不了,剩下的骨头,那就由我们自己驻点的车吃掉。通过这几个层次的运力保障,满足了主机厂的需求。
记者:四个来源肯定会有成本加大的问题。
薄世久:加大是必然的,比如说,我们驻点的车辆是赔钱的。驻点是骨头项目,要么是流向差的,要么是没有回程的,要么是运距短。但是,作为长久来讲,我们跟主机厂的合作是保障式的。对主机厂没有商量,好活我要运,坏活我也要运。我们现在就是要将好活跑起来,在创造良好效益的同时,弥补坏活的效益不足。这就是说,要从公司总体上平衡,不在单车上平衡。我们现在的政策是,单车不管是否赔钱,司机得赚钱。
运输在本土最有生命力
记者:现代化的企业都注重品牌的创立,长久的品牌优势表现在哪?
薄世久:长久的品牌首先在诚信。从1992年开始创业,我们始终坚守诚信。因为,人无信不立。第二,在于技术含量。我们始终追求长久品牌的背后应该有自我的作业标准,有方案策划能力和计算机技术体系支撑的平台。
如果我们把2006年前的长久定义为规模型的,我们现在追求的长久是一种富有更深内涵、更有企业文化的长久。
记者:说到企业文化,长久赋予自身的企业文化内涵是什么?
薄世久:第一是,行天下,长久远,要把长久塑造成一个百年老店。第二,还是诚信。
记者:争活百年比争百强,比单纯的做大要重要的多。
薄世久:长久也已意识到,大不见得是好事,所有的大败局都是盲目扩张造成的。企业的生长有自己的周期。企业的生存,一是流程,二是程序的标准化。离开了上述两点,企业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它会产生崩溃性变化。如果没有体系流程支持,稍有不慎,顷刻间就会灭亡。
记者:由盲目贪大到崩溃,让我想到民营物流被并购,这也印证了您上述的说法。比如,华宇有遍布全国的1900多个网点,好像在2004年还排在物流百强的前几名。结果是被并购。如果不被并购,可能带来的就是顷刻间的崩溃。您是如何看待并购的?
薄世久:别的企业情况我不太了解,但我们自己认为并购可以带来行业的快速洗牌,产生优优叠加,强强叠加的好处。其实,无论并购与被并购都有它的背景。我觉得民族的,特别是运输行业,应该有它的生命力。运输是本土最有稳定,最有生命力的。因为运输的个体就是司机,外国人不可能把司机带到中国来。他可以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案、流程和规范。但是作业者不符合中国国情,就解决不了单元基点的问题。而对于中国的司机,那些文化的,民族的东西太多了。现阶段,谁也不可能超越现实的工资水准像国外那样去寻求大学生开车。所以,本土化是抹不掉的。
记者:有没有外资企业与长久谈合资或并购?
薄世久:有。我曾对他们说,合资可以,但长久不能让外资控股。我可以利用外来的资金,但长久不会放弃走自己的路。
资金运作“两条腿走路”
记者:现代物流发展面临着“瓶颈”问题,每位企业家有着不同的感受与认识。您认为物流发展的“瓶颈”在哪儿?
薄世久:我认为,中国大部分的物流企业是基础单元的翻牌。物流的基本方式是:仓储+运输。而现代物流应是供应链的管理。如果说瓶颈,我认为大多数物流企业靠的是拼自身能力,没有把自己摆在平台上,形成集约化。他就没有利润成长空间,单点的成本下降是有极限的。集约的成本下降则有无穷的空间。集约可以带来劳动生产力的整合;集约可以带来资源的再挖掘。
所以,第一个瓶颈就是单个作业点的支撑能力问题。第二个是人才问题。就是作业人与他掌握的知识不对称。中国许多院校都在开办物流专业,也有不少毕业生走上社会,但他们是院校式的,理论的东西较多,没有更多的实战经验。而物流恰恰需要的是实战。
记者:也有人说,资金是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长久在发展中面临着资金的“瓶颈”吗?
薄世久:长久在资金运作上,用两条腿走路。一个是汽车物流,一个是4S店。我们有40家4S店,资金不是问题,长久的“瓶颈”应该说是人才。认识到这一点后,我们准备成立“长久汽车技术研究院”,或者叫“汽车物流研究公司”。
长久未来的生命力在于技术,一方面,我们要引进技术;另一方面,要招聘高科技的人才。长久要做好品牌,一定要做好适应性的方案。专家的观点是学院化,而企业更注重实操式。怎样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长久应该在这个过程中承担一定的作用。
记者:长久是如何解决人才问题的?
薄世久:实际上人才确实很难做。首先,我认为长久要做一番事业,要用做事业的心态感染人,这种人开始可能很少,但渐渐会多起来的。一方面,要让他享受到他在这个企业所从事事业的成就感,给他施展才华的机会,我认为长久在这方面还是给了大家的。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长久毕竟是个打江山出来的企业。以前的干部,从知识结构新到管理体制等,与新来的人肯定有冲突。所以,从理念上、知识上让他们相互交流,相互理解,这需要一段时间,关键要看领导者的导向。这些年,我在引用新人,特别是高管的同时,也是在接受挑战,而且是在挑战自我。
记者:长久的校企合作,它的与众不同点在于何处?
薄世久:有两点,一方面,是把我们的人送出去。送出去是我们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因为,我们的培训是泛泛的,没有效果。培训一定是个性化的塑造。个性的塑造,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平台,很难做到。另一方面,学生进来。现在大家都在谈论80后,乃至90后现象。实际上,我认为他们有优点,也有缺点。但不能怀疑他们的上进心,他们的自尊感更强。他到了工作岗位后,谁来带他?谁来教他?他们来到企业后会显得很迷茫。这就需要他们融入企业这个环境,形成一种和谐的气氛。同时,也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好处,缩短了与社会融合的时间,也为物流业的发展储备人才。
现在我们与长春高专、北京物资学院等都建立了一些合作。下一步准备再扩大这样的合作。我们之所以这样做,一是长久要为社会做贡献,二是提升企业形象,三是定向培养,对一些有意愿准备来长久工作的学生进行资助。
长久物流的发展历程
经过十余年发展,薄世久创办的长久集团已经成为一家颇具规模实力的全国性公司,年营业规模超过26亿元人民币。在全国设有近50家下属子公司、分支机构,形成了立足北方、辐射全国的业务网络。长久集团业务已经形成三大主营模块,可以提供商品车物流规划、仓储、配送、运输实物、零部件物流、普货物流、汽车销售、售后服务等综合服务。
北京长久物流有限公司(文中简称“长久”)是吉林省长久实业集团的核心子公司。2004年,长久将总部从长春迁到北京,并成立了北京长久物流有限公司,在2004~2007短短三年内,长久物流横空出世,继2005年被评为“中国最佳汽车物流企业”、2006年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为5A级物流企业,是中国仅有的15家具备5A级物流实力和标准的企业之一,同年12月又被评为“2006年中国最具成长性物流企业”, 已通过ISO9001:2000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这些都让业界刮目相看。
至目前为止,长久物流可控承运车资源2000余辆,全部装有GPS卫星定位系统,并依托长春、北京、芜湖、南京、天津等整车物流基地,以及环绕周边的物流节点,以华北为中心、东北、华东为支撑的网络布局已经形成。构成了一张布局合理、遥相呼应的全国网络。
薄世久个人档案
薄世久,汉族,1964年5月出生,吉林长春人,中共党员。吉林省长久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长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汽车物流分会副理事长。
薄世久先后多次获得国家和省市的多项嘉奖,曾被评为2005年度中国物流最具影响力人物,2006年度中国物流十大风云人物。
薄世久始终关注企业的服务能力提升和品牌建设,大力实施民主管理,推进制度建设和改善。在汽车物流行业,他积极呼吁并倡导企业间的合作大于竞争,带领企业积极参与行业协会活动,引领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社会光彩事业和社会公益活动,公司累计安置下岗职工近千人,同时,通过与贫困地区劳动部门共同开展双层车司机培训等方式,积极探讨行业用工和扶贫结合的新模式。
没有客气与寒暄,采访开门见山。薄世久是个“讷于言,敏于事”,做人做事十分低调的老总,他在回答记者所提的问题时,言简意赅。采访中,不断地有电话打进来,需要薄总处理。记者注意到,薄总处理问题时也是干脆利落,颇具企业家的风范。
脱颖而出的必然性
记者:薄总,长久短时间脱颖而出,这是必然的,还是带有偶然性?
薄世久:2004年,长久离开长春来到北京,到社会接受我们,应该说是必然的。这些年,我们一直把握着一个主题,“专业、专注”。我们只专注于做汽车物流,注重汽车物流的专业性。2004年以前,在长春,我们有许多土地,有人邀我去做房地产,也有人邀请我去做其它行业,但我不为所动,我就是要做汽车物流。
我认为,长久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对于汽车物流的时机、节拍把握比较好。因为,中国汽车物流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整车运输为主体的;另一部分是包括入厂、在厂物流全过程业务的大汽车物流概念。真正能够运作包括入厂物流、现场配送等在内的整块物流的企业,成规模并不太多。更多的是占汽车物流75%的整车物流运输。长久在这个领域把所握的时机比较好。我觉得长久的成功是符合汽车物流发展规律的,和中国汽车发展的速度相吻合的。
记者手记
记者感觉到,长久短时间内做好做强的原因,正是其具备完善的经营机制,有对市场客观的把握。他们本着“专业、专注”的精神,要到中国物流之海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在与薄总的交谈中,他没有回避长久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而是坦诚地正视长久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他说,长久还存在许多问题,但这就是今天的长久现状,如果不妥善地解决,就会造成人才的流失。我们不能高喊人才短缺的同时,不尊重人才,不尊重人才创造性的劳动。
“以前人们常说,老板要对大家负责。现在的长久,管理层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问题靠大家解决。因为,老板对大家负责,谁对老板负责呢?长久虽然是民营企业,发展到今天,它的管控机制已经不是老板负责,它本身就是社会化的。”
记者:现在物流业发展十分迅速,许多民营物企业在不断地调整着战略决策,比如,远成的“二次创业”、宝供的基地建设。长久在这方面有什么新的思路?
薄世久:其实,长久也面临着二次战略调整。整个汽车物流应该从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变,现在处在行业变革期。过去判断一个物流企业用大、小,多数用车辆规模来划分,这是规模化的概念。现在不同,现在中国的汽车物流迫切需要从规模、经营理念到管理标准、管理标准化、网络化等角度来考虑。因为,现在企业面临着不断增强的成本空间,和不断降价的工厂需求,这种利益的“剪刀差”越来越厉害。企业要生存,要增加效益,只有依靠管理,提高车辆的集载率、装载率、对流的重载率来提升自己的效益空间。长久身在其中,也必须调整战略节拍。
记者:长久是如何进行网络建设、资源整合以及信息化建设的?
薄世久:实际上,回顾长久这些年所走的路,开始大家在同一条线上起步时,你买车,我也买车,等到赚到第一笔钱后,有的人可能拿着钱去干别的,我则用来扩充车队。等到别人感到扩张车队的好处时,我则寻求网络的建设,走出长春。等到大家都觉得走出去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时,我们已经占住了较大的市场网络了。
我们现在非常看重手中控制的主机厂的定单规模。你的一手资源的点越多,则意味着你体系内的网越大,你的资源配置能力也就越强。
经过不断的积累和探索总结,长久制订出一整套严谨、科学的物流管理和运营流程,建立起“自有、联营、外协”三位一体的营运模式。能够提供乘用车辆仓储与配送、公铁公水运输等多式联运服务。为一汽大众、一汽轿车、一汽丰田、上汽大众、北京现代、天津丰田、安徽奇瑞等众多汽车造企业提供专业物流与仓储服务。
记者:现在许多民营物流企业围绕着自己的主要客户来建基地。长久也会这样做吗?
薄世久:当然,长久非常注重自己的基地建设。我认为,未来的汽车物流的重头戏还是整车运输。目前大家的聚焦点都是在看着新产品。未来,实现产量规模以后,二手车的交易很大。所以,不论是新车,还是二手车的交易,对网络的布局是非常关键的。我们非常清醒认识到一点,在不断构建自己的基地。我们在长春、芜湖、番禺、南京等都建有基地。
以后,我们在全国各地还会不断地扩大基地建设。基地包括两种,一个是集散的库区仓储。一个是为业务立体叠加做基地支撑。因为,立体叠加源于新车的到发集散、二手车的到发集散,以及维修零配件的集散等。入场物流的集散是收敛型的;维修配件的集散是发散型的。这几种功能都会发生在我们的基地中。基地的建设及模式已经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记者:长久今年设立七个大区、一个直属公司、一个运输公司是基于怎样的设想?
薄世久:是这样,长久的这次改革实际上是由作业性的团队向经营性团队的转变。长久过去的团队都是指那打那的,从上到下都是等领导给我安排任务。有车了我就装,没车了我就喊,一切都是以作业为平台。对主机厂来讲,有车了我就多走,没车了我就少走。这次改革是给一些部门适当的经营权,一个大区,从区域上分管他的资源点,在这个点上给他一些保障车辆。
以前,我们的车辆全部由总公司统一调动。今年,我们也统一调度,但将一些调度权放给现场。目前,我们从四个方面保现场运力,第一是自己的车队。第二是引进我们一些驻点外协车辆,但是它们的运量、流向相对固定。第三是随机外协,就是上述两个都吃完了,还有一些多余的活,给随机外协。第四是,所有的大家都吃不了,剩下的骨头,那就由我们自己驻点的车吃掉。通过这几个层次的运力保障,满足了主机厂的需求。
记者:四个来源肯定会有成本加大的问题。
薄世久:加大是必然的,比如说,我们驻点的车辆是赔钱的。驻点是骨头项目,要么是流向差的,要么是没有回程的,要么是运距短。但是,作为长久来讲,我们跟主机厂的合作是保障式的。对主机厂没有商量,好活我要运,坏活我也要运。我们现在就是要将好活跑起来,在创造良好效益的同时,弥补坏活的效益不足。这就是说,要从公司总体上平衡,不在单车上平衡。我们现在的政策是,单车不管是否赔钱,司机得赚钱。
运输在本土最有生命力
记者:现代化的企业都注重品牌的创立,长久的品牌优势表现在哪?
薄世久:长久的品牌首先在诚信。从1992年开始创业,我们始终坚守诚信。因为,人无信不立。第二,在于技术含量。我们始终追求长久品牌的背后应该有自我的作业标准,有方案策划能力和计算机技术体系支撑的平台。
如果我们把2006年前的长久定义为规模型的,我们现在追求的长久是一种富有更深内涵、更有企业文化的长久。
记者:说到企业文化,长久赋予自身的企业文化内涵是什么?
薄世久:第一是,行天下,长久远,要把长久塑造成一个百年老店。第二,还是诚信。
记者:争活百年比争百强,比单纯的做大要重要的多。
薄世久:长久也已意识到,大不见得是好事,所有的大败局都是盲目扩张造成的。企业的生长有自己的周期。企业的生存,一是流程,二是程序的标准化。离开了上述两点,企业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它会产生崩溃性变化。如果没有体系流程支持,稍有不慎,顷刻间就会灭亡。
记者:由盲目贪大到崩溃,让我想到民营物流被并购,这也印证了您上述的说法。比如,华宇有遍布全国的1900多个网点,好像在2004年还排在物流百强的前几名。结果是被并购。如果不被并购,可能带来的就是顷刻间的崩溃。您是如何看待并购的?
薄世久:别的企业情况我不太了解,但我们自己认为并购可以带来行业的快速洗牌,产生优优叠加,强强叠加的好处。其实,无论并购与被并购都有它的背景。我觉得民族的,特别是运输行业,应该有它的生命力。运输是本土最有稳定,最有生命力的。因为运输的个体就是司机,外国人不可能把司机带到中国来。他可以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案、流程和规范。但是作业者不符合中国国情,就解决不了单元基点的问题。而对于中国的司机,那些文化的,民族的东西太多了。现阶段,谁也不可能超越现实的工资水准像国外那样去寻求大学生开车。所以,本土化是抹不掉的。
记者:有没有外资企业与长久谈合资或并购?
薄世久:有。我曾对他们说,合资可以,但长久不能让外资控股。我可以利用外来的资金,但长久不会放弃走自己的路。
资金运作“两条腿走路”
记者:现代物流发展面临着“瓶颈”问题,每位企业家有着不同的感受与认识。您认为物流发展的“瓶颈”在哪儿?
薄世久:我认为,中国大部分的物流企业是基础单元的翻牌。物流的基本方式是:仓储+运输。而现代物流应是供应链的管理。如果说瓶颈,我认为大多数物流企业靠的是拼自身能力,没有把自己摆在平台上,形成集约化。他就没有利润成长空间,单点的成本下降是有极限的。集约的成本下降则有无穷的空间。集约可以带来劳动生产力的整合;集约可以带来资源的再挖掘。
所以,第一个瓶颈就是单个作业点的支撑能力问题。第二个是人才问题。就是作业人与他掌握的知识不对称。中国许多院校都在开办物流专业,也有不少毕业生走上社会,但他们是院校式的,理论的东西较多,没有更多的实战经验。而物流恰恰需要的是实战。
记者:也有人说,资金是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长久在发展中面临着资金的“瓶颈”吗?
薄世久:长久在资金运作上,用两条腿走路。一个是汽车物流,一个是4S店。我们有40家4S店,资金不是问题,长久的“瓶颈”应该说是人才。认识到这一点后,我们准备成立“长久汽车技术研究院”,或者叫“汽车物流研究公司”。
长久未来的生命力在于技术,一方面,我们要引进技术;另一方面,要招聘高科技的人才。长久要做好品牌,一定要做好适应性的方案。专家的观点是学院化,而企业更注重实操式。怎样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长久应该在这个过程中承担一定的作用。
记者:长久是如何解决人才问题的?
薄世久:实际上人才确实很难做。首先,我认为长久要做一番事业,要用做事业的心态感染人,这种人开始可能很少,但渐渐会多起来的。一方面,要让他享受到他在这个企业所从事事业的成就感,给他施展才华的机会,我认为长久在这方面还是给了大家的。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长久毕竟是个打江山出来的企业。以前的干部,从知识结构新到管理体制等,与新来的人肯定有冲突。所以,从理念上、知识上让他们相互交流,相互理解,这需要一段时间,关键要看领导者的导向。这些年,我在引用新人,特别是高管的同时,也是在接受挑战,而且是在挑战自我。
记者:长久的校企合作,它的与众不同点在于何处?
薄世久:有两点,一方面,是把我们的人送出去。送出去是我们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因为,我们的培训是泛泛的,没有效果。培训一定是个性化的塑造。个性的塑造,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平台,很难做到。另一方面,学生进来。现在大家都在谈论80后,乃至90后现象。实际上,我认为他们有优点,也有缺点。但不能怀疑他们的上进心,他们的自尊感更强。他到了工作岗位后,谁来带他?谁来教他?他们来到企业后会显得很迷茫。这就需要他们融入企业这个环境,形成一种和谐的气氛。同时,也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好处,缩短了与社会融合的时间,也为物流业的发展储备人才。
现在我们与长春高专、北京物资学院等都建立了一些合作。下一步准备再扩大这样的合作。我们之所以这样做,一是长久要为社会做贡献,二是提升企业形象,三是定向培养,对一些有意愿准备来长久工作的学生进行资助。
长久物流的发展历程
经过十余年发展,薄世久创办的长久集团已经成为一家颇具规模实力的全国性公司,年营业规模超过26亿元人民币。在全国设有近50家下属子公司、分支机构,形成了立足北方、辐射全国的业务网络。长久集团业务已经形成三大主营模块,可以提供商品车物流规划、仓储、配送、运输实物、零部件物流、普货物流、汽车销售、售后服务等综合服务。
北京长久物流有限公司(文中简称“长久”)是吉林省长久实业集团的核心子公司。2004年,长久将总部从长春迁到北京,并成立了北京长久物流有限公司,在2004~2007短短三年内,长久物流横空出世,继2005年被评为“中国最佳汽车物流企业”、2006年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为5A级物流企业,是中国仅有的15家具备5A级物流实力和标准的企业之一,同年12月又被评为“2006年中国最具成长性物流企业”, 已通过ISO9001:2000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这些都让业界刮目相看。
至目前为止,长久物流可控承运车资源2000余辆,全部装有GPS卫星定位系统,并依托长春、北京、芜湖、南京、天津等整车物流基地,以及环绕周边的物流节点,以华北为中心、东北、华东为支撑的网络布局已经形成。构成了一张布局合理、遥相呼应的全国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