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提高城市人民素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提高文明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我市建设最适宜人类居住文明城市的重要保证,也是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必然选择。创建环保模范城市,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实现创模目标,必须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因此,全市上下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共同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设生态城市”而努力。我作为北海的一名教育工作者,也应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创建环保模范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1明确学校环境教育的意义,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环境是相对于主体并与主体相互作用的周围外界,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物质和生物条件的综合体。没有良好的环境基础,人类社会就无法持续发展,这是一个尽人皆知的事实,然而人们的生活行为和生产行为远没有达到环保的标准,究其原因,是人们的环境意识还很薄弱。诚然,要提高国民的环境意识,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进行环境教育,归根到底是要培养能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人,是使人们普遍具有环境意识,在工作、生活的各种场合和活动中保持对环境的敏感性,自觉选择无损于环境的行动。环境教育的实施可分为学校环境教育、家庭环境教育和社会环境教育三条途径。学校环境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学校是环境教育的关键阶段,必须在学校普遍开展深入的环境教育,学校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各方面的人才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自然也是实施环境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环境意识的关键阶段。抓好了学校环境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能保证未来的全民环境教育。
2学校环境教育的实施,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我国的环境教育,已成为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努力,从教材内容、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中的说明等方面看,已初步普及,进入到了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毕业的各个年级,但从实效性方面考察,从实际进行环境教育活动这一方面看,还远远没有得到普遍落实。也是很紧迫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各级行政部门应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推动环境教育的实施。
第一,从组织、管理方面,应重视解决学校环境教育责任不明确的问题,改变多年来由环保部门和其它方面的少数志愿者奔走呼号,而教育部门应把学校环境教育纳入国家和地方教育体系中去,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重要职责。使学校环境教育由目前的个体自发行为,变成政府行为。
第二,制定学校环境教育纲要,提出总的教育目标并分别制定各个年级的教学目标,确立基本的教学原则,提出各层次的教学要点,更新教学方法,在课外、校外活动中,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环节,应提供合理的建议和指导意见。据此制定对环境教育过程和效果进行考核、评估、奖惩的具体细则。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广大教师和教育理论工作者从事学校环境教育的实践与科学研究,从基础理论、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模式、方法等各方面进行探讨,使学校环境教育在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中健康发展。
第三,把学校环境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应从推进环境教育考虑,认识到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用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环境教育的全过程,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认识素质教育必须包括环境教育,必须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形成爱护环境的行为模式列入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之中。
3实施学校环境教育的目标,必须落到实处,学生受到教益
1997年第比利斯“政府间环境教育大会”将环境教育定义为:“环境教育是一门属于教育范畴的跨学科课程,其目的直接指向问题的解决和当地环境现实,它涉及普通的和专业的、校内的和校外的所有形式的教育过程。”所以环境教育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多途径渗透,旨在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环境素质的教育科学。它可分两个方面的同时展开:(1)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道德观和可持续发展观;(2)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预见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学生接受环境教育的途径归纳起来主要有:
1开设环保教育课。在中小学应单独开设环保教育课,而且应成为学生的必修课。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有关环境的基本知识,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录像观摩和图片展示等手段,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进行案例教学。环境教育课由专门的学科教师任教,成立环境教育备课组,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1)知道环境学的基本概念和常识。例如知道环境的概念;生态系统的概念;环境的构成;评价环境的指标;环境污染的种类等。(2)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例如理解中国为什么是一个缺水性国家;植树造林究竟对生态环境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即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等。(3)掌握保护身边环境的简单技能,即培养学生的绿色生态行为。例如回收废电池;随身携带垃圾袋;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等。
2各学校必修课渗透环保教育。除单独开设环境教育课外,环境教育还应贯穿学校的各科教学中,结合各具体学科的知识进行环境教育,相关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内容。学科教师运用该科的相关内容及基本原理去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点时,也增强了环境意识和环保技能。学科渗透是向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经常性渠道。学校应在每学期的教学计划中明确各科与环境教育关联的渗透面,确定教材内容与环境教育关联的渗透点。总之,各任课教师都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科教材编排体系统筹安排环境教育的渗透点。
3开展各种各样的环保教育活动。发动学生开展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积极主动参与环境教育。活动课的形式主要有:(1)主题班会:通过举行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拓宽学生对环境知识的了解,将学生自身的情感、体会与学校的环境教育融合,进而将他们所学到的环境知识升华为环境意识。(2)环保专题讲座及演讲比赛:学校可定期或不定期邀请有关环保专家作专题报告或讲座,就某个的特定方面向学生传授环保信息和环境知识。同时可举行以环境教育为内容的演讲比赛,让学生畅谈自己对环保的看法。(3)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进行环保义务宣传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营造绿化带,种植树木花草,使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环境的情感。
总之,只要我们学校领导、老师共同努力,勇于创新,就能找到更多的环保教育途径,使环保教育达到理想的境界。我们要从今天做起,从自己做起,我们每个人举止言行都将折射出城市主人的形象,每一次辛勤付出都将体现出城市文明的步幅,每一份真诚奉献都将树立起城市文明的丰碑。让我们一起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作为奋斗目标而共同努力,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明确学校环境教育的意义,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环境是相对于主体并与主体相互作用的周围外界,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物质和生物条件的综合体。没有良好的环境基础,人类社会就无法持续发展,这是一个尽人皆知的事实,然而人们的生活行为和生产行为远没有达到环保的标准,究其原因,是人们的环境意识还很薄弱。诚然,要提高国民的环境意识,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进行环境教育,归根到底是要培养能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人,是使人们普遍具有环境意识,在工作、生活的各种场合和活动中保持对环境的敏感性,自觉选择无损于环境的行动。环境教育的实施可分为学校环境教育、家庭环境教育和社会环境教育三条途径。学校环境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学校是环境教育的关键阶段,必须在学校普遍开展深入的环境教育,学校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各方面的人才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自然也是实施环境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环境意识的关键阶段。抓好了学校环境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能保证未来的全民环境教育。
2学校环境教育的实施,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我国的环境教育,已成为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努力,从教材内容、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中的说明等方面看,已初步普及,进入到了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毕业的各个年级,但从实效性方面考察,从实际进行环境教育活动这一方面看,还远远没有得到普遍落实。也是很紧迫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各级行政部门应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推动环境教育的实施。
第一,从组织、管理方面,应重视解决学校环境教育责任不明确的问题,改变多年来由环保部门和其它方面的少数志愿者奔走呼号,而教育部门应把学校环境教育纳入国家和地方教育体系中去,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重要职责。使学校环境教育由目前的个体自发行为,变成政府行为。
第二,制定学校环境教育纲要,提出总的教育目标并分别制定各个年级的教学目标,确立基本的教学原则,提出各层次的教学要点,更新教学方法,在课外、校外活动中,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环节,应提供合理的建议和指导意见。据此制定对环境教育过程和效果进行考核、评估、奖惩的具体细则。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广大教师和教育理论工作者从事学校环境教育的实践与科学研究,从基础理论、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模式、方法等各方面进行探讨,使学校环境教育在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中健康发展。
第三,把学校环境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应从推进环境教育考虑,认识到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用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环境教育的全过程,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认识素质教育必须包括环境教育,必须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形成爱护环境的行为模式列入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之中。
3实施学校环境教育的目标,必须落到实处,学生受到教益
1997年第比利斯“政府间环境教育大会”将环境教育定义为:“环境教育是一门属于教育范畴的跨学科课程,其目的直接指向问题的解决和当地环境现实,它涉及普通的和专业的、校内的和校外的所有形式的教育过程。”所以环境教育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多途径渗透,旨在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环境素质的教育科学。它可分两个方面的同时展开:(1)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道德观和可持续发展观;(2)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预见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学生接受环境教育的途径归纳起来主要有:
1开设环保教育课。在中小学应单独开设环保教育课,而且应成为学生的必修课。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有关环境的基本知识,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录像观摩和图片展示等手段,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进行案例教学。环境教育课由专门的学科教师任教,成立环境教育备课组,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1)知道环境学的基本概念和常识。例如知道环境的概念;生态系统的概念;环境的构成;评价环境的指标;环境污染的种类等。(2)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例如理解中国为什么是一个缺水性国家;植树造林究竟对生态环境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即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等。(3)掌握保护身边环境的简单技能,即培养学生的绿色生态行为。例如回收废电池;随身携带垃圾袋;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等。
2各学校必修课渗透环保教育。除单独开设环境教育课外,环境教育还应贯穿学校的各科教学中,结合各具体学科的知识进行环境教育,相关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内容。学科教师运用该科的相关内容及基本原理去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点时,也增强了环境意识和环保技能。学科渗透是向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经常性渠道。学校应在每学期的教学计划中明确各科与环境教育关联的渗透面,确定教材内容与环境教育关联的渗透点。总之,各任课教师都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科教材编排体系统筹安排环境教育的渗透点。
3开展各种各样的环保教育活动。发动学生开展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积极主动参与环境教育。活动课的形式主要有:(1)主题班会:通过举行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拓宽学生对环境知识的了解,将学生自身的情感、体会与学校的环境教育融合,进而将他们所学到的环境知识升华为环境意识。(2)环保专题讲座及演讲比赛:学校可定期或不定期邀请有关环保专家作专题报告或讲座,就某个的特定方面向学生传授环保信息和环境知识。同时可举行以环境教育为内容的演讲比赛,让学生畅谈自己对环保的看法。(3)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进行环保义务宣传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营造绿化带,种植树木花草,使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环境的情感。
总之,只要我们学校领导、老师共同努力,勇于创新,就能找到更多的环保教育途径,使环保教育达到理想的境界。我们要从今天做起,从自己做起,我们每个人举止言行都将折射出城市主人的形象,每一次辛勤付出都将体现出城市文明的步幅,每一份真诚奉献都将树立起城市文明的丰碑。让我们一起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作为奋斗目标而共同努力,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