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860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我们以现行课标教材为依托,积极探索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基本策略,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学生解决问题是一个自行探索和应用知识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里,用自己所喜欢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促进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初步做法和认识。
  一、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问
  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知识,数学问题多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产生。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的能力和特点,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背景材料,从学生熟悉的人、事物、事件等方面着手,采用现实再现、猜谜、讲故事、游戏、竞赛等方法,创设生动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自主产生问题,激发探究的欲望。
  如:在教学《连除应用题》时,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植树节那天,老师带你们去植树。那时你们会思考哪些问题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纷纷发言:一共要植多少棵树?全班平均分成几小组?每小组栽几棵?……这样,学生提出许多问题。教师及时提供信息和问题,然后问:你们准备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通过讨论、交流得出方法。
  这样,教师通过创设学生熟知的生活中的植树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主的、全方位的、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2.发扬民主意识,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能力
  “好学多问”是孩子的一种天性,学生提出问题标志着其思维的萌发,小学生数学问题的提出直接表明他们对生活中数学的思考能力。但是,由于小学生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课堂表现为“怕提问”。
  要学生提问,就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勇气和胆量。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言行、态度,给学生一个个安全、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产生自主提出问题的学习行为。  可见,只有当学生能积极思考,大胆表述时,教师才知道学生“疑”在哪里,“惑”于何处。才能对所教知识进行有效的指导、点拨和调整。反之,如果教师把学生的一些发自内心却又异想天开的问题,看做是旁门左道,是“有意捣乱”采取压制的方法,那么,久而久之,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将会大大降低,甚至被扼杀,成为真正接受知识的“容器”。所以,发扬民主意识是学生敢于提问的前提,是开启思维之门的钥匙。
  3.引导学生主动反思,进一步掌握提出数学问题的技巧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反思是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活动过程作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引导学生对本堂课所涉及的数学问题进行自觉思考,逐渐明确哪些问题是有价值的,哪些问题是无关紧要的,有利于以后提问更贴近所学数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善于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仅仅是教学的开始,同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其活动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的结论,更多的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体验知识产生的原始状态,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每一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这样,在鼓励个性发挥的前提之下,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才成为可能。
  怎样丰富学生“问题解决”的实践过程,在灵活多样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尽量使每位学生发挥其思维的最大潜能,使他们体验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已成为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思考的重要课题。
  首先,要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寻求方法。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生进入角色以后,教师应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探究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有一位教师在教《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时,这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 妈妈让军军计算17 8, 军军冥思苦想了一会儿,向同学们求助,谁有妙法帮我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顿时情绪高涨,积极思考。此刻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同桌互说等形式,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体现团结合作的精神,让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的机会,加强了学生间多向交流。最后,学生想出了多种方法:有把17看成20(20 8-3)的,有把17分成12和5(12 8 5)的,有把8分成3和5(17 3 5)的,有数手指的,也有用竖式计算的,等等。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后,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正是学生自主创新的一种体现。
  问题一旦经过一番努力后被解决,学生就会有紧张愉快的体验,有成就感、自豪感、价值感,这些心理倾向是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原动力。 其次,可建立学习小组。学生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无论哪个班的学生,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所具有的能力以及他们对生活、对数学问题的认识是各不相同的。在课堂上,面临着要解决的一个个数学问题,学生的解决方法是各不相同的。为了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解决问题,我们可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建立学习小组,小组中学习水平上、中、下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推荐一个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担任组长,让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的信息联系和反馈信息在多层次、多方位上展开。
  这样,小组成员对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进行适当的合作交流,互相探讨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与方法,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达到圆满解决问题的目的。在经常性的合作交流中,提升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要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探索中解决数学问题。
  三、激发学生在生活当中的应用意识
  学生的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现实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学生学习数学不但要弄清课堂所提的问题,掌握现成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要知道如何运用课堂上所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地、有意识地认识周围的事物,理解并处理有关问题,使所学知识成为与生活和社会有密切联系的内容,真正实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再用之于生活”。在这方面,教师要自觉成为学生“用数学”的引导者。
  例如,学了《统计知识、价格与购物计算、长度、面积、体积、容积等测定》后,我们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把数学用之于生活。教师可以让学生量一量教室的长、宽,量一量黑板、课桌、书本的长和宽,量一量家中家具的长和宽、爸爸妈妈的身高,测一测爸爸妈妈的体重,算一算逛街所购货物的价格等,在“用数学”中,体验所学知识的作用,更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又使学生从中品尝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这样的问题,与生活非常贴近,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实际应用数学的能力。 学生就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教育家托夫勒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只有学会学习,才能跟上教育的步伐;而学生自主意识的形成则是学会学习的基础。自主意识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主动的行为品质。那么,如何在课堂生成中彰显学生的自主意识呢?  一、在观察分析中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  小学生天性好动,遇事总喜欢问为什么。科学课上的观察恰恰符合他们的特点,学生情绪高涨,各种感官都被调动起来,在有意注意、
自学能力自古以来对学生来说就是至关重要的,在一个多元化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中学生能够自由、积极的发挥自己的潜力,提高语言能力。本文通过介绍多元化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
急性心肌梗塞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可有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并有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的改变。本组
以硝酸铅和硫脲为反应前驱体,以一种新的表面活性剂四正丁基溴化铵为封端剂,采用简单的溶剂热法在160℃反应24h成功制备了大量PbS纳米结构。利用XRD、SEM、TEM、荧光光谱以及拉
企业文化与领导行为的研究已经成为近20年来学者研究的重点。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与领导行为存在一定的协同关系。本文针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导向、领导行为的类型,以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