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一夜的工作》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品读“叙事”中的描写,感悟总理的伟大品格,品读叙后的“感叹”, 抒写周总理的伟大形象,这两部分的教学要以读为主,读写结合,真正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关键词】一夜的工作 叙事 感叹 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9-0083-02
《一夜的工作》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作者亲眼目睹周恩来总理工作了整整一夜的故事,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塑造了一个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好总理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周总理这位伟大的人物产生的无比敬仰与怀念之情。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能以读为主,读写结合,让周总理的形象在学生心中生根开花,就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一、品读“叙事”中的描写,感悟总理的伟大品格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真正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必须深掘文本,引导学生通过读、悟、加深理解,升华感情,完成由阅读教学向人生教育的升华。
《一夜的工作》可以按“叙事”和“感叹”分成两个部分。前六个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叙事”,课文对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和生活的简朴进行了具体的描写。教学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这些重点句段,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触摸伟人的高尚言行。如“总理见了我, 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 件……”和“他一句一字的审阅……有时还问我一两句”这两处, 这是写周总理审稿的情形。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周总理审阅文件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以及工作的劳苦。再如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周总理的办公室陈设极其简单,与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感悟周总理生活简朴、形象高大、品德感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 考……”,感悟已引起越来越多的教师的关注,捕捉文本中的细节描写,是培养学生感悟力的有效策略,更是理解人物人格魅力的有效途径。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引导学生具体分析教材中的细节描写,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走进作品、走进人物、走进主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如总理自己彻夜工作, 却对我说“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这是语言细节描写;作者告别时, 把小转椅带歪了, 总理过来把它扶正,这是动作细节描写。课文中的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描写,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悟出周总理忘我的工作精神和体贴关心同志的崇高品质。
二、品读叙后的“感叹”, 抒写周总理的伟大形象
叶圣陶先生在一次语文教学研讨会上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例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以读为先,让写落到实处。
《一夜的工作》最后两个自然段是第二部分“感叹”,这一部分浅显易懂,教师无需花大量时间去分析,要抓住作者的感叹,相机进行写作训练。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作者在回来的路上对自己说了什么?对全世界说些什么? 让学生在讨论与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会到为拥有这样了不起的总理而自豪的情感。在大屏幕出示总理生病的那最后的一段日子,要让学生明白总理每一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这一夜工作的情形正是总理一生工作的缩影。然后播放诗歌朗读《周总理,你在哪里》,让学生受到感情的渲染,油然而生对周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这时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已产生共鸣,“一石激起千层浪”,自然而然的引出小练笔:面对这样的总理,你有什么话想说?请以《我想说……》为题写一写自己心中的激动和感慨,要借鉴课文中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人物的高尚品质。这一片段练习,既可以要求学生围绕周总理的工作劳苦、生活簡朴来写,也可以要求学生联系课前阅读的资料故事从周总理的其他品质来表达,让学生自由抒发对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之情,使课堂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深化对总理人格的认识。
总之,在《一夜的工作》的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中“叙事”和“感叹”这两部分的教学,不能因为写而让读浮浅,也不能因为时间仓促而让写流于形式。只有让学生多次品读,感悟总理的人格魅力,拉近与总理的距离,达到“情动而辞发”后,才可以让学生做深入的理性思考,完成颂扬总理的小练笔,达到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黄黎明.读写结合,巧用教材[J].教育科研论坛,2008(2)
[2]许发生.教材无非是个例子[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04(10)
作者简介:
董青兴,男,汉族,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一夜的工作 叙事 感叹 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9-0083-02
《一夜的工作》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作者亲眼目睹周恩来总理工作了整整一夜的故事,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塑造了一个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好总理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周总理这位伟大的人物产生的无比敬仰与怀念之情。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能以读为主,读写结合,让周总理的形象在学生心中生根开花,就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一、品读“叙事”中的描写,感悟总理的伟大品格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真正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必须深掘文本,引导学生通过读、悟、加深理解,升华感情,完成由阅读教学向人生教育的升华。
《一夜的工作》可以按“叙事”和“感叹”分成两个部分。前六个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叙事”,课文对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和生活的简朴进行了具体的描写。教学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这些重点句段,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触摸伟人的高尚言行。如“总理见了我, 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 件……”和“他一句一字的审阅……有时还问我一两句”这两处, 这是写周总理审稿的情形。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周总理审阅文件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以及工作的劳苦。再如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周总理的办公室陈设极其简单,与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感悟周总理生活简朴、形象高大、品德感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 考……”,感悟已引起越来越多的教师的关注,捕捉文本中的细节描写,是培养学生感悟力的有效策略,更是理解人物人格魅力的有效途径。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引导学生具体分析教材中的细节描写,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走进作品、走进人物、走进主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如总理自己彻夜工作, 却对我说“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这是语言细节描写;作者告别时, 把小转椅带歪了, 总理过来把它扶正,这是动作细节描写。课文中的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描写,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悟出周总理忘我的工作精神和体贴关心同志的崇高品质。
二、品读叙后的“感叹”, 抒写周总理的伟大形象
叶圣陶先生在一次语文教学研讨会上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例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以读为先,让写落到实处。
《一夜的工作》最后两个自然段是第二部分“感叹”,这一部分浅显易懂,教师无需花大量时间去分析,要抓住作者的感叹,相机进行写作训练。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作者在回来的路上对自己说了什么?对全世界说些什么? 让学生在讨论与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会到为拥有这样了不起的总理而自豪的情感。在大屏幕出示总理生病的那最后的一段日子,要让学生明白总理每一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这一夜工作的情形正是总理一生工作的缩影。然后播放诗歌朗读《周总理,你在哪里》,让学生受到感情的渲染,油然而生对周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这时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已产生共鸣,“一石激起千层浪”,自然而然的引出小练笔:面对这样的总理,你有什么话想说?请以《我想说……》为题写一写自己心中的激动和感慨,要借鉴课文中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人物的高尚品质。这一片段练习,既可以要求学生围绕周总理的工作劳苦、生活簡朴来写,也可以要求学生联系课前阅读的资料故事从周总理的其他品质来表达,让学生自由抒发对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之情,使课堂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深化对总理人格的认识。
总之,在《一夜的工作》的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中“叙事”和“感叹”这两部分的教学,不能因为写而让读浮浅,也不能因为时间仓促而让写流于形式。只有让学生多次品读,感悟总理的人格魅力,拉近与总理的距离,达到“情动而辞发”后,才可以让学生做深入的理性思考,完成颂扬总理的小练笔,达到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黄黎明.读写结合,巧用教材[J].教育科研论坛,2008(2)
[2]许发生.教材无非是个例子[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04(10)
作者简介:
董青兴,男,汉族,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