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厌学表现的差异性分析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shi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厌学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向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出了严峻的课题。笔者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对小学低、中、高不同年级的学生共816名进行问卷和个别访谈调查,归纳出小学生厌学的几种表现类型,并重点从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家庭收入等方面进行差异性分析。
  
  一、小学生厌学表现的基本类型
  
  A1、学习态度不端正型:厌恶学习,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
  A2、学习能力较差型:智力较低,对学习有无力感而怕上学怕考试。
  A3、学习行为不良型:好动、贪玩、无心向学,纪律松散。
  A4、学习情绪不安型:对学习上的苦恼,师生关系或同学关系不良。
  A5、学习目标迷茫型:没有理想,学习无目标,马虎应付,对自己要求低。
  A6、学习意志薄弱型:搞诱惑力低,学习毅力不够,觉得学习太苦,一有外界诱惑便逃避学习。
  
  二、小学生厌学总体情况描述
  
  小学生厌学情况严重,在被调查的816名小学生中,厌学学生405名,约占49.6%,其中低年级88人,厌学率约35.3%,中年级145人,厌学率约50.9%,高年级172人,厌学率约61%。男生厌学者260人,占男生总数57.3%,其中,低年级56人,厌学率49.1%,中年级90人,厌学率54.2%,高年级114人,厌学率65.5%;女生厌学者145人,占女生总数40.1%,其中,低年级32人,厌学率23.7%,中年级55人,厌学率46.2%,高年级58人,厌学率53.8%。
  
  三、小学生厌学表现的差异分析
  
  表1表明,小学生厌学表现类型发生的频率依次是A4、A1、A6、A5、A2、A3,6种类型发生的频率有极其显著的差异,主要几种类型是A4学习情绪不安,A1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A6学习意志薄弱,觉得学习太苦,抗诱惑力差,A5学习目标迷茫,对自己要求不高。下面就几种主要表现类型进行差异分析。
  1. 性别差异与学生厌学表现类型之间的关系
  表2结果表明,学生厌学表现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从发生频率较高的几种表现类型看,男生厌学较多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A1),学习意志薄弱,抗诱惑力差(A6)以及学习目标迷茫,对自己要求不高(A5);而女生厌学则更多表现为学习情绪不安、人际关系不良(A4)。
  2. 年级差异与学生厌学表现类型之间的关系
  表3结果表明,厌学表现与学生年级存在显著差异。低年级厌学学生更多表现为情绪不安(A4)和意志薄弱(A6);中年级较多表现为学习目标迷茫(A5);而高年级厌学学生则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A1)。
  3. 不同家庭经济收入与学生厌学类型的关系
  表4结果表明:不同家庭收入学生厌学表现有显著差异。高收入家庭学生厌学更多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A1)、学习意志薄弱(A6)和学习目标迷茫(A5),而中、低收入家庭学生则主要表现为学习情绪不安(A4)。
  综上所述,小学生厌学倾向比较严重,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和年级差异。厌学率随年级的升高而升高,这显示出当前大部分学生陷入一种伤病学习状态,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另外,从厌学表现类型的差异分析看,发生频率有极其显著差异,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家庭收入学生在厌学表现上都有显著差异,应引起广大教师、家长的关注,应在平时的教育中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才能收到有效的教育效果。
  责任编辑龙建刚
其他文献
针对编程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师分配任务和学习提交实验代码过于耗费时间、教师评测实验代码和汇总成绩完全依赖手工等问题,分析使用云服务和开源协同开发平台功能以辅助编
脑囊虫病是人体感染了猪绦虫的幼虫并侵入脑组织内所致的一种寄生虫性疾病。猪肉绦虫感染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寄生虫感染性疾病,发病率较高。笔者搜集了15例脑囊虫病病例,分
新课程下《思想品德》的教学,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创新求活地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者要利用一切有利因素,采用创新求活的教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人的一种内在动力。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时,就会积极自觉地参与。苦,不觉其苦;累,不觉其累。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先决条件。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促进学习效果,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有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膝关节扫描的可行性及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5月~10月,100例行膝关节CT扫描者根据扫描的管电压高低分为2组(其他扫描条件不变),每组50例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面对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如何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管理质量?校长,学校的主要领导者,必须具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敢于创新,才能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在创新的同时,还必须规范管理,才能让教育放光彩。    一、深入落实教学的中心地位    学校工作要切切实实以教学为中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课堂教学都是学校育人工作中一项最经常、占用时间最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情感和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
职业资格认证是专硕教育的改革牵引力。文章提出充分发挥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纽带作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专硕培养模式,建立专硕培养体制与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相互衔接的高效机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价大鼠超急性期脑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12只Wistar雄性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缺血模型,分别于栓塞后1h和6h行大鼠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