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热点一:农业区位分析(西南地区种植马铃薯的区位分析)
(一)背景材料: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研讨会”上表示,今后要通过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力争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使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单产水平、总产量和主粮化产品在马铃薯总消费量中的比重均有显著提升,让马铃薯逐渐成为水稻、小麦和玉米之后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
(二)试题设计:2016年2月23日,我国农业部正式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马铃薯是喜冷凉的作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储藏马铃薯不受欢迎,市场对新鲜马铃薯的需求越来越大。西南地区马铃薯生产最大的特点是周年生产、周年供应。读西南地区马铃薯周年生产表,回答1-3题:
1.西南地区各个季节都有当地时鲜马铃薯上市,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B.种植经验丰富,技术成熟
(五)解析:本组题考查学生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农业区位的能力。
1题: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西南地区马铃薯品种多的原因。西南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气候多样,适合多种马铃薯的种植,选A。
2题:小春马铃薯的生长季节是2月到4月,对其影响最大的是霜冻,选B。
3题:马铃薯是喜温凉的农作物,大春马铃薯生长季节是夏季,所以分布在高海拔地区。选B。
(六)答案:1:A;2:B;3:B。
二、热点二:新丝绸之路,中国西北地区绿洲城镇化发展
(一)背景材料:一带一路的建设,促进西北绿洲城镇化的发展,肩负着脱贫致富的重任。
(二)试题设计:绿洲城镇是中国西北地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核心。在干旱区,绿洲城镇化是人类与绿洲环境相互适应、相互改变的过程。读图,回答1-3题:
1.绿洲城镇与珠三角城市城镇相比:( )
A.环境承载力大 B.社会文化差异小
C.经济基础薄弱 D.交通通达度较高
2.制约绿洲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 B.风沙 C.矿产 D.水源
3.下列措施中对推动绿洲城镇化作用最小的是:( )
A.荒漠化盐渍化治理 B.水力设施的建设
C.人工植被的培养 D.光照资源的开发
(三)适用范围:新课标全国卷。
(四)考点:城镇化的发展。
(五)解析:本组题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城镇化区位的能力。
1题: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区域间城镇化的差异,选C。
2题:从图中和材料中得出信息,绿洲城镇位于干旱地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水源,选D。
3题:推动绿洲城镇化的主导作用是人与地理环境相协调,环境问题的治理、水力设施的建设、人工植被的培养是主导作用。选D。
(六)答案:1:C;2:D;3:D。
参考文献:
[1]刘海猛.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绿洲城镇化演进理论探讨.地理研究,2016.2,VOL5(2).
[2]隋启君.适合西南地区马铃薯周年生产的新品种选育策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
(一)背景材料: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研讨会”上表示,今后要通过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力争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使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单产水平、总产量和主粮化产品在马铃薯总消费量中的比重均有显著提升,让马铃薯逐渐成为水稻、小麦和玉米之后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
(二)试题设计:2016年2月23日,我国农业部正式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马铃薯是喜冷凉的作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储藏马铃薯不受欢迎,市场对新鲜马铃薯的需求越来越大。西南地区马铃薯生产最大的特点是周年生产、周年供应。读西南地区马铃薯周年生产表,回答1-3题:
1.西南地区各个季节都有当地时鲜马铃薯上市,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B.种植经验丰富,技术成熟
(五)解析:本组题考查学生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农业区位的能力。
1题: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西南地区马铃薯品种多的原因。西南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气候多样,适合多种马铃薯的种植,选A。
2题:小春马铃薯的生长季节是2月到4月,对其影响最大的是霜冻,选B。
3题:马铃薯是喜温凉的农作物,大春马铃薯生长季节是夏季,所以分布在高海拔地区。选B。
(六)答案:1:A;2:B;3:B。
二、热点二:新丝绸之路,中国西北地区绿洲城镇化发展
(一)背景材料:一带一路的建设,促进西北绿洲城镇化的发展,肩负着脱贫致富的重任。
(二)试题设计:绿洲城镇是中国西北地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核心。在干旱区,绿洲城镇化是人类与绿洲环境相互适应、相互改变的过程。读图,回答1-3题:
1.绿洲城镇与珠三角城市城镇相比:( )
A.环境承载力大 B.社会文化差异小
C.经济基础薄弱 D.交通通达度较高
2.制约绿洲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 B.风沙 C.矿产 D.水源
3.下列措施中对推动绿洲城镇化作用最小的是:( )
A.荒漠化盐渍化治理 B.水力设施的建设
C.人工植被的培养 D.光照资源的开发
(三)适用范围:新课标全国卷。
(四)考点:城镇化的发展。
(五)解析:本组题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城镇化区位的能力。
1题: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区域间城镇化的差异,选C。
2题:从图中和材料中得出信息,绿洲城镇位于干旱地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水源,选D。
3题:推动绿洲城镇化的主导作用是人与地理环境相协调,环境问题的治理、水力设施的建设、人工植被的培养是主导作用。选D。
(六)答案:1:C;2:D;3:D。
参考文献:
[1]刘海猛.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绿洲城镇化演进理论探讨.地理研究,2016.2,VOL5(2).
[2]隋启君.适合西南地区马铃薯周年生产的新品种选育策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