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科学新课程实施以来,在科学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一种课堂时尚,科学课堂也因此由“静”转变为“动”,由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这一可喜的转变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完美地诠释了科学新课程对科学课堂教学的要求。本文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自己和众多老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的实践,从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怎样评价合作学习效果三方面谈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科学 合作学习 实效性 评价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格和智力,使之成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其根本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主体性创新学习,而科学课堂对培养学生的这种创新精神有着其独特的优势,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就是很好的方法之一。
一、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性的一种学习方式,从字面上看它是通过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或小的团队,让学生在小组或小团队中通过相互合作、共同交流讨论、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远不止这些,在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认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时,还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教师为了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科学文化知识而进行的合作,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乐观向上的性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进行的合作。合作的过程中必然要有交流,学生通过交流各自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这样通过长时间的锻炼,对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集体荣誉感等都有很大的好处,有利于学生的个体健康成长。我带的班级里有位女生,名字叫李梅,思维不活跃,对一些科学知识理解起来感觉很困难,科学成绩也因此很不理想,她自己显得很自卑,缺乏没自信,不愿意和其他同学交流谈心,为了能帮助她走出困境,我试着在上科学课时候将她和性格开朗、思维活跃、为人友好的王倩安排在一组,并嘱咐王倩在讨论时积极主动地和李梅交流,鼓励李梅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结果在一个月后的小组竞赛中,她们两的小组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成绩公布后,李梅主动和王倩
击掌庆贺,同学们都说李梅比以前开朗了很多,成绩上来了,也比以前有自信了。从李梅身上发生的变化让我深切的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成绩,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健全的品格,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而后者要比前者重要的多。
(2)“小组合作学习”是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学习,但绝对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科学课堂上为了学生自主探究而进行的合作全程都必须要有教师做指导,合作也必须是在教师的必要指导下进行,合作探究之前,教师要让每个小组的学生明确探究内容,要让学生知道通过探究解决哪些问题,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去了解他们的合作情况,比如了解他们是通过合作完成的还是各忙各的?是一个同学在操作其他同学观望还是大家通过合作共同来完成?是不是每个同学在各自的小组内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等等,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曾经听过一节课题是《大气压强》的公开课,在讲到大气压的应用时,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胶头滴管里的水为什么不会流下来?” ,话音一落,学生马上展开热烈的讨论,可此时教师却没有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他们的讨论情况,而是自己在讲台的一边在为做马德堡半球实验做准备,等到准备好后,学生的讨论也结束了,教师简单地问几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后就宣告活动结束,整个小组讨论情况教师其实一点都不知道,虽然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显示,但没能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的小组活动其实就是做了个形式,没能把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就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3)“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通过小组内集体的合作来完成的活动,但不能忽视个体差异的存在。在小组内部讨论时候,那些性格开朗、思维活跃的同学发言的时间可能会长一些,而一些性格内向、胆小怕事、成绩不好的学生可能连发言的机会都没有,时间一长,这些学生可能会对小组合作产生厌恶感,无论对他们的学习还是个人的健康成长都不利,所以,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感受,如果这一问题处理不当,“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方法可能就会起到反作用了。
二、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实践中发现,很多时候为了过于追求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活跃的课堂氛围而往往忽视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问题,整个过程中没有追问小组合作学习是否
有效,是否真正通过合作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等活动实施的本质问题,从而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甚至有“作秀”的嫌疑,为了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真正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必须想方设法来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结合自己的实践,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起:
(1)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合作气氛
在合作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环境,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共荣共生”的坚定信念的“学习和生活的共同体”,成为学生主体品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健康成长的家园,相反,如果教师不能提供这样的一种合作环境,往往会使很多同学感到厌恶,对合作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会激化学生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矛盾,更严重的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2)要科学组建合适的活动小组
合理组建合作小组能为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提供一个基本的环境,能让学生在小组中成长,在小组中受益。在小组的组建方面应该让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学习背景的学生组成合作小组,要有意识地把成绩较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和成绩不理想、也不善言辞的同学分为一组,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以及各小组之间情况均衡,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要合理把握适当的活动时间
在实际科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合作时,一定要合理安排好讨论、合作的时间,如果时间安排的太短,则刚刚分好组,学生讨论后还是没来得及发表自己的观点,活动就宣告结束,合作学习显得匆忙、零乱,这样的合作时效性肯定不高,相反,如果给的时间太长,学生讨论完后就没事情可做,这样的讨论根本没有必要,而且还可能会影响到教学进度,所以学生活动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一个适当的活动时间,让他们有表达的机会,也不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4)要及时总结客观的活动结果
科学教师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教学后,要在课后对小组合作情况进行及时的总结归纳,反思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吸其精华,弃其糟粕,再将好的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去,就这样不断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如此反复探索才能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自己的教学水平也会在探索过程中得提高。
三、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全面客观地评价小组合作活动的效果,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那怎样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呢?首先,要看看整个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是得到了充分的显示。合作学习必须全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大胆地放开手,让学生自己通过小组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去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思想去束缚住学生的手脚,如果学生的整个活动过程都是老师事前安排好的,课堂上学生只是按步骤做一下,这样的小组合作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裨无益。
其次,要看看每个小组里的成员是否都积极地参与到小组的合作之中,每个小组成员在合作中是否互相协作,是否在活动中有所创新,是否遵规守纪等等。这些评价的方位要全面,评价的重点要侧重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再次,要看看学生在合作探索中的感受如何。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应该能再活动中感觉到快乐,合作的情绪应该是积极和乐观的,学生在合作中能深切地体会到成功后的喜悦,并乐于和同组同学分享,实践中,可以通过和同学聊天、采用问卷调查等办法了解学生感受,为进一步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提供参考。
总之,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与人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教学,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在小组中学会了合作、学了学习、学会了相互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了怎样做人!
【参考文献】:
1.沈小里.《注重探究》海南出版社 2005年第一版
2.吴名.《科学合作学习初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版.
4.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06月
5.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6.肖成全.《有效教学》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
[关键词]:初中科学 合作学习 实效性 评价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格和智力,使之成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其根本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主体性创新学习,而科学课堂对培养学生的这种创新精神有着其独特的优势,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就是很好的方法之一。
一、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性的一种学习方式,从字面上看它是通过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或小的团队,让学生在小组或小团队中通过相互合作、共同交流讨论、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远不止这些,在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认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时,还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教师为了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科学文化知识而进行的合作,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乐观向上的性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进行的合作。合作的过程中必然要有交流,学生通过交流各自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这样通过长时间的锻炼,对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集体荣誉感等都有很大的好处,有利于学生的个体健康成长。我带的班级里有位女生,名字叫李梅,思维不活跃,对一些科学知识理解起来感觉很困难,科学成绩也因此很不理想,她自己显得很自卑,缺乏没自信,不愿意和其他同学交流谈心,为了能帮助她走出困境,我试着在上科学课时候将她和性格开朗、思维活跃、为人友好的王倩安排在一组,并嘱咐王倩在讨论时积极主动地和李梅交流,鼓励李梅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结果在一个月后的小组竞赛中,她们两的小组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成绩公布后,李梅主动和王倩
击掌庆贺,同学们都说李梅比以前开朗了很多,成绩上来了,也比以前有自信了。从李梅身上发生的变化让我深切的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成绩,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健全的品格,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而后者要比前者重要的多。
(2)“小组合作学习”是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学习,但绝对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科学课堂上为了学生自主探究而进行的合作全程都必须要有教师做指导,合作也必须是在教师的必要指导下进行,合作探究之前,教师要让每个小组的学生明确探究内容,要让学生知道通过探究解决哪些问题,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去了解他们的合作情况,比如了解他们是通过合作完成的还是各忙各的?是一个同学在操作其他同学观望还是大家通过合作共同来完成?是不是每个同学在各自的小组内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等等,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曾经听过一节课题是《大气压强》的公开课,在讲到大气压的应用时,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胶头滴管里的水为什么不会流下来?” ,话音一落,学生马上展开热烈的讨论,可此时教师却没有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他们的讨论情况,而是自己在讲台的一边在为做马德堡半球实验做准备,等到准备好后,学生的讨论也结束了,教师简单地问几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后就宣告活动结束,整个小组讨论情况教师其实一点都不知道,虽然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显示,但没能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的小组活动其实就是做了个形式,没能把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就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3)“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通过小组内集体的合作来完成的活动,但不能忽视个体差异的存在。在小组内部讨论时候,那些性格开朗、思维活跃的同学发言的时间可能会长一些,而一些性格内向、胆小怕事、成绩不好的学生可能连发言的机会都没有,时间一长,这些学生可能会对小组合作产生厌恶感,无论对他们的学习还是个人的健康成长都不利,所以,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感受,如果这一问题处理不当,“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方法可能就会起到反作用了。
二、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实践中发现,很多时候为了过于追求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活跃的课堂氛围而往往忽视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问题,整个过程中没有追问小组合作学习是否
有效,是否真正通过合作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等活动实施的本质问题,从而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甚至有“作秀”的嫌疑,为了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真正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必须想方设法来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结合自己的实践,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起:
(1)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合作气氛
在合作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环境,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共荣共生”的坚定信念的“学习和生活的共同体”,成为学生主体品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健康成长的家园,相反,如果教师不能提供这样的一种合作环境,往往会使很多同学感到厌恶,对合作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会激化学生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矛盾,更严重的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2)要科学组建合适的活动小组
合理组建合作小组能为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提供一个基本的环境,能让学生在小组中成长,在小组中受益。在小组的组建方面应该让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学习背景的学生组成合作小组,要有意识地把成绩较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和成绩不理想、也不善言辞的同学分为一组,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以及各小组之间情况均衡,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要合理把握适当的活动时间
在实际科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合作时,一定要合理安排好讨论、合作的时间,如果时间安排的太短,则刚刚分好组,学生讨论后还是没来得及发表自己的观点,活动就宣告结束,合作学习显得匆忙、零乱,这样的合作时效性肯定不高,相反,如果给的时间太长,学生讨论完后就没事情可做,这样的讨论根本没有必要,而且还可能会影响到教学进度,所以学生活动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一个适当的活动时间,让他们有表达的机会,也不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4)要及时总结客观的活动结果
科学教师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教学后,要在课后对小组合作情况进行及时的总结归纳,反思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吸其精华,弃其糟粕,再将好的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去,就这样不断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如此反复探索才能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自己的教学水平也会在探索过程中得提高。
三、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全面客观地评价小组合作活动的效果,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那怎样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呢?首先,要看看整个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是得到了充分的显示。合作学习必须全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大胆地放开手,让学生自己通过小组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去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思想去束缚住学生的手脚,如果学生的整个活动过程都是老师事前安排好的,课堂上学生只是按步骤做一下,这样的小组合作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裨无益。
其次,要看看每个小组里的成员是否都积极地参与到小组的合作之中,每个小组成员在合作中是否互相协作,是否在活动中有所创新,是否遵规守纪等等。这些评价的方位要全面,评价的重点要侧重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再次,要看看学生在合作探索中的感受如何。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应该能再活动中感觉到快乐,合作的情绪应该是积极和乐观的,学生在合作中能深切地体会到成功后的喜悦,并乐于和同组同学分享,实践中,可以通过和同学聊天、采用问卷调查等办法了解学生感受,为进一步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提供参考。
总之,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与人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教学,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在小组中学会了合作、学了学习、学会了相互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了怎样做人!
【参考文献】:
1.沈小里.《注重探究》海南出版社 2005年第一版
2.吴名.《科学合作学习初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版.
4.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06月
5.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6.肖成全.《有效教学》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