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朗读”坚守到底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ai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读”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但好多教师在日常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依据在课改实践中的一点体会来谈谈自己的感想。
  关键词:语感 审美教育 发展思维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从本地农村中学的学生语文素养来看,朗读的水平普遍较差,因而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感的能力具备了相当的水平,在实际应用中表现为一接触语言文字,即产生正确的全方位的丰富的直感:在阅读时,不仅能快速、敏锐地抓住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真实信息,感知语义,体味感情,领会意境,而且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关键。大教育家朱熹强调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注:《朱子大全•读书之要》)清代在教育方面很有研究的教育家曾国藩,在《家训》中关于读的一段话,对诵读的好处就说得更加形象、透辟。他说:“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读则不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二者并进,使古人之声调拂拂然若与我之喉舌相习,则下笔时必有句调凑赴腕下,字觉琅琅可诵矣。”没有语感就谈不上理解,更谈不上运用——说和写。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把句子读通顺。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进行口语交际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春》、《三峡》、《济南的冬天》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我,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脑海出现色彩艳丽的春花图,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在语文教材中,还有为数不少的诗歌。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感、音乐美。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才能体现出来。通过朗读,品味诗句,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诗歌鉴赏诗歌,培养学生崇尚美的情操。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渗透情感教育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社戏》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碧绿的豆麦田地、朦胧的月色、淡黑起伏的连山、豆麦和水草的清香、星星点点的渔火、宛转悠扬的歌吹景象,充满了诗情画意,体会“我”如愿以偿的轻松、舒展的喜悦心情。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几个小伙伴的具体形象特点.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认识过程,也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认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
  今年四月的连云港市初中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新浦区教研员张永春老师在上《紫藤萝瀑布》一课时,赏析课文语句“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时的情景给与会的每一位同仁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中的紫藤萝花那种旺盛、蓬勃的生命力,也正是这旺盛、蓬勃的生命力给了作者深深的触动,从而领悟出一种生活的哲理。整个教学过程中,张老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读促学,最终促成学生与作者“感情与感情碰撞,心灵与心灵沟通”的境界。此时,若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情感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是收到了“教书育人”的双赢效益。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训练的要求也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一句话,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应该加强朗读教学训练,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多动口,多动手,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基本技能,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承传古代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朗读》冬冰 2005年4月
  http://blog.tianya.cn/blogger/trackback.asp?BlogID=97311&PostID=1456075
其他文献
《英语课程标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机械重复,消极被动、死记硬背等学习状况,引领学生实现积极向上、轻松愉悦、富于激情的英语学习;提倡的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要实现此目标就是要给英语课堂注入活力,英语课堂活力的活力如何激发呢?   首先,课堂活力来自于主体:要想让课堂充满活力,必须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从内心尊重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把握中小学生好新、好奇、好动、好玩、好胜、好表现的特点,设
期刊
写作文时,摘录一段闪烁着睿智和哲理的语段,或引用名言名句点出文章的中心,单独成段,放在标题的下面,这就是题记。题记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以点化文章的主题,凸显文章的神韵,激发读者的兴趣,活画出文章的灵魂。   设计题记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点化文题。      以题记来点示文旨,让读者对文章承载的思想内涵在“第一时间”内就感受到。   例如,北京考生写的《开端》,在文章的开头作者设计
期刊
所谓“说课”,就是让教师以语言为主要表述工具,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具体课程的理解,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表述自己具体执教某课题的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的理论依据等,然后由大家进行评说。“说课”是深化教育改革、探讨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一种好方法,也是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用科学的手段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增强教学基本功的一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听力习惯,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英语听力的兴趣,优化教学方法,要正确引导学生,在教学应用巧妙设疑。质疑、并及 时启发、点拨,要注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学习和应用,更多的创造语言环境,提高自身素质  【关键词】:听力 能力 兴趣    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四个要素,也是教学大纲要求达到的一个标准。听、被放在首位,可见其重要性。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听力能力
期刊
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坚决纠正各种随意侵占学生休息时间的做法,并坚决纠正任何违背教育规律、随意加深课程难度、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等不规范的办学行为。一时“减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同时也给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减负就是为了增效!如何做才能达到既减负又增效呢?我想这不仅仅是要从教育观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有渐进的革新之外,还
期刊
摘要:文章从微残学生卢洋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遭同学取笑展开情节,讲述了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发生的事情。作者在理解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合理巧妙地解决了问题,从而引发的感想和思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 微残学生 解决问题 引发感想    工作至今,有件事情令我难以忘怀,那还是我产假回来刚接的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课,在小学的孩子们眼里,信息技术的电脑上机操作是既让人好奇又充满无穷
期刊
语文新课程启动后,中职语文如何教面对21世纪的挑战呢?本人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拙见如下:    一、“选”好教科书    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潜移默化的过程。职业技术学校作为一个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专门人才的摇篮,应树立语文教学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为目标的服务理念。参照校学生的专业特点,我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合理选用语文教科书  我们学校近年所选用的湖南省职业教育
期刊
在我的工作中,经常遇到有人说语文最好教,只要会耍嘴皮子的都能教语文。其他的学科诸如数学、物理,你不会做题,课就没办法上。 听了这些话,我真为众多语文老师觉得冤,语文老师的成绩就这样被抹杀了。从一个专业语文教师角度出发,我认为语文并不像一些人说的那么简单。学生多方面知识的积累,个性的发展,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的教育等等问题,都是一个语文老师要重视的问题。语文的课堂教学要关注这些问题,容入这些问题,解
期刊
摘要:河南省自2008年秋季开始,高中实行新课改,高中英语课改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做为从事高中英语教学的老师来说,如何在新形势下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以适应高中新课改的需要,显得是迫在眉睫,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农村 高中 英语 教学    河南省自2008年秋季开始,高中实行新课改,高中英语新课标要求教师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关注学
期刊
留守孩中的“游离孩子”,即留守孩中的劣势孩子、劣迹孩子。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他们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孩子缺少一个固定学习的“家”,在校与校之间迁移,甚至游离于学校与社会。调查结果显示,游离孩子虽不到留守孩中的10%,但却占问题孩子的60%以上。游离孩子问题是留守孩子问题中的特殊问题。重视研究这个问题,游离孩子也能“安家落户”,反之,任其游来游出,害已害人害社会。  案例一:留守孩中的“游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