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e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前提,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所以,在培养阅读与写作能力方面,要做到:一是加强课内外阅读指导,积累作文材料。语文课本都是精心选择的,不乏名家之作。在阅读教学中,借助范文,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表达技巧,在课内阅读中这样做,效果很明显。而课外阅读的材料多是古今中外的语言大师的作品,学生可以在阅读中注意语言的学习,留心丰富多彩的社会现实生活、文化知识、名家名言,发展创造性思维。二是注意读写结合,在阅读中模仿写作特色。模仿是学生进行个性写作的开端,想要使学生在作文训练中写出自己内心的东西,首先要洞察优秀文章的写法,然后借鉴其写作方式,从而使自己的文章能够把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句话很有力地见证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前提,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因为模仿是儿童心里的重要特征,阅读能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可捉摸的模仿范例,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如何观察,如何选材,如何构思,逐步掌握一些写作方法、规律,并通过练习,不断加深理解,所以学生的作文离不开范文的影响。
  阅读是吸收理解的过程,写作是表达运用的过程。没有吸收,就没有表达。吸收多了,表达起来就得心应手。阅读使学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积累丰富的词汇,掌握许多句式和表达方式,获得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这样才能自由驾驭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素材。
  我在阅读与写作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一、加强课内外阅读指导,积累作文材料
  写作离不开语言材料,离开了语言,再好的内容也无法表达。可以说没有语言,文章、作品就不复存在。大量阅读,在阅读中感知掌握写作方法、技巧是掌握写作门径的重要途径。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它是最重要的间接观察、经历的形式。我国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也曾指出:“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第二要看别人的作品。”在阅读中积累,这是一条极为重要的积累作文素材的途径。
  1、课内阅读。语文课本都是精心选择的,不乏名家之作。在阅读教学中,借助范文,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表达技巧、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的透。例如,我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课文采用的总、分、总的写作方法,通过学习学生觉得这篇文章特别美,值得欣赏处太多了,特别是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于是我把这个写作方法过渡到写一段话采用总分总的方法,在语文讲读课练习时,就着重练习这种写作方法,学生当堂就掌握了,并在平时练笔中,凡是采用这种方法来写的让他读给全班学生听,学生兴致很高,效果十分明显。
  2、课外阅读。高尔基说过:“文学的要素是语言。”古今中外的文学家无不以其连珠妙语令其折服,他们都是语言大师,掌握了大量词汇。离开了语言,再好的内容也无法表达。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学习,留心丰富多彩的社会现实生活、文化知识、名家名言,驾驭语言的能力才能不断地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应运而生,写文章才能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
  二、注意读写结合,在阅读中模仿写作特色。
  模仿是学生进行个性写作的开端,想要使学生在作文训练中写出自己内心的东西,首先要洞察优秀文章的写法,然后借鉴其写作方式,从而使自己的文章能够把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怎样帮助学生运用课本上阅读的内容,使之成为作文的内容呢?
  我的做法是:让学生置身于课文描写的情境中,并展开想象的翅膀,对课文描写进行再创造,然后进行练笔习作。这种方式增强学生读写结合的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以《桂林山水》为例,由于同学们未曾去过桂林,对桂林的山山水水缺少必要的感性认识,为使学生陶醉于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由欣赏图片入手,让学生进行“桂林旅行”,使之把握作者的观察角度,写作思路,课文结构掌握重点景物描写,重点句子含义。如作者写水,抓住了“奇”、“秀”、“美”的特点,最后写了山水相映的情景,这样描写,有景、有色,情景交融。通过对阅读画面的欣赏,使学生领略了桂林山水的美,这时,我会进一步启发:“你们已经在桂林游览了桂林山水,那么,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做些什么呢?”同学们议论之后,我会进一步提问:我们的家乡—大连是个美丽的地方,他是一颗璀璨的明珠......结合课文,写一篇《我的家乡》。此时,学生的作文兴趣高,写起来得心应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我在语文教学时,重视将写作与阅读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学生能够从阅读中不断汲取写作的材料,在激发兴趣的同时,也使自己的写作意识和写作能力不断增强,在引导学生将写作和阅读作为习惯的基础上,促进自身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
其他文献
高中化学教学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普通高中是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其任务具有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和为社会培养优良劳动后备力量的双重性。所以,高中教育必须向全体学生,为学生今后各方面的需要打好基矗化学学科同样担负着这一任务。为圆满完成这一 任务,高中化学教学必须协调好各种关系,尤其要正确处理以下三个关系:  一、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
期刊
【摘要】流行音乐是音乐界的一大亮点,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初学演唱的人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能找到自己的“本色”,而往往是模仿录音带上自己喜欢的歌星的声音特征和发声方法,流行歌坛中有许多嗓音嘶哑嘈杂的歌手,以至于引起这样的误解:只有沙嗓子才能当歌星。事实上,流行歌坛中的甜美圆润的歌手并不比沙嗓子的歌手少,只不过是沙嗓子的歌手因其音色的独特而更为人们所瞩目罢了。所以我对我国流行音乐的发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学校的情况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简要分析了在“微时代”中学德育所受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对中学生教育引导工作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尝试,提出了一些德育措施。  【关键词】“微德育” “微时代” 中学德育 探索  “微时代”可以理解为“以微思想为文化背景,以微科技为物质基础,以微媒体为传播平台,以短小精炼为运行特征的时代。” “微时代”的到来对中学生的影响是瞬息万变的,对中学德
期刊
廉洁——中华魂  古往今来,中国廉洁清官比比皆是。明朝兵部尚书民族英雄于谦,是个重名节轻利禄,不贪污不行贿,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清官。他一生写过许多诗,其中有不少诗抒发他为政清廉,浩然正气。有一首写道:“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所以古志士,终身甘缊袍。胡椒八百斛,千载遗腥臊。一钱付江水,死后有余褒。苟图身富贵,朘剥民脂膏。国法纵未及,公论安可逃。作诗寄深意,感慨心忉忉”;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开始立志
期刊
【摘要】当前,人类社会已进入了网络大时代。“互联网+”对包括教育在内的许多领域均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在当前的信息网络时代,能否借机重塑中学德育课的新形象,从而切实有效地发挥德育课程的德育价值,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的。  【关键词】互联网+ 中学 德育  正文  当前,人类社会已进入了网络大时代,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和观念。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
期刊
蚂蟥(Whitmania pigra Whitman)为《中国药典》(2015年版)药材水蛭的基原动物之一,其干燥全体具有破血消症、逐瘀通经的功效,是众多治疗心血管疾病中成药的主要原料。由于受环境、市场需求大等因素影响,导致野生蚂蟥濒临灭绝。近十年来对蚂蟥呼吸和消化生理、摄食规律、养殖密度及投喂频率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蚂蟥人工养殖基本获得成功。在动物养殖过程中,环境、饲料等众多环节中所含重金属在动物体内聚集是影响其品质和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本实验拟探究Cu2+、Zn2+对蚂蟥急性毒性实验、
悄过玉桂路。握清风、不曾柔情,怎生风趣。欲说高楼里和音,抬眼尽是香漏。揽枝犹疑摘折否。人去花静孤留影,光微动、影摇枝随。空声语,不知处。  胸有文采怀壑谷。傲寒霜、才子英杰,湘科院出。为师终身挥汗雨,把手辛勤耕耘。问功苦,不过一笑。四年寒暑一日度,鬓渐衰、育人心如旧。烛泪干,星火烈。  浣溪沙·感灵犀桥  莲桥伫立池塘间,翠叶招展碧波蓝。人散黄昏独自去,空留恋。  东风欲罢落花残,剪枝不断理还乱。
期刊
【摘要】本文将从探究蘩漪和陈白露的共性为切入点,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的艺术特征。在曹禺的笔下,人物形象性格鲜明,矛盾冲突激烈,所蕴含的精神力量震撼人心,人物形象的悲剧美学让我们在欣赏悲时,也感受到这种飞蛾扑火式的追求光明直至毁灭的崇高与壮美。  【关键词】艺术特征 矛盾 毁灭 悲剧  曹禺早期写的几部小说描写的女性形象都是反映旧社会的黑暗和对女性的压抑扭曲,对蘩漪和陈白露作分析地学术论文及期刊等有从
期刊
学位
【摘要】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在于其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树立正确道德观的基础。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的农村学校对思想品德课程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有所缺失。本文从农村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征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农村教师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程提供几种策略,以期帮助农村学生更好地进行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  【关键词】农村教师 思想品德课 农村学生 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课程学习是学生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