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审美元素的移植与再生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y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居是历史发展进程的宝贵见证,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价值、民俗参考价值、历史审美价值。本文通过抽取富有中国传统民居特色的审美元素进行分析整合,运用现代艺术创作之法为传统民居与现代化建筑设计的融合提供可能性和发展契机,力求真正衍生出具有传统民居灵魂的现代建筑。
  【关键词】:传统元素;移植;再生
  一.传统民居的发展现状:
  (一)传统民居与城市化进程
  传统民居建筑是一个城市和民族的文化命脉,具有很高的历史风俗价值。然而在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中型城市规模逐渐形成。单调乏味的“工厂流水线式”建筑丧失了传统民居的样式特色和文化积淀,陷入了难以摆脱的千楼一面的尴尬境地。传统民居建筑的大规模消失不禁使人思考,传统民居是否真的阻碍了现代化的发展?如何处理好两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人们普遍认为将传统民居的审美元素与现代化实用需求相结合不失为一个最好的解决办法。
  (二)传统民居的现状
  受历史条件、经济条件、自然环境和封建尊卑等级的限制,许多传统的旧式民居尽管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但室内设施陈旧只能勉强满足基本的日常生活需要。并且传统的民居大部分为继承式祖宅,居住群体呈现高龄化趋势。趋显落后的传统民居难以满足年轻人多样化的现代生活需求。
  (三)传统民居保护的制约性
  目前,传统民居的保护仅仅是国家政府某些部门的行为,依靠政府的拨款去保护传统民居实在显得力不从心,并且传统民居的保护往往受到经济利益的制约。名人故居、传统商业区等能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明显的增加了投资和保护力度,但传统民居缺乏经济价值,且传统民居数量庞大、较为分散也导致了保护难度的增大。
  二.传统民居的审美价值:
  传统民居的保护迫在眉睫,而从美学角度的保护则是保护传统民居所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传统民居的审美正如中国人的传统性格,所注重的正是中庸之美,简单率直摒弃极端主义的过度雕镂堆砌。整体造型做到张弛有度,以满足人类的舒适度为设计准绳。将传统民居的审美元素移植到现代建筑的应用中,才是对传统民居审美价值的辩证继承。
  (一)浑然天成的环境之美
  从建筑美学的角度来讲,建筑本身与建筑周边环境有着极大的关联。成功的建筑作品往往能有机的同周边环境相融合,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是中国传统民居的精神内核,这是一种古代朴素的建筑哲学。比如在多沙尘寒风的北方,民居建筑往往是四面竖起坚硬的墙壁既满足了建筑本身御寒取暖的实用功能,还使建筑外观与北方“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的景象相映成趣。而南方民居多给人“青山向晚盈轩翠,碧水含春傍槛流”的温婉印象。
  (二)和中有变的造型之美
  民居的产生最初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类御寒取暖的基本生活需求,民居的产生使人类真正的结束了茹毛饮血的原始氏族生活。中国传统民居的造型主要以规律性造型为主,大部分的北方民居都是呈中轴对称的规律性布局,最典型的当属北京的四合院,即是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房屋围合起来,中间形成一个中规中矩的围合空间给人以庄严之感。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内蒙古的蒙古包等在造型布局上虽然同为对称性布局,但在造型风格上却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艺术风貌。
  (三)引人入胜的意境之美
  意境是建筑作品给审美者所带来的细腻绵长、恬静优雅、闪烁着生命力的审美感受。传统民居所体现的意境正是传统民居造型的独立空间、环境氛围与富于象征手法的细节特征相互交融所产生的审美期待。传统民居一直都是为居住者量身打造的私密空间,建筑本身既遵循了傳统的理念法则,却又充满了个性。突破了方圆的束缚,在规矩中求变化,特定的装饰纹样借助民间风俗故事、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寄托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三.如何将传统民居审美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鲁迅先生说过“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传统民居历史悠远,是中国建筑中最具代表性、最具有历史参考价值的建筑财富。中国传统民居的精华,理应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中国现代建筑的出路也应当继承传统建筑的精华,结合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传统的审美元素进行加工提炼从而使现代建筑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生命力。
  (一)传统民居母题元素的提炼以北京香山饭店为例
  从传统民居中提取适当的审美元素作为创作的母题,将具有概括性的建筑片段移植到建筑中去,从而再生出历史审美性与现代实用性完美结合的建筑。这样的设计方法增强了设计本身的秩序感,母题的多次重复移植增加了建筑本身的主题性。在贝聿铭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中,多次重复移植江南民居中菱形漏窗元素,并且建筑内部大量的使用木棕色菱形屏风以及菱形格子漏窗。白粉墙上配以水磨石材边框与菱格母题的重复交相辉映,传统的造型但却以现代的手法演绎,不同的漏窗透射不同的景色,使传统的题材在新的环境中巧妙的展示传统民居的神韵。在屋顶菱形拼接玻璃窗所透射的阳光下形成独特的建筑魅力。
  (二)传统民居形式要素的重构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
  形式要素重构是对传统民居的建筑元素进行打散、排列、颠倒甚至分解,按照设计需求进行组合的一种全新的设计手法。这种全新的组合方式使作品具有清晰的传统意蕴和鲜明的现代设计感。苏州博物馆新馆与拙政园相互呼应浑然一体,但却和拙政园的设计手法全然不同,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外观以白色墙面配以灰色硬朗线条为主,建筑的主体色调虽借鉴了传统的灰墙黛瓦,但几何形体的错落排列却演绎了全新的视觉效果即展示了苏州意蕴也展示了现代秩序。这种重构的方式给参观者一种心旷神怡的享受,打破常规,从而获得一种新形式、新感观、新秩序。
  四.结语
  现代建筑类型的推陈出新,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层出不穷,设计师在绞尽脑汁的探索和追寻独特的设计理念时往往忽略了民族的更加是世界的。而真正具有民族特色、民族认同感的现代建筑却屈指可数。探索具有民族精神和传统意蕴的现代建筑显得更加迫在眉睫传统的审美元素正是民居精神的提炼,传统民居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封闭的、顽固守旧的单一个体,传统民居系统的各部分要素是相辅相成的,现代建筑也是如此,因此现代建筑也应注重设计的整体感,提取适合设计的视觉审美要素,结合时代特点,把握历史脉络,强调整体美感。
  参考文献:
  [1]鲁迅 著.《鲁迅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2][美]伊利尔.沙里宁 著.顾启源 译.《形式的探索一条处理艺术问题的基本途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年
  [3]张良皋 著.《匠学七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4]李允鉌 著.《华夏意匠》[M].香港:广角镜出版社,1984年
  [5]朱良文  著.《传统民居价值与传承》[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
其他文献
【摘要】:产品设计,具体地说是设计师基于自身的本土文化底蕴,运用已有的工具和工艺,根据美学要求,用创造性的手法将材料加工成具有一定造型艺术的实体,使之成为具有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合一的产品。产品的艺术造型是否成功取决于消费者的购买,其中最关键的是产品的造型设计是否立足于本土文化。  【关键词】:本土化;民族元素;文化底蕴  尽管人人都说模仿是设计创新的天敌,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模仿却又是中国不少企业根
期刊
【摘要】:城市规划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城市的合理发展,它不是简单的集合,而是规划中各种要素的合理搭配。笔者在本文中援引文学和哲学领域的美学理论,从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关系、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以及重视文化因素的介入三个方面阐释在城市规划中如何合理利用美学原则构建具有整体美感的城市,避免所谓“城市视觉垃圾”。  【关键词】:城市规划;美学;文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张力
期刊
【摘要】:传统的民歌产自于民间,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劳动中口头创作并演唱的歌曲,河南民歌作为传统民歌的一大体系,在我国民歌界独树一帜。本文就从方言对民歌的旋律、节奏、歌词三方面的影响入手,来解析河南方言与传统民歌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键词】:河南方言;传统民歌  一、传统民歌简述  (一)传统民歌的定义  传统民歌是相对于创作民歌而言的,它指的是一般意义上的民歌,是人民群众在劳动生活中,为表达情
期刊
【摘要】:苗族刺绣历史悠久、造型独特,因其深厚的民族性与高超的艺术性深受全国各族人民喜爱。苗族刺绣源流久远,发展至清朝时期在民间得到普及并达到巅峰水平。苗族人口众多,文化灿烂,苗族刺绣不仅是一种出众的刺绣工艺,更是带有苗族思维方式的独特文化遗产。本文以我国苗族刺绣工艺实际为基础,以其发展源流、方向、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为几个基本方面,对苗族刺绣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关键词】:苗族;刺绣;发展源流;
期刊
【摘要】:论文首先对低碳以及室内设计低碳模式的概念和价值做了适度剖析,进一步对室内设计中低碳模式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最终得出自己对低碳室内设计的理解,并总结出低碳设计应避免的研究误区与设计方法,同时提出设计师的示范与带动效应,倡导室内设计师做低碳生活的引领者。  【关键词】:低碳;室内设计;生态  一、前言  哥本哈根会议后,低碳旋风瞬间席卷全球,一夜之间,任何与低碳有关的东西都火了起来。低碳时尚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霍米·巴巴的“混杂性”理论研究肖英卡及其作品中的后殖民文化特征,以期消解西方中心主义,寻求一种多元文化共存的平等交流局面。同时,也解决了为何肖英卡在尼日利亚被认为是“异端作家”而他却自称为“传统非洲作家”之间矛盾的原因。  关键字:沃雷·肖英卡;后殖民主义; “混杂性理论”   引言  1960年尼日利亚宣布独立,摆脱了英法两国的殖民统治,然而在经济等方面仍然落后于西方国家的尼日
期刊
【摘要】: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社会意识的反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艺术也在不断的向前发展。艺术作为一门学科来发展,必定要与社会活动密切相关。它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相互关联,相互作用。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和活动,艺术变得更加具有个性,并且不断体现着其自身特有的魅力。  【关键词】:艺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从哲学意义上来讲,艺术即运用特定的物质手段,
期刊
【摘要】:叙事视角是一部作品,或一个文本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全知叙述的特点是没有固定的观察位置,“上帝”般的全知全能的叙述者可从任何角度、任何时空来叙述。曹植诗歌在恰当运用全知视角叙述,增强作品感染力的同时,充分传达出自身心志。  【关键词】曹植;诗歌;叙事;全知视角  杨义先生认为,叙事视角是一部作品,或一个文本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它是作者和文本的心灵结合点,是作者把他体验到的世界转化为
期刊
【摘要】:声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一个好的声乐作品不仅需要创作者的灵感,还需要演唱者赋予作品极佳的二度创作才能达到作品的升华,歌唱中如何通过恰如其分的情感表现来塑造音乐形象,准确表达歌曲的思想内涵,是所有歌唱者和声乐教学者追求的目标。《我像雪花天上来》是近代音乐中的优秀的作品,并为此搜集了十余篇的文献和大量的资料,在搜集到的资料之中,笔者大都分析的是曲式结构和歌词的优美程度,而情感表达
期刊
【摘要】: 风景画是指以自然景物或以人为改变了的自然界(包括村庄和城市)为描绘对象的绘画,在中国画中亦称之为“山水画”,但作为油画这一学科户外风景写生这一环节更是不可或缺的。风景画这样一种架上绘画,逐渐转化成一种风景意识,被应运于设计的各个领域。不难发现,在各大高校绘画专业的学生都会在老师的安排下,在特定时间和写生基地进行这样的写生实践训练,在这样的平台中,我们不断反复练习实践找到自己的方法去表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