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其是对我国文化的一种深度渗透和解读,而阅读则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更能够促进学生有效开展写作学习,对其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教育部门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学生需要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并能够快速搜集信息并加以利用。可见,只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提升,进而阅读更多书籍,汲取更多知识,使终身学习的目标得以实现。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阅读不仅是人们获取信息、汲取知识的一种有效方式,同时更是促使终生学习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措施。然而,纵观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教师通常会遵循固定的教学模式,即解释词汇、归纳段落、分析中心思想以及探究写作特点。这种教学模式陈旧、呆板,注重讲解而忽略思考、注重分析而忽略体验、注重训练而忽视熏陶,严重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且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随着知识不断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学生的阅读量也日益增加,这使初中生的阅读呈现出一定的负性状态。学生阅读能力的不足致使其无法顺畅沟通,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已成为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我们通常都是因为喜欢采取阅读,读过了之后就会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教育和启发,进而从中汲取一定的精神食粮。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这种规律,在课程导入阶段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文章写作背景或作者简介等资料,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切不可在正式开展阅读之前就向学生提出问题,以此引导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将正确的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其自主阅读。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借助阅读,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同时借助自身知识储备解决问题。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只有不断坚持并积极思考,才会有所感悟,进而逐渐得到阅读方法与技巧的增强、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升。只有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并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問题,其才会真正认识到文章的特色、感受到文章抒发的情感,从而形成深刻的记忆。这样的阅读过程才是教师、学生以及文本之间真正的交流与对话过程,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拥有良好的习惯对语文学习十分重要。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如果没有知识的累积,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就犹如无本之木、无米之炊。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做读书笔记或者摘抄的方式积累词汇和语言。对摘抄而言,其是阅读积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如果能够长期坚持下去,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更能够强化阅读效果。而阅读笔记相对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由简单开始,如写一些阅读的心得、批注以及评价等。在此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书写阅读笔记的必要性,进而使其更好地理解所阅读的文章。除此之外,工具书的使用在阅读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将工具书的使用方法教给学生,并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一方面,引导学生由原本的盲目阅读转变成有益阅读。对于初中生而言,其正处在较为特殊的年龄段,由于个体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因此其阅读喜好也各不相同。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应该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且凸显出一定的计划性,让学生由原本的盲目阅读转变成有益阅读。在具体活动中,教师要坚持兼顾全局并有侧重点的原则,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个性化地设计阅读内容,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在原本基础上获得进步。特别是针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更要精心布置阅读内容,尽量使学生能够在阅读学习中有所突破,进而对学习树立一定的自信心,最终获得均衡且全面的发展。
另一方面,在学生积累一定阅读能力之后,教师可适当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课外阅读活动,以此发散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故事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名篇名著评析、无主题演讲等活动,但这些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必定是要有丰富的阅读积累。教师应该在活动前给予学生充分的准备,切不可太过着急,以免使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受到打击。
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任何文本均是语言作品,其中任何具体形象、精巧结构以及优美意境均是通过语言呈现出来的。初中生正需要借助语言去领悟并理解文章。可见,品读文章语言在阅读过程中非常重要。而诵读则是激活生命体验的有效途径,古代语文就非常重视诵读,并对其提出许多不同见解,比如“三分文章七分读”“熟读成诵”等等。而朗读则是对文章内容二次创造并感知的过程,不仅是对文章意义的内化,更是将文本语言转化成自身语言的过程。与此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积极感悟并吸收文本中的语言,进而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中关于《背影》一课相关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教学导入阶段让学生讲一讲自己身边真实发生的亲情故事,如母亲虽然下岗了,但是依然在家人面前展现出笑容;母亲下班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依然要给家人做饭;在家里吃饭的时候,父亲把所有好吃的东西都留给自己,自己却舍不得吃,等等。在感受了这些真实的故事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去感受文章中那个年迈、肥胖且步子蹒跚的父亲的背影,学生更能够被这样的亲情所打动,进而体会其中的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综上所述,学生的阅读能力关系着其对各科知识的学习情况,且只有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并体会阅读材料的内涵,从而提升学生质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指导其正确阅读;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增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得到语文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安民.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5(12).
[2]黄晓山.课外阅读与拓展训练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8).
[3]白英丽.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学周刊,2014(23).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阅读不仅是人们获取信息、汲取知识的一种有效方式,同时更是促使终生学习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措施。然而,纵观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教师通常会遵循固定的教学模式,即解释词汇、归纳段落、分析中心思想以及探究写作特点。这种教学模式陈旧、呆板,注重讲解而忽略思考、注重分析而忽略体验、注重训练而忽视熏陶,严重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且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随着知识不断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学生的阅读量也日益增加,这使初中生的阅读呈现出一定的负性状态。学生阅读能力的不足致使其无法顺畅沟通,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已成为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指导其正确阅读
我们通常都是因为喜欢采取阅读,读过了之后就会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教育和启发,进而从中汲取一定的精神食粮。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这种规律,在课程导入阶段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文章写作背景或作者简介等资料,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切不可在正式开展阅读之前就向学生提出问题,以此引导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将正确的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其自主阅读。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借助阅读,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同时借助自身知识储备解决问题。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只有不断坚持并积极思考,才会有所感悟,进而逐渐得到阅读方法与技巧的增强、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升。只有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并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問题,其才会真正认识到文章的特色、感受到文章抒发的情感,从而形成深刻的记忆。这样的阅读过程才是教师、学生以及文本之间真正的交流与对话过程,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拥有良好的习惯对语文学习十分重要。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如果没有知识的累积,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就犹如无本之木、无米之炊。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做读书笔记或者摘抄的方式积累词汇和语言。对摘抄而言,其是阅读积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如果能够长期坚持下去,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更能够强化阅读效果。而阅读笔记相对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由简单开始,如写一些阅读的心得、批注以及评价等。在此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书写阅读笔记的必要性,进而使其更好地理解所阅读的文章。除此之外,工具书的使用在阅读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将工具书的使用方法教给学生,并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三、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一方面,引导学生由原本的盲目阅读转变成有益阅读。对于初中生而言,其正处在较为特殊的年龄段,由于个体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因此其阅读喜好也各不相同。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应该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且凸显出一定的计划性,让学生由原本的盲目阅读转变成有益阅读。在具体活动中,教师要坚持兼顾全局并有侧重点的原则,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个性化地设计阅读内容,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在原本基础上获得进步。特别是针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更要精心布置阅读内容,尽量使学生能够在阅读学习中有所突破,进而对学习树立一定的自信心,最终获得均衡且全面的发展。
另一方面,在学生积累一定阅读能力之后,教师可适当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课外阅读活动,以此发散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故事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名篇名著评析、无主题演讲等活动,但这些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必定是要有丰富的阅读积累。教师应该在活动前给予学生充分的准备,切不可太过着急,以免使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受到打击。
四、增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任何文本均是语言作品,其中任何具体形象、精巧结构以及优美意境均是通过语言呈现出来的。初中生正需要借助语言去领悟并理解文章。可见,品读文章语言在阅读过程中非常重要。而诵读则是激活生命体验的有效途径,古代语文就非常重视诵读,并对其提出许多不同见解,比如“三分文章七分读”“熟读成诵”等等。而朗读则是对文章内容二次创造并感知的过程,不仅是对文章意义的内化,更是将文本语言转化成自身语言的过程。与此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积极感悟并吸收文本中的语言,进而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中关于《背影》一课相关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教学导入阶段让学生讲一讲自己身边真实发生的亲情故事,如母亲虽然下岗了,但是依然在家人面前展现出笑容;母亲下班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依然要给家人做饭;在家里吃饭的时候,父亲把所有好吃的东西都留给自己,自己却舍不得吃,等等。在感受了这些真实的故事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去感受文章中那个年迈、肥胖且步子蹒跚的父亲的背影,学生更能够被这样的亲情所打动,进而体会其中的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五、结论
综上所述,学生的阅读能力关系着其对各科知识的学习情况,且只有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并体会阅读材料的内涵,从而提升学生质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指导其正确阅读;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增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得到语文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安民.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5(12).
[2]黄晓山.课外阅读与拓展训练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8).
[3]白英丽.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学周刊,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