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盂群从来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体育广播做节目主持人至今,已经有十年的光景了,从最初被听众认为“不懂体育”,到如今主持着北京体育广播的品牌栏目《金戈铁马》、《体坛夜话》,性格比较内向的主持人孟群告诉记者:“从事广播主持人多年,面对话筒,心中的那份敬畏至今仍在心中。”而和孟群聊起体育,自称不善言辞的他,俨然就成了一个“话痨”。
●自认当初做体育属于赶鸭子上架
孟群坦言自己不是体育专业出身,但是对体育的喜爱可是从小就有了——因为父母都是教师,孟群的学生时代算是在校园中度过。“不过,那时的学习压力不像现在的孩子这么大,自己整天就是在学校玩,玩得特别HIGH!”学校里有足球场、篮球场以及相当全的体育器材器械,这也让孟群从小就接触到了各个体育运动项目,对体育的情结也就源自那些年。“可以说,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玩的项目,自己基本上都玩过,对体育也算是有了最直接的接触。”
1996年大学毕业之后,孟群进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现新闻频道的前身)工作,“此前的新闻播报中也有体育新闻的内容,但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十分钟。而到了1996年的3月17日,电台开辟了专门的体育节目,时间也从原来的十分钟变成了每天播出一个小时,”孟群回忆着当年的情景,“因为当时缺少主持人,而自己平时又好玩,所以给人的感觉像是个玩体育的,台领导一番谈话之后,自己就成了天津电台体育节目的主持人。”回想当年,孟群认为自己成为主持人属于赶鸭子上架,“属于机遇把自己推到了这个位置上。”
●体育广播的第一次播音差点就出了岔子
2002年1月1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成立了体育广播,也是因为缺人手,再加上机缘巧合,2003年3月30日,孟群加盟北京电台体育广播,成为了当时《927体育世界》栏目的主持人。然而,当年4月份的一天,孟群的第一次节目便遇到了技术问题,险些出了闪失。
“当时体育广播还没有直播的栏目,《927体育世界》是录播节目,自己需要先拿着素材串词稿件录音,然后再把录音发送出去。那一天早上,自己已经录好音,可是在发送的时候,节目发不出去了,更可怕的是,自己努力半天录好的东西也找不到了,这意味着我提前所作的所有工作都白费了。当时已经是早上5点钟了,离早上7:00节目播出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孟群说着当年的事情,脸上都还带着一份焦急的神情,“于是自己赶紧给现任新闻部主任、自己的直属领导姚刚打电话,向他求教。没想到,挂上电话,加分钟之后,姚刚老师就从北三环家中杀到了台里,帮自己解决了技术上遇到的问题。而后,自己再重新录音,最终,节目准时准点地顺利播出了,自己也如释重负。”孟群充满感激地说,“姚刚老师的这次‘救火’,会让我记住一辈子!要知道,播音主持人最怕的就是到了节目播出的时间却出不了声。”
●话筒一打开。之前的恐惧会变成兴奋
在广播节目的话筒前,做了十多年的主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对于这份事业,孟群的心中有着怎样的变与不变呢?
孟群坦言,从自己人行到今天,不变的是对播音主持这份工作的一种敬畏感。因为敬畏的心理造成对工作的一种恐惧,这种恐惧从来没有因为工作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而由此产生的压力也始终存在着。“至于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在处理这种恐惧感的时候,人变得有自信了,这种自信来自于工作的积累。”孟群说,“因为心存敬畏,以前一到话筒前很不自如,很长一段时间心中会有一种阴影和压力,但是现在慢慢变得一在直播之前还一如既往的紧张,但是一上直播,就不紧张了,就变得兴奋了,面对话筒,自己可以游刃有余地应对。这种变化,这种体会,只有做直播的人才能够感受得到。”
盂群还说到了自己的另一个变化:“上学的时候老师对我们语言基本功的要求特别严,播稿子的时候,一个字都不能读错,这让自己很有压力,而真到主持节目的时候,我反而觉得需要发挥自己的语言特点。时间—长,不善言辞的自己现在成了一个‘话痨’。我经常和朋友们开玩笑:要么别让我说话,要是让我说话的话,我是以一小时为播出单位的。”
●京津大战。观众想看的就是双方能擦出火苗子
话题一转,聊到了即将在本周六上演的中超第十轮的焦点大战一北京国安队对天津康师傅队。孟群就是来自天津,说到京津大战,他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加盟北京体育广播,刚一上节目,很多之前听过我节目的听众就听出了我的声音,其实每年都会有京津之战,每年都会有听众问自己同样的问题。而最近几年自己明确了一个想法——其实京津之战本身的种种恩恩怨怨,所有的一切都更加凸显出京津之战的魅力所在。大家都希望两队能碰出火花,作为一个媒体人,每次在直播节目的时候,我们也都希望双方在场上踢得精彩,只要是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之内的,越激烈越好,这是观众渴望看到的比赛。”
孟群告诉记者,“其实赛后,双方球员私下的关系好得不得了,他们会聚在一起吃饭聊天,交流。而京津球迷间的碰撞反而成为了京津之战的主角了。从球迷的角度来说,这是好事,因为比赛的重要性,他们投入的精力会比其他比赛要多很多,因而获得的回报也更足。至于个别球迷的不文明行为,应该说是社会存在的一部分,但绝对不是主流,只能算是一个花边儿。”说到自己对京津之战的看法,孟群回答得很爽快一不偏不向。
●观众的捧与贬,都是对节目的关注
在进入北京体育广播之初,孟群曾被要求严格的听众说成“不懂体育,不懂北京体育”的主持人,来自听众的质疑与批评曾让孟群很长时间抬不起头来,心理压力也很大。“没有别的办法,既然选择了这份事业,要想得到听众的认可,自己唯有边干边学。”这个边干边学的过程对孟群来说是漫长而伴着痛苦的——“很长一段时间,自己坚持看比赛,多方搜集资料,对于北京体育的辉煌、北京球迷心中的辉煌,我必须了解,还要消化,这样就可在以后的节目中和听众自如地交流,这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要求。”时间真的可以给予人一切,慢慢的,盂群也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蜕变。“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观众给予了自己包容与鼓励,让自己感到欣慰。现在,自己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听众捧也好,贬也好,其实都是对节目的关注,都是对主持人的关注,如果听众连问都不问了,那主持人在话筒前就失去存在的意义了。”孟群说。
●自认当初做体育属于赶鸭子上架
孟群坦言自己不是体育专业出身,但是对体育的喜爱可是从小就有了——因为父母都是教师,孟群的学生时代算是在校园中度过。“不过,那时的学习压力不像现在的孩子这么大,自己整天就是在学校玩,玩得特别HIGH!”学校里有足球场、篮球场以及相当全的体育器材器械,这也让孟群从小就接触到了各个体育运动项目,对体育的情结也就源自那些年。“可以说,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玩的项目,自己基本上都玩过,对体育也算是有了最直接的接触。”
1996年大学毕业之后,孟群进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现新闻频道的前身)工作,“此前的新闻播报中也有体育新闻的内容,但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十分钟。而到了1996年的3月17日,电台开辟了专门的体育节目,时间也从原来的十分钟变成了每天播出一个小时,”孟群回忆着当年的情景,“因为当时缺少主持人,而自己平时又好玩,所以给人的感觉像是个玩体育的,台领导一番谈话之后,自己就成了天津电台体育节目的主持人。”回想当年,孟群认为自己成为主持人属于赶鸭子上架,“属于机遇把自己推到了这个位置上。”
●体育广播的第一次播音差点就出了岔子
2002年1月1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成立了体育广播,也是因为缺人手,再加上机缘巧合,2003年3月30日,孟群加盟北京电台体育广播,成为了当时《927体育世界》栏目的主持人。然而,当年4月份的一天,孟群的第一次节目便遇到了技术问题,险些出了闪失。
“当时体育广播还没有直播的栏目,《927体育世界》是录播节目,自己需要先拿着素材串词稿件录音,然后再把录音发送出去。那一天早上,自己已经录好音,可是在发送的时候,节目发不出去了,更可怕的是,自己努力半天录好的东西也找不到了,这意味着我提前所作的所有工作都白费了。当时已经是早上5点钟了,离早上7:00节目播出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孟群说着当年的事情,脸上都还带着一份焦急的神情,“于是自己赶紧给现任新闻部主任、自己的直属领导姚刚打电话,向他求教。没想到,挂上电话,加分钟之后,姚刚老师就从北三环家中杀到了台里,帮自己解决了技术上遇到的问题。而后,自己再重新录音,最终,节目准时准点地顺利播出了,自己也如释重负。”孟群充满感激地说,“姚刚老师的这次‘救火’,会让我记住一辈子!要知道,播音主持人最怕的就是到了节目播出的时间却出不了声。”
●话筒一打开。之前的恐惧会变成兴奋
在广播节目的话筒前,做了十多年的主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对于这份事业,孟群的心中有着怎样的变与不变呢?
孟群坦言,从自己人行到今天,不变的是对播音主持这份工作的一种敬畏感。因为敬畏的心理造成对工作的一种恐惧,这种恐惧从来没有因为工作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而由此产生的压力也始终存在着。“至于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在处理这种恐惧感的时候,人变得有自信了,这种自信来自于工作的积累。”孟群说,“因为心存敬畏,以前一到话筒前很不自如,很长一段时间心中会有一种阴影和压力,但是现在慢慢变得一在直播之前还一如既往的紧张,但是一上直播,就不紧张了,就变得兴奋了,面对话筒,自己可以游刃有余地应对。这种变化,这种体会,只有做直播的人才能够感受得到。”
盂群还说到了自己的另一个变化:“上学的时候老师对我们语言基本功的要求特别严,播稿子的时候,一个字都不能读错,这让自己很有压力,而真到主持节目的时候,我反而觉得需要发挥自己的语言特点。时间—长,不善言辞的自己现在成了一个‘话痨’。我经常和朋友们开玩笑:要么别让我说话,要是让我说话的话,我是以一小时为播出单位的。”
●京津大战。观众想看的就是双方能擦出火苗子
话题一转,聊到了即将在本周六上演的中超第十轮的焦点大战一北京国安队对天津康师傅队。孟群就是来自天津,说到京津大战,他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加盟北京体育广播,刚一上节目,很多之前听过我节目的听众就听出了我的声音,其实每年都会有京津之战,每年都会有听众问自己同样的问题。而最近几年自己明确了一个想法——其实京津之战本身的种种恩恩怨怨,所有的一切都更加凸显出京津之战的魅力所在。大家都希望两队能碰出火花,作为一个媒体人,每次在直播节目的时候,我们也都希望双方在场上踢得精彩,只要是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之内的,越激烈越好,这是观众渴望看到的比赛。”
孟群告诉记者,“其实赛后,双方球员私下的关系好得不得了,他们会聚在一起吃饭聊天,交流。而京津球迷间的碰撞反而成为了京津之战的主角了。从球迷的角度来说,这是好事,因为比赛的重要性,他们投入的精力会比其他比赛要多很多,因而获得的回报也更足。至于个别球迷的不文明行为,应该说是社会存在的一部分,但绝对不是主流,只能算是一个花边儿。”说到自己对京津之战的看法,孟群回答得很爽快一不偏不向。
●观众的捧与贬,都是对节目的关注
在进入北京体育广播之初,孟群曾被要求严格的听众说成“不懂体育,不懂北京体育”的主持人,来自听众的质疑与批评曾让孟群很长时间抬不起头来,心理压力也很大。“没有别的办法,既然选择了这份事业,要想得到听众的认可,自己唯有边干边学。”这个边干边学的过程对孟群来说是漫长而伴着痛苦的——“很长一段时间,自己坚持看比赛,多方搜集资料,对于北京体育的辉煌、北京球迷心中的辉煌,我必须了解,还要消化,这样就可在以后的节目中和听众自如地交流,这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要求。”时间真的可以给予人一切,慢慢的,盂群也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蜕变。“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观众给予了自己包容与鼓励,让自己感到欣慰。现在,自己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听众捧也好,贬也好,其实都是对节目的关注,都是对主持人的关注,如果听众连问都不问了,那主持人在话筒前就失去存在的意义了。”孟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