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公共利益的法律保障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gez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共利益”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概念源于群体利益对个人利益施加的影响力,同时也是个人利益为了满足群体利益所作出一定利益的退让与割舍、从而实现群体利益更好地反过来服务于个人利益之目的的长期反复斗争的结果。
  【关键词】:公共利益;行政机关;法律保障
  一、公共利益的概念界定
  目前学界对公共利益的法律概念没有一个明晰的概述,使得对其概念的厘清与界定成为学界相互讨论的话题,概括起来,当前对公共利益法律概念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公共利益词汇组成说。该观点将“公共利益”一词拆分为“公共”与“利益”,从构词成分上分别对其词源与词义进行文义解释,然后综合得出公共利益字面含义上的概念。第二,公共利益实体说。该观点以公共利益的内涵与外延为研究对象,将公共利益的含义和范围加以界定,使其囊括的范围尽可能地明确,从而在实体上使立法变得更有针对性。第三,公共利益程序说。该观点对公共利益的概念不作解释,而寄于国家机关在解决具体公共利益纠纷的行政行为中。
  通过以上观点看出,公共利益目前作为一个不确定的法律概念,学者们对其内涵与界定方式的讨论不胜枚举。从法理学角度来说,法的构成要素包括法律概念、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概念是认识事物的初步探索,是对认识之物形成的初步印象思维模式,亦是认识之网上的纽结。法律概念是认识法律与表达法律的思维纽结,是行使法的表达功能、认识功能和提高法律合理化程度功能的前提,也是贯通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必经桥梁。对于公共利益的法律概念来说,概念作为法律组成的基本成分,对概念的理解的模糊,必然会导致对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适用的模糊。所谓利益就是能够使社会主体的需要获取某种满足的生活资源,这种资源满足的程度是以客观规律、社会环境和社会制度作为认可的范围限度的,而公共利益又最能代表一个阶级或群体所想要表达的意志力,不同阶级与不同时代群体的意志又大相径庭。因此想要界定其概念,必须结合当前的社会实际,运用历史的眼光去科学地考察公共利益。对此,可以把公共利益定义为是指符合某一地域多数人的意愿,受法律长期保护,具有地域性、合理性、补偿性且可以被司法救济的权利。
  二、目前对公共利益的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
  1.公共利益的界定主体比较模糊。虽然各部门法由于保护的法益不同都对公共利益作了不同的表述,但纵观其法律条文的构成却发现没有规定任何国家机关或行政部门可以站出来作为公共利益的“发言人”,也找不到任何一部規范性文件去指导如何确定公共利益、确定一个什么样的利益才叫公共利益。界定主体的模糊使得对公共利益概念界定的模糊,最终导致了无论是实体法还是程序法、无论是公法还是私法,都没有对于公共利益设计出一个较为全面的、明确的保障方式。
  2.对公共利益的范围界定不明确。无论是代表国家公权力的《行政法》、《刑法》,还是保护公民私权领域的《民法通则》、《合同法》等,对公共利益的表述大多是一些诸如:“为了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为了规范招标活动,保护国家利益与公共利益……”等概括式的禁止性规范或义务性规范,却没有对公共利益的内涵和外延作出明确的界定。而对公共利益范围的界定不明确,必然会导致在审判过程中,审判员依照自我认识不够全面客观地对公共利益进行确认、甚至是权利寻租现象出现等。
  3.公共利益侵犯到的私权救济不够充分。公共利益具有非排他性及社会共享性。而在一定区域内对公共利益进行共享时,该区域内往往会有一部分公民的私人利益或多或少地受到侵犯。当公共利益的共享性被无限扩大,私权的完全剥夺即变得可能。正如那句名言所说:“你的权利止于我的鼻尖”,但当“公共利益”这一涉及“大多数人”、“群体”、“社团”等公共性利益的时候,私权的牺牲便被搬到了集体团结、乃至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上。这使得虽然有诉讼这一维护权利的最后防线作为兜底,对于公共利益所侵犯到的私权救济还是有限的。至少在实例中,单就想要恢复私权的权利原状都是困难的。
  三、公共利益的法律保障构想
  (一)从宪法的高度上确立公共利益
  公共利益作为极其重要的法律概念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高频率地出现,却没有明确的概念是十分不利于完善我国现行法律体系的。因此,国家应当在宪法层面确立公共利益,从宪法层面对“公共利益”进行原则性的规定有利于完善下位法,指导其他法律规章和司法解释的出台。从反方向来看,如果不确立公共利益的基本内涵和概念,会给各级政府留下巨大的权力空白。现代国家大都主张“小政府”状态,意即对政府既授权又限权,权力的范围不能超出法律划定的范围。单以近几年的各种强制拆迁案件来说,几乎没有哪一件不是打着“公共利益”的旗号。这既伤害了我国的法律权威,也直接导致了政府权威下降和权力寻租的出现。
  因此,我国的立法机构应该将确立公共利益的基本内涵和外延作为当下对公共利益保障的一个首要任务。同时也要明确,宪法确立并不意味着完全将这一概念绝对化。宪法作为母法,她的主要作用之一是确立原则,而不是面面俱到——实际上也不可能做到,那么笔者建议宪法对公共利益的内涵和外延采用概念描述的形式,并给下位法留下变通空间的立法模式。
  (二)允许对共利益的内涵和外延做适当调整
  调整不同法律关系等原因导致了法律部门这一法理学概念的形成,各部門法所保护的利益是不同的,那么这就必然导致对于“公共利益”这一概念的争论。比如强制拆迁问题,民法主张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却又规定了强制拆迁程序,这种争论除了消耗行政资源和司法资源外,于国于民毫无好处可言。因此除了要从宪法层面确定其内涵外延,还得适当放宽部门法对于“公共利益”的规定,同时也要限制部门法利用立法抢夺权力。
  四、结语
  对于公共利益的法律保障,难点在于:由于思维模式、权力主体、心理差异甚至是民族地域与生活环境的不同,导致我们对公共利益长久以来没有一个明晰的概念,而保护法益与权力主体的不同又使得公共利益的范围得不到一致的认同。但公共利益却如同一个能适应万变环境的“鬼魅”,不论在现今的社会生活还是法律法规与部门规章里都能寻得其踪迹。正因为公共利益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加之我国法律对其表述虽然丰富却留有太多的空白点,这便给我们带来了怎样去完善公共利益的法律保障等一系列问题。
  参考文献:
  [1]胡锦光、王锴.论我国宪法中“公共利益”的界定[J].中国法学.2005(1).
  [2]梁慧星.市场经济与公序良俗[A].民商法论丛(第1卷)[C].法律出版社.1994,57--58.
  [3]郑贤君.“公共剃益”的界定是一个宪法分权问题——从Eminent Domain的主权属性谈[J].法学论坛.2005(1).
  [4]胡玉旺.利益论.湖南科技学院学报[N].2009(3).
  [5]徐键.城市规划中公共利益的内涵界定[J].行政法学研究.2007(1).
  [6]黄有丽.“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J].学术交流,2008(4).
  [7]杨寅.公共利益的程序主义考量[J].法学.2004(10).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传统家具随着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战国至两汉时期的矮式床、榻、筵席,到隋唐五代时期的椅、凳、墩,经过宋元时期的积聚和发展,迎来了明清时期我国家具制造的辉煌阶段。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连为一体,世界各国文化相融合。在坐具方面,诸如沙发、转椅、吧台椅等传入我国。虽然人体工程学出现在近现代,但古代家具的发展也是以提高舒适度和美观性为前提的,所以也可以用现代的人体工程学理论来研究
期刊
【摘要】:鸟是人类的好朋友,也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象征物。本文以蒙古族现当代诗歌为例,论述了鸟在蒙古族诗歌当中的三种象征意义。其中包括象征自由、象征幸福生活和象征爱情。  关键词:蒙古族现当代诗歌;鸟;象征  人类历史发展当中有不同的鸟图腾或鸟崇拜现象。例如朝鲜族崇拜八种鸟,哈萨克族崇拜雄鹰,匈奴王鹰顶金冠饰等等都代表着不同民族不同鸟崇拜习俗。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从《蒙古秘史》当中我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为了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基礎上,赋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多的价值导向作用,也是增加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的基础,以及在应对世界多极化和多元化的一种理论基础,更是增强中国在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理论支撑。新时代之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和摇篮,更应该本着“以人
期刊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需要反对市场垄断。同样,政府行政要想切实有效就要在法律规制范围内行使,即也要反对政府行政垄断。扶贫攻坚需要政府一定形式的行政垄断保驾护航,但这种行政垄断也必须是合法、合理、合情的。恶性的行政垄断要加以抵制,公益性的行政垄断则需要发挥其作用。因此,本文将就扶贫攻坚这一背景入手阐述行政垄断的概念、特征和表现进行论述,同时提出解决行政垄断的规制措施。  【关键词】:扶贫
期刊
Organ is one of the oldest musical instruments in the world, and is also considered as the symbol of Christian music.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the most booming era of the organ was closely ass
期刊
【摘要】:无印良品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简约质朴的理念追求又一次打破了人们对设计的局限认知。该品牌的设计理念带有“无即是有”、“不立文字,直指人心”、崇尚返璞归真等中国禅宗美学思想的深刻印记,具体表现在品牌的包装设计、材料选择、色彩搭配、文字排版等方面。无印良品作为中国禅宗美学思想应用在现代造物设计中的优秀案例,启发着现代设计者在进行审美创造时,积极寻求精神层面上民族的、国家的新的文化生长点,使作品
期刊
【摘要】:本文旨在比较自然科学论文与语言学论文的摘要,运用主位推进理论研究两个领域摘要的语言和逻辑异同,意在扩大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与比较,验证语言学的自然科学性,同时也为两个领域论文的摘要写作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自然科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摘要;主位推进  一、引言  有学者提出语言学因其很强的逻辑性和理论性应归属于自然科学学科。在我国,语言学属于语言与文学之下的子学科[1]。与文学相比,
期刊
【摘要】:神秘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出现的一种西方现代艺术倾向,主张表现个人感受、幻象和超自然的幻觉,使创作服从于画家的本能和神秘的愿望,否认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最典型的神秘主义画家是法国画家雷东。  【关键词】:神秘主义;梦幻;雷东  (一)雷东绘画艺术产生的时代背景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在给社会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社会问题,价值观的拜金化,道德观念的松动,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期刊
【摘要】:随着离婚率的不断升高,婚姻双方对婚姻的不安全感也在不断攀升,单纯的道德调整已经无法满足当事人对于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相互帮助,维护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的要求,限制忠诚的条件已经从感情发展到了经济权利等方面,赋予夫妻忠诚协议以法律效力是大势所趋,但是至今,对于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问题,学术界仍然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  【关键词】:忠诚;效力;契约;道德;意思自治;自由裁量  一、研究背景及概述
期刊
【摘要】:民众对于空气污染、旅游景点破坏等行为提起的环境诉讼,大多由于“法无明文规定”而被法院驳回,或由于“个人对环境没有排他的使用权和所有权”,而以起诉者败诉而告终。原告资格的确定是环境公益诉讼比较核心的问题之一,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55条和环境保护法58条都对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进行了规定,不具有具体的操作性。本文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试图探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法律规制。  【关键词】:环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