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抗战的背景
日本帝国主义为寻找武装进攻中国东北的借口,制造了一系列挑衅事件。1931年7月的“万宝山事件”,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的开始,卢沟桥中国军队的抗战,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这次事变揭开了“国共合作”全面领导抗日战争的序幕。当时全国各地,无论是新文艺工作者,还是广大的民间艺人,都自觉拿起文艺武器,热情地投入到团结抗日的宣传中。1937年7月7日,日军向保卫卢沟桥的国民党军第29军进攻,国内文艺工作者迅速创作出一批鼓动抗敌的作品。事隔3天后,音乐家玫新便创作出著名的《大刀进行曲》。随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歌声,便响彻在全国军民之中。当时的电影工作者也为抗战奔走,拍下新闻纪录片《抗日血战》《十九路军血战抗日》《空军战绩》《卢沟桥事变》《华北是我们的》和故事片《中华儿女》《风雪太行山》等。这些影片还为抗日歌曲插上了传播的翅膀,《风雪太行山》中由冼星海谱曲的《在太行山上》便成了著名抗日歌曲流传全国,成为永世不朽的名作。
二、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开展
1932年,为了顺应“九一八”“一二九”事变后抗日救亡斗争迅速高涨的形势,大多音乐工作者和爱国民主音乐的革命之士建立了左翼音乐组织,他们为左翼电影、戏剧和群众救亡歌咏活动创作歌曲,到群众中去传播革命音乐和开展救亡歌咏活动。“左翼音乐运动”的开展和群众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高涨自然而然的引起反动派的注意,他们用凶残的手段压制和迫害。但是,不管反动派的迫害怎样穷凶极恶,群众性的救亡歌咏运动就像扑不灭的火焰一样,已经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它的发展。这些群众歌咏运动的开展,为我国近代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与时代、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它标志着我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标示着我国无产阶级的音乐艺术已经开始成长起来了,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的文艺路线已经在我国的近代音乐文化发展中开始生根发芽了。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音乐活动与创作
冼海曾经说过“歌曲对于革命,犹如盐对于人类,有同样重要的作用,盐能增加人类的体力,歌曲能增加革命的力量。”
由于大多数的音乐工作者都切身参加了抗日活动,为了演出的需要,同时也被群众斗争中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所感动,他们写了大量各种类型的新作品。有描写当时群众斗争生活和人民群众对神圣战争坚强决心的《武装保卫山西》《打杀汉奸》《打回东北去》等;有正面刻画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人民武装部队和革命青年决心奔赴斗争第一线,为祖国人民捐躯的英雄形象的《八路军进行曲》《八路军军歌》《新四军军歌》《抗日军政大学校歌》等,这些作品具有巨大的力量和雄伟的气魄。这些歌曲和音乐不但充满了真挚的感情,而且也包含着作者的血和泪。反映在抗战初期,无数进步青年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后,对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和对中国革命必将取得最后胜利的坚定信念,如郑律成的《延安颂》;反映中国人民开朗果敢的英雄气概和对斗争取得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混声合唱《游击队歌》《胜利进行曲》等。
四、音乐从来都是为人类的历史而伴奏
音乐和文字书写与历史的记载功能一样,使得逝去的岁月有了声音和表情的保鲜。正因为如此,只要我们一唱起这样的歌曲,我们就能够想起并且能够置身于那段历史中。没有这样的好歌,我们用什么来唤醒同胞,那种壮丽的澎湃的激情如何被点燃、如何被激发?
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举出许多流传的抗日救亡的歌曲,甚至到现在我们依然会完整不缺的唱下来,如《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义勇军进行曲》《团结就是力量》《五月的鲜花》等,这些歌曲都是鼓励抗敌的作品,这些歌曲无论从旋律还是歌词都有一定的特点,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黄河大合唱》,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它的旋律宏伟、曲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地反映了时代精神。
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今天是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抗日救亡歌曲的发展过程,正是与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斗争紧密联系的过程,救亡歌曲同某些现代新文艺一样是在同一反动政治势力的斗争中壮大起来的。救亡歌曲的发展也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文艺运动取得伟大胜利的标志,也是党的文艺路线在音乐战线取得广泛拥护的标志。它不仅在以往的群众革命斗争中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我国社会主义音乐事业的全面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抗日救亡歌曲不能改变一个社会,不能改变一个国家,却能唤醒一种意识,即保护中华民族的斗争精神。让我们在激昂的国歌声中,祝福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作者单位:江西省万载中学)
日本帝国主义为寻找武装进攻中国东北的借口,制造了一系列挑衅事件。1931年7月的“万宝山事件”,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的开始,卢沟桥中国军队的抗战,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这次事变揭开了“国共合作”全面领导抗日战争的序幕。当时全国各地,无论是新文艺工作者,还是广大的民间艺人,都自觉拿起文艺武器,热情地投入到团结抗日的宣传中。1937年7月7日,日军向保卫卢沟桥的国民党军第29军进攻,国内文艺工作者迅速创作出一批鼓动抗敌的作品。事隔3天后,音乐家玫新便创作出著名的《大刀进行曲》。随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歌声,便响彻在全国军民之中。当时的电影工作者也为抗战奔走,拍下新闻纪录片《抗日血战》《十九路军血战抗日》《空军战绩》《卢沟桥事变》《华北是我们的》和故事片《中华儿女》《风雪太行山》等。这些影片还为抗日歌曲插上了传播的翅膀,《风雪太行山》中由冼星海谱曲的《在太行山上》便成了著名抗日歌曲流传全国,成为永世不朽的名作。
二、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开展
1932年,为了顺应“九一八”“一二九”事变后抗日救亡斗争迅速高涨的形势,大多音乐工作者和爱国民主音乐的革命之士建立了左翼音乐组织,他们为左翼电影、戏剧和群众救亡歌咏活动创作歌曲,到群众中去传播革命音乐和开展救亡歌咏活动。“左翼音乐运动”的开展和群众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高涨自然而然的引起反动派的注意,他们用凶残的手段压制和迫害。但是,不管反动派的迫害怎样穷凶极恶,群众性的救亡歌咏运动就像扑不灭的火焰一样,已经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它的发展。这些群众歌咏运动的开展,为我国近代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与时代、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它标志着我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标示着我国无产阶级的音乐艺术已经开始成长起来了,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的文艺路线已经在我国的近代音乐文化发展中开始生根发芽了。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音乐活动与创作
冼海曾经说过“歌曲对于革命,犹如盐对于人类,有同样重要的作用,盐能增加人类的体力,歌曲能增加革命的力量。”
由于大多数的音乐工作者都切身参加了抗日活动,为了演出的需要,同时也被群众斗争中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所感动,他们写了大量各种类型的新作品。有描写当时群众斗争生活和人民群众对神圣战争坚强决心的《武装保卫山西》《打杀汉奸》《打回东北去》等;有正面刻画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人民武装部队和革命青年决心奔赴斗争第一线,为祖国人民捐躯的英雄形象的《八路军进行曲》《八路军军歌》《新四军军歌》《抗日军政大学校歌》等,这些作品具有巨大的力量和雄伟的气魄。这些歌曲和音乐不但充满了真挚的感情,而且也包含着作者的血和泪。反映在抗战初期,无数进步青年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后,对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和对中国革命必将取得最后胜利的坚定信念,如郑律成的《延安颂》;反映中国人民开朗果敢的英雄气概和对斗争取得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混声合唱《游击队歌》《胜利进行曲》等。
四、音乐从来都是为人类的历史而伴奏
音乐和文字书写与历史的记载功能一样,使得逝去的岁月有了声音和表情的保鲜。正因为如此,只要我们一唱起这样的歌曲,我们就能够想起并且能够置身于那段历史中。没有这样的好歌,我们用什么来唤醒同胞,那种壮丽的澎湃的激情如何被点燃、如何被激发?
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举出许多流传的抗日救亡的歌曲,甚至到现在我们依然会完整不缺的唱下来,如《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义勇军进行曲》《团结就是力量》《五月的鲜花》等,这些歌曲都是鼓励抗敌的作品,这些歌曲无论从旋律还是歌词都有一定的特点,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黄河大合唱》,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它的旋律宏伟、曲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地反映了时代精神。
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今天是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抗日救亡歌曲的发展过程,正是与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斗争紧密联系的过程,救亡歌曲同某些现代新文艺一样是在同一反动政治势力的斗争中壮大起来的。救亡歌曲的发展也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文艺运动取得伟大胜利的标志,也是党的文艺路线在音乐战线取得广泛拥护的标志。它不仅在以往的群众革命斗争中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我国社会主义音乐事业的全面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抗日救亡歌曲不能改变一个社会,不能改变一个国家,却能唤醒一种意识,即保护中华民族的斗争精神。让我们在激昂的国歌声中,祝福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作者单位:江西省万载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