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有了不小的进步,但随之而来的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不能顺利跟着社会前进,造成了许多违法犯罪的现象,文章针对这一问题,剖析了农村地区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低下原因,并且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违法犯罪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6)01-131-01
一、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
(一)思想观念上存在不良的因素
农村青少年生活、成长在农村,本应该对农村怀有浓浓的乡土之情,可是,许多青少年却对出身不满,歧视农村,厌恶农村,甚至看不起自己的农村父母。有人受封建思想遗毒的影响很深,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自私自利思想,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绝对平均主义、投机钻营、惟利是图等小农意识仍很严重。加上算命占卜等封建迷信的社会风气、村中横行的宗族势力的影响,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日复一日,他们就会逐渐认同这些扭曲的价值观念。
(二)思想行为叛逆、法律意识淡薄
现在的青少年在家庭中大多是独生子女,往往养成了娇生惯养的习惯,只注重自己,不考虑周围的人和环境。生活中稍有不如意,就会采取各种极端的方式来反抗和抵制,如逃学、讲哥们义气,甚至离家出走。“遇到事情不愿与家人和老师沟通,甚至发生打架斗殴、暴力相残、拦路抢劫、偷盗财物等犯罪行为。”①
(三)价值取向上道德信仰缺失
“道德信仰是道德体系的最高价值理想或最高的人格境界,整合着各种道德规范和各种道德行为选择。”②信仰危机会使农村青少年内心空虚、迷茫、仿徨无依,从而在现实中忽视知识的重要性,坚持读书无用论,把挣钱当作惟一目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这也为宗教的复兴、邪教和迷信的流行提供了可乘之机。毫无疑问,这些问题的存在和发展,势必侵害农村青少年的思想健康,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
二、农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
(一)自身原因
1.道德意识的偏差
社会公认的道德意识是以社会为中心,以社会的需要为目的。青少年违法犯罪人的道德意识,并非有些人认为是对社会公认的道德全盘否定。一方面,他们并不反对公认道德,同时也想适应社会公认的道德,但另一方面,当个人与社会出现矛盾时,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以自身现实需要为目的,不考虑他人与社会,也不管这种目的的实现是否为社会所允许,致使更现实、自私的价值定向压倒社会公认的价值定向,甚至使社会公认的价值定向从自身无法表现出来。
3.法律意识的淡薄
农村地区青少年对法律知识缺乏了解,对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认识模糊,在不良诱因的影响下,而稀里糊涂地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有些人虽然对基本的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他们对法律的理解存在偏差。在权利、义务方面,由于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定向,他们往往只注意自己的权利,而忽视自身的义务,以致在行使自己权利时,不考虑他人的权利,不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为法律所禁止。
(二)外部原因
1.家庭教育的偏差
第一,过份溺爱。家长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都一味地给予满足,对孩子的缺点过份迁就。由于孩子在家中的特殊地位,又缺少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使得他们养成了自私、固执的不良性格。一旦自身需求在家庭中得不到满足,便有可能作出越轨行为甚至违法犯罪。
第二,过份严厉。农村地区家长大多文化水平低,教育孩子时使用过于粗暴的方式,更甚者不惜将孩子打伤,不考虑孩子的志趣和实际能力,越俎代庖地为孩子制订出了将来的蓝图,并一味地要求孩子成为出类拔萃的尖子,自觉不自觉地给孩子提高要求,增加压力。使孩子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极易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2.农村社会环境的影响
由于许多现实的原因,农村文化娱乐生活形式单一、内容匮乏,有些地方甚至处于真空状态。一些格调低下、内容不健康的娱乐活动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狭隘的渠道限制了青少年的思想视野,而社会又处于转型期,许多思想、文化多样化存在,这往往导致他们思想的困惑、迷茫、无所适从。
三、减少农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方法——加强德育教育
(一)建立有效、持续的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引导教育机制
我国应该加大对农村的经济投入,尤其要保证在思想道德教育上的专款专用,以保证农村文化教育设施的有效供给。农村青少年特别缺少能在思想交流、引导方面的老师,社会可以成立一些组织和机构,鼓励那些愿意关注农村青少年发展的人们和这些青少年建立帮扶关系,以满足他们思想交流的渴求,帮助他们度过社会转型的特殊关键期,使他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让他们精神上能够成人。
(二)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方法
改变教育考评制度,改变应试教育机制下的重智育、轻德育的现状,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地改革教学方法,使德育能真正落到实处。德育工作者要善于抓住时机,学校、社会、家庭要统一联动,充分利用传统节假日,大力开展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农村村民自治选举过程等活动,这样青少年能更好地开阔视野,同时锻炼了自身修养。
注释:
①何军新.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制度性障碍及对策[J].教育革新,2009(2):17-18.
②周允.道德教育中道德信仰的缺失与重树[J].教育与职业,2008(24):76-77.
参考文献:
[1]康树华.犯罪学[M].群众出版社,1988.
[2]吴亦明.现代社区工作——一个专业社会工作的领域[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张玉林.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研究[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
【关键词】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违法犯罪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6)01-131-01
一、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
(一)思想观念上存在不良的因素
农村青少年生活、成长在农村,本应该对农村怀有浓浓的乡土之情,可是,许多青少年却对出身不满,歧视农村,厌恶农村,甚至看不起自己的农村父母。有人受封建思想遗毒的影响很深,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自私自利思想,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绝对平均主义、投机钻营、惟利是图等小农意识仍很严重。加上算命占卜等封建迷信的社会风气、村中横行的宗族势力的影响,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日复一日,他们就会逐渐认同这些扭曲的价值观念。
(二)思想行为叛逆、法律意识淡薄
现在的青少年在家庭中大多是独生子女,往往养成了娇生惯养的习惯,只注重自己,不考虑周围的人和环境。生活中稍有不如意,就会采取各种极端的方式来反抗和抵制,如逃学、讲哥们义气,甚至离家出走。“遇到事情不愿与家人和老师沟通,甚至发生打架斗殴、暴力相残、拦路抢劫、偷盗财物等犯罪行为。”①
(三)价值取向上道德信仰缺失
“道德信仰是道德体系的最高价值理想或最高的人格境界,整合着各种道德规范和各种道德行为选择。”②信仰危机会使农村青少年内心空虚、迷茫、仿徨无依,从而在现实中忽视知识的重要性,坚持读书无用论,把挣钱当作惟一目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这也为宗教的复兴、邪教和迷信的流行提供了可乘之机。毫无疑问,这些问题的存在和发展,势必侵害农村青少年的思想健康,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
二、农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
(一)自身原因
1.道德意识的偏差
社会公认的道德意识是以社会为中心,以社会的需要为目的。青少年违法犯罪人的道德意识,并非有些人认为是对社会公认的道德全盘否定。一方面,他们并不反对公认道德,同时也想适应社会公认的道德,但另一方面,当个人与社会出现矛盾时,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以自身现实需要为目的,不考虑他人与社会,也不管这种目的的实现是否为社会所允许,致使更现实、自私的价值定向压倒社会公认的价值定向,甚至使社会公认的价值定向从自身无法表现出来。
3.法律意识的淡薄
农村地区青少年对法律知识缺乏了解,对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认识模糊,在不良诱因的影响下,而稀里糊涂地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有些人虽然对基本的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他们对法律的理解存在偏差。在权利、义务方面,由于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定向,他们往往只注意自己的权利,而忽视自身的义务,以致在行使自己权利时,不考虑他人的权利,不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为法律所禁止。
(二)外部原因
1.家庭教育的偏差
第一,过份溺爱。家长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都一味地给予满足,对孩子的缺点过份迁就。由于孩子在家中的特殊地位,又缺少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使得他们养成了自私、固执的不良性格。一旦自身需求在家庭中得不到满足,便有可能作出越轨行为甚至违法犯罪。
第二,过份严厉。农村地区家长大多文化水平低,教育孩子时使用过于粗暴的方式,更甚者不惜将孩子打伤,不考虑孩子的志趣和实际能力,越俎代庖地为孩子制订出了将来的蓝图,并一味地要求孩子成为出类拔萃的尖子,自觉不自觉地给孩子提高要求,增加压力。使孩子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极易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2.农村社会环境的影响
由于许多现实的原因,农村文化娱乐生活形式单一、内容匮乏,有些地方甚至处于真空状态。一些格调低下、内容不健康的娱乐活动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狭隘的渠道限制了青少年的思想视野,而社会又处于转型期,许多思想、文化多样化存在,这往往导致他们思想的困惑、迷茫、无所适从。
三、减少农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方法——加强德育教育
(一)建立有效、持续的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引导教育机制
我国应该加大对农村的经济投入,尤其要保证在思想道德教育上的专款专用,以保证农村文化教育设施的有效供给。农村青少年特别缺少能在思想交流、引导方面的老师,社会可以成立一些组织和机构,鼓励那些愿意关注农村青少年发展的人们和这些青少年建立帮扶关系,以满足他们思想交流的渴求,帮助他们度过社会转型的特殊关键期,使他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让他们精神上能够成人。
(二)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方法
改变教育考评制度,改变应试教育机制下的重智育、轻德育的现状,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地改革教学方法,使德育能真正落到实处。德育工作者要善于抓住时机,学校、社会、家庭要统一联动,充分利用传统节假日,大力开展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农村村民自治选举过程等活动,这样青少年能更好地开阔视野,同时锻炼了自身修养。
注释:
①何军新.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制度性障碍及对策[J].教育革新,2009(2):17-18.
②周允.道德教育中道德信仰的缺失与重树[J].教育与职业,2008(24):76-77.
参考文献:
[1]康树华.犯罪学[M].群众出版社,1988.
[2]吴亦明.现代社区工作——一个专业社会工作的领域[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张玉林.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研究[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