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山高空索道抢险救援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zik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都江堰灵岩山风景区观山索道机房被毁,塔架塔基不稳,索道滑轮变轨,上山索道吊舱里的13名游客命悬高空。成都市公安消防支队官兵和山东地震救援队队员发扬不怕牺牲、英勇顽强、攻坚克难的大无畏精神,经过数小时的艰险救援,终于将被困人员从50米高空上成功救下。
   一、基本情況
   5月12日下午地震发生后,13名游客被困高空,灵岩山索道管理公司准备启用备用电源将游客吊舱运行到终点,由于地震造成塔基移位,索道滑轮与索道方向不一致而放弃。索道维修工人冒着生命危险几次想爬上塔架施救均未成功。于是派人跑步下山向都江堰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指挥部立即指示成都消防支队到现场救援。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已是晚上21时,经初步侦查了解到:13名游客中有11名台湾同胞和2名大陆游客,13名游客分散在4座塔架之间的7个上山索道吊舱里,每个索道塔架之间距离约150米至180米左右,吊舱距离地面约30米到50米不等,4座塔架高度也在20米到40米之间。当时,山区吹着狂风、下着大雨,四周一片漆黑,无法侦察现场具体险情和周边情况,根本不具备操作条件。救援人员研究决定:安排索道管理公司和都江堰台办工作人员向被困人员喊话,进行心理安抚,稳定游客情绪,说明消防队员第二天一定将他们救下。
   二、救援经过
   13日早上7时许,成都消防支队官兵携带部分高空救援器材上山救援。
   (一)反复侦察掌握详实情况
   8时35分,救援人员冒雨爬山到达现场后,并两次爬上35米多高的塔架进行侦察,对索道塔架、吊舱、钢丝等结构和被困人员情况进行详细的侦察掌握,对救援器材的使用,可能发生的险情,怎样开展救援有了初步设想。
   (二)确定科学营救方案,精心挑选人员
   9时35分,正在都江堰组织抗震救灾的公安部消防局战训处金京涛副处长,四川总队孟应新参谋长和成都支队田国勇政委赶到现场,成立现场指挥组。针对现场情况,大家结合黄山索道抢险和国内外高空救援战例进行分析,对可能出现的险情作了充分的预测,针对性提出了解决措施,并对救援纪律和救援注意事项作了详细部署。否决了直升机救人和大绳横渡救人的方案,确定了以下救援方案:
   由一名特勤队员携带缓降器和救生吊带,坐在索道维修工人使用的简易滑轮车上,身上系一根2米长的主保险绳将滑轮车和索道绕一圈,然后利用双手臂力抓住索道向吊舱方向移动。救援队员身上另外系一根1.5米长的副保险绳,待特勤人员到达吊舱上面,抱住吊舱柱滑到吊舱顶部,先用副保险绳系在吊舱柱上,再取开主保险绳,将缓降器固定在吊舱柱上,然后趴在吊舱顶部,用脚尖拨开吊舱门栓下滑进入吊舱舱内,为被困游客穿上救生吊带,利用缓降器安全下降至地面。
   经过反复研究和推演,证明该方案是现场唯一的安全的切实可行的。指挥员精挑细选心里素质好,头脑清晰,身体强壮,训练有素的业务尖兵作为施救人员。最后确定出三名队员组成救援组,一名为施救队员,两名为保护队员。
   (三)实战救援,惊心动魄
   10时30分,三名队员系好安全绳和辅助绳索,戴上对讲机徒手攀爬到35米高的塔架。保护队员先将自己绑在塔架上,然后将滑轮车吊上去安装好。救援队员坐上摇摇晃晃的滑轮车,双手抓住溜滑的钢绳,使尽力气艰难缓慢的向前移动,按照营救方案终于进入吊舱内。经救援队员耐心说服,反复动员,来自台湾苗 栗58岁的刘正祥才放心的穿上救生吊带,并利用缓降器安全降落到地面。
   13日18时30分,前来增援的山东地震救援队一分队到达现场,此后,两支救援队伍通力合作,至13日20时30分,历时12个小时的高空救援终于结束,共救下12名被困者。在营救最后一名被困者时,救援队员距被困者只有3米,但被困者已不堪一天多高度紧张的精神压力,突然踹破开舱门纵身跳下,不幸身亡。
   三、几点体会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是取得这次战斗胜利的保证。
   接到灵岩山索道险情后,部消防局、四川省消防总队、成都支队和山东救援队领导亲临现场组织指挥,制定出科学的施救方案,调集必需的救援队员和物资,为救援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2、充分调查研究,制定周密方案,是取得胜利的前提
   面对超高难度的救援 ,大家没有盲目行动,而是认真听取索道建设方的情况介绍,反复爬上爬下察看现场,掌握每一个细节。几位领导都是身经百战的救援专家,他们对每一个可能发生的险情作出了针对性安排,并反复论证,从而制定了科学的施救方案。
   3、官兵良好的素质,是取得救援胜利的关键
   此次救援有五点困难:一是救援高度达35米到50米间,救援途径只有一根细小的钢绳,且坡度极大,身处高空的人向外看几十米,那高度更令人头晕胆颤,有劲使不出;二是整个救援过程风大、雨大,救援人员全身湿透,又冷又饿,塔架和索道又湿又滑;三是余震不断,三次较大余震都使整个塔架摇晃摆动,吊在钢丝下面的队员犹如荡秋千,令人不敢呼吸,每个救援队员都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四是体力消耗极大,地震造成的灾情十分严重,救援队员都已在都江堰城区连续作战近二十小时,大家疲惫、饥饿,冒雨爬湿滑的塔架,使尽双手臂力才能艰难前进一寸,营救出每一个吊舱内的游客,都使队员们体力严重透支;五是缺乏救援器材,山高路远坡陡,后勤保障难以跟上。面对危险和困难,救援队员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变应变,边操作边总结提高,使得救援工作进行顺利。
   4、心理安抚对被困人员及其重要
   由于12日夜间不具备救援的条件,但是救援人员及时安排人员对被困人员进行喊话,稳定其情绪,这对13日白天的顺利救援奠定了基础。最后一名被困人员,由于所在的吊舱内只有他一个人,再加上气候条件恶劣,救援人员的喊话听得不是很清楚,孤独和黑夜所产生的恐惧使其心理失常,以致酿成悲剧。
  
  
  
  
  
  
  
  
  
  
  
  
  
  
  
其他文献
控制论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首先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数学家诺伯特·维纳创立的。所谓“控制”就是“根据过去操作情况去调整未来的行为”。它一般指那种需要有关自己行为信息以及外部环境信息的系统,这种系统“导向”它们的既定目标或目的地。教师自觉地运用“控制论”的原理,对地理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调控,使课堂出现张弛有致、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整个教学流程呈现出预定的、有序的、最佳的调控态势,这是现代地理教学的显
期刊
“有效教学”是一个教学论的概念,其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教师神圣的天职。我们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   我们目前倡导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但长期以来,初中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是许多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且它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日趋严重。以致于到了九年级很多学生开始放弃英语,使得英语教学堕入了被动难堪的场面。因此,我认为如何运用新课程理念,转化英语学困生,使其英语学习
中学英语教学应努力变形式单调、内容单一的讲解课为融知识传授、方法示范于一体的实践课,真正实现由 “授人之鱼”到 “授人以渔”的转变。   一、坚持提纲挈领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既要注意克服传统讲解课死抠语法等弊端,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又要避免不顾学生的实际需要,把重点放在他们已经具备的知识方面,或放在课后他们自己就能解决的问题上。从目前许多教师成功的实践看,在英语教学中,一般
期刊
启动仪式·实效平台无缝嫁接时间:2011年9月27日地点:沈阳国际会展中心本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启动仪式在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广告节期间举行。活动借助高端盛会,实现命
游戏能够让人们放松心情,满足人们一定的心理,缓和紧张的情绪,所以许多人喜欢玩游戏,小学生更是迷恋玩游戏。如果将小学生对游戏的迷恋转换成学习的动力,那么便会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随着各种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小学生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自身近几年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经历谈几点关于游戏式教学的感受和看法。  一、营造快乐氛围,激发学习
期刊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离开词汇就无法表达思想。没有足够的词汇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就无法有效地用英语进行交际。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所谓的“词汇教学”,让学生无所适从,导致词汇成为学生的最大的“拦路虎”。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词汇教学效果呢?  一、当前初中词汇教学的实践中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重均衡用力,轻主次分明。英语教学大纲对每个单元的单词都作了具体的要求,主要从听、说、读、写四个
摘要: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机构,在农村中扮演着异常重要的角色。农信社的成败不仅仅与百姓的日常生活有着息息相关的密切联系,更关乎着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想让农信社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优势,就应注意对其进行监管。本文从农信社的服务和自身的运营等角度出发,对于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梳理,从而希望达到农信社健康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农信社;金融;监管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一种银行类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