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画在挂历中的应用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syydr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挂历,大家都见过,前几年前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每到岁末年初新的挂历一定会将取代旧的挂历,陪伴着人们走过又一个春夏秋冬。相信大家对挂历的形式都有印象,因为它不仅是日期的记载,它上面精美的图案,也是很吸引人。然而挂历从古至今又是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它最初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呢?它最初肯定不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摸样,他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变化,不断在丰富着我们的眼睛。随着经济的发展,挂历的作用也日益丰盛起来,它不再单纯的是向人们显示日期时令了。摄影作品的出现更加丰富了平常百姓的生活,美女与商品合照的广告挂历在商界也是盛行,在当时称之为“月份牌”。总之,挂历有了一定的商业性。对于画画爱好者来说,更关心的应该是它上面图案的变化吧!不仅仅有美女香车,还有多种多样的绘画形式。国画和油画等等。从古至今,不但反映了历史的风貌,对于名画的传播也具有一定的价值性。
  【关键词】:中国画;挂历;价值性
  挂历,是一种即将要隐没的文化,但它在古代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它从一种简要的形式慢慢变得复杂并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正说明了这一点。它的出现在某种层次上激发了社会的发展,为艺术的传播提供了媒介。
  一、国画元素在挂历中的出现
  (一)探索挂历的历史
  挂历最早出现的形式是一种“讨债本”的身份问世的,随着时间的变迁,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挂历。挂历的内容是丰富的。成为今天的形式是由皇历、日历、年画逐步演变而来,它是历书与年画相结合的艺术品。
  其实挂历最早出现并不是在中国,那是在古罗马时代,当时在社会上有一种人专门从事放债业务,每个月都向债户收取利息,为了讨债的方便,他们将哪月哪日何人该还的债和该付的利息都记录在一个本子上。因为当时这种本子是以月份为单位的,按日期逐个排列,附有记录事物的一栏,它记事的方法相当明了,所以慢慢被其他行业所引用了。而在中国根据有关材料记载的历史,早在4000多年前西周,我国就出现了古阴阳历,就是按年、月、日来计算一年的历法,也是中国自古以来最传统记录时间的方法。到了唐代时期,人们在历书上空白的地方记录一天发生的事情与月历、节气,就形成了我国挂历的雏形。 在我国明清时期就出版了一些年画,由于当时的民俗主要受到戏曲的影响,所以一开始的年画大都是戏曲人物。
  有了年画和印有日期时令的历书的出现来做基础,它的商业目的也就渐渐凸显。慢慢的就被渐渐突起的“月份牌”形式所取代。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在当时的香港的著名华人英商莫藻泉,自己创建了糖品制造厂。由他带头他推出一种与现在海报相似“月份牌”(据目前找到最早的记载,清光绪年间(1883年1月25日)在申报中出现,这种“月份牌”的形式仿照了明间年画中配有月历节气的历画样式融入商品广告。“月份牌”最初的形式,是中国传统山水、人物,后来表现为时装美女,艺术手法以中国传统工笔重彩和淡彩为主)。用以宣传太古糖厂的产品,莫藻泉在此狠下功夫,特意到国外聘请设计师设计画面,内容多有吉祥人物、花卉、福、禄、寿、喜、迎春接福及仕女图等。那时谁购买太古糖,都赠送“月份牌”一帧。因为都是祝福的内容,人们更是喜爱,不但买了糖还赠送这么吉利的东西,生意就更加好了,很是让人们喜爱。后来,免费赠送“月份牌” 被许多厂家争相模仿,就是在这样的形式下不断改进。在社会的洪流中,“月份牌”逐渐演变成为当今的挂历。
  对于当时我们国家来说,“月份牌”的出版和发行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历书”和“年历”记时法。在过去的年末岁尾,那些人家都买张历画贴在屋内,每日都是一个样子而没有新鲜感。而挂历每一月都是不同的画面,而且画面感不同,每一月都会让人有不同的感受,客人来了往往翻一翻,看一看,不仅使客人享受了“美”,而且也使得自己心里美美的,所以,挂历一出版就被人们广泛喜爱。它的形式和内容替代了我国传统的计时法。挂历的形式和内容丰富了,也给人们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二)挂历的形式、特点
  古代的挂历规定年画上部分三分之二的画面与下部三分之一的日期和节令,于是就正式确定了挂历的形式,就这样延续了很久,后来随着内容的丰富和目的的多样性,逐渐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
  现在挂历大多被万年历所取代,其实这种现象与现在高速发展社会步伐是分不开的。但是对于大型的活动宣传来说挂历也会成为一大亮点,就如08年奥运会,以奥运为封面的挂历铺天盖地,那就成了传播文化的最好途径。挂历的特点就是一个月是一张,每一张都是不同的画面,给人新鲜感。而万年历最主要的特色是:简单方便,一目了然,每个月都能自己更新,不像挂历一样需要一页一页得翻。即使这样,挂历在过去几十年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但给当时的社会提供了方便,对于现在来说也是一门学问,值得考究。
  现当代的挂历特色逐渐取代了半世纪以前以古装美女,明清山水、花鸟画家名画为题材的特色。而挂历的商业性依然存在,比方说有商家在挂历上印上几个美女,很潇洒自然的骑靠在摩托上,显然这是为买摩托做广告。还有的绘有各种家具、汽车等等。另外就是它的单纯的审美性,在小县城特别是乡镇里,家家户户每年都会挂有一份不一样的挂历,有美女与野兽、牡丹花、生肖、动漫还有国家领导人讲话的画面以及现代山水画···这些各种各样的挂历在农村其实还是很受欢迎的,比如说挂个毛主席的挂历,他那伟岸的身姿,很容易使我们联想到他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新中国,那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现代的人对艺术审美也是很普遍的,美术文化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看见挂历上妖艳的牡丹,雄浑的山河美景不仅大发感慨。所以说挂历对现在人们的精神和心理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和深厚的。
  挂历的制作材料也越来越丰富,一开始就一张纸,一个月一个月的,后来合成一本,最上面用金属夹住,有个小勾挂到墙上一月一翻,也挺方便,接着又出现用塑料制作的挂历,还有台式的挂历等等
  二、挂历中国画元素的主要内容   中国挂历(月历)最早记载出现是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当时也是“月份牌”的形式,具有一定的商业目的。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彩色印刷术技术的发展,挂历的形式和内容也得到充分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各大版社单位大都把“挂历”当成一种对外宣传品,有的还卖给其他国家人,所以社会上就出现了其它文字的挂历,画面内容也慢慢丰富起来,不在仅仅限于美女和戏曲人物了,画面内容有建筑物摄影、各祖国风光 、古人山水画等,当时这些“月份牌”基本不对内发行,对本国人发行的大多是年画。
  挂历的出现就是给原先形式单一的年历注入了新的元素,我国的古代绘画三大科目,花鸟画、人物画、山水画也成为挂历的主要内容。在当时以《中国历代花鸟画选》为代表,选有其中南宋李迪的《雪树寒禽图》。
  李迪,是南宋大画家,出生于河南孟县,是当时的宫廷画家,画艺相当深厚,盛名很广,他在北宋时为“翰林图画院画师”。李迪的传世作品很多,以《雪树寒禽图》为例:画面上绘有一棵树枝干苍劲,挺立于寒风中,树干旁斜插一丛竹子,竹叶上落满雪花,叶片微微下垂。画雪花用“洒粉法”和留白两种办法,烘托散落的雪花。
  《雪树寒禽图》的构图 ,枝干伸展的很开,将整个画面撑得满满的,而且疏密有致,尤其是那只山禽,造型完美,神情安然,不畏寒风,给画面增添了生机。
  “南宋的宫廷美术、士大夫美术与民俗美术都有自己独有的特色,它们之间的相互竞走刺激了中国美术的各方面发展,汉族与少数名族的政权的同时出现和权力的争夺进一步促进了民间美术的交流与融合。”此画在南宋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下产生,并且以挂历的形式出现于人们生活中,它不仅能使人们接受艺术的熏陶,更能提醒人们了解历史,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更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雪柳双凫图》吕纪,是明代画家,以花鸟画闻名,他的花鸟画有两种风貌,一是工笔重彩,二是水墨写意画。他的花鸟画在当时宫廷内外都是影响极大的。《雪柳双凫图》前面绘有一棵柳树,后面是一棵桃树,构图完满,两只山禽并排蹲在树前。
  总之,这种山水画花鸟画在用于挂历封面上,是很受大家喜爱的。而且中国花鸟画家借花鸟表达了许多寓意,如画家往往以动植物的自然属性比喻人的社会属性。高大的松树不畏风寒,画家将他比喻为英雄,而矮小的荆棘多刺,画家将之比喻为小人,竹子、菊花、梅花都耐寒,画家将他比喻为君子。有的花鸟画表达了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也有的花鸟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怀。也就是说之所以挂历上会出现各种山水,花鸟,人物图画,主要原因一是他是中国艺术文化,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二是中国有大部分知识分子热衷于国画,从古至今一直在追随艺术的步伐。中国山水画在全世界也是有很高的地位的,渊源的文化受各地艺术爱好者亲睐。
  以上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用于挂历上的一些主要绘画作品。而从古代到近代画坛流派的专辑也是一大特点:如“吴门四家”的《吴门花萃》等。这些画作都在当时被广泛应用于挂历之中并,且深受艺术爱好者的喜爱。
  现当代著名的画家的作品以及“文革”色彩的挂历更是吸引人们注意,例如,林风眠的作品《舞》、钱松的《太湖三春》等。各个名家精彩的笔墨形式,完美的印刷效果,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的了高雅的艺术享受和完满的趣味,令人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邓明、高艳.《老月份牌年画》[J].上海画报出版社2013-09出版.
  [2]林家治《民间商业美术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01出版.
  [3]张容与、宫春涛.《国画收藏与投资》.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出版183页.
  [4]王克文.《山水画审美与技法》.上海书店[J],1999.06.
  [5]《年画宣传画选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56年出版,第47页.
  [6]林风眠.《林风眠画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出版.
  [7] 贺西林,赵力.《中国美术史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81页.
  [8] 贺西林,赵力.《中国美术史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彩图16.
  [9]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与艺术理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0]张肇铭.《花鸟画集》.湖北美术出版社.1959年出版.
  [11]夏咸淳.《明代山水审美》.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
其他文献
【摘要】:《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让歌德在德国几乎一夜成名的小说,也是“狂飙突进运动”最丰硕的果实。其中歌德为我们塑造的“维特”形象,成为文学长廊的经典人物。本文从文本细读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小说主人公维特的艺术形象,体味小说独特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关键词】:维特;反叛者;经典  18世纪德国大文豪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发表以后,在作者歌德经受着来自教会和市民方面的愤怒和批评的同时,
期刊
【摘要】: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工程人员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设计、材料、施工等多方面的知识。进行电气工程施工安装质量控制需要工程人员应用专业知识对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每个阶段进行质量把关,以保证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安装的质量。  【关键词】:电气工程;施工安装;质量控制;防治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人类对建筑物功能性
期刊
雪落人间,舞弄如絮般的轻影,穿庭弄树,推窗问阁。寒冷钻进袖口的每一个空隙,冰冷袭裹着身体的每一寸,可一个微笑,却让心间的冬天淹没于时空,只余一个微笑温暖如春。  钢琴考级,一位陌生的阿姨领我走进考场的大楼。她冷冷的,不耐烦的把我丢下便离开了。我心头不由间生出了阵阵寒意,难道素未谋面就一定要以冷漠与反感相待吗?  考场的走廊回荡着考生们流畅的琴声,跳跃的音符却让紧张化作手心丝丝缕缕的冷汗,攥的皱巴巴
期刊
【摘要】:辅导员工作是学校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是学校与学生联系的纽带!学校的每一项工作、要求、活动都要通过辅导员传达和布置给学生。如何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如何把学校工作任务传达下去、如何做学生满意的辅导员?所有的问题都基于能否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能否始终与学生保持着紧密且信任的联系,能否真正的成为学生们的知心朋友。  【关键词】:辅导员;知心朋友;人生导师  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成为大学生
期刊
阿尔弗莱德·西斯莱(1839-1899)1839年出生在巴黎;但其父母都是英国人,西斯莱的父亲由于经商成功,西斯莱自幼就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幼年时的西斯莱是在巴黎渡过的,十八岁时西斯莱遵循父亲的期望前往伦敦习商四年,回来后在一家商行工作。可是他却喜欢钻研文学和绘画,他研究莎士比亚、透纳和康斯泰布尔。1862年,西斯莱进入格莱尔画室习画,并结识了克劳德·莫奈(1840-1926)、巴齐依和奥古斯
期刊
【摘要】:在男权中心主义为主的社会中,女性的主体性被压制,这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在影视行业,为了迎合商业市场,大部分影视作品也都是以男性中心视角进行叙事的,但从王家卫的作品我们看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对男性依附的剥离,本文主要就《旺角卡门》到《重庆森林》中女性角色的塑造及女性意识的传统与现代的背离展开论述。  【关键词】:女性;他者;男性;依附  王家卫是20世纪90年代香港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他
期刊
【摘要】:余华的作品蕴含着其独特的生命哲学,若干小说较为突出地体现了余华关于“追寻”的独特思考。在文本世界中,主体的追寻历程呈现为一种线性发展轨迹,影射一种主体难以突破的生存困境。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追寻”本身是一条寻找希望与反抗绝望的重要途径,也正是在主体不断追寻的过程中,我们才得以照见希望的可能性。  【关键词】:余华;小说;追寻书写  在余华的若干小说中,主体的追寻轨迹大都大致呈现为“出门—
期刊
【摘要】:中华文明五千年传承,“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朴素的自然观闪烁着睿智的光辉,至今仍启迪和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但是生态文化的欠缺极大地影响了美丽中国的建设,因此建设美丽中国亟需夯实思想文化基础。生态污染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威胁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环境问题的解决与治理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必须改变单一依靠政府的治理模式,转变为多中心治理模式。多管齐下、协同治
期刊
在鲁迅早期的小说创作中有四个方面的因素,深深影响着其国民性批判思想的形成。这四个来自身内身外的因素,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影响鲁迅早期创作主题的完整体系。  一、 阴郁的人生体验和传统文化的交织  1.阴郁的人生体验。在十二三岁的时候,鲁迅家境突然衰落,祖父因事入狱,父亲因病早逝。在这一连串现实的打击之下,他遇上了人类交往中令人寒心的遭遇:虽然还不至于对他怒目圆睁,但却收起原先的笑容,换上一
期刊
【摘要】:《带灯》是贾平凹叙写农村基层政治生活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的成功之处,不仅表现在它内容上对基层政治生活的大胆揭露,更多的是它在文体结构方面较之前作品的突破和提升。本文拟将从交融混杂的文体、虚实结合的叙事、雅俗对照的语言和象征隐喻的修辞四个方面对《带灯》文体上呈现出来的特征作些浅显的分析,以此来看贾平凹对小说文体艺术的不懈追求。  【关键词】:文体;叙事;语言;修辞  贾平凹自八十年代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