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若在教学中善于寻找教学内容与生活的最佳结合点,并据此创设情景,那么就会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就会激发学生学习、思考和探究的欲望,教学目标就容易实现
关键词:创设情景 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生活化
提到政治教学,人们常常想到“枯燥”一词。的确,政治课上理论性知识较多,如果照本宣科,一节课只是对学生就理论讲理论,就不能提起学生的精气神。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对政治课失去学习兴趣,产生枯燥感。相反,教师若在教学中善于寻找教学内容与生活的最佳结合点,并据此创设情景,那么就会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就会激发学生学习、思考和探究的欲望,教学目标就容易实现。那么,我们应如何巧设情景,将政治教学生活化呢?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我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一、用社会热点创设情景
政治理论来自社会实践,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它是对社会生活的抽象总结和高度概括。用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创设情景,能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之感,从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在学习“创新是关键”一课的内容时,我没有用教材中的材料,而是结合黄岩岛事件,将美国向菲律宾出售军事武器时将核心零部件拆掉,换上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普通零件这一材料打在屏幕上让学生看,学生兴致很高。许多学生对我所提出的问题踊跃发言,他们不再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看材料,而是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去分析材料,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活跃的课堂中,深刻地理解了只有自主创新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否则就会受制于人的道理。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二、用身边熟知的人和事创设情景
生活中有许多熟悉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有时就是一种教学资源,政治教材中的一些理论完全可以和这些人和事联系起来,以此创设情景,既真实可信,又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讲初一“自信自强”的有关内容时,我给学生讲了我熟悉的一位中学同学的事迹:这位同学的智商并不超人,在上初中时,班主任认为她与重点高中无缘,将来考知名大学不可能。但她以超人的努力,最终考上了河北正中,并在高考中摘得河北省文科状元的桂冠,被北京大学西语系录取,后来考取留德博士。我在讲这位同学在高中如何战胜神经衰弱刻苦学习的事迹时,全班可谓鸦雀无声,连平时那些懒散的学生都全神贯注地倾听着。有的学生在课后反复问我他们能否和这位同学进行通信联系。这样的情景真实感人,不仅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自信人生三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道理,而且还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了感染、启迪,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自强的精神。
三、用艺术作品创设情景
艺术作品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它的感染力可以唤起学生的感情,点燃思想激情,引起学生共鸣。例如,音乐、漫画、视频等艺术形式,能够渲染气氛、烘托主题、活跃思维,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思考,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讲“民族关系”一课时,我用《爱我中华》这首歌导入新课。在结束该课时,我与学生随着音频同唱这首歌,通过这样的艺术渲染,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情感氛围,不仅使学生在愉快的歌声中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升华了爱我中华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用小品创设情景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是新课标倡导的理念。在教学中,可以用小品进课堂的形式创设情景实现这一理念。例如,在讲“诚信做人”一课的内容时,我根据中高考中一些学生为了使作文拿高分,谎称自己没了妈,自己如何艰苦奋斗取得进步的事例,让学生据此演成小品。许多学生纷纷要求扮演其中的角色,参与意识很强。结果两位调皮的男生角逐成功,他俩个在讲台上的表演很生动、很幽默,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这种表演可以使教学内容从静止的教材中站起来,动起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与新鲜感,从而提高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五、利用辩论创设情景
思想政治教材中的有些知识,学生在认知上易产生冲突。这种情况下,组织学生辩论可谓是一种好形式。例如,在讲初一政治“挫折是好事还是坏事”时,我采用了组织学生分组辩论的形式。具体方法是把参加辩论的同学分成两方:一方认为“挫折是坏事”,另一方认为“挫折是好事”。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尽情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阐述自己的观点,又马上反驳对方的观点,有理有据,辩论场面热烈精彩,可谓唇枪舌剑。最后,在辩论的基础上我稍加点拨,学生终于明白了“挫折首先是坏事,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好事,挫折是一把双刃剑”的道理。这样的辩论形式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增强了学生的自信,既实现了三维目标,又突破难点,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活水来自哪里?那就是鲜活的生活。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生活,并善于据此创设教学情景,那么思想品德课的活水就会源源不断,富有生命力的课堂就一定能打造出来。
关键词:创设情景 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生活化
提到政治教学,人们常常想到“枯燥”一词。的确,政治课上理论性知识较多,如果照本宣科,一节课只是对学生就理论讲理论,就不能提起学生的精气神。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对政治课失去学习兴趣,产生枯燥感。相反,教师若在教学中善于寻找教学内容与生活的最佳结合点,并据此创设情景,那么就会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就会激发学生学习、思考和探究的欲望,教学目标就容易实现。那么,我们应如何巧设情景,将政治教学生活化呢?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我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一、用社会热点创设情景
政治理论来自社会实践,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它是对社会生活的抽象总结和高度概括。用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创设情景,能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之感,从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在学习“创新是关键”一课的内容时,我没有用教材中的材料,而是结合黄岩岛事件,将美国向菲律宾出售军事武器时将核心零部件拆掉,换上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普通零件这一材料打在屏幕上让学生看,学生兴致很高。许多学生对我所提出的问题踊跃发言,他们不再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看材料,而是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去分析材料,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活跃的课堂中,深刻地理解了只有自主创新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否则就会受制于人的道理。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二、用身边熟知的人和事创设情景
生活中有许多熟悉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有时就是一种教学资源,政治教材中的一些理论完全可以和这些人和事联系起来,以此创设情景,既真实可信,又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讲初一“自信自强”的有关内容时,我给学生讲了我熟悉的一位中学同学的事迹:这位同学的智商并不超人,在上初中时,班主任认为她与重点高中无缘,将来考知名大学不可能。但她以超人的努力,最终考上了河北正中,并在高考中摘得河北省文科状元的桂冠,被北京大学西语系录取,后来考取留德博士。我在讲这位同学在高中如何战胜神经衰弱刻苦学习的事迹时,全班可谓鸦雀无声,连平时那些懒散的学生都全神贯注地倾听着。有的学生在课后反复问我他们能否和这位同学进行通信联系。这样的情景真实感人,不仅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自信人生三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道理,而且还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了感染、启迪,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自强的精神。
三、用艺术作品创设情景
艺术作品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它的感染力可以唤起学生的感情,点燃思想激情,引起学生共鸣。例如,音乐、漫画、视频等艺术形式,能够渲染气氛、烘托主题、活跃思维,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思考,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讲“民族关系”一课时,我用《爱我中华》这首歌导入新课。在结束该课时,我与学生随着音频同唱这首歌,通过这样的艺术渲染,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情感氛围,不仅使学生在愉快的歌声中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升华了爱我中华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用小品创设情景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是新课标倡导的理念。在教学中,可以用小品进课堂的形式创设情景实现这一理念。例如,在讲“诚信做人”一课的内容时,我根据中高考中一些学生为了使作文拿高分,谎称自己没了妈,自己如何艰苦奋斗取得进步的事例,让学生据此演成小品。许多学生纷纷要求扮演其中的角色,参与意识很强。结果两位调皮的男生角逐成功,他俩个在讲台上的表演很生动、很幽默,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这种表演可以使教学内容从静止的教材中站起来,动起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与新鲜感,从而提高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五、利用辩论创设情景
思想政治教材中的有些知识,学生在认知上易产生冲突。这种情况下,组织学生辩论可谓是一种好形式。例如,在讲初一政治“挫折是好事还是坏事”时,我采用了组织学生分组辩论的形式。具体方法是把参加辩论的同学分成两方:一方认为“挫折是坏事”,另一方认为“挫折是好事”。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尽情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阐述自己的观点,又马上反驳对方的观点,有理有据,辩论场面热烈精彩,可谓唇枪舌剑。最后,在辩论的基础上我稍加点拨,学生终于明白了“挫折首先是坏事,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好事,挫折是一把双刃剑”的道理。这样的辩论形式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增强了学生的自信,既实现了三维目标,又突破难点,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活水来自哪里?那就是鲜活的生活。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生活,并善于据此创设教学情景,那么思想品德课的活水就会源源不断,富有生命力的课堂就一定能打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