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的高考政治试题,大多以具有重大影响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运用政治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对现阶段党和政府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政策的内容及意义的理解。为此,本文拟在研究高考政治试题考查时政特点的基础上,探讨高中生应该如何学好时政知识。
一、政治试题考查时政的特点
近年的高考政治试题,对时政知识的考查体现了“六个突出”。
(一)突出热点与理论的有机融合
在高考政治试题中,时政热点只是一个载体(政治单科卷直接考查时政知识的试题除外),其用意在于通过特定背景的设计,引领学生进行理性思考。试题侧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分析和阐释问题的思辨能力,尤其突出了对政治学科主干内容的考查,体现了时政热点与政治理论的有机融合。因此,试题对热点的考查仅局限于用教材理论知识能够认识和解决的问题。
(二)突出科学发展观
试题不但考查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理解和把握情况,而且考查学生运用科学发展观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一方面,试题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和时事知识,培养学生从理论到现实的发散性思维,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考试运用中的突破与创新,体现高中课程改革的方向;另一方面,试题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回避学生熟悉的话题,进一步彰显新课改倡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就是知识、知识源于生活且应该回归生活,从而引导学生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
(三)突出重大政治、经济问题
高考政治试题重视思想教育功能,侧重考查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及社会热点问题。试题从时代大背景中选择材料,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选取典型案例,充满了时代气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从总体来看,高考政治试题偏重于对国内热点问题的考查,如民生、民主、生态、科学发展等问题成为贯穿试题始终的主线,民族团结、低碳经济、农业、产业结构、科学发展观以及食品安全、物价和收入分配等民生问题,成为试题关注的热点。试题所关注的国际热点,一般都是对我国经济社会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如应对金融危机、全球气候变化等。
(四)突出长效热点
民生、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公民意识、民族团结、农业等问题,是影响国家和人类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高考政治试题常考不衰的长效热点。近年的高考政治试题,常将年度热点与长效热点相结合,通过对长效热点的考查,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去理解理论知识和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以实现活化知识的目的。
(五)突出价值取向的引导
试题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体现积极、健康的价值导向,使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在解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试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思想导向性,充分渗透社会主义价值观与时代精神。比如,2010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中的第26题、第38题第(3)小题较好地体现了公民意识,第27题、第32~33题、第35题、第38题第(1)小题、第39题第(5)小题等较好地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六)突出显性呈现与隐性呈现相结合
政治试题对时政热点的考查,既可能显性呈现,也可能隐性呈现。显性呈现,即直接以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试题的载体,考查学生对这些热点的了解情况及运用理论知识认识经济社会现象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隐性呈现,即试题对于热点的考查不易让人察觉,间接反映命题者的意图。比如,在2010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中,显性的时事材料有:第26题的“稳定就业”,第30题的“二氧化碳排放”,第31题的“人大代表的权利”,第32题的“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第33题的“修改选举法”,第34题的“世界佛教论坛的举行”,第35题的“政治协商”,第38题的“应对金融危机”;隐性的时事材料有:第25题的“加油站变化反映了经济结构的调整”,第28题的“中国引进巴西龟反映了生态安全的重要性”,第39题的“结合历史资料考查国际合作”。有的显性时事材料直接引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但更多的是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反映时政热点。而隐性时政材料则大多具有“生活化”特色,试题选取反映时政热点的生活现象和相关史料,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学好时政知识的三步曲
政治单科卷会设计几道直接考查时政热点的选择题,但文综卷一般不会直接考查考生对时政知识的识记。因此,高中生学习时政热点,不能满足于记住基本观点和基本事实,而应该着力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科学确定热点专题
高考政治试题所涉及的热点十分广泛,出题角度和设问方式也会灵活多变。只有科学确定热点专题,才能更好地预测高考命题立意的方向和角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来说,确定热点专题应遵循两个原则:一要遵循党和国家重要方针政策的精神,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不同角度,选择社会普遍关注而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件;二要从政治课的实际出发,选择符合自己生活实际,与教材理论有一定联系,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和理解的热点。
(二)建立热点专题体系
精选重大时事,按照热点专题重构知识体系,对热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剖析。热点专题的建立一般应包括:(1)热点综述:简要概括热点的主要内容。(2)内容分析:对热点相关内容作简要介绍,或分析背景和原因,或探究影响和意义,或介绍相关方针政策。(3)考点链接:以热点的主要事实和基本观点为线索,调动和运用政治学科的理论知识,把考点与热点链接起来,以理析事,以事明理,事理交融。但是,对热点的剖析并不是越深越好,要以教材的理论为限度,抓精要内容。因为有些问题不是我们的学识和能力所能认识和解决的。通过“热点综述”和“内容分析”,科学、准确、全面地了解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通过“考点链接”,提炼出具体热点事件所体现的方针政策精神,归纳出时政热点与学科知识的切合点,这是高考试题设问的题眼。
(三)进行热点专题训练
学习时政知识,不能忽视模拟训练。为此,我们不妨分专题研究近年高考卷及名校模拟卷对各个热点的考查情况,并选择其中的一些典型例题作为训练题。当然,选择一本结合最新热点设计的习题集也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通过训练,才能理解时政热点,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高考政治的评分要求来看,一份好的非选择题答案,要能把基本理论与材料、时政有机融合起来,特别是要适当地使用时政语言,使答案具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具备鲜明的政治学科特征,但要把时政语言正确地用到答案中去,离不开平时的积累和训练。
时政热点与政治试题的关系非常密切,命题者常常把教材资源、时事资源、生活资源和德育资源有机整合起来进行命题,因此我们要学习时政知识,了解时政热点,为我们顺利解答政治试题、取得好的成绩提供保障。
一、政治试题考查时政的特点
近年的高考政治试题,对时政知识的考查体现了“六个突出”。
(一)突出热点与理论的有机融合
在高考政治试题中,时政热点只是一个载体(政治单科卷直接考查时政知识的试题除外),其用意在于通过特定背景的设计,引领学生进行理性思考。试题侧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分析和阐释问题的思辨能力,尤其突出了对政治学科主干内容的考查,体现了时政热点与政治理论的有机融合。因此,试题对热点的考查仅局限于用教材理论知识能够认识和解决的问题。
(二)突出科学发展观
试题不但考查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理解和把握情况,而且考查学生运用科学发展观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一方面,试题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和时事知识,培养学生从理论到现实的发散性思维,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考试运用中的突破与创新,体现高中课程改革的方向;另一方面,试题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回避学生熟悉的话题,进一步彰显新课改倡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就是知识、知识源于生活且应该回归生活,从而引导学生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
(三)突出重大政治、经济问题
高考政治试题重视思想教育功能,侧重考查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及社会热点问题。试题从时代大背景中选择材料,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选取典型案例,充满了时代气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从总体来看,高考政治试题偏重于对国内热点问题的考查,如民生、民主、生态、科学发展等问题成为贯穿试题始终的主线,民族团结、低碳经济、农业、产业结构、科学发展观以及食品安全、物价和收入分配等民生问题,成为试题关注的热点。试题所关注的国际热点,一般都是对我国经济社会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如应对金融危机、全球气候变化等。
(四)突出长效热点
民生、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公民意识、民族团结、农业等问题,是影响国家和人类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高考政治试题常考不衰的长效热点。近年的高考政治试题,常将年度热点与长效热点相结合,通过对长效热点的考查,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去理解理论知识和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以实现活化知识的目的。
(五)突出价值取向的引导
试题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体现积极、健康的价值导向,使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在解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试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思想导向性,充分渗透社会主义价值观与时代精神。比如,2010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中的第26题、第38题第(3)小题较好地体现了公民意识,第27题、第32~33题、第35题、第38题第(1)小题、第39题第(5)小题等较好地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六)突出显性呈现与隐性呈现相结合
政治试题对时政热点的考查,既可能显性呈现,也可能隐性呈现。显性呈现,即直接以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试题的载体,考查学生对这些热点的了解情况及运用理论知识认识经济社会现象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隐性呈现,即试题对于热点的考查不易让人察觉,间接反映命题者的意图。比如,在2010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中,显性的时事材料有:第26题的“稳定就业”,第30题的“二氧化碳排放”,第31题的“人大代表的权利”,第32题的“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第33题的“修改选举法”,第34题的“世界佛教论坛的举行”,第35题的“政治协商”,第38题的“应对金融危机”;隐性的时事材料有:第25题的“加油站变化反映了经济结构的调整”,第28题的“中国引进巴西龟反映了生态安全的重要性”,第39题的“结合历史资料考查国际合作”。有的显性时事材料直接引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但更多的是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反映时政热点。而隐性时政材料则大多具有“生活化”特色,试题选取反映时政热点的生活现象和相关史料,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学好时政知识的三步曲
政治单科卷会设计几道直接考查时政热点的选择题,但文综卷一般不会直接考查考生对时政知识的识记。因此,高中生学习时政热点,不能满足于记住基本观点和基本事实,而应该着力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科学确定热点专题
高考政治试题所涉及的热点十分广泛,出题角度和设问方式也会灵活多变。只有科学确定热点专题,才能更好地预测高考命题立意的方向和角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来说,确定热点专题应遵循两个原则:一要遵循党和国家重要方针政策的精神,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不同角度,选择社会普遍关注而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件;二要从政治课的实际出发,选择符合自己生活实际,与教材理论有一定联系,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和理解的热点。
(二)建立热点专题体系
精选重大时事,按照热点专题重构知识体系,对热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剖析。热点专题的建立一般应包括:(1)热点综述:简要概括热点的主要内容。(2)内容分析:对热点相关内容作简要介绍,或分析背景和原因,或探究影响和意义,或介绍相关方针政策。(3)考点链接:以热点的主要事实和基本观点为线索,调动和运用政治学科的理论知识,把考点与热点链接起来,以理析事,以事明理,事理交融。但是,对热点的剖析并不是越深越好,要以教材的理论为限度,抓精要内容。因为有些问题不是我们的学识和能力所能认识和解决的。通过“热点综述”和“内容分析”,科学、准确、全面地了解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通过“考点链接”,提炼出具体热点事件所体现的方针政策精神,归纳出时政热点与学科知识的切合点,这是高考试题设问的题眼。
(三)进行热点专题训练
学习时政知识,不能忽视模拟训练。为此,我们不妨分专题研究近年高考卷及名校模拟卷对各个热点的考查情况,并选择其中的一些典型例题作为训练题。当然,选择一本结合最新热点设计的习题集也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通过训练,才能理解时政热点,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高考政治的评分要求来看,一份好的非选择题答案,要能把基本理论与材料、时政有机融合起来,特别是要适当地使用时政语言,使答案具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具备鲜明的政治学科特征,但要把时政语言正确地用到答案中去,离不开平时的积累和训练。
时政热点与政治试题的关系非常密切,命题者常常把教材资源、时事资源、生活资源和德育资源有机整合起来进行命题,因此我们要学习时政知识,了解时政热点,为我们顺利解答政治试题、取得好的成绩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