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渐变论”与“突变论”洞察历史

来源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n521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渐变论”认为事物的变化是一个长期、平稳而缓慢的过程,“突变论”则强调变化过程的间断或突然转换。这两种观点最早分别应用于生物学领域和数学领域,但是随着其理论发展的日趋成熟,“渐变论”与“突变论”在历史学习中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体现。下面,笔者结合近代西方代议制的发展、近现代革命与改革来谈一谈“渐变论”与“突变论”在洞察历史时的作用。
  一、从渐变角度认识近代西方代议制的发展
  近代英国走过了一条和平变革之路:1688年的光荣革命确定了英国开始走和平、渐进的发展道路;1832年的第一次议会改革最终确定了英国的发展道路,它让英国在和平变革的道路上稳健地走下去。在和平变革的同时,英国通过君主立宪制、内阁制等来实现对权力的限制,英国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得以平衡,有效避免了暴力冲突。因此,可以说在建立现代政治制度的过程中,英国走了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它的变革是缓慢的,却很坚实。
  【例1】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 ( )
  A.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B.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
  C.以和平方式进行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D.克服王权的专制,建立议会的主权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1688年,光荣革命以和平方式进行,是一场不流血的宫廷政变,是新旧贵族相互妥协的结果,推动了英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它使英国上下达成共识,即抛弃革命,用和平渐进的方式实行制度创新,促进国家的近代化,这成为英国模式的最鲜明特点,也为近年史学界所强调。本题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是C项。D项的干扰性较大,“议会主权”是英国宪法首要的和基本的原则,它是在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实现政治解放的过程中逐步确立起来的。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在同封建王权的斗争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后来,议会又相继通过了《王位继承法》、《选举改革法》。这样,从1832年到1867年,英国议会制度进入成熟的黄金时代。从上述对议会主权原则的阐述中可以看出,英国议会主权的精髓在于议会立法权至上。
  参考答案:C
  二、从渐变与突变视角认识革命与改革
  1.用“渐变论”与“突变论”来分析工业革命。
  【例2】19世纪末以来,工业革命问题在史学界引起经久不息的讨论。学者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在什么意义上可以称“工业革命”为一场“革命”。
  材料 “工业革命说”可以看作一种历史突变论的主张,强调历史的非连续性或断裂。汤因比在1880—1881年间的一系列讲座使“工业革命”一词流行起来。他要用“革命”来表达英国经济和社会的质的变化:旧有的秩序由于蒸汽机和动力织机的强大打击而突然地瓦解成碎片,各种经济技术的革新“毁灭了旧世纪,创造了一个新世界”,其他主张革命说的人如哈孟德夫妇也认为,这些变革像政治革命把法国与其过去相分隔一样,使英国与其过去相分隔,“是人类从一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的起点”。查尔斯·比尔德在1901年出版的《工业革命》一书中讲得更形象生动:“18世纪前半期的的英国实际上是中世纪的英国,安静、原始、未受商业贸易吼叫所纷扰。突然地,几乎是晴天霹雳,到来了工业革命的暴风雨和紧张的气氛。”《国富国穷》的作者大卫·兰德斯也认为,表示为工业革命的技术变革,意味着比轮子发明以来的任何事物都更激烈的突变。奇波拉主编的多卷本《欧洲经济史》观点更激烈:没有革命像工业革命一样具有显著的革命性。
  对“工业革命说”的质疑在20世纪20年代已经出现。质疑者持“渐变论”或“渐进论”观点,强调历史的连续性,认为英国的所谓“工业革命”并非短时间完成的。克拉潘在他的名著《现代英国经济史》中提出:“1830年以前英国没有一种工业已经度过了全面的技术革命。”我们发现工业革命进行了两个世纪,之前还准备了两个世纪”,“一场持续了150年,而且又至少为之孕育了150年的革命,看来真的需要一个新标记了”。写了《工业革命》一书的艾什顿也认为,把一系列变化说成革命是有争议的。革命意味着一种突然的变化,但这并不是经济过程的特征。他沿用这个概念不过是“因为它已经长期被使用并根深蒂固地植根于大众语言之中,提出一个新词取代它未免太书生气”。美国现代化理论的代表人物华·惠·罗斯托在他的著作里也用“起飞”代替了“工业革命”概念。
  ——摘自《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试评述材料中关于工业革命的观点。
  解析:第一段材料提到了“工业革命说”的观点,这种观点强调历史的非连续性或断裂。材料中的“革命”、“质的变化”、“与过去相分隔”以及“进入另一个世界的起点”等语句反映出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非连续性;材料中的“几乎是晴天霹雳,到来了工业革命的暴风雨和紧张的气氛”体现出英国工业革命是一场质的突变。“工业革命说”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用阶段特征式的归纳法来梳理整合,证明工业革命是一场突发的革命。
  第二段材料反映了围绕工业革命出现的另一种声音:工业革命是渐进的,并非短时间可完成的。材料中的“英国没有一种工业已经度过了全面的技术革命”、“之前还准备了两个世纪”、“持续了150年,而且又至少为之孕育了150年”证明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是连续的、渐变的,强调英国工业革命是量化的,体现了“渐变论”的观点。质疑者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用阶段特征式的归纳法来梳理整合,证明工业革命是一场长期的、渐变的改革。
  参考答案:观点一:工业革命体现了“突变论”、“革命论”。①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工业革命使人类生产实现了由工场到工厂的转变;③工业革命造成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④工业革命后,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⑤工业革命后,近代工业城市兴起并发展;⑥工业革命促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自由资本主义取代了重商主义;⑦工业革命使人类由传统的农业文明进入近代工业文明时代。可见,工业革命的兴起与开展具有鲜明的突变性和革命性。   观点二:工业革命体现了“渐变论”、“改良论”。①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比较宽松的政治保障和民主氛围;②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和广阔的国内外市场;③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冲击封建神学,为工业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④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工场手工业时代的技术积累,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科技支持。可见,工业革命的兴起与开展,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连续性,是一场渐变的改良。
  2.用“渐变论”与“突变论”来看中国维新变革中的渐进与激进。
  【例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吾今开国会,尚非其时也。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材料二 谭嗣同认为:“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主张“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他称赞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学说,认为“法人之学问,冠绝地球,故能倡民主之义”。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在君权与宪政方面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谭嗣同在中国宪政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
  解析:本题涉及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维新变法的背景、康有为及谭嗣同的变法思想等。谭嗣同猛烈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和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并对封建纲常伦理进行了犀利的批判,其思想激进而深刻。相比较之下,康有为认为“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他更倾向于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参考答案:(1)主要思想:民智未开,宣扬保君权,自上而下变法,强调开国会时机不成熟。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影响,产生变法救国的思想。
  (2)同:倡导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异:康有为主张渐进改革;谭嗣同提出废君权、倡民权的激进主张。
  总之,“渐变论”强调历史的连续性,突出历史现象与之前或之后知识的内在联系,侧重于历史的渐进性以及量的积累,是改良型或改革型的发展;“突变论”强调历史的非连续性或断裂,侧重于历史的创新性,是质的飞跃,是革命性的变革。用“渐变论”与“突变论”来解读分析、理解把握教材中的诸多历史现象,能够使同学们对历史的理解和感悟更深刻、更透彻。
其他文献
一、知识网络构建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15世纪末,西欧国家逐渐开辟了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世界各地孤立发展的状态被打破,世界市场雏形出现。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欧美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使世界绝大部分地区沦为其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2.现代资本主
立足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通过分析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对策.
针对当前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建设工程项目周期各阶段对工程造价影响的客观规律和特点,提出一些加强公路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建议和方法。
中小水电项目对于发展地区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大意义,但是无序开发导致现有中小水电项目问题严重。结合案例调查,使用ZOPP方法进行分析,指出中小水电项目的问题主要集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创新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
原始凭证是记录企业管理过程或会计核算的基础凭证,上面附着大量的有价值信息,但是在大部分企业管理中,获取原始凭证上信息主要是通过人眼识别的方式,对原始凭证的管理也普遍
我国环境资源立法和学术界均已接纳综合生态系统管理这一理念,但目前对这一理念的理解和运用还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仅仅止步于在立法体系上较为全面地涵盖生物系统各要素,但
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是电子对抗中的关键处理过程,也是信号处理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现代电子战争中,各种新体制和复杂体制雷达不断投入使用,使得电磁环境更加复杂,也给
《政治生活》是与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一本教科书,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调整,《政治生活》教材与时俱进,进行了多次改版和修订,做出删减和补充,使其更加科学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