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选总统没几天,奥巴马就发出了警告:“我们面临的经济危机规模之大是史无前例的……我们面前的风险是陷入通货紧缩恶性循环,这可能将使得我们的庞大的债务规一模进一步扩大。”这番言论不仅引发了对大萧条的恐惧,更让人们想起这个时代一位最重要的思想家:欧文·费雪。
如果还有人记得他,通常也是因为他的“可能是史上最离谱的股市预言”:1929年10月,他宣称,股市已经到了“永久性的高地”。现在被人频频引用、争议和追随的,则是一个与他同时代的英国人凯恩斯。然而,是费雪奠定了现代货币经济学的大部分基础;凯恩斯在谈到他自己的货币数量如何影响实体经济的理论时称,费雪才是该理论的鼻祖。
回归视线
与1930年代相似的情景越来越多地重现,美国如今也是债台高筑。尽管其中多数是‘内部”或“国内”债务——些美国人负债于另一些美国人,随着基础抵押品价值下降和收入缩水,债务的实际负担增加了。恶化的债务状况冲击银行,引发资产出售和进一步的价格下跌。
费雪在1933年写到:
过度的投资和投机通常(对经济)有重要影响,但如果不是用借来的钱,它们引起的不良后果要小得多。由于蜂拥清偿的规模效应,个人为减轻债务负担做出的每份努力反而都会加重负担……还的越多,欠的就越多;经济之舟越倾斜,就越容易倾斜。
尽管极少提及费雪,美国的决策者们却在实践中运用着他的理论。现任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正在谋求将费雪的债务型通货紧缩理论应用。2008年3月,他决定对贝尔斯登实施部分援助,以避免这家投行突如其来的财务清算引发一系列的资产价格下跌和违约行为。事实上,有人说美联储就是因为把费雪理论学的太好了:2001年到2004年间,为遏制科技股崩溃带来的通缩冲击波,美联储把利率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从而吹起了一个新的泡沫——房地产。
经济学历程
费雪生于1867年,31岁就成了耶鲁大学教授。
费雪曾是经济学家中的著名“怪人”。他天资卓越,因而自视甚高,有时甚至飞扬跋扈。面对争论,他态度坚决、自以为是,从来不知妥协;生活上,他秉持清教徒的精神,严于律己,不抽烟、不饮酒,也不饮用咖啡和茶,极少吃肉;他没有幽默感,很少会笑,总是衣着整洁而古板。
1894年去瑞士的旅途中,他在如瀑布般落入山间水塘的水中,发现了一条“能够精确定义财富,资产,利率和收入关系”的路,费雪的一位传记作家,罗伯特·洛林艾伦这样写到。“如果将每单位时间内以特定体积落入池塘的水看做收入,那么在特定时刻有着固定容积水的池塘,就是资产。”在接下来的30年中,他创立了许多金融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
1911年,提出“货币购买力”概念的费雪确立了货币数量理论。该理论表明,货币供应量乘以它的流通速度(即1美元在市场中流通的速率)等于交易总量乘以价格水平。或许更为重要的是,他揭示了为什么变化的流通速度和价格会使实际利率背离名义利率。进一步说,费雪认为美元的价值应与一篮子商品而非黄金挂钩,这使得他成为所有力图价格稳定的现代央行的精神教父。
20世纪20年代,费雪因为发明销售一种卡片索引系统成了富翁。他用这笔钱做保证金购买股票,在1929年时,那些股票价值1000万美元。但令人不胜唏嘘的是,在他看到“高地”的两个星期后,股市崩盘了。
尽管吃了苦头,费雪依然乐观。他失去了财富和家庭,但研究没有中止。他是1930年请求胡佛总统否决臭名昭著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的1028位经济学家之一。他发展了自己的债务型通货紧缩理论。1933年,他在《计量经济学学会会刊》中撰文,把债务通缩描述为多米诺骨牌效应:廉价抛售一资产价格下跌-利率上升-更多的廉价抛售-周转速度下降-净资产减少-银行加速破产-银行挤兑-信贷萎缩-银行抛售资产-信心越来越低迷-囤积现金。
1947年,在凯恩斯去世之后一年,费雪也长眠不起,而且至今无法摆脱凯恩斯的阴影。但费雪的洞察力依然至关重要,它们经过过滤,也许是在无意识之间,已渗入了当今决策者的思维。
编译:何 乐
如果还有人记得他,通常也是因为他的“可能是史上最离谱的股市预言”:1929年10月,他宣称,股市已经到了“永久性的高地”。现在被人频频引用、争议和追随的,则是一个与他同时代的英国人凯恩斯。然而,是费雪奠定了现代货币经济学的大部分基础;凯恩斯在谈到他自己的货币数量如何影响实体经济的理论时称,费雪才是该理论的鼻祖。
回归视线
与1930年代相似的情景越来越多地重现,美国如今也是债台高筑。尽管其中多数是‘内部”或“国内”债务——些美国人负债于另一些美国人,随着基础抵押品价值下降和收入缩水,债务的实际负担增加了。恶化的债务状况冲击银行,引发资产出售和进一步的价格下跌。
费雪在1933年写到:
过度的投资和投机通常(对经济)有重要影响,但如果不是用借来的钱,它们引起的不良后果要小得多。由于蜂拥清偿的规模效应,个人为减轻债务负担做出的每份努力反而都会加重负担……还的越多,欠的就越多;经济之舟越倾斜,就越容易倾斜。
尽管极少提及费雪,美国的决策者们却在实践中运用着他的理论。现任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正在谋求将费雪的债务型通货紧缩理论应用。2008年3月,他决定对贝尔斯登实施部分援助,以避免这家投行突如其来的财务清算引发一系列的资产价格下跌和违约行为。事实上,有人说美联储就是因为把费雪理论学的太好了:2001年到2004年间,为遏制科技股崩溃带来的通缩冲击波,美联储把利率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从而吹起了一个新的泡沫——房地产。
经济学历程
费雪生于1867年,31岁就成了耶鲁大学教授。
费雪曾是经济学家中的著名“怪人”。他天资卓越,因而自视甚高,有时甚至飞扬跋扈。面对争论,他态度坚决、自以为是,从来不知妥协;生活上,他秉持清教徒的精神,严于律己,不抽烟、不饮酒,也不饮用咖啡和茶,极少吃肉;他没有幽默感,很少会笑,总是衣着整洁而古板。
1894年去瑞士的旅途中,他在如瀑布般落入山间水塘的水中,发现了一条“能够精确定义财富,资产,利率和收入关系”的路,费雪的一位传记作家,罗伯特·洛林艾伦这样写到。“如果将每单位时间内以特定体积落入池塘的水看做收入,那么在特定时刻有着固定容积水的池塘,就是资产。”在接下来的30年中,他创立了许多金融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
1911年,提出“货币购买力”概念的费雪确立了货币数量理论。该理论表明,货币供应量乘以它的流通速度(即1美元在市场中流通的速率)等于交易总量乘以价格水平。或许更为重要的是,他揭示了为什么变化的流通速度和价格会使实际利率背离名义利率。进一步说,费雪认为美元的价值应与一篮子商品而非黄金挂钩,这使得他成为所有力图价格稳定的现代央行的精神教父。
20世纪20年代,费雪因为发明销售一种卡片索引系统成了富翁。他用这笔钱做保证金购买股票,在1929年时,那些股票价值1000万美元。但令人不胜唏嘘的是,在他看到“高地”的两个星期后,股市崩盘了。
尽管吃了苦头,费雪依然乐观。他失去了财富和家庭,但研究没有中止。他是1930年请求胡佛总统否决臭名昭著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的1028位经济学家之一。他发展了自己的债务型通货紧缩理论。1933年,他在《计量经济学学会会刊》中撰文,把债务通缩描述为多米诺骨牌效应:廉价抛售一资产价格下跌-利率上升-更多的廉价抛售-周转速度下降-净资产减少-银行加速破产-银行挤兑-信贷萎缩-银行抛售资产-信心越来越低迷-囤积现金。
1947年,在凯恩斯去世之后一年,费雪也长眠不起,而且至今无法摆脱凯恩斯的阴影。但费雪的洞察力依然至关重要,它们经过过滤,也许是在无意识之间,已渗入了当今决策者的思维。
编译:何 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