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学习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习作的起始“重在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和自信心”。提起作文,学生普遍的内心感受——难。如何消除孩子们习作时的畏难情绪?如何让孩子们的习作观念由“要我写”转变成“我要写”?以前,我一直很茫然。后来,在作文教学实践中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重在激发兴趣和创设情趣,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显著效果。
一、活动体验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只有对作文产生兴趣,才能写好作文,才能激情投入到写作之中。有兴趣,才能喜欢;喜欢,才能成功。作文兴趣是影响写作效率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在教学实践中,我常常先让学生活动(游戏、画画、表演……),再根据活动时的内容说体会,最后再把活动经过写具体。这种让学生活动后写话的习作课,会激起孩子们的兴趣,而且孩子们都能把自己所参与的活动,真实具体地叙述出来。这样,孩子的习作就有了内容,写出来的习作也就克服了空洞、不真实、无病呻吟等缺点。
就拿《放飞想象的翅膀》一课来说吧!新课一开始,我在黑板上出示“△△|○”这几个图形,并告诉孩子们这堂课将让这四位小客人来到我们课堂做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这四位小客人拼成一个图形,再根据自己所组成的图形说一两段话或编一个故事。咦,语文课上画图画,这可是件新鲜事儿!孩子们一下子来劲了,凝神注视着老师,期望着活动的开始。在这种内驱力的推动下,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就连平时学习较困难的孩子都想显显身手。这时,形成了学生群体为求知而乐,为探究而兴奋激动的习作氛围。
二、放飞想象 张扬个性
随着思维积极活动,孩子们想象的翅膀随之展开了。在用“△△|○”,这四个几何图形任意组合时,一个个小画家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有的把四个图形组合成甜甜的笑脸;有的组合成一条活生生的小鱼;有的组合成小花、小树……这些具体生动的图形,不仅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还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
接着,老师让孩子们说说所画的内容;说说图形所代表的意义。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比如,画小花的同学编了一个小故事:“我是花园里一朵小花,以前,我的同伴遍布花园中,我们在一起玩耍,过得真快乐!可是由于几位同学的破坏,现在,我的同伴都相继离开了花园,我想大声呼吁同学们要爱护花草……”画笑脸的同学这样说:“今天,我取得了好成绩,终于可以笑一笑了。你想知道我为什么笑吗?因为我妈妈是一个只重分数不重实际的人,她从不考虑试卷的难易程度,让我非得考一百分不可,我每天都过得不快乐。这次好了,我可以开心地笑一笑了……”画小鱼的同学说:“……我要呼吁人类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否则,到最后会”害了自己啊……
啊!孩子的想象力确实丰富,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和现实联系起来,并把自己的感受活灵活现地表达出来。这时,只要老师稍加引导,让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就能为孩子理解语言做好认识上的准备,兴趣自然由“画”迁移到“话”,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驱使他们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习作中。
三、说写结合 自由习作
由“画”到“话”完成后,水到渠成,进入了关键环节——写。孩子们由自己所组合的图形大胆放飞想象的翅膀,写出来的内容形式多样;有小故事、童话、散文……最后老师又发动同学们对作品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将“画”“文”“话”紧密结合起来。这样,不但培养了孩子们的说话能力,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而且使他们的创造才能(画画)得以施展,享受到了创造成功的乐趣,激发孩子们进一步创造(写作的)激情,为更好地完成习作做了充分的准备。
这样的习作课,从形式到内容都比较符合孩子们的性格特点,能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习作兴趣。孩子们也一改往日习作时的眉头紧锁的状态,乐于说,勤于写,变以往的“要我写”为“我要写”的教学目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为老师必须根据教学实际和孩子的心理特点,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责任编辑:梁 媛)
一、活动体验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只有对作文产生兴趣,才能写好作文,才能激情投入到写作之中。有兴趣,才能喜欢;喜欢,才能成功。作文兴趣是影响写作效率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在教学实践中,我常常先让学生活动(游戏、画画、表演……),再根据活动时的内容说体会,最后再把活动经过写具体。这种让学生活动后写话的习作课,会激起孩子们的兴趣,而且孩子们都能把自己所参与的活动,真实具体地叙述出来。这样,孩子的习作就有了内容,写出来的习作也就克服了空洞、不真实、无病呻吟等缺点。
就拿《放飞想象的翅膀》一课来说吧!新课一开始,我在黑板上出示“△△|○”这几个图形,并告诉孩子们这堂课将让这四位小客人来到我们课堂做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这四位小客人拼成一个图形,再根据自己所组成的图形说一两段话或编一个故事。咦,语文课上画图画,这可是件新鲜事儿!孩子们一下子来劲了,凝神注视着老师,期望着活动的开始。在这种内驱力的推动下,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就连平时学习较困难的孩子都想显显身手。这时,形成了学生群体为求知而乐,为探究而兴奋激动的习作氛围。
二、放飞想象 张扬个性
随着思维积极活动,孩子们想象的翅膀随之展开了。在用“△△|○”,这四个几何图形任意组合时,一个个小画家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有的把四个图形组合成甜甜的笑脸;有的组合成一条活生生的小鱼;有的组合成小花、小树……这些具体生动的图形,不仅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还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
接着,老师让孩子们说说所画的内容;说说图形所代表的意义。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比如,画小花的同学编了一个小故事:“我是花园里一朵小花,以前,我的同伴遍布花园中,我们在一起玩耍,过得真快乐!可是由于几位同学的破坏,现在,我的同伴都相继离开了花园,我想大声呼吁同学们要爱护花草……”画笑脸的同学这样说:“今天,我取得了好成绩,终于可以笑一笑了。你想知道我为什么笑吗?因为我妈妈是一个只重分数不重实际的人,她从不考虑试卷的难易程度,让我非得考一百分不可,我每天都过得不快乐。这次好了,我可以开心地笑一笑了……”画小鱼的同学说:“……我要呼吁人类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否则,到最后会”害了自己啊……
啊!孩子的想象力确实丰富,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和现实联系起来,并把自己的感受活灵活现地表达出来。这时,只要老师稍加引导,让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就能为孩子理解语言做好认识上的准备,兴趣自然由“画”迁移到“话”,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驱使他们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习作中。
三、说写结合 自由习作
由“画”到“话”完成后,水到渠成,进入了关键环节——写。孩子们由自己所组合的图形大胆放飞想象的翅膀,写出来的内容形式多样;有小故事、童话、散文……最后老师又发动同学们对作品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将“画”“文”“话”紧密结合起来。这样,不但培养了孩子们的说话能力,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而且使他们的创造才能(画画)得以施展,享受到了创造成功的乐趣,激发孩子们进一步创造(写作的)激情,为更好地完成习作做了充分的准备。
这样的习作课,从形式到内容都比较符合孩子们的性格特点,能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习作兴趣。孩子们也一改往日习作时的眉头紧锁的状态,乐于说,勤于写,变以往的“要我写”为“我要写”的教学目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为老师必须根据教学实际和孩子的心理特点,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责任编辑:梁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