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在不断改革,课程也在不断的更新。由此而来的是一些新学科的诞生,道德与法治就是其中之一。当然新的学科不是凭空诞生的,而是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此引发出的新课程的教学、探讨问题层出不穷。新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科与生活的贴近度越来越高,如何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更好的开展起来是课程发展到现阶段面临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综合性 生活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开设到今天已经经历了两年多的时间,已经走过了最初的萌芽阶段,需要的是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就需要将前一个阶段的问题解决好才能良好的发展下去。现阶段,如何将这门课程了无痕迹地应用于生活中是促进课程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概述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前身是人教版的思想道德课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为满足教育的需要对其进行了全面的革新。现阶段新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有以下特征:
(1)综合性
從课程的名称中可以看到这门课程是关于道德和法治这两方面的问题的。但是,不能单纯认为它是道德和法治的一加一,更不是从原来的侧重道德到现在的侧重法治。而是一个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完整性的从道德、法治两个方面来展开教学活动的课程,具有不可割裂的属性。
(2)生活化
从教材内容来看,是属于比较贴近生活的类型。从话题的选取,学习的方法,拓展的内容,各个方面都和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主要的核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思想道德体系,学术的痕迹逐渐淡化,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
二、将课程生活化的意义
从诞生到现在,这门课程不仅仅有好的一面,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也是我们探讨它的原因之一。只有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这门课程从开设至今已经奠定了初步的基础,要想更进一步的发展就需要加深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度,从意义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有利于中学生的成长
作为中学生学习的成长阶段,在中学时代所接受的知识和文化对其的影响会是一生的。因此,在这个阶段学习的文化必然对其健康成长有促进作用,是符合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常态的。这即是这门课程从道德思想转化为道德和法治的意义之一。
(2)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是一个集合概念,它是由社会主义道德文化、法治文化等诸多的元素组合在一起构成的。而它又是非常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因此这门课程通过生活化的学习模式有利于中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和意义,近而弘扬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
三、如何将课程更好的应用于生活
通过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生活化的探讨,明确了采用生活化的模式来开展这门课程的意义,因此对于如何做到这门课程的生活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对于教学目标做到“胸有成竹”
要想将课程整体更好地体现在生活中,前提是要做好本职工作,即对课程的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先驱,必须对教学的目标、核心、本质要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认识。如此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不盲目、不落下、不混乱,从而确保整个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2)对于教学内容做到完全融合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要想做到和生活的完美结合首先要从课程自身也就是从教学内容上去贴近生活。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先将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提炼、整合,使之和日常的生活完全融入在一起,对于初中生的学习有利而无弊。也是课程生活化的必要环节。
(3)对于周边资源做到充分整合
在今天,学习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课本和课堂中的活动。古人云“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就是对今天学习资源多样的最好写照。教师应该培养起学生学会利用自己身边的学习资源的良好习惯。生活是一个大舞台,只有当你站在其中才会领会其中的魅力,这也我们将课程融合应用到生活中的道路。
(4)对于学习方式做到多样化
对于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体验式、探讨式、团队式。这三种方式中每一个都各有特点。体验主要针对的是学生的亲身体验的感觉,这对于加强学生的印象是非常好的方式;而对于探讨式而言,侧重的是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是自主式学习最突出的方式,对于学生的自信心有很好的增强作用;而团队式学习方式强调的是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的能力和“信他力”。这三种学习方式的应用无一例外都离不开我们的实际生活。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明白学习不只是停留于文字的形式,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反之也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四、结束语
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成绩或者继续学习,而是为了发现自身地方不足,去探索自己“同心圆”之外的世界。作为学习生涯的成长阶段,初中阶段的学习是形成正确三观,塑造自己精神世界的绝佳时期。作为培养、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体理论体系的课程,道德与法治在初中的课程体系的出现是必然的结果,而它不断走向生活化、融人生活是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许诚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建议[J].学苑教育2017(8):16-17.
[2]王志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6(10).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综合性 生活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开设到今天已经经历了两年多的时间,已经走过了最初的萌芽阶段,需要的是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就需要将前一个阶段的问题解决好才能良好的发展下去。现阶段,如何将这门课程了无痕迹地应用于生活中是促进课程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概述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前身是人教版的思想道德课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为满足教育的需要对其进行了全面的革新。现阶段新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有以下特征:
(1)综合性
從课程的名称中可以看到这门课程是关于道德和法治这两方面的问题的。但是,不能单纯认为它是道德和法治的一加一,更不是从原来的侧重道德到现在的侧重法治。而是一个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完整性的从道德、法治两个方面来展开教学活动的课程,具有不可割裂的属性。
(2)生活化
从教材内容来看,是属于比较贴近生活的类型。从话题的选取,学习的方法,拓展的内容,各个方面都和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主要的核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思想道德体系,学术的痕迹逐渐淡化,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
二、将课程生活化的意义
从诞生到现在,这门课程不仅仅有好的一面,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也是我们探讨它的原因之一。只有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这门课程从开设至今已经奠定了初步的基础,要想更进一步的发展就需要加深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度,从意义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有利于中学生的成长
作为中学生学习的成长阶段,在中学时代所接受的知识和文化对其的影响会是一生的。因此,在这个阶段学习的文化必然对其健康成长有促进作用,是符合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常态的。这即是这门课程从道德思想转化为道德和法治的意义之一。
(2)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是一个集合概念,它是由社会主义道德文化、法治文化等诸多的元素组合在一起构成的。而它又是非常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因此这门课程通过生活化的学习模式有利于中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和意义,近而弘扬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
三、如何将课程更好的应用于生活
通过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生活化的探讨,明确了采用生活化的模式来开展这门课程的意义,因此对于如何做到这门课程的生活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对于教学目标做到“胸有成竹”
要想将课程整体更好地体现在生活中,前提是要做好本职工作,即对课程的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先驱,必须对教学的目标、核心、本质要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认识。如此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不盲目、不落下、不混乱,从而确保整个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2)对于教学内容做到完全融合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要想做到和生活的完美结合首先要从课程自身也就是从教学内容上去贴近生活。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先将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提炼、整合,使之和日常的生活完全融入在一起,对于初中生的学习有利而无弊。也是课程生活化的必要环节。
(3)对于周边资源做到充分整合
在今天,学习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课本和课堂中的活动。古人云“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就是对今天学习资源多样的最好写照。教师应该培养起学生学会利用自己身边的学习资源的良好习惯。生活是一个大舞台,只有当你站在其中才会领会其中的魅力,这也我们将课程融合应用到生活中的道路。
(4)对于学习方式做到多样化
对于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体验式、探讨式、团队式。这三种方式中每一个都各有特点。体验主要针对的是学生的亲身体验的感觉,这对于加强学生的印象是非常好的方式;而对于探讨式而言,侧重的是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是自主式学习最突出的方式,对于学生的自信心有很好的增强作用;而团队式学习方式强调的是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的能力和“信他力”。这三种学习方式的应用无一例外都离不开我们的实际生活。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明白学习不只是停留于文字的形式,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反之也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四、结束语
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成绩或者继续学习,而是为了发现自身地方不足,去探索自己“同心圆”之外的世界。作为学习生涯的成长阶段,初中阶段的学习是形成正确三观,塑造自己精神世界的绝佳时期。作为培养、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体理论体系的课程,道德与法治在初中的课程体系的出现是必然的结果,而它不断走向生活化、融人生活是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许诚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建议[J].学苑教育2017(8):16-17.
[2]王志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