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接送”背后的幼儿空间“浅环境”问题解析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m_19780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式接送”是继“中国式过马路”之后又一个热词,现在不少学校不到点都不让学生进校门,再加上校车难以普及,孩子上下学路上的安全问题确实让人焦虑。然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对中国本身缺乏社会安全感外,国内幼儿建筑的空间的不完善是否也是其原因之一呢?本文结合了“中国式接送”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幼儿的视野来营造幼儿建筑环境空间理论与实践。
  一、发现城市生活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式接送”定义
  何为“中国式接送”呢?其来源就是每到学生上学和放学期间,在大小城市的学校,往往停放着不同种类的交通工具,这在家长和学校老师之间成为“无缝对接”。这种现象便是最新热议的“中国式接送”。
  现如今“中国式接送”的现象具有“中国特色”,因为在欧洲和美洲很多地区,几乎没有接送孩子这种现象。也许你会说我们不应该“言必称欧美”,因为在中国欧美校车管接管送的方式是行不通的,但是在日本,这个在交通状况、人口数量与城市形态等方面与我国都很类似的国家,也很少出现家长接送小孩的现象,为什么?这是我们要反思的。
  (二)“中国式接送”原因分析
  “中国式接送”在中国“盛行”,主要因素有:家长担心孩子的安全、复杂的城市交通,孩子的品性指导等,总而言之“中国式接送”现象的“受宠”是国人缺乏社会安全感的一种体现。但从环境对儿童意识的影响来看,归根结底还是幼儿空间“浅环境”对孩子自立意识没有起到诱导式作用。
  二、“中国式接送”问题理清
  “中国式接送”形成的原因从社会安全层面上来说为:管理的碎片化,即社会管理创新停留在一般的号召,缺乏整体设计和统筹规划。从幼儿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来说:其核心就在于中国幼儿空间“浅环境”的不完善,以致于没有发挥幼儿对空间及城市的认知。
  如果我们想让“中国式接送”现象在国内不再出现,与其把矛头对准提高国人社会安全感,还不如完善孩子的幼儿成长空间中的“浅环境”,让孩子提高空间、环境、城市认知,让自己的孩子独立走在上学的路上。
  (一)理论支持
  所谓幼儿空间“浅环境”是指那些对幼儿身心发展有诱导性的空间环境及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要改善儿童的物质环境,创设良好心理环境,优化社会环境,将幼儿园潜环境与显环境的创设提到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对《纲要》的学习和理解,比较容易理解不论是任何环境的创设,为幼儿的发展服务都是我们所围绕的核心。
  研究《纲要》中对环境创设的要求,尽可能为幼儿创造健康的“浅环境”,以便能满足幼儿在诸多方面的需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素质,使幼儿获得充分的尊重感、安全感,从而能真正实施“浅环境”教育在幼教理念的真正体现。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在1935年的《为儿童造良好的环境》一文中明确提出,“孩子生来大概都是好的,但是到了后来,或者是好,或者是坏,都是因为环境的关系”。他还指出作为教育者有为儿童创造不同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赞同:发展创造力的两个条件是心理的安全与自由。在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中,幼儿才能拥有轻松愉悦的心情,才能有效锻炼自理能力。
  (二) 了解幼儿建筑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的在各个历史时期中的发展很不平衡,至今我国的幼儿建筑比不上其他任何类型的公共建筑。如前所述,在人的一生中,幼儿期是人的机体组织和器官都在不断发育生长的重要时期,也是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各种变化的可塑性较强的时期,因此这种身心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外部的、内部的、生理的、心理的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和综合影响的能动过程。除去依据遗传素质的因素,后天的环境与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建设适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环境的过程中,科学保育幼儿的最佳场所就是良好的幼儿建筑环境。
  三、幼儿空间“浅环境”理论设计思维提出
  幼儿空间“浅环境”是幼儿心理成长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何合理有效地将幼儿设计中的“浅环境”凸显出来呢?
  以幼儿的视野来营造幼儿空间氛围、设计方法是以幼儿的人体工程学为出发点,门厅,桌椅及各种公共设施都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结构划分上游乐区与图书室、教室之间各功能区联系紧密,功能齐全;色彩上运用颜色鲜亮的黄色,粉色,绿色等,让颜色分布在孩子们活动的各个空间,融入孩子们的生活;灯光上多采用壁灯,地灯等作为儿童前行的指引,并在灯光的选用上重视合理的采光需要,以保护孩子的视力发育等;造型上形式多变、加入环保应用。(如:外场景大而奇怪的窗户,屋顶处的雨水收集,游戏室以森林为主体,蛋形的椅子奇特的动物等)。
  以幼儿的视野来营造幼儿空间氛围的幼儿建筑意义在于追求幼儿成长“浅环境”的身体、心理要求,以幼儿的视野来营造幼儿建筑空间氛围。让孩子在属于自己的空间中茁壮成长。
  其中建筑形式上,以孩子的人体工程学、眼光尽量表达空间的动感,以流通的空间、奇怪的角落、窗户古怪的位置等建筑语言来创造出具有儿童个性的建筑形象。在功能分区上尽可能多地提供给幼儿们各种活动机会,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同时从孩子成长环境的本质中提高儿童自我保护、自力更生的能力,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淑旗.幼儿园建筑活动空间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2]秦元东,唐淑.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环境——论陈鹤琴关于幼稚园环境创设的思想[J].学前教育研究,2002(06)
  [3]李富洪.曹碧华.谢超香.孙弘进.李红.路标信息在幼儿空间再定向的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种植油茶用途广,经济效益显著,其速生丰产主要栽培技术是:适宜的环境条件、培育壮苗、种植方法、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加工。
摘 要:由于文化产业的轻资产、规模小的特点,文化企业大多是小微企业,但融资难是小微文化企业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之一。现从小微文化企业的定义出发,分析了金融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我国小微文化企业融资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问题的成因。为了解决小微文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借鉴了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金融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金融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整体思路,并提
目的:观察抗精神病药物合并氟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及提高对精神分裂症整体疗法。方法:4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为期8周观察与治疗。均给予HAMD,BPRS,TESS
为研究无乳链球菌荚膜多糖(CP)与表面免疫相关蛋白(Sip)和纤维蛋白原结合蛋白(FbsA)串联表达蛋白的偶联物CP+Sip-FbsA对无乳链球菌性奶牛乳房炎的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将纯化的CP+Sip-
本科2006年收治肝硬化患者112例,均得到护理人员系统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现将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作一报道。
应用邓聚龙教授提出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临夏州农科所蚕豆品比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加权关联度适合于蚕豆育种中对多性状的综合评判,能客观反映每份材料的真实价值。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Wilson Disease(WD)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所致的疾病。本病特点是脑基底核变性、角膜色素环(Ka
目的简要介绍医院实际推行的绩效考核模式。方法结合其运行效果进行分析。结论医院在设计绩效考核方案时,根据医院发展不同时期不同要求以及科室发展特点,选择适合的方案,才能达
为鉴定我国黑龙江省分离的狍子源鞭虫的种类及确定其在鞭虫中的分类地位,本研究首先对鞭虫进行形态学特征观察,并利用PCR方法扩增该鞭虫r DNA ITS序列,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