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教学设计

来源 :新时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s0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想:
  教学课型:诵读课
  教学方法:从诵读中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
  (2)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古诗包含的情感。
  (3)入情入境地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由本单元的主题“战争”入手,自读自悟,在读中感悟古诗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古诗来认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残酷的兵役制,体会人民苦难的生活。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戎边将士、渴望社会和平的感情。古今对比,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体会古诗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戎边将士、渴望社会和平的感情。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电脑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有关战争的古诗。
  教学设计
  1.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感觉生活幸福吗?什么事情让你感到很幸福?
  生:有爸爸妈妈的关心和爱护感觉很幸福。
  得到老师的理解和信任感觉很幸福。
  登上领奖台的那一时刻感觉很幸福。
  ……
  师:我也说说我的幸福感觉吧。当看过一部部反映战争的电影、读过一篇篇描写战争的文章的时候,我为自己生活在今天这个和平的年代而感到无比的幸福!我想同学们一定和我有同样的感觉。
  战争太残酷了,还记得古诗《十五从军征》里退役士兵回乡的那一凄惨的景象吗?
  (2)同学们跟着音乐一块背诵《十五从军征》(播放《十五从军征》幻灯片伴奏音乐)。
  (3)在封建社会里,国家连年征战,因此,反映战争及征人生活的诗歌举不胜举,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反映战争及征人生活的古诗。(幻灯片出示课题)
  (4)学生打开课本自由朗读古诗,边读边想古诗的意思。
  2.由题入诗
  (1)同学们能理解题目的意思吗?题目里的“塞”指什么?从题目中你知道这首诗是写什么内容的吗?
  生:按照各自的理解回答。
  师:补充总结:“出塞”到边关去征战。“塞”,指边关、边塞。这首诗是写征人生活和战争的诗歌。(出示“题解”幻灯片)
  (2)我们以前已经了解过唐代诗人王昌龄的情况,哪个同学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诗人王昌龄?
  学生介绍王昌龄。
  出示幻灯片全面介绍诗人的情况。
  王昌龄,子少伯,唐代著名诗人。擅长七绝,被后人称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在古代,由于国家分裂,外族入侵,战争不断,人们饱受战争的侵害,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而对美好安定的生活充满期待和向往。于是他就把自己的向往写成诗歌,广为传唱,其中高适、岑参等诗人也了解边塞战争生活,著有大量优秀的描写边塞生活的诗歌,于是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
  (3)说到边关或边塞,同学们联想到的是怎样的景象?请同学观看几幅有关边关塞外的图片,然后用一些恰当的词句说说边塞的环境。(幻灯片出示图片资料)
  边塞环境:黄沙千里,风雪弥漫,人迹罕至……
  (4)看到这样的景象,我们对边关的感觉就是:自然条件非常艰苦。除了自然条件艰苦以外,边关处于两国交界处,这样在边关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先回答,后出示幻灯片)
  匈奴入侵,战争不断,征人出征,死伤无数
  (5)说到边塞,同学们很快就会想到艰苦的自然条件和战争的残酷,同学们想一想有关写战争的诗句。(学生回顾,回答,师随机出示幻灯片,并简介诗意)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唐·王翰
  师大致讲述诗意:盛着葡萄酒的杯子里洒了一层月光,醉意中的我想在马上弹奏琵琶。在沙场上醉到了请君子不要笑话我,古今而来,奔赴沙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
  (6)《出塞》所反映的战争情景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体会吧。
  3.细读古诗
  (1)同学们一起朗读古诗。
  (2)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电视里是怎样朗读古诗的。(出示两遍幻灯片,第一遍试听,第二遍跟读)
  (3)师跟着音乐伴奏范读古诗。
  学生跟随音乐伴奏带感情朗读古诗:
  ①全体读古诗。
  ②分组朗读古诗。
  ③叫单个学生(学困生)朗读古诗。
  (4)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思。(学生先用自己的话说诗意,后出示幻灯片)
  诗意:明月依旧是秦朝时期的明月,边关依旧是汉朝时期的边关。
  (5)你从第一句诗中体会到自秦汉以来怎么样的社会状况?(学生先用自己的话说诗意,后出示幻灯片)
  从秦朝到汉朝一直都有战争发生,社会一直不安定。
  理解“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意思。(学生先用自己的话说诗意,后出示幻灯片)
  诗意:万里征战的将士到现在仍然没有回家。
  ①引导学生从征人的角度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A、这两句诗有没有讲述一件有关征人的具體事情?
  B、诗中没有说征人们具体的生活事件,你觉得征人们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C、假如你是征人,面对如此艰苦的生活,你心中会有什么感受?   生:很愤怒,想回家……
  D、征人们一切一切的感受,都化成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回家。(生说)要知道,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萦绕心头的梦却只化作一句:(引导学生朗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②从亲人的角度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过度:征人在万里之外征战沙场,同在一轮圆月下的他们的家人可能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A、白发苍苍的母亲相互搀扶,在村口一棵老树下面朝远方不断遥望。
  B、软弱无助的妻子给别人做着繁重的事情,不断向远方遥望,忍不住别过脸去,偷偷擦去眼里的泪水。
  C、无依无靠的孩子看见别人受百般爱护的孩子,忍不住流下了伤痛的泪水。
  这千百年来千百万白发双亲、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可怜的妻子、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孤苦无依的孩子,对儿子、丈夫、父亲的期盼,却只能化成一句(引导学生朗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6)边关征战这么辛苦,征人有望回家吗?(生:没有希望回家)为什么他们不回家呢?(学生先用自己的话说诗意,后出示幻灯片)
  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让征人不能回家或因征战而死。
  古代的边塞诗,有很多就反映了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古诗。(出示幻灯片)师对以下古诗大致做以解释。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JY,1〗——唐·李颀(qí)《古从军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JY,1〗——晚唐·曹松《己亥岁二首》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JY,1〗——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JY,1〗——唐·李颀《古意》
  (7)残酷的战争使得亲人离散,征人战死,面对这样的社会,你最大的希望是什么呢?(学生先用自己的话说诗意,后出示幻灯片)
  亲人团聚,战争平息,社会安定,人民团结
  (8)王昌龄及天下苦难的人们也有个希望,(引导学生朗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示幻灯片)
  ①“飞将”是谁?(出示幻灯片介绍李广)
  ②“胡马”指什么?(出示幻灯片了解“胡马”)
  ③理解诗意。(学生先用自己的话说诗意,后出示幻灯片)
  诗意:只要有汉朝李广这样的英雄在,匈奴就休想越过阴山,入侵我們的疆土,杀害我们的同胞。
  (9)从这两句诗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愿望?(学生先思考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出示幻灯片)
  对战争平息的期望;对美好、安定生活的向往。
  这两句诗只表达了诗人王昌龄的愿望吗?还表达了谁的愿望?(学生先思考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出示幻灯片)
  千百年来的千百万
  苦难的征人
  病弱的父母
  孤苦的妻子
  可怜的孩子
  (10)其中还隐含着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先思考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出示幻灯片)
  对战争的痛恨;
  对封建社会统治者不起用良将的失望;
  对自己不能亲身抗战的遗憾、惋惜和无奈。
  (11)然而,战争停止了吗?是啊,没有停止,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最强音。请同学们带上诗人的那种感情放声朗读古诗一遍,(音乐响起,屏幕出示全诗)
  4.总结、情感升华
  师总结(音乐响起):封建社会的不安定让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社会安定和平成了人民永久的企盼。然而,和平安定的社会终于在今天出现了,这对我们大家来说是非常幸运的,希望大家都能加倍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5.完成思考练习
  (1)默写《出塞》。
  (2)搜集写边塞环境及战争的古诗。
  板书设计:
  出塞
  边关家
  征人父母妻子孩子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学科是抽象、枯燥的,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听众,知识是被硬性灌入头脑中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是被动的。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教师将“让更多的儿童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快乐地学习数学”作为自己教学行为的指南。根据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爱模仿等特点,用情感投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明确目标,启发自主参与;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让学生在数学王国中无忧无虑
期刊
【摘要】新的化学课程理念倡导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要求学生学会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并形成科学价值观。在教学方式上不再强调教师的教,而是提出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形式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基于这一理念,本人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归纳有以下几点。  【关键词】实验教学  1
期刊
【摘要】终身体育是以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它的产生和发展对当代乃至将来的体育教育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做为中学体育教师研究和探讨终身体育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而对初中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点,对于落实全民健身计划,改进体育教学,提高学生体育素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初中生,体育教育,终身体育,体育意识  终身体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讲,是指人类在生命的延续中为适应不
期刊
语文课程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和工具的统一。基于它的重要地位,作为语文教师,我高度重视,密切关注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力争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这个目标,我不断研究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1.利用课堂教学,指导学习方法  课程标准以“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来设计,第一次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提高到这“三重”之一的位置
期刊
新课标理念要求“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现就语文课堂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是学生创造力的萌芽。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这时候如果采用恰当的手段施以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巧用插图,启发想象  有一位
期刊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把“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当作数学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学数学,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方法,探析,运用  1.“解决问题”教学的步骤  1.1 审题(收集信息的能力)。新教材的应用题类型非常多,
期刊
在第三届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强调:“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国家综合实力越来越体现在国民素质的高低和创造性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上,越来越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上。”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也强调:“今后中国将继续加强素质教育,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在加强和改进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
期刊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必要条件,是学生智力发展的一个飞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新台阶,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要求之一。在自主教学中我摸索了三点培养学生观念的做法。  1.坚持直观的自主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针对小学生认识能力低,想象能力差的情况,应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机会,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应用直观的自主教学,即通过直观教具,不仅让学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是美的艺术,教学既要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更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审美需要,实现美学教育。审美情感和体验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其实质就是充分挖掘文章本身的审美因素,把课程的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抽象概念与鲜活形象有机统一起来,把深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在强化学生的认知智能的基础上,发展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