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关键词:激发兴趣 善于观察 体验生活 不断探索 挖掘素材
在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深有体会,学生往往最怕写作文,尤其是起步作文。学生写作文时,常常瞪着题目,咬着笔头,冥思苦想,也不知道该写什么。这是学生作文时常有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是因为学生没有积累生活素材,也没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二是不知道怎样表达,肚子里有东西不知道如何往外倒。而后者更符合三年级的特点。针对三年级作文教学的特点,我在作文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是作文获取感性认识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平时,教师可以经常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触发学生有意注意的兴趣,把听到的、看到的,感悟到的及时写下来。要重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方法,如有序观察法,定时、定点观察法等,让学生在多角度的观察过程中,逐步形成对周围事物保持一种敏锐的观察力。在每次作文之前,教师就题目要求,认真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如要求学生写“一处美丽的景物”,大多学生选择了写校园,他们最熟悉的是校园,可是学生在写的时候,只是叙述了校园里有什么,如“一进校园,是一个电动门,有两幢大楼,操场是长方形的……”根本没有描写性的语言。我是这样指导学生写作的,把学生带出教室,指导学生观察校园的美丽景色。指导学生观察校园的榕树,榕树有什么特点,可以用什么词描写?你想到什么了?(这里观察与想象同时进行)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很快发现了榕树的一些特点:树上长出了“毛毛虫”,并且铺了一地;树干又高又直,没有弯曲;刚刚长出来的几片叶子是卵形的,并且叶片发亮;居然还有同学发现树干上有奇形怪状的“眼睛”。我们又一起观察了绿化带、操场、教学楼……孩子的眼睛是最亮的,只是平常没有留心。这样,通过实地指导学生观察,回教室后,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和听到的写下来,学生不再感到无话可写,一篇篇作文很快写出来了,不再是以前的三言两语,语言形象生动,想象丰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 排难激趣。兴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条件,有了兴趣才会乐意去做,有了兴趣才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了兴趣才会出现奇迹。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条件,没有兴趣,正如“无水之源”,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决不会提高的。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努力挖掘学生的兴趣因素,不让学生厌倦作文。每次揭示习作题目,我总是变样地以谜语、故事、图画出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学首次肖像描写时,我首先出现一个描写班上有显著外貌特征的同学的片断,如:“他1.20的个子,足足有60公斤重。胖胖的脸,眼睛显得格外的小,似乎整天眯成一条缝。人家胖,下巴肉有两层,可他足有三层。因为太胖了,所以肚子凸出老远,走路也慢得多。笑起来下巴也随着笑声抖动着。”让学生猜是谁,然后现场素描,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显现这个人的外貌,趁学生目瞪口呆之际相机问:谁能再写这么好的片断让我画出来呢?堂下顿时举起无数双小手。
三、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学生产生了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之后,如何引导他们写作文,学会写作文就成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首先,三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作文,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如果条条框框限制太多,学生的畏惧心理就会更加严重,写出的文章也会内容空洞,缺乏活力。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总体特点,选择合适的题目,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要使学生觉得有话想写,有话可写。教师可以多出一些诸如“我想_”、“一件小事”此类的题目,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有更多的素材可选,使他们觉得写作文并不太难,逐步树立写作信心。此外,在初学作文时,学生的水平并不高。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
其次,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教师应引导他们从中挖掘合适的写作素材。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家里度过,接触外界的机会不多,所以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善于引领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入发掘题材,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演绎其中的精彩片段,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挖掘素材。例如描写秋天的景物,教师可以诱导学生谈一谈曾经参加过的秋游和秋季的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回想见过的景物,产生一个直观的认识,再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和老师讲解等方式引导他们掌握描写景物的基本思路、方法、好词佳句等等。这样学生会很快的提取出素材,写的文章也比较真实。
第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有感情的的作文才显得充实,才有内涵。教师还要善于引发学生的创作情感。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近学生的生活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困惑等等。比如可以出一个《说说我的心里话》或是《我最想说的话》之类的作文题,让学生倾诉他们的喜悦、忧伤、委屈、建议、感想……让学生产生沟通的欲望、需要和热情。每次作文都要引导学生生发感情,真实地写作。有时教师也可以因势利导,利用学生的某些疑问或好奇心理来完成一篇作文。比如学完了《木偶奇遇记》,学生觉得写童话并不难,很多人跃跃欲试,就可以让学生去改编课文,或续写课文。这样写出的作文,真切生动,充满感情。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理论中获得启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经验,才能培养出善于作文的学生。
关键词:激发兴趣 善于观察 体验生活 不断探索 挖掘素材
在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深有体会,学生往往最怕写作文,尤其是起步作文。学生写作文时,常常瞪着题目,咬着笔头,冥思苦想,也不知道该写什么。这是学生作文时常有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是因为学生没有积累生活素材,也没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二是不知道怎样表达,肚子里有东西不知道如何往外倒。而后者更符合三年级的特点。针对三年级作文教学的特点,我在作文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是作文获取感性认识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平时,教师可以经常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触发学生有意注意的兴趣,把听到的、看到的,感悟到的及时写下来。要重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方法,如有序观察法,定时、定点观察法等,让学生在多角度的观察过程中,逐步形成对周围事物保持一种敏锐的观察力。在每次作文之前,教师就题目要求,认真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如要求学生写“一处美丽的景物”,大多学生选择了写校园,他们最熟悉的是校园,可是学生在写的时候,只是叙述了校园里有什么,如“一进校园,是一个电动门,有两幢大楼,操场是长方形的……”根本没有描写性的语言。我是这样指导学生写作的,把学生带出教室,指导学生观察校园的美丽景色。指导学生观察校园的榕树,榕树有什么特点,可以用什么词描写?你想到什么了?(这里观察与想象同时进行)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很快发现了榕树的一些特点:树上长出了“毛毛虫”,并且铺了一地;树干又高又直,没有弯曲;刚刚长出来的几片叶子是卵形的,并且叶片发亮;居然还有同学发现树干上有奇形怪状的“眼睛”。我们又一起观察了绿化带、操场、教学楼……孩子的眼睛是最亮的,只是平常没有留心。这样,通过实地指导学生观察,回教室后,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和听到的写下来,学生不再感到无话可写,一篇篇作文很快写出来了,不再是以前的三言两语,语言形象生动,想象丰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 排难激趣。兴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条件,有了兴趣才会乐意去做,有了兴趣才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了兴趣才会出现奇迹。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条件,没有兴趣,正如“无水之源”,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决不会提高的。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努力挖掘学生的兴趣因素,不让学生厌倦作文。每次揭示习作题目,我总是变样地以谜语、故事、图画出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学首次肖像描写时,我首先出现一个描写班上有显著外貌特征的同学的片断,如:“他1.20的个子,足足有60公斤重。胖胖的脸,眼睛显得格外的小,似乎整天眯成一条缝。人家胖,下巴肉有两层,可他足有三层。因为太胖了,所以肚子凸出老远,走路也慢得多。笑起来下巴也随着笑声抖动着。”让学生猜是谁,然后现场素描,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显现这个人的外貌,趁学生目瞪口呆之际相机问:谁能再写这么好的片断让我画出来呢?堂下顿时举起无数双小手。
三、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学生产生了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之后,如何引导他们写作文,学会写作文就成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首先,三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作文,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如果条条框框限制太多,学生的畏惧心理就会更加严重,写出的文章也会内容空洞,缺乏活力。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总体特点,选择合适的题目,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要使学生觉得有话想写,有话可写。教师可以多出一些诸如“我想_”、“一件小事”此类的题目,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有更多的素材可选,使他们觉得写作文并不太难,逐步树立写作信心。此外,在初学作文时,学生的水平并不高。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
其次,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教师应引导他们从中挖掘合适的写作素材。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家里度过,接触外界的机会不多,所以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善于引领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入发掘题材,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演绎其中的精彩片段,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挖掘素材。例如描写秋天的景物,教师可以诱导学生谈一谈曾经参加过的秋游和秋季的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回想见过的景物,产生一个直观的认识,再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和老师讲解等方式引导他们掌握描写景物的基本思路、方法、好词佳句等等。这样学生会很快的提取出素材,写的文章也比较真实。
第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有感情的的作文才显得充实,才有内涵。教师还要善于引发学生的创作情感。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近学生的生活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困惑等等。比如可以出一个《说说我的心里话》或是《我最想说的话》之类的作文题,让学生倾诉他们的喜悦、忧伤、委屈、建议、感想……让学生产生沟通的欲望、需要和热情。每次作文都要引导学生生发感情,真实地写作。有时教师也可以因势利导,利用学生的某些疑问或好奇心理来完成一篇作文。比如学完了《木偶奇遇记》,学生觉得写童话并不难,很多人跃跃欲试,就可以让学生去改编课文,或续写课文。这样写出的作文,真切生动,充满感情。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理论中获得启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经验,才能培养出善于作文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