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开窗,正春光明媚,和风拂面,但空无一人的街道,又让我记起了我的处境。
“看啥呢?吃饭了!”我被妈妈的声音拉回视线,来到饭桌前。
“唉,又只有这么一点荤菜。”我在心里嘀咕了几句,有些无奈地伸向盘子,带着一丝侥幸,试图拨拉出更多的肉丝,然而终是徒劳。零星的几条肉丝在几经推让之后,最终落入我的碗中。
以前无肉不欢的我,早因而今的“紧张局势”被迫成了一个素食主义者, 我只好无奈地大嚼了几口青菜。
“家里青菜已经不多了,肉就更不用说了。”妈妈轻轻地说着,担忧地看向爸爸。
“看来不得不去买点了,”作为一家之主的爸爸摇摇头,“趁着人少点的时候就出门去趟超市吧。”
一边是网上每天上升的确诊人数,一边是坐吃山空的生活窘境,我虽然希望家里的物资能够丰富一些,但是更担心爸妈的“安全”,我关切地问爸爸:“一定要出门去吗?”
“不然吃啥呢?”爸爸叹了一口气,无奈地回答。
饭后,爸妈像远征军出征一样忙碌着,用口罩手套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的,一幅“全副武装”的架势。我被爸妈强制要求留在家中,只能不无担忧地望着爸妈。
我的思绪飘向了远处——
武汉封城近一月了,作为一个困守家中的武汉高中生,我自觉肆虐的病毒离我很近,每天关于它的消息铺天盖地。而它带给我的影响又不仅仅是起居饮食上的。尤其是今年的春节,因为疫情,气氛变了,年味变了,好在,“人味”还在!
虽然没有了昔日的访亲问友、觥筹交错,但新年的祝福没有改变。变换的是形式,不变的是惦念和牵挂。通过手机问候长辈时,不是单纯地互称新年好,而是互祝身体健康;恭贺新年发财似乎不在首位,保重身体才是最深的祝福;而今年最好的红包,不是接过的一张张钞票,不是账户上跃动的数字,而是一声声诚挚的问候,一句句关切的嘱托。
疫情到来,宅在家中,手机发挥了它的最大“效应”。平时不太爱发言的,也四处收罗抗疫小知识,恨不得给所有人科普一遍;从前有些隔阂的,此时也在一起七嘴八舌地传达着自己收到的“防疫”消息。看着爷爷奶奶不甚熟悉地操作着手机,在屏幕里絮絮叨叨地嘱咐着一定要注意安全的画面,我的心里涌起了阵阵的温暖。
叮铃铃,爸爸的手机骤然响起,我从回忆中被“紧急召回”,我和妈妈一起将问询的目光投向了爸爸。只见爸爸像地下党接头一般地道:“好,好,东西就放在门口……我马上下去……”看到我和妈妈疑惑的目光,爸爸也没有解释,风风火火地下楼去了。
爸爸前脚刚走,妈妈的电话也响了起来,妈妈是一边对着电话“哦、哦”地应着,一边赶紧换好鞋,快速走出门口,当然还不忘回头向我做出一个“我到楼下去的”手势。
一瞬间,爸爸妈妈被两个电话“召”到楼下,只留下不明所以的我。不一会,爸爸妈妈一起回来了。拎着大包挎着小包的爸爸,简直是满载而归,原来是远在乡下的叔叔特意为我们准备了一些新鲜的蔬菜和鱼肉。妈妈也提着两个大大的塑料袋,是舅舅特意为我们送来的口罩、酒精、消毒液以及生活必备的日用品。叔叔和舅舅门也没有进,水也没有喝,甚至和爸妈连正式的面都没能见,只是隔着小区的伸缩门,远远地叮嘱对方要多保重……
我们三人都没说话,心里却被感激和温暖溢得满满的!
虽然因为疫情,大家都被禁锢在家里,但是每个人却不是一座孤岛。恰恰相反,一致抗疫的信念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虽然各居异地,但亲人们的关怀仍能跨越千里而来,温暖人心、予人信心。隔离的是空间,不变的是情感。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相濡以沫的亲情,同舟共济的人情,正如一座座桥梁,架连起你我,凝聚着你我,告诉我们每个人绝不是在孤军奋战,告诉我们每个人将会一直相依相守,共渡难关。
看看窗外,阳光正好,希望尚在,我相信我们不久将迎来冰消雪融,春暖花开。
指导老师点评:作者以疫情下的自我生活实际展开记叙,对話简单,描写简短,但读来情感真挚。它是疫情之下一家生活画面的展现,更是每一个家庭生活场景的折射。作者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激昂的感情,但是正是这份平静踏实的叙述,让人感受到饱满的情感,引人沉思。
“看啥呢?吃饭了!”我被妈妈的声音拉回视线,来到饭桌前。
“唉,又只有这么一点荤菜。”我在心里嘀咕了几句,有些无奈地伸向盘子,带着一丝侥幸,试图拨拉出更多的肉丝,然而终是徒劳。零星的几条肉丝在几经推让之后,最终落入我的碗中。
以前无肉不欢的我,早因而今的“紧张局势”被迫成了一个素食主义者, 我只好无奈地大嚼了几口青菜。
“家里青菜已经不多了,肉就更不用说了。”妈妈轻轻地说着,担忧地看向爸爸。
“看来不得不去买点了,”作为一家之主的爸爸摇摇头,“趁着人少点的时候就出门去趟超市吧。”
一边是网上每天上升的确诊人数,一边是坐吃山空的生活窘境,我虽然希望家里的物资能够丰富一些,但是更担心爸妈的“安全”,我关切地问爸爸:“一定要出门去吗?”
“不然吃啥呢?”爸爸叹了一口气,无奈地回答。
饭后,爸妈像远征军出征一样忙碌着,用口罩手套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的,一幅“全副武装”的架势。我被爸妈强制要求留在家中,只能不无担忧地望着爸妈。
我的思绪飘向了远处——
武汉封城近一月了,作为一个困守家中的武汉高中生,我自觉肆虐的病毒离我很近,每天关于它的消息铺天盖地。而它带给我的影响又不仅仅是起居饮食上的。尤其是今年的春节,因为疫情,气氛变了,年味变了,好在,“人味”还在!
虽然没有了昔日的访亲问友、觥筹交错,但新年的祝福没有改变。变换的是形式,不变的是惦念和牵挂。通过手机问候长辈时,不是单纯地互称新年好,而是互祝身体健康;恭贺新年发财似乎不在首位,保重身体才是最深的祝福;而今年最好的红包,不是接过的一张张钞票,不是账户上跃动的数字,而是一声声诚挚的问候,一句句关切的嘱托。
疫情到来,宅在家中,手机发挥了它的最大“效应”。平时不太爱发言的,也四处收罗抗疫小知识,恨不得给所有人科普一遍;从前有些隔阂的,此时也在一起七嘴八舌地传达着自己收到的“防疫”消息。看着爷爷奶奶不甚熟悉地操作着手机,在屏幕里絮絮叨叨地嘱咐着一定要注意安全的画面,我的心里涌起了阵阵的温暖。
叮铃铃,爸爸的手机骤然响起,我从回忆中被“紧急召回”,我和妈妈一起将问询的目光投向了爸爸。只见爸爸像地下党接头一般地道:“好,好,东西就放在门口……我马上下去……”看到我和妈妈疑惑的目光,爸爸也没有解释,风风火火地下楼去了。
爸爸前脚刚走,妈妈的电话也响了起来,妈妈是一边对着电话“哦、哦”地应着,一边赶紧换好鞋,快速走出门口,当然还不忘回头向我做出一个“我到楼下去的”手势。
一瞬间,爸爸妈妈被两个电话“召”到楼下,只留下不明所以的我。不一会,爸爸妈妈一起回来了。拎着大包挎着小包的爸爸,简直是满载而归,原来是远在乡下的叔叔特意为我们准备了一些新鲜的蔬菜和鱼肉。妈妈也提着两个大大的塑料袋,是舅舅特意为我们送来的口罩、酒精、消毒液以及生活必备的日用品。叔叔和舅舅门也没有进,水也没有喝,甚至和爸妈连正式的面都没能见,只是隔着小区的伸缩门,远远地叮嘱对方要多保重……
我们三人都没说话,心里却被感激和温暖溢得满满的!
虽然因为疫情,大家都被禁锢在家里,但是每个人却不是一座孤岛。恰恰相反,一致抗疫的信念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虽然各居异地,但亲人们的关怀仍能跨越千里而来,温暖人心、予人信心。隔离的是空间,不变的是情感。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相濡以沫的亲情,同舟共济的人情,正如一座座桥梁,架连起你我,凝聚着你我,告诉我们每个人绝不是在孤军奋战,告诉我们每个人将会一直相依相守,共渡难关。
看看窗外,阳光正好,希望尚在,我相信我们不久将迎来冰消雪融,春暖花开。
指导老师点评:作者以疫情下的自我生活实际展开记叙,对話简单,描写简短,但读来情感真挚。它是疫情之下一家生活画面的展现,更是每一个家庭生活场景的折射。作者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激昂的感情,但是正是这份平静踏实的叙述,让人感受到饱满的情感,引人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