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能力是英语运用能力的重要体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英国著名教学法专家维斯特(Michael West)认为:“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过程。”学习者通过阅读可以得到大量的、可理解的、必要的语言输入,也就是说阅读是吸收语言信息、扩大词汇量、增加语言知识、增强语感、获得乐趣、提高语言水平的最重要的手段。然而我们发现:目前英语阅读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下面我主要谈谈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上的问题
一方面,部分英语老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英语阅读作为英语语言技能的一部分,其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对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知识,提高分析、思考、判断能力,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过分地受到学生实际所影响,总认为学生基础不扎实,难以进行以能力趋向为主的教学模式,不敢尝试、创新,从而束缚了思维,限制了视野。
(二)日常教学中的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有的老师把阅读当作精读,教学过程就是讲解生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结构、语法等。而有的教师则相反,把阅读当作课外阅读,只是提问题、校对答案、划词组。学生自读后仅了解一下故事情节。由于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学生感到乏味,没有阅读兴趣,不能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教学方法上的问题
许多教师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易操作、体现新英语课程标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对英语阅读能力教学的研究不够、实践不多,学校教研氛围不浓的老师更会忽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
(四)在课程设置上的问题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阅读虽是语言技能的一部分,但学生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得不到保证,阅读仅是体现于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训练。在师资、课时、组织上得不到保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没有配套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的阅读材料。
二、阅读教学中的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合理利用阅读资源,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在现行的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编排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阅读材料。许多教师往往只注重语篇中出现的词组、句子、语法等方面的讲解,而忽视了对语篇的教学以及阅读策略的训练,时间一长,学生渐渐养成了不良的阅读习惯:逐字逐句阅读,没有通篇思考的意识。不但阅读速度慢,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综合概括能力也很难得到提高,而且影响和制约阅读技能的发展。因此,老师应该加深对现行教材的学习和理解,合理利用课本阅读资源。教材中的阅读资料主要有两个用途:第一,作为阅读的原始材料,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二,作为展现知识点的鲜活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合理运用课本阅读教学资源组织好阅读教学。总之,学生初次接触阅读材料,教师应突出对其阅读能力(即快速提取信息、捕捉细节、概括主旨大意、推理判断、猜测语句等)的培养。
(二)采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单一地采用精读或泛读等阅读方法,是无法极大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其实,阅读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粗读(即粗略地阅读全文,掌握大意概念);跳读(即为寻求特定细节,放弃大部分无关内容,只注意某一点或某几点的阅读方式);细读(即详细、逐行地阅读全部内容甚至分析语言特点等)。要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能力,必须对学生进行不同方法的专门训练,使他们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需要灵活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达到最快的阅读速度。例如:在教授(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 9 Section A 3a 中Reading时,我是如下安排教学的:
首先,我指导学生带着“Why do people call Disneyland a theme park?”和“What is the Disney Cruise?”这两个问题去整体粗读阅读材料,从而训练学生粗读、跳读等技巧。接着,我要求学生分段细读,注意细节,让学生圈出课文中出现的地点、事物及有趣的活动项目等。然后我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如迪斯尼最吸引人的是哪个地方、哪些活动?在以上这些环节中,许多学生都能认真地细读文章,对文章有了较深层的理解。这样,不仅完成了阅读任务,同时也使学生的细读技巧得到很好的训练。
(三)巧设问题,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判断能力。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较注重问题的设计。下面我主要讲各个教学环节中问题的设计:
1.“设疑导入式问题”的设计
在阅读课文材料之前,我首先提出课文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应浅而易懂,但又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带疑而读,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捕捉到文章的信息点,提高他们参与阅读的积极性。
2.“整体理解性问题”的设计
随着词汇、语言点的处理,我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利于促使学生加强对段落的理解,理顺事件发生的顺序,人物行为,加深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获取中心意思。同时,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再精选几个重点段落、篇章,引导学生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猜测生词、难句的意思,加深对句子、章节、文章的理解,体验作者意图、态度、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分析能力。
3.“开放性问题”的设计
在学生对文章有了整体认识之后,我再精心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进一步促使学生去了解作者观点、态度,提高捕捉加工整合材料信息能力,同時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力求从文章内容中得到启发,开阔视野,发挥想象,陈述自己的观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教授(新目标)八级英语下册Unit 1中的Reading时,我是如下安排来组织教学的:
(1)在看短文之前,回答“设疑导入式问题”。
Will people in the future have their own robots?
What do the robots look like?
通过提出“导入式问题”,学生一下子就产生了好奇的心理,他们急于去了解机器人的形状和预测未来的人们是否拥有机器人。这样,他们阅读文章时会饶有兴趣。
(2)快速阅读短文,回答“整体理解性问题”。
What can the robots do?
Do you think the robots are just like humans?Why?
以上第一个问题的提出是为了让学生在通读全文之后,了解文章的概况,而第二个问题的提出是为了加深对第二、三段的理解,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对机器人的看法,从而达到阅读文章的目的。
(3)巧设“开放性问题”。
Are the robots good or bad for humans?
Do you want a robot?Why?
学生通过讨论以上问题,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机器人所带给人类的好处和缺憾,这样,他们将会懂得如何合理利用机器人,而不是盲目使用机器人。“开放性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限制定势思维的消极影响,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采取“巧设问题”的形式,能够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四)增加课外阅读,确保阅读能力的提高
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仅靠教材的阅读材料是往往不够的。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年龄特点、知识结构、认知能力、不同的年级的阅读速度、阅读量的要求,选择符合本校特点具有新课程理念的阅读教材。在选材时应注意两点:一是阅读教材的思想性,一般是选取那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具有时代特点、内容健康的文章;二是阅读材料的题材应广泛、新颖,具有趣味性。例如有关文娱、运动、饮食文化、著名的節假日、旅游胜地、交通、外国音乐、服装与礼仪、常用典故和俗语等阅读材料。同时教师也应注意阅读量的安排。《课程标准》对英语阅读提出要求:五级目标要求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所以,教师安排的课外阅读量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应该制定目标计划,布置适量的阅读教材让学生完成,这样才能确保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合新课标的特点和要求,运用灵活恰当的方法和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上的问题
一方面,部分英语老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英语阅读作为英语语言技能的一部分,其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对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知识,提高分析、思考、判断能力,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过分地受到学生实际所影响,总认为学生基础不扎实,难以进行以能力趋向为主的教学模式,不敢尝试、创新,从而束缚了思维,限制了视野。
(二)日常教学中的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有的老师把阅读当作精读,教学过程就是讲解生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结构、语法等。而有的教师则相反,把阅读当作课外阅读,只是提问题、校对答案、划词组。学生自读后仅了解一下故事情节。由于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学生感到乏味,没有阅读兴趣,不能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教学方法上的问题
许多教师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易操作、体现新英语课程标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对英语阅读能力教学的研究不够、实践不多,学校教研氛围不浓的老师更会忽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
(四)在课程设置上的问题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阅读虽是语言技能的一部分,但学生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得不到保证,阅读仅是体现于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训练。在师资、课时、组织上得不到保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没有配套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的阅读材料。
二、阅读教学中的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合理利用阅读资源,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在现行的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编排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阅读材料。许多教师往往只注重语篇中出现的词组、句子、语法等方面的讲解,而忽视了对语篇的教学以及阅读策略的训练,时间一长,学生渐渐养成了不良的阅读习惯:逐字逐句阅读,没有通篇思考的意识。不但阅读速度慢,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综合概括能力也很难得到提高,而且影响和制约阅读技能的发展。因此,老师应该加深对现行教材的学习和理解,合理利用课本阅读资源。教材中的阅读资料主要有两个用途:第一,作为阅读的原始材料,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二,作为展现知识点的鲜活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合理运用课本阅读教学资源组织好阅读教学。总之,学生初次接触阅读材料,教师应突出对其阅读能力(即快速提取信息、捕捉细节、概括主旨大意、推理判断、猜测语句等)的培养。
(二)采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单一地采用精读或泛读等阅读方法,是无法极大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其实,阅读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粗读(即粗略地阅读全文,掌握大意概念);跳读(即为寻求特定细节,放弃大部分无关内容,只注意某一点或某几点的阅读方式);细读(即详细、逐行地阅读全部内容甚至分析语言特点等)。要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能力,必须对学生进行不同方法的专门训练,使他们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需要灵活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达到最快的阅读速度。例如:在教授(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 9 Section A 3a 中Reading时,我是如下安排教学的:
首先,我指导学生带着“Why do people call Disneyland a theme park?”和“What is the Disney Cruise?”这两个问题去整体粗读阅读材料,从而训练学生粗读、跳读等技巧。接着,我要求学生分段细读,注意细节,让学生圈出课文中出现的地点、事物及有趣的活动项目等。然后我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如迪斯尼最吸引人的是哪个地方、哪些活动?在以上这些环节中,许多学生都能认真地细读文章,对文章有了较深层的理解。这样,不仅完成了阅读任务,同时也使学生的细读技巧得到很好的训练。
(三)巧设问题,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判断能力。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较注重问题的设计。下面我主要讲各个教学环节中问题的设计:
1.“设疑导入式问题”的设计
在阅读课文材料之前,我首先提出课文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应浅而易懂,但又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带疑而读,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捕捉到文章的信息点,提高他们参与阅读的积极性。
2.“整体理解性问题”的设计
随着词汇、语言点的处理,我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利于促使学生加强对段落的理解,理顺事件发生的顺序,人物行为,加深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获取中心意思。同时,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再精选几个重点段落、篇章,引导学生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猜测生词、难句的意思,加深对句子、章节、文章的理解,体验作者意图、态度、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分析能力。
3.“开放性问题”的设计
在学生对文章有了整体认识之后,我再精心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进一步促使学生去了解作者观点、态度,提高捕捉加工整合材料信息能力,同時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力求从文章内容中得到启发,开阔视野,发挥想象,陈述自己的观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教授(新目标)八级英语下册Unit 1中的Reading时,我是如下安排来组织教学的:
(1)在看短文之前,回答“设疑导入式问题”。
Will people in the future have their own robots?
What do the robots look like?
通过提出“导入式问题”,学生一下子就产生了好奇的心理,他们急于去了解机器人的形状和预测未来的人们是否拥有机器人。这样,他们阅读文章时会饶有兴趣。
(2)快速阅读短文,回答“整体理解性问题”。
What can the robots do?
Do you think the robots are just like humans?Why?
以上第一个问题的提出是为了让学生在通读全文之后,了解文章的概况,而第二个问题的提出是为了加深对第二、三段的理解,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对机器人的看法,从而达到阅读文章的目的。
(3)巧设“开放性问题”。
Are the robots good or bad for humans?
Do you want a robot?Why?
学生通过讨论以上问题,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机器人所带给人类的好处和缺憾,这样,他们将会懂得如何合理利用机器人,而不是盲目使用机器人。“开放性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限制定势思维的消极影响,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采取“巧设问题”的形式,能够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四)增加课外阅读,确保阅读能力的提高
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仅靠教材的阅读材料是往往不够的。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年龄特点、知识结构、认知能力、不同的年级的阅读速度、阅读量的要求,选择符合本校特点具有新课程理念的阅读教材。在选材时应注意两点:一是阅读教材的思想性,一般是选取那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具有时代特点、内容健康的文章;二是阅读材料的题材应广泛、新颖,具有趣味性。例如有关文娱、运动、饮食文化、著名的節假日、旅游胜地、交通、外国音乐、服装与礼仪、常用典故和俗语等阅读材料。同时教师也应注意阅读量的安排。《课程标准》对英语阅读提出要求:五级目标要求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所以,教师安排的课外阅读量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应该制定目标计划,布置适量的阅读教材让学生完成,这样才能确保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合新课标的特点和要求,运用灵活恰当的方法和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