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二则》(《浑沌之死》《呆若木鸡》)教学设计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oebe_1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设计思路
  
  《庄子》的这两则寓言虽然短小,但意蕴深刻。《浑沌之死》中“倏”与“忽”好心凿死“浑沌”的故事,《呆若木鸡》中的“斗鸡”精神内敛,令其他“斗鸡”不战而走的故事,让人回味无穷,给现代人许多启示。学习时可脱离庄子的哲学体系,把它们当成纯粹的文言寓言故事来读。学生可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疏通文意;采用朗读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对话、故事情节,认识寓言短小精练、生动形象的特点;通过讨论的方法把握寓言中的形象,多角度理解寓意。
  
  二、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准确翻译课文。
  2.把握寓言中的形象,理解寓意。
  3.认识庄子寓言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①从与寓言寓意相近的、学生熟知的成语导入。
  示例:同学们,请看屏幕上的这些成语:“揠苗助长”“弄巧成拙”“大智若愚”,请任选一个谈谈你的理解。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类似的成语故事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两个。
  ②结合生活实际,从庄子哲学思想对今人的启示导入,让学生初步了解庄子哲学关注人类生存的特点,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③从了解诸子百家各自的风格导入,让学生初步了解庄子散文富于智慧和幽默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2.教学切入点
  ①从故事的结果切入。倏、忽为浑沌凿七窍,为什么大功告成之日竟是浑沌死亡之时?一只斗鸡看起来呆木不灵,为什么其他斗鸡看到它反而转身逃走?
  ②从浑沌的生存状态和斗鸡的“战斗”状态切入。浑沌没有七窍,这影响他的生活吗?一只斗鸡最理想的“斗”的状态是什么?
  
  3.重难点的突破:合作交流法、朗读法、讨论法。
  本文重点:①文言词语(常用的文言实词、古今异义词、多义词)的积累掌握。②疏通文意,质疑,教师解答疑难。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故事情节、人物对话,背诵课文。③把握寓言中的形象,研习语言,多角度理解寓意。
  本文难点:①什么地方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浑沌之死》给“倏”“忽”及“浑沌”等虚无形象命名,让他们开口说话,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奇想。②这两则寓言表现了庄子怎样的思想?
  
  4.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处理及批判性思维的渗透:
  ①该如何理解《呆若木鸡》中的“王”?“王”是统治者的最高代表。由此可见,庄子的这则短文有含蓄的讽喻意义,特别是对君王:做人要注重内在气质,不怒而威;治理国家要增强实力,不战而屈人之兵。
  ②对“无为而治”思想的认识:这种思想是对当时诸侯争霸的社会现实的批判,有积极意义,但如果扩大其范围,在生活中一切都讲“无为”,就有点消极了。
  
  四、拓展延伸
  
  1.改写文中的两个小故事(续写或是扩写也可以),给10分钟,当堂公开讲评。
  2.搜集《庄子》中的几个小故事:运斤成风、目无全牛等。
  3.简单了解庄子的主要思想。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一年级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因此,教师要从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上、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上对学生进行指导。  [关键词]初一学生 数学学习 学习方法    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以后,是要有一个时期的过度期,因为小学时接触的数学全都是以数字为主,但到中学以后就是代数式,是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转变,即内容拓宽、知识深化,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在小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2003年)第24课《种树郭橐驼传》一则注释为:“〔偻(lǚ)〕脊背弯曲,即伛偻病。”为了更好地理解注释及课文,笔者做了一番查检。  1.关于“偻lǚ”:  《辞源》释为:一、曲背,曲身表示恭敬;二、弯曲;三、疾速。《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释为:①屈;②驼背;③很快。《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收有两个“偻lǚ”,一个释为“〈书〉弯曲(指身体):伛(yǔ
我国逐渐实施以"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竞争上岗"为主体的劳动就业制度,新形势下畜牧兽医行业人才需求旺盛,而高职学生存在学农爱农意识淡薄、缺乏职业规划、对不同岗位喜好偏差
[摘要]市场营销是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技术性、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其教学不仅要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还要培养学生运用市场营销原理和方法去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市场营销 案例教学法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职业能力    市场营销是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技术性、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其教学不仅要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
唐代王维《观猎》一诗被选入多家教材,对颈联“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中的“还归”,有的教材注释说:“还归,回到。”而且对“还”字的读音未作任何说明。(徐中玉、金启华主编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显然,注者是把这里的“还归”当成了同义并列式复合词,认为“还”音“huán”,与“归”同义,都是“返回”的意思。笔者认为,这则注释当属误注,应予辨正
本文是素有“文学将军”之称的当代作家刘亚洲写给14岁儿子的一封信。文笔深邃博约,信中谈到的事例以及精辟的语言富含人生哲理。教学本文应以学生品味感悟为主,引导学生由感性
苏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一篇略读课文《甜甜的泥土》,笔者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发现,它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不适宜正值青春初期的十四五岁的初二学生,其负面影响大于正面作用,不宜入选语文教科书。  《甜甜的泥土》是现代作家黄飞写的一篇小小说,选自台湾新地出版社1988年版的《甜甜的泥土》。教学参考书上说:这篇小小说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也告
假如浏览近年的书报,我们恐怕会屡屡惊讶于“创新”的创新用法了:原先“创新”与名词共现时,多是直接修饰名词而构成定中短语,如“创新精神”“创新机制”;而现在“创新”居然可以支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而构成述宾短语了,如“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持续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增强发展后劲”。有心人不禁要问:“创新”的带宾语用法是怎么产生的呢?  我们不妨先从“创新机制”这个歧义短语谈起。“创新机制”可
“王道”本是一个古语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我国古代政治哲学中指君主以仁义治天下的政策。”在依法治国的当今社会,“王道”一词已经很少使用了。不过时下“王道”一词借助网络平台又开始“大行其是”,并且是以全新的意味亮相。请看:  (1)独门武器酿造足坛腥风血雨四大王道组合惊世冠军联赛。(新浪体育2005年5月26日)  (2)一道难题竟令巨星走上PK台齐达内劳尔谁主皇马王道?(东方体育日报20
什么是话题?话题是谈话的中心。什么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是围绕着一个写作的中心议题,激发学生情感,引发学生思考,进而组织材料,选择形式,开展写作的活动。高考话题作文写作,更是在限定的时间里,测试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活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写作活动。它场合严肃,时间紧张,目的功利,往往会遏制考生情感和思维的扩张。因此,在话题作文的命题中,在题目前边往往需要设置一段有效的引语,为考生提示思考的方向,以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