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淮南子》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著名的汉族民间神话传说。共工,又称共工氏,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在中国先秦古书《列子·汤问》中记载,传说共工素来与颛顼不合,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以共工失败而愤怒地撞上不周山而告终。这一传说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
此篇文言文很短,寥寥不到五十个字,内容也不难,知识点无非就是“折”“维”“绝”“故”“不满”“潦”“归”,人物及内容的理解,顶多是主题有些难度:这个神话是远古人们对日月星辰和江河湖海的的分布的一种想象化的的理解。
如果做为一个公开课,要怎么上呢?借这个趣味性比较强、知识点相对容易的文段教学要解决什么问题呢?
我想到的是另一个孩子们学文言文的大问题:学生厌学文言文。
这个问题源于刚教初中没多久,就碰到了一个难题:学生厌学文言文。第一单元有篇《童趣》,这篇文言文出自《浮生六记》,其中记录了作者自己童年时的“观蚊成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这几件趣事,文字浅易,又把儿童的天真和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备课时读来趣味横生,时而莞尔一笑,时而捧腹不已,不禁回想起自己快乐的童年。原以为,此文正好贴近初一学生的年龄和生活,他们肯定喜欢。可没想到的是,当我把精心备好的课件一一展示出来时,课桌后的一张张面孔上出现的表情,并非意料中的兴奋,而是平淡甚至困倦,沉闷的课堂气氛让我纳闷不已。
想想自己的中学时代,文言文是学得最好的,且不说老师要求的背诵、翻译完成地一丝不苟,考试成绩自然不错;由于对文言文有浓厚的兴趣,我还专门建立了一个“文言积累本”,把文言文各项知识点及特殊句式分门别类整理了下来,一直坚持了中学的六年。其间,我还读了不少课外的文言文,《古文观止》中选自《左传》《春秋》的文章也可以整篇整篇地背下来。然而经历了几千年考验而传承下来的如此华彩、睿智且有趣的文章,到了我的学生手里却如此不喜欢呢?
原来同学们觉得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仍旧以比较传统的串讲方式进行,老师串讲,学生参与度小,教学模式的陈旧无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学习的激情。老师在上面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讲没有效果,学的效果自然也一般般。
文言文教学能不能改变以往在学生心目中面目可怕的形象,在于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能不能大胆突破。
基于这点思考,我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充分考虑了文言文学习知识点要落实的基本要求,还在此基础上尝试大胆创新。
在轻松完成常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的理解与落实后,我大胆地设计了一个事后颇有争议的环节:结合此前戏剧单元所拓展的脸谱知识,以及对共工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为共工设计一个脸谱,并写出设计创意。话音刚落,原本平静的课堂气氛骤然热烈起来,我看到了孩子们的眼睛里闪动着兴奋和迫切的光芒。望着那一个个稚嫩而兴奋的脸庞,看着他们争先恐后地用语言、手势、线条、色彩表达着自己的想法,我由衷地感觉到:这种方式他们喜欢。稍后孩子们展示的设计让我和所有听课的老师赞叹不已,他们给共工设计了极其富有想象力又符合共工性格特征的脸谱,
有的给共工设计了蓝脸,因为共工脾气暴躁;有的给共工额头上设计了一个握紧的拳头,因为他力大无穷;还有的,共工脸颊上有波浪纹,有蛇,因为他是水神。其想象力之丰富与神奇,令人叹为观止。这一环节让孩子们享受到了学习文言文的快乐,下课后,他们还在围着讨论着,有的孩子说:“王老师,文言文这么好玩!”“王老师,要是文言文都这么上课就好了!”。可见,当我们努力做出改变的时候,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孩子们慢慢爱上了文言文。
另外,在调查中,很多同学觉得文言文离现代生活太遥远了,什么“之乎者也”既难懂,又拗口,因此他们视文言文为外域文化,根本产生不了兴趣。即便老师为他们讲解了,他们也认为文言文远离生活、内容难懂难读、难以产生兴趣。
孩子们不爱学文言文,无非觉得距离自己生活遥远,本身就带有抗拒心理。
文言文距离广东孩子的生活非但不远,甚至可以说,就在自己身边,很多文言词汇就天天挂在嘴边。比如“佢”就是渠,古代的人称或物代词,六朝、唐代常用,初中一年级课后附录古诗中,朱熹的《观书有感》中就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句,此句中渠即它之意。隔篱,文言词,杜甫诗:“隔篱呼取尽余杯。”而广东话中的“你走先”,很显然也是文言文中状语后置句的沿用,七年级下册中《伤仲永》一文中“还自扬州”一句跟此句属同一类型。经过这种引导,孩子们明白了,原来文言文跟自己的生活语言息息相关,而广东孩子学文言文又有方言上的优势,因此拉近了跟文言文的心理距离。孩子们对文言文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兴趣也明显提高了,不少孩子主动跟我探讨白话中还有哪些是文言词汇和文言现象。
“因难而怕”这一问题,也不难解决。若能选一些浅显易懂、趣味性较强的文言文推荐阅读,便可打消同学们的畏难情绪。比如,鲁迅先生曾经在文章中多次提到的《山海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此书浅显易读,且记录了诸多神话,另外还有不少奇异的山川鸟兽,其中有不少频频出现在同学们喜爱的热门动漫及游戏里,如九尾狐就出现在《火影忍者》,《十二国记》有很多内容出自《山海经》 《御洞使》里面的各种妖怪也出自山海经、 日本动画片《少年阴阳师》国产动画《象棋王》和《秦时明月》也用了一些山海经的鬼怪内容 ,而上古神祇刑天则出现在多种游戏比如《天下》里。
为此,我设计了一节导读课。《火影忍者》《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九尾狐的图片一经幻灯片打出,课堂马上沸腾起来,一个个情绪激昂。当我告诉他们这九尾狐的图片并不是日本人创造,而是我们老祖宗在两千多年前想象出来的,就记录在先秦时期古籍、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山海经》里,我看到了一张张脸上那震惊、渴望、好奇的表情。接下来,我展示了不少描述远古怪兽、神的文字,如《山海经.南山经》关于龙身人面神的描述、《山海经·海外北经》里关于三身国、一臂国、一目国等的记载,让他们根据对文字的理解画出图来。看到他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要求到黑板上画画,一个个开心的样子,没有一个人存在理解上的障碍。“文言文难,难于上青天”的畏惧心理也被抛诸脑后。随后班里不少同学买来了《山海经》,竞相传阅。
趁热打铁,我又借机推荐了一些浅易而有趣、比较适合他们阅读的文言文,如干宝的《搜神记》《聊斋志异》等。此后,班里总可以看到捧着此类书的孩子们,看到此情此景,我想,他们是真的爱上了文言文。
拉近了孩子们跟文言文的心理距离,解决了孩子们的畏难心理,第三步要做的就是要激发孩子们阅读文言文的兴趣,让他们体会到阅读文言文的乐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如何激发孩子们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并让他们保持持久的兴趣呢?我从两个方面着手:文言文课堂教学大胆创新,每一堂课都要让孩子们学的快乐;其二、有积极主动阅读学习文言文的孩子要及时高调的表扬,使之获得被认可的成就感。
表扬,让孩子们得到肯定和认可的满足,建立阅读的成就感,是让孩子们乐学文言文、把文言文阅读进行到底的推动力。什么是快乐?快乐是社会的认可,是心灵的满足,是成功的愉悦。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被赏识、被认可、被肯定,可以使孩子获得付出努力后心理上的满足感,才可以产生最大的学习内驱力。当孩子取得一点成就时,及时地予以表扬,会让孩子产生极大的心理满足,并以此做为基础,产生更大的驱动力,如此下去可以形成其快乐学习的良好循环。比如,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一位男同学在读文言版的《三国演义》,便马上在班里表扬这位同学文言文水平高,且積极性高,竟能把文言版《三国演义》读下去,并号召所有同学向他学习。我注意到,被表扬的孩子神采飞扬,脸上掩饰不住的自豪和满足。之后,他读得更起劲了,闲聊中还表示对中国古代其他典籍很有兴趣,并计划一一读下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夫子两千多年前的话在现时依然有其无法忽视的意义,那就是热爱,“乐”读、“乐学”才能达到读书与学习的最佳效果,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能给孩子的绝不仅仅是成绩,还有享受学习的快乐。文言文同样可以快乐地阅读、学习,只要我们不断地用心去探索。
《淮南子》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著名的汉族民间神话传说。共工,又称共工氏,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在中国先秦古书《列子·汤问》中记载,传说共工素来与颛顼不合,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以共工失败而愤怒地撞上不周山而告终。这一传说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
此篇文言文很短,寥寥不到五十个字,内容也不难,知识点无非就是“折”“维”“绝”“故”“不满”“潦”“归”,人物及内容的理解,顶多是主题有些难度:这个神话是远古人们对日月星辰和江河湖海的的分布的一种想象化的的理解。
如果做为一个公开课,要怎么上呢?借这个趣味性比较强、知识点相对容易的文段教学要解决什么问题呢?
我想到的是另一个孩子们学文言文的大问题:学生厌学文言文。
这个问题源于刚教初中没多久,就碰到了一个难题:学生厌学文言文。第一单元有篇《童趣》,这篇文言文出自《浮生六记》,其中记录了作者自己童年时的“观蚊成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这几件趣事,文字浅易,又把儿童的天真和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备课时读来趣味横生,时而莞尔一笑,时而捧腹不已,不禁回想起自己快乐的童年。原以为,此文正好贴近初一学生的年龄和生活,他们肯定喜欢。可没想到的是,当我把精心备好的课件一一展示出来时,课桌后的一张张面孔上出现的表情,并非意料中的兴奋,而是平淡甚至困倦,沉闷的课堂气氛让我纳闷不已。
想想自己的中学时代,文言文是学得最好的,且不说老师要求的背诵、翻译完成地一丝不苟,考试成绩自然不错;由于对文言文有浓厚的兴趣,我还专门建立了一个“文言积累本”,把文言文各项知识点及特殊句式分门别类整理了下来,一直坚持了中学的六年。其间,我还读了不少课外的文言文,《古文观止》中选自《左传》《春秋》的文章也可以整篇整篇地背下来。然而经历了几千年考验而传承下来的如此华彩、睿智且有趣的文章,到了我的学生手里却如此不喜欢呢?
原来同学们觉得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仍旧以比较传统的串讲方式进行,老师串讲,学生参与度小,教学模式的陈旧无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学习的激情。老师在上面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讲没有效果,学的效果自然也一般般。
文言文教学能不能改变以往在学生心目中面目可怕的形象,在于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能不能大胆突破。
基于这点思考,我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充分考虑了文言文学习知识点要落实的基本要求,还在此基础上尝试大胆创新。
在轻松完成常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的理解与落实后,我大胆地设计了一个事后颇有争议的环节:结合此前戏剧单元所拓展的脸谱知识,以及对共工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为共工设计一个脸谱,并写出设计创意。话音刚落,原本平静的课堂气氛骤然热烈起来,我看到了孩子们的眼睛里闪动着兴奋和迫切的光芒。望着那一个个稚嫩而兴奋的脸庞,看着他们争先恐后地用语言、手势、线条、色彩表达着自己的想法,我由衷地感觉到:这种方式他们喜欢。稍后孩子们展示的设计让我和所有听课的老师赞叹不已,他们给共工设计了极其富有想象力又符合共工性格特征的脸谱,
有的给共工设计了蓝脸,因为共工脾气暴躁;有的给共工额头上设计了一个握紧的拳头,因为他力大无穷;还有的,共工脸颊上有波浪纹,有蛇,因为他是水神。其想象力之丰富与神奇,令人叹为观止。这一环节让孩子们享受到了学习文言文的快乐,下课后,他们还在围着讨论着,有的孩子说:“王老师,文言文这么好玩!”“王老师,要是文言文都这么上课就好了!”。可见,当我们努力做出改变的时候,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孩子们慢慢爱上了文言文。
另外,在调查中,很多同学觉得文言文离现代生活太遥远了,什么“之乎者也”既难懂,又拗口,因此他们视文言文为外域文化,根本产生不了兴趣。即便老师为他们讲解了,他们也认为文言文远离生活、内容难懂难读、难以产生兴趣。
孩子们不爱学文言文,无非觉得距离自己生活遥远,本身就带有抗拒心理。
文言文距离广东孩子的生活非但不远,甚至可以说,就在自己身边,很多文言词汇就天天挂在嘴边。比如“佢”就是渠,古代的人称或物代词,六朝、唐代常用,初中一年级课后附录古诗中,朱熹的《观书有感》中就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句,此句中渠即它之意。隔篱,文言词,杜甫诗:“隔篱呼取尽余杯。”而广东话中的“你走先”,很显然也是文言文中状语后置句的沿用,七年级下册中《伤仲永》一文中“还自扬州”一句跟此句属同一类型。经过这种引导,孩子们明白了,原来文言文跟自己的生活语言息息相关,而广东孩子学文言文又有方言上的优势,因此拉近了跟文言文的心理距离。孩子们对文言文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兴趣也明显提高了,不少孩子主动跟我探讨白话中还有哪些是文言词汇和文言现象。
“因难而怕”这一问题,也不难解决。若能选一些浅显易懂、趣味性较强的文言文推荐阅读,便可打消同学们的畏难情绪。比如,鲁迅先生曾经在文章中多次提到的《山海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此书浅显易读,且记录了诸多神话,另外还有不少奇异的山川鸟兽,其中有不少频频出现在同学们喜爱的热门动漫及游戏里,如九尾狐就出现在《火影忍者》,《十二国记》有很多内容出自《山海经》 《御洞使》里面的各种妖怪也出自山海经、 日本动画片《少年阴阳师》国产动画《象棋王》和《秦时明月》也用了一些山海经的鬼怪内容 ,而上古神祇刑天则出现在多种游戏比如《天下》里。
为此,我设计了一节导读课。《火影忍者》《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九尾狐的图片一经幻灯片打出,课堂马上沸腾起来,一个个情绪激昂。当我告诉他们这九尾狐的图片并不是日本人创造,而是我们老祖宗在两千多年前想象出来的,就记录在先秦时期古籍、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山海经》里,我看到了一张张脸上那震惊、渴望、好奇的表情。接下来,我展示了不少描述远古怪兽、神的文字,如《山海经.南山经》关于龙身人面神的描述、《山海经·海外北经》里关于三身国、一臂国、一目国等的记载,让他们根据对文字的理解画出图来。看到他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要求到黑板上画画,一个个开心的样子,没有一个人存在理解上的障碍。“文言文难,难于上青天”的畏惧心理也被抛诸脑后。随后班里不少同学买来了《山海经》,竞相传阅。
趁热打铁,我又借机推荐了一些浅易而有趣、比较适合他们阅读的文言文,如干宝的《搜神记》《聊斋志异》等。此后,班里总可以看到捧着此类书的孩子们,看到此情此景,我想,他们是真的爱上了文言文。
拉近了孩子们跟文言文的心理距离,解决了孩子们的畏难心理,第三步要做的就是要激发孩子们阅读文言文的兴趣,让他们体会到阅读文言文的乐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如何激发孩子们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并让他们保持持久的兴趣呢?我从两个方面着手:文言文课堂教学大胆创新,每一堂课都要让孩子们学的快乐;其二、有积极主动阅读学习文言文的孩子要及时高调的表扬,使之获得被认可的成就感。
表扬,让孩子们得到肯定和认可的满足,建立阅读的成就感,是让孩子们乐学文言文、把文言文阅读进行到底的推动力。什么是快乐?快乐是社会的认可,是心灵的满足,是成功的愉悦。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被赏识、被认可、被肯定,可以使孩子获得付出努力后心理上的满足感,才可以产生最大的学习内驱力。当孩子取得一点成就时,及时地予以表扬,会让孩子产生极大的心理满足,并以此做为基础,产生更大的驱动力,如此下去可以形成其快乐学习的良好循环。比如,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一位男同学在读文言版的《三国演义》,便马上在班里表扬这位同学文言文水平高,且積极性高,竟能把文言版《三国演义》读下去,并号召所有同学向他学习。我注意到,被表扬的孩子神采飞扬,脸上掩饰不住的自豪和满足。之后,他读得更起劲了,闲聊中还表示对中国古代其他典籍很有兴趣,并计划一一读下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夫子两千多年前的话在现时依然有其无法忽视的意义,那就是热爱,“乐”读、“乐学”才能达到读书与学习的最佳效果,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能给孩子的绝不仅仅是成绩,还有享受学习的快乐。文言文同样可以快乐地阅读、学习,只要我们不断地用心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