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旨在探索产品设计活动中,设计师如何受其特定的结构的影响,如何表达、实现其结构下的幻想、渴望和理想。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析,作者希望能对产品艺术设计构思的过程有个脉络分明的系统呈现,提高设计师运用设计规律进行形态创造的能力。
[关键词] 产品设计;设计构思;重要性;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产品结构设计是针对产品内部结构、机械部分的设计;一个好产品首先要实用,因此,产品设计首先是功能,其次才是形状。产品实现其各项功能完全取决于一个优秀的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是机械设计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整个产品设计过程中最复杂的一个工作环节,在产品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设计者既要构想一系列关联零件来实现各项功能,又要考虑产品结构紧凑、外形美观;既要安全耐用、性能优良,又要易于制造、降低成本。所以说,结构设计师应具有全方位和多目标的空间想象力,并具有和跨领域的协调整合能力。根据各种要求与限制条件寻求对立中的统一。
1. 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一词源于国外,在国内有关于它的讨论一直持续着,对于它的概念的理解也是众说纷纭,通常我们可以将这些说法概括为以下三种:
1.1概念设计是由分析用户需求到生成概念产品的一系列有序的、可组织的、有目标的设计活动,它变现为一个由粗到精、由模糊到清楚、由抽象到具体、不断进化的过程。
1.2在具体的产品设计过程中,我们把从设计创意的提出、设计草图、效果图的制作直到产品样机的制作,这一过程称为产品的概念设计阶段,也可以理解为产品未投入生产之前的设计阶段。
1.3有关于概念设计中概念一词,可理解为一种新的创造性新想法,更是一种较为理想化的设计形式,一个概念的提出,其目的往往在于引导人们发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及引发一种新的消费潮流,概念产品中体现出一种前瞻性,这种前瞻性或许在短期内不能成为现实的消费品,但它们会为设计者及消费者关于某一类产品提供一些新的想像空间。
2.结构及其对设计的作用
人既是自然的存在,也是社会的存在。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下,其中的各种地理、政治、经济、历史、风俗、宗教、科学、伦理道德等等自然要素和文化要素形成他生活的特定环境。文化是把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连接起来,使人成为文明人的中介。一个人的结构是由他的生理中自然秉赋及他一生中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的文化性经验两大领域的因素构成。前者属于自然的范畴,包括积淀下来的深层的集体无意识、认知结构、思维结构、情感结构、理想结构等;后者属于文化的范畴,包括学习获得的信息、后天的经验等。人自然秉赋的深层表现为种种慢变因素,而文化性经验却是与时代精神息息相关的种种快变因素。慢变因素和快变因素相互交织和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动态的结构。
3. 结构在设计构思中的作用过程
3.1设计构思的信息搜索阶段
设计构思是从对与设计主题相关的信息的注意和期待开始的。注意是设计师对内心各种物像的一种关注状态,期待是设计师对各种物像的心理预期,它们都取决于设计师和物像两方面的条件。在设计师方面,他秉持特定的文化心理结构,把人生经验、文化素养、性格气质、审美趣味等个人因素投射在这些物像上,同时在内心产生一种潜在的期盼——希望能从这些物像上找到与自身文化结构同质的地方,并且这些同质点往往最容易受到设计师的注意。在物像方面,它则如不确定的空框结构,召唤着设计师去解读,物的形状、结构、色彩、风格、性能、象征、价值、美丑等,或者人的兴趣爱好、风俗习惯、性格特征、价值观念等,就像一个个空白,等待着设计师去填写。两方面合起来就是,当设计师的意识填写了物像空框中的某些空白,意味着他对物像的这个要素的认同,从这个要素中找到了文化结构的同质点。这个同质点就更可能被提取出来,作为设计构思的直接参考。设计师对物像的认同在很大程度上还与物像的新颖程度有关,主要表现在与设计师期待视野的距离上,完全熟悉的和完全陌生的物像,设计师很可能视而不见;熟悉而又有些新鲜的刺激的物像更能吸引设计师的注意力。
3.2设计构思的信息选择阶段
设计构思过程中的知觉与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中的知觉有很多美学上的相通之处,大多美学上的特性对它也有效,比如说主动性、整体性、情感性。但“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而产品艺术设计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实用艺术,在它的构思过程中的知觉有其特殊性。由于产品艺术设计满足的是以实用功能为主的人类的需要,所以知觉自然不会像美学中的审美知觉一样,把实用性排除在外。非但不如此,它还十分重视实用性,有时甚至把实用性放在首位,表现出对有用性细节的特别功利关注。可以说,设计构思过程的知觉的特性还包括了功利性和细节性。当然,除了特殊性外,设计构思过程的知觉也不脱离一般性,它同样十分注重实用以外的内容。
3.3设计构思的创意阶段
在设计构思过程中,想象在知觉基础之上,调动过去和当下的各种知觉经验,按照现实的需求和主体的审美理想,遵循接近、类似、对比等联想规律,融合富于情感与理智的考虑、评判,积极对知觉到的所有契合点、同质点的物像进行加工、组合、改造,创造出新的物像,实现不同程度的创造性。这些新形成的物像就渐渐接近设计目标,从这些新物像中重新进行筛选、组合、改造,再酝酿出更高合意度的构思意象,这样层层迭进,每一进都有新的进步、发现、创新,一步步达到最终理想的设计意象。设计构思过程中的想象虽是一种超越个体直接经验的自由的心理过程,却并非没有任何规定的绝对自由。在这个过程中,构思的方向、范围都受制于主体的某种具体的创造目标。不论构想如何自由和奇特,都始终指向这个具体目标,并且始终把握住为实现这个目标所调动的各种“原料”之间的某种逻辑联系。而且,当构思的进展距离这个目标越近,想象所受的约束就越大,它的自由度呈现收敛型,目标就是最终的设计意向。设计师也只是潜意识里隐隐觉得,起初往往并不很清楚这个具体目标,在构思的进展中它才逐渐向他具体显现出来。人类有一种在混沌的意识状态下进行合目的性构造有内在统一性的意象的能力,秉赋和修养不同的人,这种能力的大小也不同,优秀的设计师和艺术家具有很强的这种能力。
3.4设计构思的反馈求证阶段
构思高潮的完成使设计师不再处于高度兴奋的建构状态,而是进入一种弥散的、持久的、平静的构思观照状态,这就是设计构思的反馈求证阶段。正如一道数学难题解答出来以后,解题的过程可能还没有完全结束,出色的学生还会去检查、总结经验,琢磨解题步骤、方法。同样,当设计构思达到了最理想的设计意象时,设计师往往不是就此打住,停止思考,而是在不断更新的文化结构图式下继续观照设计意象。也就是说,系统的设计构思过程不是在构思阶段结束,而是还有一个后续的构思求证阶段。
4.结束语
概念设计作为设计界的热点,有关于它的讨论还会继续下去,这点我国由于起步较晚,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与探索,需要更多的向欧美发达国家学习,而设计心理学作为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是一个成功的设计者的必修课,二者的成功结合必将引领中国的概念设计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产品概念设计——理论方法与技术,邓家褆、韩晓建,机械工业出版社20(5).
[2]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孙守迁,中国机械工程,1999(10).
[3]陈磊.认知心理学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D].万方资源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南京理工大学,2004.
[关键词] 产品设计;设计构思;重要性;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产品结构设计是针对产品内部结构、机械部分的设计;一个好产品首先要实用,因此,产品设计首先是功能,其次才是形状。产品实现其各项功能完全取决于一个优秀的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是机械设计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整个产品设计过程中最复杂的一个工作环节,在产品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设计者既要构想一系列关联零件来实现各项功能,又要考虑产品结构紧凑、外形美观;既要安全耐用、性能优良,又要易于制造、降低成本。所以说,结构设计师应具有全方位和多目标的空间想象力,并具有和跨领域的协调整合能力。根据各种要求与限制条件寻求对立中的统一。
1. 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一词源于国外,在国内有关于它的讨论一直持续着,对于它的概念的理解也是众说纷纭,通常我们可以将这些说法概括为以下三种:
1.1概念设计是由分析用户需求到生成概念产品的一系列有序的、可组织的、有目标的设计活动,它变现为一个由粗到精、由模糊到清楚、由抽象到具体、不断进化的过程。
1.2在具体的产品设计过程中,我们把从设计创意的提出、设计草图、效果图的制作直到产品样机的制作,这一过程称为产品的概念设计阶段,也可以理解为产品未投入生产之前的设计阶段。
1.3有关于概念设计中概念一词,可理解为一种新的创造性新想法,更是一种较为理想化的设计形式,一个概念的提出,其目的往往在于引导人们发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及引发一种新的消费潮流,概念产品中体现出一种前瞻性,这种前瞻性或许在短期内不能成为现实的消费品,但它们会为设计者及消费者关于某一类产品提供一些新的想像空间。
2.结构及其对设计的作用
人既是自然的存在,也是社会的存在。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下,其中的各种地理、政治、经济、历史、风俗、宗教、科学、伦理道德等等自然要素和文化要素形成他生活的特定环境。文化是把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连接起来,使人成为文明人的中介。一个人的结构是由他的生理中自然秉赋及他一生中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的文化性经验两大领域的因素构成。前者属于自然的范畴,包括积淀下来的深层的集体无意识、认知结构、思维结构、情感结构、理想结构等;后者属于文化的范畴,包括学习获得的信息、后天的经验等。人自然秉赋的深层表现为种种慢变因素,而文化性经验却是与时代精神息息相关的种种快变因素。慢变因素和快变因素相互交织和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动态的结构。
3. 结构在设计构思中的作用过程
3.1设计构思的信息搜索阶段
设计构思是从对与设计主题相关的信息的注意和期待开始的。注意是设计师对内心各种物像的一种关注状态,期待是设计师对各种物像的心理预期,它们都取决于设计师和物像两方面的条件。在设计师方面,他秉持特定的文化心理结构,把人生经验、文化素养、性格气质、审美趣味等个人因素投射在这些物像上,同时在内心产生一种潜在的期盼——希望能从这些物像上找到与自身文化结构同质的地方,并且这些同质点往往最容易受到设计师的注意。在物像方面,它则如不确定的空框结构,召唤着设计师去解读,物的形状、结构、色彩、风格、性能、象征、价值、美丑等,或者人的兴趣爱好、风俗习惯、性格特征、价值观念等,就像一个个空白,等待着设计师去填写。两方面合起来就是,当设计师的意识填写了物像空框中的某些空白,意味着他对物像的这个要素的认同,从这个要素中找到了文化结构的同质点。这个同质点就更可能被提取出来,作为设计构思的直接参考。设计师对物像的认同在很大程度上还与物像的新颖程度有关,主要表现在与设计师期待视野的距离上,完全熟悉的和完全陌生的物像,设计师很可能视而不见;熟悉而又有些新鲜的刺激的物像更能吸引设计师的注意力。
3.2设计构思的信息选择阶段
设计构思过程中的知觉与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中的知觉有很多美学上的相通之处,大多美学上的特性对它也有效,比如说主动性、整体性、情感性。但“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而产品艺术设计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实用艺术,在它的构思过程中的知觉有其特殊性。由于产品艺术设计满足的是以实用功能为主的人类的需要,所以知觉自然不会像美学中的审美知觉一样,把实用性排除在外。非但不如此,它还十分重视实用性,有时甚至把实用性放在首位,表现出对有用性细节的特别功利关注。可以说,设计构思过程的知觉的特性还包括了功利性和细节性。当然,除了特殊性外,设计构思过程的知觉也不脱离一般性,它同样十分注重实用以外的内容。
3.3设计构思的创意阶段
在设计构思过程中,想象在知觉基础之上,调动过去和当下的各种知觉经验,按照现实的需求和主体的审美理想,遵循接近、类似、对比等联想规律,融合富于情感与理智的考虑、评判,积极对知觉到的所有契合点、同质点的物像进行加工、组合、改造,创造出新的物像,实现不同程度的创造性。这些新形成的物像就渐渐接近设计目标,从这些新物像中重新进行筛选、组合、改造,再酝酿出更高合意度的构思意象,这样层层迭进,每一进都有新的进步、发现、创新,一步步达到最终理想的设计意象。设计构思过程中的想象虽是一种超越个体直接经验的自由的心理过程,却并非没有任何规定的绝对自由。在这个过程中,构思的方向、范围都受制于主体的某种具体的创造目标。不论构想如何自由和奇特,都始终指向这个具体目标,并且始终把握住为实现这个目标所调动的各种“原料”之间的某种逻辑联系。而且,当构思的进展距离这个目标越近,想象所受的约束就越大,它的自由度呈现收敛型,目标就是最终的设计意向。设计师也只是潜意识里隐隐觉得,起初往往并不很清楚这个具体目标,在构思的进展中它才逐渐向他具体显现出来。人类有一种在混沌的意识状态下进行合目的性构造有内在统一性的意象的能力,秉赋和修养不同的人,这种能力的大小也不同,优秀的设计师和艺术家具有很强的这种能力。
3.4设计构思的反馈求证阶段
构思高潮的完成使设计师不再处于高度兴奋的建构状态,而是进入一种弥散的、持久的、平静的构思观照状态,这就是设计构思的反馈求证阶段。正如一道数学难题解答出来以后,解题的过程可能还没有完全结束,出色的学生还会去检查、总结经验,琢磨解题步骤、方法。同样,当设计构思达到了最理想的设计意象时,设计师往往不是就此打住,停止思考,而是在不断更新的文化结构图式下继续观照设计意象。也就是说,系统的设计构思过程不是在构思阶段结束,而是还有一个后续的构思求证阶段。
4.结束语
概念设计作为设计界的热点,有关于它的讨论还会继续下去,这点我国由于起步较晚,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与探索,需要更多的向欧美发达国家学习,而设计心理学作为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是一个成功的设计者的必修课,二者的成功结合必将引领中国的概念设计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产品概念设计——理论方法与技术,邓家褆、韩晓建,机械工业出版社20(5).
[2]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孙守迁,中国机械工程,1999(10).
[3]陈磊.认知心理学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D].万方资源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南京理工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