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应州,一年卖100亿包面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a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2月20日,魏应州辞去康师傅控股董事会执行董事和董事会主席职务。难得出现一条新闻,让人们重新想起魏应州。魏应州很低调,被媒体称为隐形人,多年来一直默默做他的“泡面老师傅”。
  小油坊的传承
  上世纪50年代末,一家名为“鼎新”的小油坊在台湾彰化的一个小村子里悄然开办了,创始人是魏应州的父亲魏德和。家庭式的油坊规模不大,产量不高,利润仅可满足一家人的温饱。但即使这样,魏德和还是以生意人的踏实勤勉,将这个作坊兢兢业业地经营了二十多年。
  父亲去世之后,魏应州兄弟四人接管了油坊,并将“鼎新”更名“顶新”。那时的魏应州刚刚25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野心勃勃,一心想着将“顶新”的招牌发扬光大。见自家的生意在台湾进展缓慢,他跟弟弟们便将目标定在了更加广阔的大陆市场。他们主推精炼食用油,这对当时的大陆来说还属于较为新兴的事物,接受度并不高。因为对商品的定位和对于市场的判断失误,魏应州出师不利,没多久约3300万人民币投资便折损过半。
  投资的失败并不能令魏应州甘心认输,虽然懊丧,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寻求着每一次机会。
  有一次,在通辽开往北京的绿皮火车上,由于错过了饭点,魏应州只能用从台湾带的方便面应付一顿。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常的举动,成就了后来的百亿商业帝国。
  打开盒盖,倒入开水,挤进调料,浓香瞬间从碗中溢出,充斥了整节车厢。车内的乘客从未见过这样新奇的食物,拉着魏应州问个不停。他们的种种问题,让魏应州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当时的大陆还没有方便面,这是一个完全空白的市场!
  魏应州的激情一下子被点燃了。经过了漫长艰难的资金筹措,在政府的帮助下,魏应州投资800万美元在天津塘沽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了天津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就是在这里,他们生产出了大陆的第一碗红烧牛肉方便面。
  火腿肠之战
  魏应州将自己的方便面命名为“康师傅”,康意味着健康,而师傅既是当时人们惯常的称呼,也是对厨师的尊称,既亲切又贴合产品。
  这场投资堪称背水一战,魏应州心里十分忐忑。但产品一经问世,几个月内就风靡全国,势头之强劲前所未有。面对着巨大的订单需求,魏应州坚持质量第一,稳步提高产量。每条生产线的产品都由他亲自检验,以发现其间的不足,而这样的举动,也给顾客留下了品牌健康安全的好印象。
  改革开放后,国内消费市场空间巨大,统一等台湾品牌陆续在大陆生产方便面。统一老板高清愿雄心勃勃,宣称要在15年后达到1200亿美元的营业额,成为全球最大的食品集团。
  为了回应竞争对手,魏应州决定进行一场火腿肠之战。这一战,康师傅和统一两家公司共消耗掉40亿根火腿肠,用以附贈给购买方便面的顾客。统一明显败下阵来,魏应州成了大陆方便面市场的佼佼者。
  在取得了火腿肠之战巨大的成功之后,魏应州并没有满足于此,他将商业版图扩展到了糕饼与饮料领域,加上方便面,这三驾马车带领着顶新集团一路高歌猛进。
  一年卖100亿包面
  康师傅在香港主板上市,顶新集团并购德克士,开始涉足餐饮连锁行业。虽然康师傅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过许多次困境,魏应州还是凭借着精准的判断力、产品的不断创新一次次挽回了颓势。同时,在看到其他企业出现人才断层以后,魏应州引以为戒,利用非常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保证人员奖惩得当,同时也让员工看到了与企业一同成长的光明未来,促使康师傅的人才源源不断地涌出。
  现今,康师傅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屹立20多年而不倒。据不完全统计,康师傅的产品在中国家庭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82%。
  “康师傅一年卖出100亿包方便面,排起来可以绕地球37圈。”在这惊人的数字之后,是魏应州艰苦奋斗的成果。
  从资不抵债的小油坊主,到消费者心中的食品大亨,魏应州白手起家,一生起起落落,经过无数次跌倒,却又一次次站起,始终不改踏实与执著。他用不服输的精神与数十年如一日的付出,垒成了坚实的顶新集团。
  魏应州其实就是一位泡面老师傅,用自己一生的努力与坚持,锲而不舍地熬成了一碗商业好汤。
  编辑 王若宇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以前从未想到茶会与我结缘,从未想到一杯绿茶会在我的生活中显示如此重要的意味。  小时候家境清贫,母亲每次去茶叶店,买回的都是一包包廉价的茶末,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以为喝茶时就是要鼓起腮帮,吹一吹杯中的那层碎末,以为茶天生就是黄色的。对于茶的所有认识概括起来只有一句话:茶是一种黄色的有微苦味的水。  喝也无妨,不喝也无妨,这么浑浑噩噩地喝了许多年的茶,有一天来了一位朋友到我处做客,坐下来就说,新
期刊
几年前,有同学好奇问我:“你是哪里人?”我想了想,从祖籍、血缘来看,自己算得上半个南京人半个上海人。同学觉得匪夷所思,这算什么答案。他好心提醒我,會讲哪里的方言,就是哪里的人。绞尽脑汁,我才发现,自己词库里的方言屈指可数。我如实告诉他。“那你好可怜。”当时,我认为他的同情很无趣。  前不久,在大众书局信手翻书,看到了由南京作家叶兆言写的《南京人》,才发现对于其他人而言,何为故乡。突然发现自己内在空
期刊
美如画的滨海古城  闻着海风咸咸的气息,一路迎着阳光,我来到了索维拉。美国吉他之神吉米·亨德里克斯曾写过一首歌,名为《沙石筑成的城堡》,歌中那座城堡,就位于他居住的迪阿巴特村和索维拉之间。这两个城镇仅仅相隔十公里,却有绵延五公里、細软又金黄的沙滩。如果从远处的沙丘向西望去,细沙像一卷画布在海岸旁缓缓铺成。  连绵的沙滩分开了撒哈拉沙漠和大西洋。在金黄的沙滩上,游人可以骑上骆驼,沿着海岸线北上,感受
期刊
《禁地青春》  魏世杰 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作为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的新书,它是国内第一部记录核基地里人们生活的纪实作品,讲述了近百名科学家、工程师的工作、爱情和人生遭遇,展现了他们鲜为人知的艰苦岁月,以及令人惊叹的牺牲精神。《环球咖啡之旅》  张世秋 等著  中国地图出版社  作者精心挑选了38个国家的绝佳咖啡馆、烘焙坊和种植园,通过丰富的主题图片、咖啡知识专题,以及与咖啡
期刊
2018年12月19日,英国著名的《自然》杂志评选出本年度“十大科技人物”,来自中国的天才少年曹原位列榜首。这位中国科学家,凭借在石墨烯超导上的杰出贡献,掀开了世界物理学新的一页。  因材施教成就天才少年  曹原3岁时跟着父母从老家来到深圳。在当地景秀小学读书时,他是有名的捣蛋大王,老师刚说出题目,没等同学们思考,他就会喊出答案。老师对这个不守规矩的学生很头疼,但不得不承認,这孩子实在聪明。  曹
期刊
把国家的需要放在第一位  “出来了,出来了!”2018年5月13日下午5时,辽阔的南海西沙海域,“探索一号”科考船在万顷波涛中轻轻晃动着,人们在焦急中静待见证奇迹的时刻。  “深海勇士”号深潜器平稳浮出水面,大家欢呼着一拥而上,热切地注视着深潜器的舱门。  82岁的汪品先纵身一跃,稳稳地跨上深潜器最后一级阶梯,银发与红蓝相间的潜水服被辽阔的大海映衬得特别鲜亮。他左拳紧握放在胸前,沧桑的脸上笑容坚毅
期刊
破译基因密码  黄三文至今仍清晰地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家乡的农民种植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后产量翻了一番的场景。从那时起,他就对袁隆平非常崇拜。高考填志愿时,他报考了北京农业大学,学习植物育种学。  2004年,我国虽然已发展成为蔬菜生产和消费大国,实现了蔬菜的均衡供应,但与美国、荷兰、以色列等国家相比,我国的蔬菜育种水平差距仍然很大,很多蔬菜研究工作只能参考国外资料。面对此种状况,黄三文毅然放弃
期刊
一段视频播下一粒种子  2019年5月的一天,浙江省嵊泗县菜园镇中心渔港的海面上,一艘有着明黄色驾驶台、大红色船身的垃圾打捞船穿梭在一排排渔船之间,格外忙碌,它就是“沧海9号”。  “今天收获不小,船长肯定高兴。”船头站着的船工手拿长柄网兜,一边打捞海上的漂浮垃圾,一边兴奋地谈论着。他们口中的船长便是这艘民间专业海上垃圾打捞船的建造者杨世钗。  杨世钗出生于浙江台州,对大海有着特殊的情感。18岁時
期刊
外国人能做到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张国良不断地问自己。2005年初,当张国良捏着朋友从国外带回的黑色纤维束时,心里就暗暗下了决心,要造中国人自己的碳纤维。于是他在年近半百的时候,以门外汉的身份带着一腔热情和7000多万元现金,毅然投入这个产业,在连云港郊外一片长满芦苇的盐碱地里开始了碳纤维产业化攻关,一手打造出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  科技追梦,我的心里有一团火  碳纤维只有头发丝的十分之一
期刊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只要搜索某个关键词,过不了多久,有针对性的商业广告就立刻推送给你了。在某次论坛中,百度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说了大实话,“中国的消费者在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很多时候是愿意以一定的个人数据授权使用,去换取更加便捷的服务。”同时他表示,中国人对隐私问题持更加开放的心态,也没有那么敏感。  关于数据泄露的问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比较多的便是经常接到骚扰电话,以及门户网站诸多所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