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正是夯实语文大厦的关键时期,根基是否牢固,扎实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作文水平的高低。古语也有此一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因此,我们应开创多种途径,为孩子的语言积累搭设平台,让他们在这个活动中不断积累知识,积累经验,积累好的学习习惯,积累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积累,牢固树立积累观念,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下面笔者集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积累语文知识的方法。
1.讲故事,激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起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给学生讲讲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家积累语言、积累素材、积累经验等方面的故事,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如讲,我国唐代诗人李贺,经常背个破旧的锦囊,骑驴出门,听人谈话,观赏风景,吟诵诗句,随时把想到的好句子记在纸条上,投入锦囊中;更有趣的是清代小说家,《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为了积累素材,在大路旁开了一个茶铺,凡过路喝茶的人不付茶钱,只讲一个故事就行了。
2.讲道理,明目的
为了使积累收到更好的效果,还必须讲明道理,让学生明白积累的目的,充分认识积累的重要作用。这一点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质量互变规律”,给学生讲什么是量变,什么是质变,特别是要讲一讲量变与质变这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并结合实际,讲清只有不断积累知识、经验(量变),才能不断增强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质变)这个道理。
3.赠名言,促认识
名言既是语言的精华,又是思想智慧的瑰宝,它们总是蕴含着丰富的哲理,给人启迪。在我国的不少文献中,就有许许多多蕴含着积累思想的名言。最为突出的是荀子《劝学》篇,里面“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语,形象而深刻地阐述了积累的重要思想。此外,像“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这些名言,都包含只有不断积累才会成功这一重要思想。
4.指范围,导操作
首先,让学生明白该积累些什么?①积累字、词、短语;②积累名句、名诗、名词、名段、名篇以及一些谚语、歇后语、双关语、谜语、名联、歌谣、美妙的比喻,等等;③积累自己学校或家庭生活中的一些有意义的事以及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中报道的一些突出事例;④积累大自然中、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现象,小常识等;⑤積累学习实践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⑥积累学习语文的一些良好行为习惯。
其次,介绍方法,让学生明白怎样搞好积累。①记在笔记本里。先把自己觉得有必要记的内容分一个大致的类,编一个大致的目录,每一类留出一定的空白,今后遇到值得积累的东西,就按所分类别抄写在里面。②勤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只有语汇越丰富,我们在表达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写出优美的文章。③勤写日记。坚持把自己在学习中,生活中的一些所见所闻所感及时、认真地记下来,既使自己练了笔,又为自己建立了一个丰富的素材库。④前报。先准备好一个本子,编好目录,然后剪裁报纸中一些有用的东西粘贴在里面。⑤积极参加各项实践活动,如学校及家庭中的义务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知识竞赛活动,等等。⑥多读一些优美的文章和文学作品,特别是要多读那些文学名著。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⑦坚持写读书笔记,读后感??
5.活训练,促运用
灵活运用教材中的一些基本练习题进行基本技能训练;或合作策划一些活动方案,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口头作文,想像作文、讲故事,编演课本剧,演讲比赛,诗歌朗诵,猜谜语等等。促进、引导学生把积累到的知识、材料运用到这些实际训练过程中,学会查找资料,引用资料,亲身体会积累的好处,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6.展成果,促交流
定期组织“展成果,促交流”的专题活动,让同学们展示在积累实践活动中的劳动成果,如一些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等,并予以交流,特别是要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讨论、交流在这个积累实践活动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一些好的办法。
7.重总结,树观念
在积累实践活动经历了一段时间,同学们已有了一定的感性知识后,老师有必要及时给予总结,让大家明白积累的目的、方法。必须指出的是,积累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显性的,即能查看的资料,如笔记、日记、剪报等文字、图片之类的东西,这也就是狭义的积累;另一种是隐性的,即对生活、社会、自然等方面的逐步认识及实践运用能力、判断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逐渐形成、发展,等等,这也就是广义的积累。这二者中,广义的积累是最主要的,最根本的东西,而前者则是一种重要的辅助形式,是为后者服务的。
积沙成塔,厚积薄发,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听、多读、多背、多说、多写,让适时积累成为学生的习惯,为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文化底蕴的丰厚奠定坚实的基石。
1.讲故事,激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起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给学生讲讲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家积累语言、积累素材、积累经验等方面的故事,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如讲,我国唐代诗人李贺,经常背个破旧的锦囊,骑驴出门,听人谈话,观赏风景,吟诵诗句,随时把想到的好句子记在纸条上,投入锦囊中;更有趣的是清代小说家,《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为了积累素材,在大路旁开了一个茶铺,凡过路喝茶的人不付茶钱,只讲一个故事就行了。
2.讲道理,明目的
为了使积累收到更好的效果,还必须讲明道理,让学生明白积累的目的,充分认识积累的重要作用。这一点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质量互变规律”,给学生讲什么是量变,什么是质变,特别是要讲一讲量变与质变这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并结合实际,讲清只有不断积累知识、经验(量变),才能不断增强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质变)这个道理。
3.赠名言,促认识
名言既是语言的精华,又是思想智慧的瑰宝,它们总是蕴含着丰富的哲理,给人启迪。在我国的不少文献中,就有许许多多蕴含着积累思想的名言。最为突出的是荀子《劝学》篇,里面“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语,形象而深刻地阐述了积累的重要思想。此外,像“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这些名言,都包含只有不断积累才会成功这一重要思想。
4.指范围,导操作
首先,让学生明白该积累些什么?①积累字、词、短语;②积累名句、名诗、名词、名段、名篇以及一些谚语、歇后语、双关语、谜语、名联、歌谣、美妙的比喻,等等;③积累自己学校或家庭生活中的一些有意义的事以及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中报道的一些突出事例;④积累大自然中、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现象,小常识等;⑤積累学习实践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⑥积累学习语文的一些良好行为习惯。
其次,介绍方法,让学生明白怎样搞好积累。①记在笔记本里。先把自己觉得有必要记的内容分一个大致的类,编一个大致的目录,每一类留出一定的空白,今后遇到值得积累的东西,就按所分类别抄写在里面。②勤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只有语汇越丰富,我们在表达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写出优美的文章。③勤写日记。坚持把自己在学习中,生活中的一些所见所闻所感及时、认真地记下来,既使自己练了笔,又为自己建立了一个丰富的素材库。④前报。先准备好一个本子,编好目录,然后剪裁报纸中一些有用的东西粘贴在里面。⑤积极参加各项实践活动,如学校及家庭中的义务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知识竞赛活动,等等。⑥多读一些优美的文章和文学作品,特别是要多读那些文学名著。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⑦坚持写读书笔记,读后感??
5.活训练,促运用
灵活运用教材中的一些基本练习题进行基本技能训练;或合作策划一些活动方案,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口头作文,想像作文、讲故事,编演课本剧,演讲比赛,诗歌朗诵,猜谜语等等。促进、引导学生把积累到的知识、材料运用到这些实际训练过程中,学会查找资料,引用资料,亲身体会积累的好处,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6.展成果,促交流
定期组织“展成果,促交流”的专题活动,让同学们展示在积累实践活动中的劳动成果,如一些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等,并予以交流,特别是要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讨论、交流在这个积累实践活动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一些好的办法。
7.重总结,树观念
在积累实践活动经历了一段时间,同学们已有了一定的感性知识后,老师有必要及时给予总结,让大家明白积累的目的、方法。必须指出的是,积累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显性的,即能查看的资料,如笔记、日记、剪报等文字、图片之类的东西,这也就是狭义的积累;另一种是隐性的,即对生活、社会、自然等方面的逐步认识及实践运用能力、判断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逐渐形成、发展,等等,这也就是广义的积累。这二者中,广义的积累是最主要的,最根本的东西,而前者则是一种重要的辅助形式,是为后者服务的。
积沙成塔,厚积薄发,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听、多读、多背、多说、多写,让适时积累成为学生的习惯,为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文化底蕴的丰厚奠定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