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着重阐述了高一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数学学习方法的探索,从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的角度谈谈自己对高一学生学好数学的方法指导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兴趣;学法;解题能力
初中阶段,由于内容比较简单,每节课学习任务相对较少,初中生即使学习方法较差、反应较慢,也能通过努力取得较好成绩。进入高中之后,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拓宽,知识间联系性的增强,一部分学生因学习方法不当而成为学困生,学习积极性受挫,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重视对高一学生学好数学的方法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在此,本文就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数学学习方法谈点浅见,望与同仁交流,探讨。
1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数学感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不难发现: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往往也是他们学习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科。这就是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帮助他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使之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所以,兴趣是导致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
培养兴趣应在教学中结合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进行渗透。特别是高一年级学生对学习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兴趣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应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不妨做做以下尝试。
1.1 了解学生对哪些事物感兴趣。在举例、提问时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如:讲授四种命题的真假时,原命题为:若一只金鱼离开了水,则它会死亡。
1.2 通过经典的故事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如:讲授数列概念及求和时引用印度国王赏给国际象棋发明家锡塔麦粒的故事,讲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引用数学家高斯在十岁时计算:1+2+3+4+…+100的和时的发现。
1.3 让学生在参与中去感知和体会数学知识。如:讲授圆锥曲线的定义时,让学生亲手准备工具如:钉子、绳子、拉链等,并在老师指导下由几个同学合作一起画出椭圆和双曲线的图像,使他们能通过自己的认知体会、用自己的语言阐释数学知识。
1.4 善于运用情感,用老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从喜欢你的人,到自然喜欢上你的课。
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开展数学学法指导是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的保证
如何实施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呢?
2.1 总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将学法指导渗透于各个学习环节之中,建立数学学习常规,采取对症下药的策略。这对于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优化学习品质,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2.2 数学学法指导要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
(1)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及载体。各种定义、定理、公式、性质等都是通过数学语言来表述的。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语言的相互转化是正确地理解题意、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对于题意的认识,应抓住命题的主干,分析题设和结论的关系,理解题目的要求,结合已知的公式、定理、符号、函数关系等将简约的符号语言“翻译”成一般的数学语言,再结合相应的图形,从而达到转化问题与处理问题的目的。
(2)注意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中学数学主要包括代数和几何,研究代数要借助“形”,研究几何要借助“数”。如研究函数的问题就离不开图像,借助函数图像使题目更直观、形象、全面,更容易找到问题的切入点,从而解决问题。又如解立体几何问题时借助于向量往往比单独用传统几何法解题更方便。在数学史上,法国大数学家笛卡尔就提出把代数与几何相结合,把量化方法用于几何研究的新观点,并由此创立了解析几何学。
(3)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解题时,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尤其体现在不等式的证明、几何计算、几何证明等问题上。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揭示数学思维的过程,如: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思路的产生过程等。强调比较、分类概括的思想方法,重视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综合法的指导。
(4)注意培养学生数学“转化、归类”的思维能力。学生在解数学题时往往有畏难情绪,对新颖的题目或比较繁杂的题目不能理解题意,看不出出题者的意图及考点。这就需要“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即把复杂的数学问题通过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和手段,逐渐将它转变为一个简单的数学形式,把未见过的题型转化为熟悉的题型。如:解方程,只需令,则原方程化为,即把高次方程化为了大家熟知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的
有些学生自认为上课时听懂了老师讲的内容,但自己独立做题时就找不到解题方法,这就需要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有意识的培养。
(1)学生应注意听教师对每节课所提出的学习要求,注意听对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推导的过程和方法、扩展、及运用,注意听对概念要点的剖析,注意听解例题前怎样选择方法的分析、例题关键部分的处理、及过程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注意听对疑难问题的解释及课时小结。
(2)学生应重视课后练习,首先,在熟读本节课内容的基础上,找课后与例题类型完全一致的题目进行对比练习,达到巩固、理解知识的目的。其次,找例题类型稍加变化后的题目进行扩展练习,从思想方法上与原题进行比较,达到训练迁移能力的目的。最后,找以本节知识为主的“变形题”进行练习,对题目进行划归、分类,从而归纳出各题型的解答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3)学生应重视对知识体系进行梳理。知识散乱,知识与知识间建立不了联系,就会导致解题时找不到头绪。老师指导学生自主理清所学过的知识,通过知识间关系的类比,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结构,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关键词]兴趣;学法;解题能力
初中阶段,由于内容比较简单,每节课学习任务相对较少,初中生即使学习方法较差、反应较慢,也能通过努力取得较好成绩。进入高中之后,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拓宽,知识间联系性的增强,一部分学生因学习方法不当而成为学困生,学习积极性受挫,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重视对高一学生学好数学的方法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在此,本文就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数学学习方法谈点浅见,望与同仁交流,探讨。
1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数学感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不难发现: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往往也是他们学习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科。这就是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帮助他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使之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所以,兴趣是导致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
培养兴趣应在教学中结合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进行渗透。特别是高一年级学生对学习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兴趣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应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不妨做做以下尝试。
1.1 了解学生对哪些事物感兴趣。在举例、提问时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如:讲授四种命题的真假时,原命题为:若一只金鱼离开了水,则它会死亡。
1.2 通过经典的故事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如:讲授数列概念及求和时引用印度国王赏给国际象棋发明家锡塔麦粒的故事,讲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引用数学家高斯在十岁时计算:1+2+3+4+…+100的和时的发现。
1.3 让学生在参与中去感知和体会数学知识。如:讲授圆锥曲线的定义时,让学生亲手准备工具如:钉子、绳子、拉链等,并在老师指导下由几个同学合作一起画出椭圆和双曲线的图像,使他们能通过自己的认知体会、用自己的语言阐释数学知识。
1.4 善于运用情感,用老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从喜欢你的人,到自然喜欢上你的课。
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开展数学学法指导是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的保证
如何实施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呢?
2.1 总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将学法指导渗透于各个学习环节之中,建立数学学习常规,采取对症下药的策略。这对于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优化学习品质,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2.2 数学学法指导要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
(1)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及载体。各种定义、定理、公式、性质等都是通过数学语言来表述的。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语言的相互转化是正确地理解题意、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对于题意的认识,应抓住命题的主干,分析题设和结论的关系,理解题目的要求,结合已知的公式、定理、符号、函数关系等将简约的符号语言“翻译”成一般的数学语言,再结合相应的图形,从而达到转化问题与处理问题的目的。
(2)注意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中学数学主要包括代数和几何,研究代数要借助“形”,研究几何要借助“数”。如研究函数的问题就离不开图像,借助函数图像使题目更直观、形象、全面,更容易找到问题的切入点,从而解决问题。又如解立体几何问题时借助于向量往往比单独用传统几何法解题更方便。在数学史上,法国大数学家笛卡尔就提出把代数与几何相结合,把量化方法用于几何研究的新观点,并由此创立了解析几何学。
(3)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解题时,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尤其体现在不等式的证明、几何计算、几何证明等问题上。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揭示数学思维的过程,如: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思路的产生过程等。强调比较、分类概括的思想方法,重视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综合法的指导。
(4)注意培养学生数学“转化、归类”的思维能力。学生在解数学题时往往有畏难情绪,对新颖的题目或比较繁杂的题目不能理解题意,看不出出题者的意图及考点。这就需要“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即把复杂的数学问题通过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和手段,逐渐将它转变为一个简单的数学形式,把未见过的题型转化为熟悉的题型。如:解方程,只需令,则原方程化为,即把高次方程化为了大家熟知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的
有些学生自认为上课时听懂了老师讲的内容,但自己独立做题时就找不到解题方法,这就需要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有意识的培养。
(1)学生应注意听教师对每节课所提出的学习要求,注意听对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推导的过程和方法、扩展、及运用,注意听对概念要点的剖析,注意听解例题前怎样选择方法的分析、例题关键部分的处理、及过程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注意听对疑难问题的解释及课时小结。
(2)学生应重视课后练习,首先,在熟读本节课内容的基础上,找课后与例题类型完全一致的题目进行对比练习,达到巩固、理解知识的目的。其次,找例题类型稍加变化后的题目进行扩展练习,从思想方法上与原题进行比较,达到训练迁移能力的目的。最后,找以本节知识为主的“变形题”进行练习,对题目进行划归、分类,从而归纳出各题型的解答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3)学生应重视对知识体系进行梳理。知识散乱,知识与知识间建立不了联系,就会导致解题时找不到头绪。老师指导学生自主理清所学过的知识,通过知识间关系的类比,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结构,从而提高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