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智学校教育的对象具有特殊性,他们不同于一般学生,更需要呵护。语文作为一门融工具性与人文性为一体的课程,在培智学校学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构建生态语文课程正是基于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尊重学生生命,唤醒学生,激励学生的生命意识,使学生在生态语文课堂中走得更远。
一、尊重学生主体,构建人文化生态课堂
培智生态语文课堂教学的构建首先要实现对传统课堂主体的颠覆,从教师权威向学生主体转变,从注重教的设计向注重学的设计转变,奠定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语文课堂设计要基于学生主体地位,包括学情实际,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特点等,尊重培智学校学生的特殊性,从而构建人文化生态课堂,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释放个性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
如《老鹰捉小鸡》一文,在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学习活动,自主阅读课文,观察图画,辨别课文中涉及到哪些角色,思考它们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在干什么?在合作学习基础上,学生搞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按照课文内容开展游戏。最后组织学生交流角色扮演体验,交流形式不限,可以是语言交流,也可以是结合绘画的形式展现。
这一节课的设计,充分考虑培智学校学生实际,用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开展课堂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了学习主体的学习兴趣。鉴于培智学校学生智力发展水平,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不仅降低了学习难度,而且也促进学生主体之间的协作意识,为学生构建起人文化生态语文课堂,大大提升了语文课堂学习效率。
二、搭建互动平台,构建情节化生态课堂
空洞的课堂往往难以较好地吸引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我们基于学生主体地位,为学生学习搭建互动平台,使语文课堂成为一篇“记叙文”,富有故事性,构建情节化生态课堂,在推动师生、生生、生本互动中丰富语文课堂教学情节,使学生乐于参与课堂互动,从而使培智语文课堂走出“静态化”现状,从一潭死水演变为波澜起伏的活水,甚至是波澜壮阔的大海,使学生在广泛的互动中进行思维碰撞,从而提升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的高度。
如《哥哥傻吗》一课,围绕课文的题目,我引发学生之间的互动。
1.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哥哥傻不傻?
2.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与体验,说说哥哥傻不傻?
3.小组辩论,正方,哥哥傻,反方,哥哥不傻?
在三个问题的驱动下,学生首先与文本进行互动,从课文中“哥哥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从而认识到作者笔下的哥哥是不傻的;其次,推动学生自我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等,学生一边回顾哥哥排队买票、扶起扬了他一身沙子的小强和把我家的几棵好苗给王爷爷补种上等三件傻事,一边调动自身经历与体验,感受到哥哥三件傻事所体现出来的遵守纪律,关心别人,做事诚实等美德,从而深化学生哥哥不傻的认识;最后,通过学生之间辩论,认识“傻”与“不傻”所表现出来的表象与本质,从而使学生受到心灵的熏陶,辩论形式可结合培智学校学生生理与智力发展实际灵活选择。
情节化生态课堂构建,将激发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使课堂在“火药味”中体现出课堂的情节性。
三、注重情感熏陶,构建感性化生态课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培智语文教师面对的是一群特殊学生,他们更需要我们付出爱。因此,培智生态语文课堂教学的构建要注重情感熏陶,打造有细节的语文课堂,从而构建感性化生态课堂,使语文课堂充满亲和力。这就需要我们基于培智学校学生情感需求,不断提升教学亲和力,既要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人文关怀,提升语文课堂的亲和力,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子,使课堂成为一首“抒情诗”,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使培智学校的学生也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使培智学校的学生与普通学生一起成长。
如《我爱家乡》一课,在教学设计时,我设计了四个基本环节:感性导入。我先用一段抒情性的视频《乡愁》导入课文,配以手势语,绘故乡。引领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文本中的故乡之景描绘出来,并且为图画配上一段有情感的文字,写故乡。借鉴文章写法,选择家乡的景物为描写对象,写出景物特点与自己对故乡的情感。
第一个环节,意在借助视频画面与文字、手势语,引发学生对故乡的情感,为学生课堂学习铺垫情绪,并尊重培智学生的特点;第二环节,意在以绘画的形式,通过学科迁移,以绘画的形式,引领学生把握家乡之景,并辅以文字,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寓教于乐;第三环节,以读促写,促使学生进行学习迁移,既有语文写作技巧的训练,又包括情感的迁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三个环节,每一个环节既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爱,又充分利用教材“爱”的教育资源,整个课堂充满爱的味道,学生热爱语文之情浓浓郁郁。
四、创设学习情境,构建诗意化生态课堂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培智学校的学生由于心智或者生理上的原因,更容易导致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弱化。这就需要我们从课堂之初就抓住学生注意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构建富有诗意的生态化语文课堂,使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程的文化魅力与诗情画意,从而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进入到语文课堂中,并保持持久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在语文丰富的内涵中不断追寻语文课的诗情画意。
如《葡萄沟》一课,在导入环节,我一改传统导入法,将导入环节紧扣课文内容,设计出三个层次:葡萄、人、葡萄产地。我先用葡萄沟的一组图片导入,并结合课文文字,然后,投影展示葡萄沟的老乡,以及那里的风俗民情。最后,展示一组新疆的风貌图,导入新课。这样的设计为学生的学习构建起生动的场景,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葡萄沟真是一个好地方:葡萄沟的葡萄真、葡萄沟的老乡真、葡萄沟的地方真。学生在情境作用下,带着极大的兴趣进入文本,使学生在感受浓郁民族风情的同时,增强学生民族情感。
五、强化過程体验,构建开放性生态课堂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生活的本真是什么?它不在于生活的结果,而在于生活过程中每一个个体的体验。因此,培智语文生态课堂教学要将强化语文课堂学习体验作为一个重点,使语文教学的焦点指向学生学习的过程,调动学生生活经验,打破语文课堂时间与空间束缚,构建开放性生态课堂,使学生从课堂走向更远,感受生活与生命的丰富性。
如《两只小狮子》一课,为了引领学生从两只狮子身上获得人生启发,我细化了学生学习过程,通过表演的形式探求两只狮子的未来命运:勤奋的狮子未来怎么样?假如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后,改掉了“懒”的毛病,它会怎样?假如它继续懒下去,离开爸爸妈妈以后,会怎么样呢?
学生表演的过程就是调动学生生活积累的过程,也是完成学生从文本狮子向自我的内化过程,从而使学生明白人应该自食其力,勤奋刻苦,克服依赖心理等道理。
总之,培智生态语文课堂教学的构建是教师“工匠精神”的时代诉求,也是扩展语文教学效能的自我需求。培智学校语文教师要以高度的生命意识,致力于构建生态语文课堂,为培智学校这一群特殊学生插上飞翔的翅膀,在生命的天空敢于并能够自由翱翔。
一、尊重学生主体,构建人文化生态课堂
培智生态语文课堂教学的构建首先要实现对传统课堂主体的颠覆,从教师权威向学生主体转变,从注重教的设计向注重学的设计转变,奠定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语文课堂设计要基于学生主体地位,包括学情实际,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特点等,尊重培智学校学生的特殊性,从而构建人文化生态课堂,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释放个性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
如《老鹰捉小鸡》一文,在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学习活动,自主阅读课文,观察图画,辨别课文中涉及到哪些角色,思考它们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在干什么?在合作学习基础上,学生搞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按照课文内容开展游戏。最后组织学生交流角色扮演体验,交流形式不限,可以是语言交流,也可以是结合绘画的形式展现。
这一节课的设计,充分考虑培智学校学生实际,用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开展课堂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了学习主体的学习兴趣。鉴于培智学校学生智力发展水平,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不仅降低了学习难度,而且也促进学生主体之间的协作意识,为学生构建起人文化生态语文课堂,大大提升了语文课堂学习效率。
二、搭建互动平台,构建情节化生态课堂
空洞的课堂往往难以较好地吸引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我们基于学生主体地位,为学生学习搭建互动平台,使语文课堂成为一篇“记叙文”,富有故事性,构建情节化生态课堂,在推动师生、生生、生本互动中丰富语文课堂教学情节,使学生乐于参与课堂互动,从而使培智语文课堂走出“静态化”现状,从一潭死水演变为波澜起伏的活水,甚至是波澜壮阔的大海,使学生在广泛的互动中进行思维碰撞,从而提升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的高度。
如《哥哥傻吗》一课,围绕课文的题目,我引发学生之间的互动。
1.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哥哥傻不傻?
2.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与体验,说说哥哥傻不傻?
3.小组辩论,正方,哥哥傻,反方,哥哥不傻?
在三个问题的驱动下,学生首先与文本进行互动,从课文中“哥哥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从而认识到作者笔下的哥哥是不傻的;其次,推动学生自我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等,学生一边回顾哥哥排队买票、扶起扬了他一身沙子的小强和把我家的几棵好苗给王爷爷补种上等三件傻事,一边调动自身经历与体验,感受到哥哥三件傻事所体现出来的遵守纪律,关心别人,做事诚实等美德,从而深化学生哥哥不傻的认识;最后,通过学生之间辩论,认识“傻”与“不傻”所表现出来的表象与本质,从而使学生受到心灵的熏陶,辩论形式可结合培智学校学生生理与智力发展实际灵活选择。
情节化生态课堂构建,将激发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使课堂在“火药味”中体现出课堂的情节性。
三、注重情感熏陶,构建感性化生态课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培智语文教师面对的是一群特殊学生,他们更需要我们付出爱。因此,培智生态语文课堂教学的构建要注重情感熏陶,打造有细节的语文课堂,从而构建感性化生态课堂,使语文课堂充满亲和力。这就需要我们基于培智学校学生情感需求,不断提升教学亲和力,既要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人文关怀,提升语文课堂的亲和力,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子,使课堂成为一首“抒情诗”,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使培智学校的学生也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使培智学校的学生与普通学生一起成长。
如《我爱家乡》一课,在教学设计时,我设计了四个基本环节:感性导入。我先用一段抒情性的视频《乡愁》导入课文,配以手势语,绘故乡。引领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文本中的故乡之景描绘出来,并且为图画配上一段有情感的文字,写故乡。借鉴文章写法,选择家乡的景物为描写对象,写出景物特点与自己对故乡的情感。
第一个环节,意在借助视频画面与文字、手势语,引发学生对故乡的情感,为学生课堂学习铺垫情绪,并尊重培智学生的特点;第二环节,意在以绘画的形式,通过学科迁移,以绘画的形式,引领学生把握家乡之景,并辅以文字,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寓教于乐;第三环节,以读促写,促使学生进行学习迁移,既有语文写作技巧的训练,又包括情感的迁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三个环节,每一个环节既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爱,又充分利用教材“爱”的教育资源,整个课堂充满爱的味道,学生热爱语文之情浓浓郁郁。
四、创设学习情境,构建诗意化生态课堂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培智学校的学生由于心智或者生理上的原因,更容易导致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弱化。这就需要我们从课堂之初就抓住学生注意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构建富有诗意的生态化语文课堂,使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程的文化魅力与诗情画意,从而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进入到语文课堂中,并保持持久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在语文丰富的内涵中不断追寻语文课的诗情画意。
如《葡萄沟》一课,在导入环节,我一改传统导入法,将导入环节紧扣课文内容,设计出三个层次:葡萄、人、葡萄产地。我先用葡萄沟的一组图片导入,并结合课文文字,然后,投影展示葡萄沟的老乡,以及那里的风俗民情。最后,展示一组新疆的风貌图,导入新课。这样的设计为学生的学习构建起生动的场景,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葡萄沟真是一个好地方:葡萄沟的葡萄真、葡萄沟的老乡真、葡萄沟的地方真。学生在情境作用下,带着极大的兴趣进入文本,使学生在感受浓郁民族风情的同时,增强学生民族情感。
五、强化過程体验,构建开放性生态课堂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生活的本真是什么?它不在于生活的结果,而在于生活过程中每一个个体的体验。因此,培智语文生态课堂教学要将强化语文课堂学习体验作为一个重点,使语文教学的焦点指向学生学习的过程,调动学生生活经验,打破语文课堂时间与空间束缚,构建开放性生态课堂,使学生从课堂走向更远,感受生活与生命的丰富性。
如《两只小狮子》一课,为了引领学生从两只狮子身上获得人生启发,我细化了学生学习过程,通过表演的形式探求两只狮子的未来命运:勤奋的狮子未来怎么样?假如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后,改掉了“懒”的毛病,它会怎样?假如它继续懒下去,离开爸爸妈妈以后,会怎么样呢?
学生表演的过程就是调动学生生活积累的过程,也是完成学生从文本狮子向自我的内化过程,从而使学生明白人应该自食其力,勤奋刻苦,克服依赖心理等道理。
总之,培智生态语文课堂教学的构建是教师“工匠精神”的时代诉求,也是扩展语文教学效能的自我需求。培智学校语文教师要以高度的生命意识,致力于构建生态语文课堂,为培智学校这一群特殊学生插上飞翔的翅膀,在生命的天空敢于并能够自由翱翔。